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阶段的“读中学写”

2019-09-09高启山,王新颖,陈香华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恐龙现实词语

辩课地点:唐山市丰润区白官屯小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飞向蓝天的恐龙》读中学写

辩课人员: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高启山

丰润区小学语文名师团队:王新颖 陈香华 曹宝华 王立娟 郑富丽 苏洪臣韩希彤 赵艳生 刘艳丽 高 洁 张俊芝

●课堂展示1>>>

【实录】

(在理解词句意思、基本读懂内容的基础上)

一、体会“依据”对“推想”的作用,学习“有理有据”的推想。

师:我们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师:好。请你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还介绍了什么?

(生快速默读后交流)

师:你们所介绍的内容丢掉了课文的第2自然段。既然这样,删掉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这样写是否可以。

师:删掉第二段,可以吗?

(学生沉默)

师:大家都不能确定,好吧,我们回顾原文,看看课文第一段写什么了?

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师:第二自然段写什么了?

生:科学家们得出一个假说: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师:我们再来看这一段话中“假说”这个词语的解释,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假说是一种结论,解释中作出假说的根据是什么?

生:“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

师: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依据推理经过推测得来的。现在我们把文章中的这段话删掉,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这段话写的是“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

师:是啊,如果没有这个已知的科学事实或原理,科学家们能提出这个假说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你们再细细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找依据。

生:我找到了,科学家们先是发现了化石中恐龙与鸟骨骼的相似之处,但是开始没找到“有羽毛的证据”,作者又介绍了在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样证据就很充分了。

师:如果不写这一段可以吗?

生:不可以。不写这些依据,作者的推想就显得不可信了。

师:所以写上这一段话就为后边的猜想推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我们对一件事做出一个猜想必须有证据,这个证据就是已知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这也是我们在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不管是写想象还是写推测,先得有依据,要对我们现在存在的东西进行观察了解。

二、在对比中体会用词的准确,学会准确表达概念的范围。

1.研读课后练习,体会词语表达准确性。

师:我们看课后练习第三题,请你读读题目。

生:我发现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得很准确。例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让我们找一找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师:我们先看“一支”这个词,我们把一支去掉,再来读。这样写不也行吗?为什么非得加上“一支”?

生:不行,如果不加“一支”,人们会认为有很多恐龙都变成了鸟儿。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第四然段中“一些猎食性恐龙”,作者说“一些”,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恐龙都变成了鸟儿。

师:你读书很认真,而且能从书中找依据,大家给他掌声。这样说就没有歧义,就不会让人怀疑了。

师:看第二个词“漫长”。为什么说“漫长”这个词语用得准确?

生:课文中有一个词语“中生代”,距今2.5亿年-距今6500万年。

师:如果不用“漫长”这个词行不行?

生:不行。把这个词语删掉,会让人觉得“恐龙很快就变成了鸟”。

师:因为时间太漫长了,所以作者才说是“最终”。像这样的词是不确定的现象、时间、种类,用一种不确定的方式来写,这样就非常有说服力。

2.研究其他用合适的词语来把“范围”表达准确。

师:像这种表达准确的词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还有哪些词用得特别准确,你能找到一处,并说明理由吗?

(具体交流情况略)

师:从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不确定的事,要用不确定的词来表达。今后同学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

三、联系习作,指导写法。

师:下面我们看语文园地八中的习作要求,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想象作文。想象什么呀?

生:可以写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可以写受别人启发想到的内容,还可以写科幻故事。

师:结合本课的学习,请你们来讨论一下:想象未来生活时,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想象更加合理?

生:得先搞清楚想象的现实依据。

师:现实的什么依据呢?

生:我们得先搞清楚现在的衣服、食物、住宅、交通有哪些地方还不够好,我们就知道从哪个方面去想象,哪个方面有了改进和变化。

师:说的非常好。那么,怎么想象呢?

