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泻、便秘为何越演越烈

2019-09-09成轶赟

自我保健 2019年7期
关键词:泻药益生菌功能障碍

文·成轶赟

肠道健康管理,需要从“肠”计议

夏季来临,各家医院消化科的患者逐渐增多。有数据表明,近期门诊住院44%~55%的患者都是因为肠道问题住院治疗。患者的症状多为腹泻或者便秘,要么痛苦得“一泻千里”止也止不住,要么“费尽心思”也无法顺畅。

若是把人的肠道比作下水道,那么下水道频繁发生了堵塞或者泄泻,肯定是问题。我们不禁关注起了问题的源头——肠功能障碍综合征。通过生活中的自我保养和控制饮食,早期的自我防治可以减少肠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至关重要。

秦环龙

同济大学肠道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和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常委,上海医学会肠内外营养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擅长危重病人的肠外营养治疗,对外科复合性创伤、肠瘘、短肠综合征、重症胰腺炎、炎症性肠病、晚期肿瘤等的治疗实施代谢调理。

黄东平

王维林

上海抗癌协会荣誉副理事长,上海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业委员会顾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上海肿瘤综合治疗专家组委员,中国生病关怀协会生命关怀研究中心专家,上海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副秘书长,上海肿瘤生物研究所所长,上海肿瘤特殊项目检测中心主任。

腹泻、便秘不是小问题

最近小李在上班时间时常突然消失,原来他肚子不舒服,一次又一次地往盥洗室跑。小李气色很差,称自己最近不知怎么的,特别容易腹泻,别提有多难受了,感觉像吃坏了肚子,可又好像并没吃什么反常的食物。这个话匣子一打开,同事小王也说自己最近肠道不舒服,可是情况正好相反,他是好几天才大便一次,而且感觉排便很艰难。

有关腹泻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频率增多,质地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克,或含未消化食物,或有脓血、黏液。腹泻者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临床上按病程长短,将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内,大多系感染引起。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发病原因更为复杂,可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

腹泻的原因有很多,最为常见的是饮食出了问题,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过于油腻的食物或者刺激性的食物。高温时节突然吹到冷风,造成肠道痉挛无法正常吸收水分,也是腹泻的一种原因。如果急性腹泻演变成为了慢性腹泻,患者长时间无法康复的话,那真的要小心,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查明原因,以免病症逐渐加重。

有关便秘

依据流行病学调查,便秘是最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症状之一,绝大部分称为慢性功能性便秘,发病人群占普通人群的16%左右,累及患者占人群的25%。便秘发病率高,且女性与老年患者居多。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到3倍,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甚至高达33.5%。

便秘危害众多,最为常见的是对消化道本身的伤害,会引起或加重直肠与肛门的负担,形成肠梗阻,不仅容易导致粪便溃疡形成,更会增大罹患大肠癌的风险。无法顺畅排便,会使得体内毒素聚集,危害皮肤健康,脸上长出痘痘或者雀斑,影响美观。最为严重的是引起整个消化道胃肠神经功能混乱,无法正常进食。最新研究表明,便秘还是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之一,会影响大脑功能,可能导致抑郁症产生。其危害众多,不胜枚举。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便秘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产生便秘的原因众多,哪怕是不合理的手术治疗,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导致便秘。

肠功能障碍综合征危害在哪

夏季气温炎热,高温、高湿容易导致食物腐败变质,滋生细菌,气温偏高也容易造成身体不适危害肠道,进而患上肠功能障碍综合征。便秘与腹泻就是最常见的病症。如果产生了便秘或者腹泻的症状,不及时就医可能就会逐渐演变成严重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

目前国有企业党群工作还存在不符合当前形势任务的问题:一是视野不宽。缺乏从宏观角度审时度势的本领。二是群众意识不强。没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是改革创新意识不够。没有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拿出工作举措,为企业自身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四是工作人员必备素质不高。有的知识结构狭窄但不思求知求新,有的实践经验不足却还固步自封,有的作风浮躁务实不足等,影响了国有企业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

肠道屏障功能损伤的原因

肠功能障碍是指因各种疾病所致的肠消化、吸收障碍和屏障功能损伤,会导致营养不良、肠黏膜损伤和肠源性感染。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肠道只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但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存在许多致病菌、毒素和异种抗原,并不引起疾病,表明肠道有益菌对上述有害物质具有平衡作用。

肠功能障碍成因多

肠功能障碍综合征成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外伤导致肠道无法正常蠕动,手术后因伤口和恢复原因造成的障碍与并发症,例如肠黏连及胃瘫引起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另外一种是非手术原因造成的,如慢性腹泻、便秘,患者往往无法正常排便,导致对正常进食的影响。除此以外也有炎症性的肠道疾病所导致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原因为炎症或者溃疡性结肠炎或者克隆氏病。

肠功能障碍的并发症

肠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害主要在于其并发症,除积极控制原发病及对重要脏器的对症支持治疗外,对肠道的治疗主要有经胃肠道营养治疗、防止肠黏膜屏障破坏,应用微生物巩固肠道生物屏障,恢复肠道菌群生态平衡,选择性肠道去污,以及选用中医中药治疗,等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肠道菌群移植等手段使得肠道微生态平衡恢复,才是真正从根源上恢复肠道健康,化解并发症重要的手段。

