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梗预警夏季“养心”篇

2019-09-09何远

自我保健 2019年7期
关键词:静息养心心梗

文·何远

中医

养生强调“春夏养阳”,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然而,养心最大的隐患是不知为何心脏病突发。如何开启夏季健康养生模式,让自己舒适地度过夏天?专家提醒,一定要提前预警,别让“心梗”害了你!

急性心梗症状篇

看似感冒,可能是心梗来袭

80岁的李老伯受凉拉肚子已经好几天了,吃了点止泻药,但丝毫不见效,整个人也显得无精打采的。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老人去医院检查一下,可抽血结果却让家人吓出了一身冷汗——心梗三项指标严重超标,结合心电图异常,竟然确诊是心肌梗死!

同样,近来70岁的王阿婆的喉咙发炎了,以为是感冒的症状,也就没太在意,便吃了一些常规感冒药。可是谁知晚饭后,阿婆突然觉得胸口闷痛,全身开始出大汗,而且无法躺下,医生诊断为心梗。

刘少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心血管疾病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擅长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心房颤动和复杂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领域颇有建树,在经导管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周达新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心血管病学会先心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委员。擅长先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国内能够掌握心脏三维标测治疗心律失常的少数专家之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周达新教授表示,大约有1/3的心梗患者没有胸闷、胸痛等症状,也被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较多见于老年患者。有的患者表现为腹部胀气、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常常被误认为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有的患者表现为气短、咳嗽、不能平卧,但患者自己还以为只是感冒了。而患者恰恰容易忽视这些信号,延误病情。

医院统计显示,入夏以来每天接诊心血管病患者的人数较平时增长了两成左右,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三分之二。除高血压、吸烟、遗传、过度肥胖及环境因素外,天气和季节的变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尤其高温、湿热、空调太冷等都容易导致老年人突发心血管疾病,甚至引发心梗死亡,这主要是因为气温的陡变引起血管强烈收缩,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由此加重。

频频熬夜,可能引发猝死

周达新教授指出,夏季夜生活丰富,逛夜市、蹦迪、吃大排档……,通宵玩乐,让熬夜人的兴奋也达到白热化。但玩得开心,身体却频频亮起红灯,头晕、耳鸣、腰酸背痛、眼疾……尤其是心脏病突发“心梗”患者猛增。

需要提醒,通宵熬夜玩乐不可持续,并应及时调整好生活作息时间。而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熬夜更应谨慎,连续玩乐“作战”或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老年人,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千万不要盲目通宵熬夜。

许多老年人还经常存有夏季气温高、出汗多,高血压药可以不吃或者减量的认识误区。不少患者因此前天气炎热,脑血管舒张,血压比较平稳而降低了药物用量。一开始几天,他们的确头不晕眼不花了,甚至沾沾自喜,以为血压真的降了。可是频繁进出空调房间,导致不少患者又感觉头晕不适,血压不断升高。为此,提醒高血压患者在气温高时,减药或停药应注意定期监测血压,遇到空调变冷或血压控制不佳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不可擅自减药和停药。

在炎热的夏季,待在空调房内时间长了,必须随时增减衣服,以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特别要注意头部和四肢的保暖,室内的温度也要保持正常。有心脏病史者的老年人一旦感到胸闷、头晕、乏力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好心脏。

预防心梗,注意发病前兆

周达新教授表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是要注意发病前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身体及心脏“出状况”,早期有如下几种主要症状:

大量出汗尤其是突然出一身冷汗,即使是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动还不停地出汗,这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常见症状。

身体肿胀心衰患者一般会出现肿胀,通常在脚趾、脚踝、胫前,甚至大腿,或腹部;以及突然的体重增加等。

全身乏力有些四肢发达的壮汉,却突然觉得走到马路对面非常艰难,有的甚至感觉连拿一杯茶、一张纸的力气都没有。特别是妇女,对于持续数天或数周不寻常的疲劳需要引起重视,因为一直感到疲倦可能是心衰症状。

心脏缺氧护理篇

心脏缺氧,你发现了吗?

