APP下载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在小儿肾病综合征中的效果

2019-09-09黄荣刘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病程肾病综合征

黄荣 刘丹

儿科临床中常见且多发的肾脏、肾小球疾病就是肾病综合征,主要与患儿肾小球基膜通透性提高,导致大量蛋白尿丢失,最终诱发肾病综合征,临床主要症状为腹泻、食欲减退、精神萎靡、水肿等,分为肾炎型与单纯型肾病综合征,多见先天性、继发性、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该病症多发于男性患儿群体中,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1]。临床常采用激素等药物治疗该疾病,但该病病程较长,导致患儿家庭治疗依从性较差。因此,对其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2]。基于此,本次选取本院在2016 年12 月~2018 年10 月儿科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儿70 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指标,观察小儿肾病综合征采用家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儿70 例,分成实验组(n=35 例)与参照组(n=35 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联合家庭护理干预。纳入标准:患儿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年龄小于18 岁,血脂升高,水肿,血浆白蛋白含量低于30 g/L,24 h 尿蛋白定量超过500 mg/(kg·d);排除标准:排除存在精神病、合并其他原发性疾病、认知及意识障碍的患者。实验组最长病程为3 年,最短病程为2 年,平均病程是(2.1±0.2)年;最大年龄为12 岁,最小年龄为5 岁,平均年龄是(7.6±1.4)岁;男性患儿20 例,女性患儿15 例;参照组最长病程为3 年,最短病程为2 年,平均病程是(2.1±0.2)年;最大年龄为11 岁,最小年龄为5 岁,平均年龄是(7.6±1.0)岁;男性患儿22 例,女性患儿13 例。实验组与参照组在临床一般资料比对中无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经别云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即对患儿住院期间予以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干预等常规护理。实验组联合家庭护理干预:

建立患儿健康档案。护理人员需在患儿出院时对其家庭联系方式、日常生活习惯、经济收入、住址、职业、家庭成员的呢过情况进行了解并记录,同时将患儿治疗史、就诊情况、病史、性别、年龄等情况进行记录。另外,告知患儿家属每日需对患儿休息、运动、药物及出入量进行记录[3]。

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指导患儿家长家庭护理干预的方法,每10 d 开展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以60 min 为宜;护理人员需向患儿家长发放肾病综合征患儿健康教育手册,同时向其讲解肾病综合征诱发因素、治疗方法、护理方案、注意事项等疾病相关的要点,指导患儿家属计算并记录出入量,同时测量并记录患儿血压及体重;根据患儿实际病情情况及饮食喜好制定合理科学的食谱,严格控制盐分的摄入,指导家长为患儿提供优质的蛋白,纠正患儿错误的饮食习惯,防止患儿感染;观察患儿经激素治疗后是否出现异常反应,指导患儿开展适当运动;向家长强调情绪控制的方法,缓解患儿出现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家庭气氛,定期来院复诊[4];由具备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护理人员对患儿心理进行开导并教育,培养患儿兴趣,针对患儿出现的微小进步需及时鼓励。

家庭护理反馈与交流。护理人员需建立沟通平台,便于信息及时反馈与沟通,每15 d 对家长随访以此,记录患儿潜在或存在的问题,询问患儿饮食及药物使用情况,每15 d 复诊一次。

1.3 评定指标

比对两组患儿遵医行为,即遵复诊率及遵医服药率;采用ISLQ(儿童主观生活质量问卷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值为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院儿科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儿70 例临床指标数据使用SPSS20.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对两组患者遵医行为

实验组遵医复诊、遵医服药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对两组患者遵医行为 [例(%)]

2.2 比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比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

表2 比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

3 讨论

小儿泌尿系统常见且多发的慢性疾病之一就是肾病综合征,临床多发于3~5 岁群体的患儿,该病具备高度浮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的特点,若患儿未接受有效与及时的治疗则会诱发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该病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生命健康[5-6]。

大部分肾病综合征患儿均属于原发性,该类患儿均可在后期治疗中康复,仍然有少部分患儿属于继发在全身疾病的类型,例如肿瘤、过敏、中毒、药物肾损害、病毒感染、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乙肝相关性肾炎等,同时患儿可因家族遗传性或先天性肾脏疾病造成肾病综合征,多发于6 个月以下婴儿群体,预后价差。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肾病综合征,主要包括抗凝血剂、抗生素、降压剂、利尿剂、免疫抑制剂、类固醇激素(激素)等。目前并未出现治疗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特效药”。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只有将护理干预及药物治疗处于平衡时才可有效强化疗效[7-8]。

由于肾病综合征患儿病程较长,使得花儿家庭存在较大的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影响患儿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因此,对患儿开展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护理干预作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案,提高并纠正花儿家长对疾病治疗及认知的态度,提高家长对患儿的护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及遵医行为,针对信息反馈情况制定针对性对症处理干预,促进患儿康复[9-10];另外护理人员需告知患儿家属密切关注患儿水肿情况:针对较为严重水肿患儿,需关注并避免患儿肌肉注射药物,防止患儿出现注射后针孔外渗、药物滞留等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同时指指导患儿家属日常饮食的方法,以此保障患儿饮食,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及恢复情况制定每日蛋白摄入量,保证患儿每日所需热量,蛋白摄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 g/kg;告知患儿家属尽量不带花儿去人群拥挤场所,避免感染。经过数据比对研究可见:实验组遵医复诊、遵医服药及治疗有效率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由此可见,肾病综合征患儿采用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儿遵医行为,强化治疗效果,促进康复[11-12]。

猜你喜欢

病程肾病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Chandler综合征1例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考前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