师: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电脑住宅》后我们所学到方法。

生:我们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想象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去解决衣服、食物、住宅、交通等存在的问题,想象问题解决后新的景象。

师:太棒了!依据现在已有的去研究问题,然后再运用现在科学技术的成果,去想象用上这些技术,在未来可能会变成什么样,没准你真的就是它的发明者。

(授课教师: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高启山)

●课堂展示2>>>

【说课】

一、教学背景

让四年级学生想象,他们经常会“想当然”,写不出具体的依据。结合《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想象作文得根据真实的依据来进行,这样的推想或想象才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不能用恰当的词语对事物的状态、程度、性质做细致的区分判断,并用合适的词语来准确表达。结合本课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准确表达。

二、教学过程

(一)读懂想象与现实依据的关系,感悟推想得有科学依据。

1.复习导入

要求学生借助词语来表达课文主要内容。

2.区分想象与现实

文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象?有没有实际看到的内容?

3.研究第二自然段的作用

师:既然这篇文章都源于想象、推想,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段实际看到的内容?不写行不行?为什么?

出示1、3、4段,生自由谈看法。

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想象、推想要有现实的依据。

(二)体会感悟推想与依据的关系。

1.研读依据部分。

师:那我们就看看科学家们都找到了哪些依据?

2.对比研究虚实关系

师:这些科学事实与后面的推想有怎样的关系?

(课件分左右两栏出示2、4自然段)

师:对比着读一读,找一找,哪些语句是相关的?右面的推想是以左面的哪些事实为依据呢?

生默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师:科学家的科学论文、科学发现、科学推理都是以充分甚至确凿的现实为依据的。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两部分中依据和想象的关系。

师: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它是以什么为依据呢?

生:辽西发现的带有羽毛印痕的化石。

师:不论是“化石”,还是“生活实际”想象和推想要有现实的依据,让我们重温一下恐龙的演化过程。老师描述哪里,你们就读哪里。

3.引导学生总结

师:想象不是凭空进行的,我们在想象和推想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要点:“现实”是“想出来内容”的理由、依据。写作文时也要注意,想象要合理,要有现实依据,不能随意想象。

(三)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研读课后练习。

(1)在对比中理解加点词语的准确性

师:你怎么理解“写准确”?

师:这是你们认为的准确,读读这句话怎么写准确了?

课件出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讨论:要求学生对比朗读,体会删改前后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改后的写法行不行?

2.拓展练习

师:找一找第四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表达准确的词?给它们加上圆点。

(1)学生自己思考、勾画。

(2)交流讨论:这些句子和词语,准确写出了怎样的“范围、数量”?

(3)师总结:我们在写文章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事情我们拿不准,怎么办?这时你要运用不确定性的词将这种不确定性如实地写出来,这样写不但不影响文章的可信度,还会更有说服力。

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引导学生回顾、归纳

要点:1.想象、推想要有现实的依据。

2.用不确定的语言把不确定的内容写准确。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阅读《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勾画出表达准确的句子,标注出使用准确的词语。

(说课教师:丰润区石各庄小学 曹宝华)

●辩课进行时>>>

【现场】

话题一:小学阶段中,“读中学写”的关注点是什么?

高启山(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我们丰润区研究“读中学写”已经有几年了。大家先来研讨一下:在小学阶段中,“读中学写”的关注点应该是什么?

高洁(公园道小学):过去阅读课堂上,很多老师也在指导学生学习写法,但是,关注点往往是由老师概括出来一些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去运用。但是今天两位教师的教学,关注点没有停留在“归纳”写法上,而是进一步带着学生认真研究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王立娟(刘辛庄小学):是的,一直以来,关于“读中学写”的教学,我们的关注点主要还是在“传递写法知识”的情形,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学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所学到的写法知识的价值,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而今天的课堂,我发现“读中学写”教学的关注点既有“写法的知识”,更有“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这么写”,感觉到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的。

刘艳丽(光华道小学):看了今天的两节课,我觉得今后的“读中学写”的关注点应该有一些变化,应该更加关注“为什么这样写”。

王新颖(迎宾路小学):我同意刘老师的观点。我想强调“为什么这样写”并不是写作理论上所讲的“写作方法理论意义”,而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结合具体文本体会到的“这样写”与“那样写”对比之后所体会出来的更好的阅读感受。就本课的教学来说,就是引导学生去研究“文中写清楚了现实的依据”提高读者对“推想出来的内容”信服程度;是用一些特定词所能表达特定范围,在准确表述方面所起的作用。

韩希彤(西实验小学):我想起高主任曾经谈到的三维目标中关于“对知识本身的价值体验”观点:任何知识都是有价值的,这价值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体验。因此,“读中学写”一定要关注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价值的体验。

高启山(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是的,我们课堂就是想说明:“读中学写”既要关注“如何写”的知识的传递,更要关注学生对“为什么这样写”的体验,进而关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生成。

话题二:如何引导学生“读中学写”?