随着夏季来临,心脑血管疾病爆发式增长。如何预防?明明心脏不舒服,为何检查结果却正常?明明是看感冒去的医院,结果却发生了心梗猝死?这真的是医生能力不足吗?周达新教授揭示了其中“秘密”:这是心脏缺氧惹的祸。

由于心脏的特殊功能和巨大的耗氧需求,慢性缺氧首先伤害的就是心脏。而人体器官都可以休息片刻,唯独心脏不能休息,在人的一生中,心脏几十年如一日地昼夜跳动,唯一“偷懒”的方式也是在睡眠过程中减缓跳动。心脏一旦出现问题,不是乱跳,就是不跳,都是大问题。专家指出,心脏缺氧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在早期并没有很突出的表现,若想进行预防,就得从控制血压开始。

血压越高,心脏负荷越大

周达新表示,缺氧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病理过程。脑、心脏等生命重要器官缺氧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大脑缺氧六分钟,脑组织就会产生永久性损伤。心脏骤停,如果因此停跳了三分钟以上,临床很少有抢救过来的。”

据介绍,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血管的狭窄,从而导致缺氧。其中,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大原因。在中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会有高血压。因此,越是年龄大的人,血压越要注意控制正常。人体正常血压值<120/80毫米汞柱,≥140/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其患病率与年龄成正比(见2005年修订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周达新特别强调,血压越高,心脏的负荷越大。长此以往,心脏就会老化。“举个例子讲,出租车一般开个四年就需要换车子,家用自驾车通常可以开15年。这是因为同样的车,使用负荷不一样,寿命完全不同,这个道理与心脏使用寿命相同。”

缺氧可致心脏功能减退一走就喘

周达新介绍,心脏的血供十分丰富。“心脏的重量约占体重的1/200,每分钟流入冠状动脉内的血液大约为250毫升。同时,心脏的需氧量也非常高,是全身组织平均需氧量的10倍,是骨骼肌的45倍。而且心肌从血液中摄取氧的能力大大超过其他组织。”据了解,正常组织摄取动脉血中22%的氧量,而心肌高达70%以上。

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只有通过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来改善氧供。周达新指出,一旦这些氧供应中断了,结果是非常可怕的。周达新跟本报记者介绍,他曾遇到过这样一位病人,患者一走路就喘,就连上个厕所都要子女搀扶。在详细分析了患者病情后,他发现病人连装支架的机会都没了,许多血管都存在问题,而在心脏搭完桥后,患者已经可以骑自行车。“我们在活动的时候,甚至说话、起立、坐下都需要非常多的氧,这就需要心脏拼命工作,尤其需要大量的血流进行供应,一旦心肌血供减少就出现心绞痛,就会出现气喘,就不能再运动。所以缺氧会导致功能减退,细胞萎缩,长期缺氧会逐渐导致纤维化,引起脂肪的堆积,严重就是细胞坏死。”

自我保健心梗防范篇

如何防范急性心梗

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许多年轻人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缺乏运动,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便是人未老却心先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少稳教授介绍,近一个月,该院急诊部接二连三地接诊了年轻人急性心梗病例,其中一位“不粘锅族”的小伙子,30岁的年纪竟然查出60岁的血管。

如何才能为心脏“保健”?民间有说法,心跳慢、可长寿。那么,到底心跳是慢好,还是快好?专家指出,心跳太快太慢都不好。一般来说,静息心率控制在60次左右比较理想,此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中风的发生率最低。而科学的锻炼有益身心健康,常常参加各种强度适宜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等,心脏可以得到锻炼,从而保持年轻活力。

每分钟心跳55~75次健康风险最低

据介绍,小白鼠心跳每分钟900次,寿命约2年;大象每分钟心跳30次,寿命50年;乌龟每分钟心跳不足10次,寿命可达上百年。难道心跳越慢,寿命越长?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多少次才算正常?