常见的肠功能障碍症状

常见的肠功能障碍症状有腹胀、腹痛、腹泻、出血、穿孔、肠梗阻和恶性呕吐等。由于统称消化道疾病,所以肠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许多病症,不仅涉及肠道,也涉及到胃。这些并发症的共同特点是肠道内的菌群发生了失调。

肠胃用药乱象频频亮红灯

肠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方法,目前可谓是乱象丛生。许多患者往往不重视病情,忽视早期的检查和预防。患者存在畏难情绪,尤其是感到难为情,想着忍一忍就好了,还有一些患者会因此产生心理上的合并症,甚至抑郁症。

患者不仅有肠功能障碍的症状,还会有许多伴随症状,如伴腹胀和直肠排空难。有的患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擅自使用大量泻药和栓剂,可能会产生抗药性,药物耐受性变差甚至无效。因此,肠功能障碍患者切莫讳疾忌医误良机,也不可盲目用药。

误区一:随意吃药

诚然,有些常见病确实只要服用常用药就好,无需就诊。但是一旦养成习惯,容易忽视疾病的问题。并且,随意吃药可能导致互相有药理影响的药物同服,这反而会导致新的问题。而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也需谨慎对待,不同病患之间存在细微差异,应遵医嘱用药。

误区二:进口药疗效好

近几年出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在日、韩等国购买许多包装精美的保健类药品,认为进口药一定好,甚至能够包治百病。其实这也是一大误区。如果你仔细甄别翻译,就能够发现许多所谓进口药根本不是药,而是属于保健类食品,不仅治疗作用较弱,甚至可能有未知的副作用,并不比国产药剂有效,例如新表飞鸣S3种乳酸菌整肠片、复方毒扫丸便秘药、太田胃散整肠药、武田制药汉方大黄甘草汤便秘药、兴和制药、EBIOS天然啤酒酵母颗粒等。用药需要根据诊断对症下药,不能迷信进口药,以免对肠道健康产生影响。

误区三:吃药就好不用就医

有些人吃药后暂时缓解了症状,以为病就好了。殊不知,有些患者服药后能起到预警作用的某些疼痛或者不规律的症状被掩盖了,等到发现严重症状却为时已晚。所以即使是常用药,一旦出现肠功能障碍的病症,还是应该前往医院进行检查,遵医嘱服用药物,做好早期预防。

各类传统泻药和胃肠动力药物:常见的有植物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和渗透性泻药。泻药的见效很快,但是副作用很大。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药物依赖、肠息肉、降低肠道敏感性和电解质混乱等严重后果,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并不推荐。

益生菌治疗与医学攻关的前景

菌群失调是祸首

肠道可以说是人体内最长的脏器,约有十亿的肠道菌寄宿在肠道内。统计研究表明,人体自身的体细胞约有10^13个,而肠道内的细菌竟然有10^14个,是人体自身细胞数的十倍。如果把十亿细菌取出称重的话,重量约在1至1.5千克之间。如此庞大的细菌数量,包含了各种有益菌落和有害菌落,两者会达成某种生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了,有害菌落占了上风,那么人体就会生病。

菌群失衡会使患者在食用某种食物时产气产酸量超出正常范围,引起身体某些看似原因不明的不适。肠道菌群失调与高血压、糖尿病、便秘、腹泻、过敏、风湿、免疫力底下、尿道感染、皮肤老化、慢性胃炎、痤疮、衰老、肝脏疾病甚至癌症等疾病有关。

以便秘患者为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存在着肠道菌群混乱的共性。通过实验发现,纤维素与水分不足、肠黏连、排便肌群活动障碍等是主要原因,同时,肠道菌群混乱,缺失了必要的肠道细菌,导致肠道传输速度减慢。可见,肠道微生态参与了便秘病症的发生发展全过程。

菌群移植助健康

不同的益生菌差别较大,同种益生菌的不同菌株间也存在差异,功效也不相同。益生菌在宿主体内的定植程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同一株益生菌在不同个体肠道中的定植情况不同,一部分人表现为易定植,而另一部分人表现为抗定植。益生菌菌株能否在人体肠道中定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肠道中固有菌群的组成和结构。

最新医学临床研究表明:将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移植到患者体内,可帮助重建健康的肠道菌群生态。结合肠内临床营养(含膳食纤维),将10个菌种8000亿细菌量的大剂量益生菌进行移植,已经能够实现40%的临床治愈率,而临床改善率更是能够实现并达到53.3%,总有效率达到85%,也就是说2/3以上的患者能够得到救治并最终实现康复。

益生菌功能的发挥具有人群特异性,这种特异性导致了益生菌对每个人的功效不同。这对益生菌研究与实际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既需要在菌株水平上进行相关益生功能的确认,又要依据不同宿主的个体特点进行益生菌个性化功能的判定和应用。

由于刺激性泻药对于治疗肠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存在严重副作用,会破坏人肠神经系统,使其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如今开始研究采用肠道菌群移植的办法来进行治疗。经过研究发现,益生菌(粪菌)移植,菌群产生的代谢产物能够促进肠神经系统再生,而促进肠神经再生正是缓解腹泻与便秘的良方。

猜你喜欢

泻药益生菌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复合益生菌在高蛋白日粮水产养殖动物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减肥药和泻药会增加女性饮食失调风险
益生菌与水产动物肠道健康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老年便秘选泻药 润滑性药物最合适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益生菌?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