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在ICU 清醒患者中的应用

2019-09-09张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5期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人员满意度

张霞

ICU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入住患者多为病情危重型,能够为重症患者与昏迷患者提供设备与隔离场所,ICU将危重患者集中,给予患者物力、人力上的有效保障,以此来达到救治效果。但当患者情醒之后,由于自身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原因,常常会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心理负担,并且在治疗阶段常产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睡眠质量,对后续治疗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效果[1]。而ICU的设备是否先进和监护水平情况已经成为了衡量医院总体水平的标志,同时随着临床护理服务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护理工作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因此在ICU情醒患者中选择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尤为关键。基于此,本次研究对ICU清醒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展开相应的分析,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ICU清醒患者临床资料,参照盲选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53.84±3.71)岁;观察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54.11±3.54)岁。纳入标准:意识精神正常者,不存在沟通交流障碍,且本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对比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根据医嘱加强患者的护理,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等;常规护理实施两周后,调查分析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影响因素,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加强沟通交流: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主动与其交流,消除彼此间的隔阂感,建立双方间的信任桥梁;同时与患者沟通期间关注心理变化,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情况,注意患者由于疾病出现的紧张、恐惧、焦虑等因素,以亲和耐心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为患者详细讲解病情、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与治疗依从性;(2)针对性心理护理:由于ICU患者病情长反复发作,易出现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者的性格特点、疾病情况、文化程度等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根据不同的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充分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消除不良心理;(3)营造良好环境: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病房环境,适当调节室内温湿度,定期打扫、清洁于消毒病房,定时通风并保证光线柔和,室内物品需要有序摆放,对于患者常应用的放置在便于拿的位置,营造一个温馨与舒适的环境,增强患者的心情愉悦感[2];(4)安排合理陪伴探视: 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病情允许下安排家属探望与陪伴患者,指导家属如何使用有效的沟通,消除患者抑郁的心情,对于语言能力障碍的患者,注意自身的表达方式,语言尽量缓慢且动作缓和,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建立积极向上的治疗态度。

1.3 观察指标

(1)不良情绪: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3]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分数与严重程度成正比;(2)睡眠质量: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4],其中主要涉及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以及催眠药物等,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低;(3)护理满意度:应用我院自拟满意度量表,总分100分,将大于90分表示非常满意,70~90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AMA评分、HAMD评分

护理前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 >0.05),两组患者护理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改善情况更显著(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 讨论

ICU患者清醒后易产生负面情绪,纠其原因在于:(1)大部分患者属于意外事故而入ICU,在治疗阶段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2)ICU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由于不适应,会出现心理负担与压力,患者产生的负面心理会对睡眠造成影响,降低睡眠质量,严重还会发生神经功能症状;(3)ICU患者清醒后由于疾病带来的疼痛感,并且前期治疗疼痛感有所升高,直接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3-4]。因此,对于ICU患者清醒后需要加强护理干预,选择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方案,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本次研究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其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该方案具备一定的安全可行性[5-6]。通过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主动进行沟通,并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获得患者的信任感,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针对性心理护理上根据每位患者情况的不同,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建立乐观的治疗态度[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睡眠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是通过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的舒适、温馨与整洁,减少环境对患者心理与生理上的影响,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同时安排合理陪伴探视,安排家属探视患者,指导家属掌握沟通技巧,能够使患者感受到来着家庭的关怀,有助于获得家属对护理服务工作的认同,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9-10]。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AMA 评分、HAMD 评分(分, )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AMA 评分、HAMD 评分(分, )

组别 例数 HAMA 评分 HAMD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0 36.46±3.01 16.35±3.78 37.69±3.15 18.69±3.08观察组 30 35.14±2.89 10.56±2.75 36.75±3.12 11.26±2.77 t 值 - 1.732 6.784 0.667 7.791 P 值 - 0.088 0.000 0.507 0.000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分, )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分, )

组别 例数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对照组 30 2.21±0.34 1.24±0.15 0.97±0.18 0.67±0.24 1.38±0.17观察组 30 0.95±0.23 0.63±0.21 0.75±0.15 0.23±0.14 0.80±0.22 t 值 - 16.812 12.946 2.267 8.673 11.426 P 值 - 0.000 0.000 0.027 0.000 0.000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例(%)]

综上所述,将针对性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与ICU清醒患者中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11-13]。

猜你喜欢

针对性护理人员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