高启山(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好。刚才大家从理论到实践两个层面来讨论“读中学写”的关注点。下面,我们来研讨一下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指导写作。

王新颖(迎宾路小学):首先得搞清楚“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方法”。关于写作方法的教学,教师常常是在完成了阅读理解后凭空提炼。以今天研讨的“写清楚现实依据”为例,在过去,很多教师在教学将要结束的时候,采用“告知”的方式:“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除了写恐龙演变的过程,还写了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我们写想象作文,也要注意写清楚展开想象的依据”。这样的“告知”方式,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没有多少效果。可以借助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写法好在哪里,他们的印象才会更深刻。

赵艳生(东实验小学):关于“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方法”,两位老师的教学各有不同:曹宝华老师用课件直接呈现两部分写作内容,去引导学生分析研究两部分的联系,在读懂依据与内容关系的基础上去提炼的。高主任则是利用了学生表达主要内容时候的“忽略”,让学生阅读删掉依据部分的文字,再读原文,通过对比来发现“作者先写了科学家推想的现实依据”这种写法。

王立娟(刘辛庄小学):“对比阅读”是引导学生发现感悟写法的重要手段。我们现在已经开始使用统编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了一个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是促进积累的一个表达学习锻炼项目。“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就是“对比”,是将所读文章中的词语句子与自己过去经验中积累的词语句子的对比。我认为发现写作方法也需要对比,认识到课文中的写法与自己过去掌握的写法的区别在哪里,这样就能发现“新写法”。

高启山(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我赞同大家的观点。在这里,我补充一下:发现写法,还有一种是利用不同的文本进行对比。北京丰台区宋燕晖团队介绍了他们的“同主题不同写法文章”比较阅读方法。他们提出:“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之比、同一作品不同版本作品之比、同一单元作品之比、相同或相似体裁作品之比、形似人物形象之比、异乎寻常的表达之比等”。我们这里的对比,是单篇课文教学中的“同一作品不同版本之比”,他们更多在采用“群文比较阅读”。有时间,大家可以读读他们的研究成果。

解决了“怎么发现写法”的问题,下面我们进一步研讨阅读教学中还有哪些指导写作的好方法。

高洁(公园道小学):对比阅读,不单单是发现写法的手段,更是体会写法的手段。对比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还需要从“写法给读者的感受、不同写法产生的不同的表达效果、不同写法产生的不同阅读理解认识”这一阅读结果角度来进行,学生在对不同写法的作品产生不同阅读感受的对比中,体会到文本写法的精妙所在。

郑富丽(丰登坞小学):是的。两位老师的课堂上,都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版本写法”对比体验到了写上“漫长”“一支”等词语对准确表达的作用。

张俊芝(大齐坨小学):我想说的是,体会不同版本的写法产生的不同阅读感受,方法也不单单是“交流感受”,还可以有朗读、想象等手段。我记得高主任过去讲过冀教版教材的《卜算子·咏梅》,陆游和毛泽东的两首咏梅词用了不同的音韵,高主任就是带着孩子们去朗读,从朗读的口型来体会两位不同作者采用的“不同韵脚”所表达出来的不同感情。

苏洪臣(丰润区骨干教师):点赞!朗读能够传递出作者这样写要表达的态度,同时也为自己掌握写法融进“感情记忆和文本形象记忆”。除了朗读,我觉得还可以针对不同写法所要传递的信息去展开想象。比如本文的“漫长”,就可以结合“中生代”及其“中生代的解释”去想象变化的过程。如果改进这堂课,我想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思考。

陈香华(唐山市名师):针对不同内容进行交流讨论、想象和朗读,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者是几种方法的综合。有些表达作者特殊态度的写法,就需要在交流讨论感受以后,再练习朗读;有些可以表现画面形象的文章,读后可以直接想象,对比想象出来的不同画面交流阅读感受,然后再进行朗读。

刘艳丽(光华道小学):大家刚才都是从“如何读懂”的角度来谈的,今天高主任课堂上,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即“联系了本单元的习作”,让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应用到习作当中去。读写结合,读书实践和写作实践也得结合在一起。