刘少稳表示,一般而言,正常心率是指静息心率,也就是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静息心率最好是在清晨醒来时,平躺于床上进行自测。据介绍,国内有研究显示,男性的静息心率平均在67次/分,女性则在69次/分。

刘少稳也指出,若心跳每分钟低于50次时,就很可能会存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有引起心脏停搏的危险。尤其出现乏力、记忆力减退、晕厥或眼前短暂一黑时,需要特别引起重视。必要时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心脏猝死。

找准合适运动强度帮你挽回年轻心脏

如何才能算出适合自己的运动心率范围呢?这就需要知道自己的静息心率、最大心率和运动强度值。再根据“心率上/下限=静息心率+最大/小强度值(最大心率-静息心率)”的公式,就能轻松算出适合自己的心率了。所谓最大心率是指“220-年龄”,比如一个60岁的人,静息心率在60次/分,想做增氧运动,那么他的最大心率是220-60=160,运动强度在70%~80%,根据公式就可得出此人的最佳运动心率在130到140。

而运动强度一般可分为四类:1散步、溜狗、太极拳等康复运动的强度值在50%~60%,比较适合老年人和病后恢复期的患者;2慢跑、健身操、游泳等减重运动的强度值在60%~70%,比较适合“减肥一族”;3自行车、羽毛球、长跑等增氧运动的强度值70%~80%,适合运动达人;4短跑、足球等速度训练的强度值在80~90%,适合职业运动员。

只要坚持长期运动,静息心率就会减慢。据介绍,运动员或体格特别健康者,心率、脉搏会强而有力,所以在他们平静的状态时,心脏搏动不需要很快就已经可以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通常而言,运动员的静息心率仅为40~50次/分,但这也是正常的心跳。

心脏要像汽车发动机那样经常保养

刘少稳说道,人的心脏就好比汽车发动机一样,一旦出现故障,就为汽车行驶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时常保养。但如今不少年轻人即使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也不重视,往往认为没什么关系,忍一忍就过去了,不知不觉加速了心脏的衰老。

通常说来,人体从30岁开始,血管里就会出现斑块。可是如今刚到30岁,血管就严重堵塞的年轻人已经不再少见。究其原因,现代人活得越来越累,吃得越来越不健康,运动得越来越少,不注重平时对心脏的保护,不知不觉就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损坏。这就好比水管使用时间久了,内部就会形成水垢及铁锈一样,血管内的血栓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越积越厚,阻断或减少了动脉血液的供应,从而引发心肌梗塞或脑中风。

预防猝死控盐比吃药更重要

高血压、冠心病以及高血脂在当前我国发病人群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都是心脏猝死的高危因素,而导致这些疾病发病的原因往往就是因为高盐饮食。据介绍,食盐中使血压升高的成分是钠离子,吃盐过多,进入体内的钠离子也会增多,从而造成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导致血压升高。所以,控盐比吃药的地位更加重要。部分国家通过利用钾盐替代钠盐的做法来降低食盐中钠盐的含量,从源头上进行控盐。

现如今,很多人为了省事往往选择在外就餐,也会遇到一些不安全因素。比如,为了增加口感,招徕顾客,餐馆食物往往调味过重,油腻居多,这些都是造成高血脂、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同时,餐馆各类食物之间的比例不均衡,也会造成营养不平衡。日积月累,就会导致体重超标,引起血糖、血脂增高。既然长期外出就餐对身体不利,则应该尽量避免。不妨常回家做饭,如此一来可以控制油量以及盐量,同时还可以保证食材和烹饪油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静息养心心梗
夏至重养心
篆刻欣赏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夏至养心喝“三茶”
中秋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不准时睡觉堪比熬夜
心梗猛于虎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大脑静息态低频振幅*
夏季穴位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