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干预效果
2019-09-09朱莹
朱莹
颅脑外伤在临床比较常见,主要是患者头部受到外界暴力而造成损伤,颅脑外伤有闭合性与开放性两种,比较常见的如头皮撕裂、脑震荡及头皮撕脱伤等[1-3]。此病的病情复杂,且变化较快,极易并发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呕吐能诸多并发症,这将对患者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当前临床上针对重度颅脑外伤多给予手术治疗,同时辅助以药物治疗[4]。临床实践表明,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精神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此次研究以我院所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施以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然后观察并比较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现将此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8例和12例,年龄分布在21~75岁,平均(38.57±4.68)岁;其中20例为车祸,12例为高处坠落,另8例为重物砸伤。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6例和14例,年龄分布在20~76岁,平均(37.85±5.12)岁;其中18例为车祸,15例为高处坠落,另7例为重物砸伤。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P>0.05,因而二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临床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状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并给予脱水及抗感染治疗和护理,同时保持病房环境卫生整洁,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研究组患者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讲述护理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鼓励其积极配合护理,并告知患者病情状况,同时进行积极的引导。(2)保持良好的体位: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护患者的肩关节,避免出现痉挛,指导患者如何调整和摆放良肢位,如健侧卧位及患侧卧位等。(3)肢体锻炼:颅脑损伤患者在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休养,但长时间的卧床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静脉炎及褥疮等诸多病症,为了加快患者肢体的康复、消除损伤部位肿胀、减轻疼痛,护理人员可用双手针对患者肌肉施以缓慢的按摩,同时引导患者实施关节的被动活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关节活动的幅度,并逐渐引导患者由被动训练向主动训练转变[5]。(4)平衡训练: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体位,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坐位训练。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病床适当抬高,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等诸多并发症的发生。(5)心理康复:因病情比较严重,加之外界社会及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这将影响临床治疗与护理的顺利开展,此时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动态,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支持与辅导计划,通过支持疗法及自我暗示法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同时还要叮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关爱,使其感受到家的温暖,缓解其心理压力。
表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分, )
表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分, )
注:a 与组内护理干预前相比,P <0.05;b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 时间 NIHSS 评分 Barthel 指数评分对照组(n=40) 护理干预前 34.26±3.52 21.28±7.36护理干预后 19.25±1.56a 71.68±12.46a研究组(n=40) 护理干预前 34.68±3.47 20.52±7.16护理干预后 11.72±1.48ab 86.29±11.16ab
1.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指标:在护理干预前后,以美国卫生研究院所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相应分值越高,则神经功能就越差,相应评分在16 分以上表示严重致残及致死的可能性较大,<6分说明预后较好[6]。
日常生活能力指标:在护理干预前后,以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相应分值越大则其生活能力越强,以满分为 100 分计,100 分表示生活完全能够自理,0分表示日常生活无法自理[7]。
1.4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相应计量资料以表示,同时给予t检验,P<0.05,则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而研究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见表1。
3 讨论
颅脑损伤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症,多由车祸、高空坠落等外界暴力而引起[8]。重度颅脑损伤病情较危重,且变化复杂,患者的昏迷时间在 12 小时以上,其意识障碍有所加重或是出现再次昏迷,且神经系统经查体有阳性体征存在,体温、脉搏等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变化,此病的病情进展较迅速,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正常生活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因而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9-10]。
此次研究中,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而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给予临床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1)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相应神经功能,这主要是由于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颅脑细胞的凋亡,促进患者神经细胞结构的修复,并对神经突触的增生产生刺激,以促进神经功能的重塑和恢复[11-12];(2)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这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其心理动态,并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通过有效的心理治疗方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3]。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护叮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关爱,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以缓解其内心的压力,从而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