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后叶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9-09-09张荣
张荣
目前,临床已有研究[1-3]证实,肺结核咯血患者持续静注垂体后叶素能够有效抢救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但是持续静注垂体后叶素虽然能够有效治疗患者,但是静注后会发生多种并发症(窒息,肺不张,肺部感染,失血性休克),严重威胁到肺结核咯血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研究[4]认为,在持续静注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同时,给予优质有效的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保障。本研究就该观点,探讨了垂体后叶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效果,现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7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10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5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应用间隔静注的对照组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20~60岁,平均年龄(40.67±3.26)岁。应用持续静注的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21~63岁,平均年龄(42.08±2.67)岁。纳入标准:(1)患者的24小时咯血量在100~500 mL之间;(2)患者均非垂体后叶素过敏体质;(3)患者均未患有影响止血的疾病;(4)患者均在家属知情条件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痨,抗感染,一般止血,营养支持等治疗。均经主治医生下达医嘱,持续静脉输注垂体后叶素治疗,一天一次,在静脉输注液中加入垂体后叶素,一次12 ~24 U,再加入500 mL生理盐水(0.9%),一分钟10~15滴。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内含入院接待,环境介绍,病房护理,用药指导,出院指导的常规护理。
观察组并根据肺结核咯血患者的病情,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方案,针对性护理方案流程如下:
(1)病情分析,在静注垂体后叶素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率,面色,呼吸,脉搏等体征,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并间隔5~10分钟询问患者是否出现恶心,胸闷,腹痛的感觉,并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及时的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5]。在静注期间,患者应该卧床休息休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以及耐受度及时调整输液滴速,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渗漏现象。
(2)生活护理,若患者出现大咯血,则告知患者应该禁食,并指导患者侧卧,方便患者咯出血液。同时,患者侧卧时不能应该选择输注手臂一侧侧卧,避免血管受到挤压,影响输注效果,引发不良事故[6]。若肺结核咯血患者为年老体弱患者或是肺功能不全患者,必须禁止镇咳剂与镇静剂的使用,防止窒息现象的发生。在患者停止咯血后要及时清除血液,并适当的打开窗户,进行通风。但是开窗方向不能正对患者,防止患者着凉。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清理病房,保证病房的干净整洁[7]。为了让肺结核咯血患者更好的休养,护理人员可以适当的限制患者家属探望陪护,由医院护理人员全程照看患者。若患者停止咯血,可以适当的给予一些软烂的流质食物或是半流质食物,肺结核咯血患者的饮食应该由本院营养科制定,保证清淡,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避免刺激性强的食物与辛辣食物[8]。指导患者取患侧卧位,给予吸氧,让患者不要因为恐惧咯血而屏气,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轻拍患者背部,促进患者排出血块。在患者咯血后用温盐水清理口腔,避免异味引发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防止呼吸道感染。
(3)心理护理,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以及自身对于疾病的恐惧,都会引发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掌握患者病情后,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并向患者表达自己的理解与关怀。在患者情绪稳定后,应该耐心向患者阐述肺结核咯血的相关病理知识,注意事项,治疗方法,治疗效果[9]。并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态对于治疗的影响,在患者始终无法冷静下来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播放轻音乐,帮助患者平复情绪。并且,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告知家属积极乐观的情绪对于患者的影响,亲人的关怀对于患者的影响,指导患者家属关爱患者,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治疗自信心[10]。
(4)健康宣教,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应该结合自身特点与病情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不注意对病情的影响,提升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自我防护意识[11]。并指导劝诫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比如戒烟戒酒,少食多餐,不暴饮暴食等。同时,制定健康作息生活表,帮助患者在住院期间养成健康作息习惯。
1.3 观察指标
(1)两组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止血时间,心理状态,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汉密顿抑郁量表与汉密顿焦虑量表[12]评估。(2)两组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两组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满意度,使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采集,内含很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两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止血时间比较
观察组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肺结核咯血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临床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止血,而且能够降低患者的心率,刺激患者的迷走神经,还能够有效减少咯血患者的出血量,在临床上被称为“内科止血钳”[13-17]。虽然应用垂体后叶素能够促进患者毛细血管,肺部小动脉等血管的收缩,从而降低患者肺部的血流量,降低肺部静压,增加血管创面凝血块,并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是使用垂体后叶素后,患者的血压会暂时性提高,因此患者会出现头痛,腹痛,呕吐,低血钾等不良现象[18]。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生理痛苦,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研究[19-21]认为,为了保证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疗效,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临床认为,针对性护理是综合每一位患者的性格,病情,喜好,生活方式制定的护理方案,能够更为全面细致的为患者服务,也能够及时发现不良现象,及时处理。而且能够通过护理干预开导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放松精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施针对性护理,不仅能够确保持续注射垂体后叶素的治疗效果,还能够让患者的医院治疗生活更为舒心。通过病情监测,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不适症状,不良反应,病情变化,能够及时与患者的主治医生进行沟通,能够及时调整改善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案,能够进一步减少患者的生理不适,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或在并发症发生早期给予对症处理,消除并发症对治疗的影响 ;加强生活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体质量与免疫功能,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提高患者对于病菌的抵抗能力,提高患者的在院舒适度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指导患者排出血块,能够帮助患者更快排出体内血块,缩短咯血时间;实施健康宣教能够加强患者对肺结核咯血的认识,能够加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过分担心,悲观等。
表1 两组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止血时间与心理状态
表1 两组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止血时间与心理状态
组别 止血时间(d) 抑郁 焦虑护理前(分) 护理后(分) 护理前(分) 护理后(分)观察组(n=50) 1.9±0.2 50.3±4.3 28.7±3.2 49.8±5.4 24.3±2.6对照组(n=50) 4.0±0.8 50.7±4.1 38.6±4.4 49.1±4.9 35.4±2.7 t 值 7.762 0.776 7.821 0.322 9.332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表3 两组肺结核咯血患者满意度
综上,持续静注垂体后叶素的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不仅能够确保临床疗效,而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