曹宝华(石各庄小学):是啊,我们总说“读写结合”,可是到实践中,往往就忘掉了。我这节课设计就忽略了这一点,这说明,我们的目标落实意识还是不够到位。

韩希彤(西实验小学):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中学写”:在比较中认识写法,在对比、想象、朗读中去体会写法精妙,在写作实践中运用所学把习作写好。

高启山(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关于“如何引导学生读中学写”这个话题,大家讨论得很深入,有理论层面的思考,有实践层面的分析,还有一般性方法的归纳,而且,大家对这些观点达成了共识。今天大家的发言主要还是在某一个写作知识点,凭借某一个文本阅读的课堂实践中如何有效落实。在这里,我想结合另外一个写作学习项目,从教师研读教材的角度来谈一谈教师前期备课该如何做。

●专家点评>>>

教师备课中研读教材的策略

高启山

一、研读单元导读或者习作要求,明确“教什么”。

在阅读中学习写作,这个观点已经越来越被语文教师认同。但是教学实践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是“教什么”并不明确。

其实无论是人教版教材还是统编教材,学习单元中教给学生的写作方法,教材或单元导读中都会有一些提示。比如我们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导读的提示语“当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威力?”这里“科学技术的威力”解决了原来没有冰箱的时候喝冷饮、没电话的时候想交谈、没有网络的时候想查资料的问题。新的发明是要解决原有生活中的问题,原有生活中的问题就是想象的依据,想象的意义。

口语交际和写作,要求学生交流或者写作的内容是“关于未来”的想象,未来的想象得对现实生活先有了解,得发现问题,想象就是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想象的依据。

所以,“想象得有真实的依据”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是本单元写法学习的一个要素。当然,本单元还有另外的写法学习要素——如何依据现实展开想象。

二、研读单元课文,明确“写作方法的学习”在不同课文中的任务分担。

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呼风唤雨的世界》,这篇课文中介绍的古代的想象,都是针对最早的生活实际问题;现在的发明是把想象变成了现实,这里面既有“想象”的意义,又有“依据”的意义。

《电脑住宅》中的想象,都是依照现在生活中的电脑所具备的一些功能展开的。在这篇文章当中,想象的方法显得很重要——把现实中已经存在的某些特殊功能“移植”到还不具备智能功能的设施上,并且把这些功能进行了重新的组合。“移植”“重新组合”是想象的方法,意义是“使生活更方便”。

“依据现实去想象”和“怎么依据现实去展开想象”,这是两个要素。《飞向蓝天的恐龙》中,想象充分利用了现实依据。所以,我们将本文学习中“写法学习的要素”定位在“写清楚现实依据,充分依照现实依据去展开想象”。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介绍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这是对应第一篇课文的主题,印证“想象”在现实生活、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重大意义。

从责任分担的角度来说:第一篇课文是感受“想象得有现实依据、科学想象就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第二篇课文侧重“想象的方法学习”同时了解“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第三篇课文侧重了解“写清楚现实依据的必要性”,第四篇课文是激发科学想象的动机。

三、先行试水,用“增删调改对比”深入体会文章写法。

“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体会写法”就是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的过程。学生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经历怎样的思考过程?教师得先经历“读书思考——体会写法——有所收获”的过程。课例中介绍的引导学生删改、对不同写法版本的表达效果进行比较的方法,其实也是教师阅读时采用的方法,教师自己阅读经历的过程,也是教师自己“写清楚现实依据”的意义体验过程。教学中,教师按照自己经历的过程引导学生去读书思考,学生阅读能力达不到的,教师提示、指点、帮助,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经历这个过程,进而产生积极学习经历体验,学会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单元整组,系列设计,引导学生经历“单元写法学习运用”全程。

写作方法的体会要经历“从读到写”的过程。在这里,使学生能够经历全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得着眼于整个单元——把这一单元的“单元导读、课文学习、交流展示、口语交际与习作”作为一个“写作学习”主题,做单元整组的学习设计,既有写法学习,又有观察思考和表达练习,围绕着某一个“写法学习项目”,设计贯穿整个单元的系列化学习活动,每个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达成不同的阶段目标,单元结束,完成主题学习目标。

猜你喜欢

恐龙现实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找词语
漫画:现实背后(下)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
一枚词语一门静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