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循法度,遵路识斯真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及评析

2019-09-09执教特级教师评析特级教师余映潮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监生指头典型

◇执教/特级教师 郝 洁 评析/特级教师 余映潮

一 印象严监生:整体感知

师: 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精华——《儒林外史》。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吴敬梓老先生去认识一个家喻户晓的经典人物。

(生齐读课题)

师:谁来告诉我“监生”的意思?

生: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号。

师:这个读书人姓严,所以我们叫他——

生:严监生。

师:严监生可不是普通的读书人,(出示关于他家境的介绍)谁来读读?

生:他家有十多万两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日收入至少也有几百两银子。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生:严监生腰缠万贯,他家钱多、米多、牛多、马多,仆人也很多。

师:在当时那个年代,一个普通的家庭一年也不过花十两银子,算一算他们家的银子够普通家庭花上多少年?

生:一万多年。

师:这个超级大富翁在临死前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举动呢?(出示阅读提示。略)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读课文,注意这是一篇古白话文,有些句式、读音和现代文不一样。

(生自由读)

师:请几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读对了没有。

生: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

师:读得很正确、流利,你知道“一日重似一日”“已后”“医家”的意思吗?

生:“一日重似一日”的意思是病情一日比一日重。

生:“已后”的“已”是通假字。

生:“医家”就是医生的意思。

师:正确。谁来读下一句?

生: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师:“哥子”“记念”是什么意思?

生:“哥子”是古代对男孩子的称呼。“记念”就是惦念、想念。

生: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师:读这些长句子时要学会停顿。看着停顿提示,我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好。

(生再读)

师:的确进步了。谁来读剩余部分?

生: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师:读得真不错,这么长、这么难读的句子都读得很好。

二 经典严监生:感受形象

师:这篇古白话文只有一大段。老师把它分成了两部分,知道为什么这样分吗?

生:前面讲严监生病重,后面讲众人的猜测和严监生的反应。

师:严监生病得很重,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生: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

师: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

生:无药可救。

生:奄奄一息。

生:病入膏肓。

师:严监生的病,原本不应如此之重。《儒林外史》中写道:灯节以后就开始心口痛,渐渐骨瘦如柴,郎中告知,需以人参调养方可,可严监生竟然舍不得买人参,才落得这般田地。这家财万贯的严监生临死前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举动呢?

生:伸着两个指头。

(师板画伸着两个指头)

师:面对这两个指头,其诸亲六眷都有怎样的猜测? 浏览课文,找到相应的词语并在下面画上横线,再在有关严监生的反应的词语下面画上波浪线。

(生默读,标记)

师:“诸亲六眷”各猜了什么?请写在黑板上。

(生上台板书: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个舅爷、两茎灯草)

师:谁能根据板书来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他记挂着的不是两个亲人,不是两笔银子,也不是两个舅爷,而是两茎灯草。

生: 这个大富翁临死前放得下的是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个舅爷,唯一放不下的竟然是两茎灯草。

师:直到赵氏挑掉一茎,他登时就没了气。很显然作者在用文字告诉我们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吝啬、抠门、爱财如命。

(师板书:吝啬)

三 传神严监生:揭秘写法

师:作者提到“吝啬”两个字了吗? 没有。但是,当我们提起严监生,脑海中会立刻跳出这个词。作者是如何将这一切刻入我们脑海中的呢?同桌合作,一人读描写严监生的句子,一人读诸亲六眷的猜测。

(生合作读)

师:我们再来读读这精彩的片段。

(生读略)

师:读着读着,你看见严监生当时的情景了吗?

生:听到二侄子的话,严监生气得都想跳起来揍他了。

生:听了奶妈的话,他都彻底绝望了。

师:是的,无力也好,气恼也好,绝望也罢,那手还是——

生:指着不动。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描写严监生的句子都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生:严监生的动作。

师:什么动作?

生:伸着两个指头。

师:吴老先生在严监生临死前的诸多动作中选择了最能体现他吝啬的一个动作,那就是——

生:伸着两个指头。

师:这两个指头赋予他魔力。吴老先生为了刻画严监生吝啬的特点,在他诸多动作中选择了“伸着两个指头”这一典型动作。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写作妙招之一:典型动作。

(师板书:人物描写妙招之一——典型动作)

师:想试一试吗?如果是贪吃的吴小胖,可以通过什么典型动作来进行描写呢?

生:大口吃。

生:往嘴里塞。

师:看来大家已经明白什么是典型动作了。

(出示课件)

他伸着两个指头。

他还是伸着两个指头。

他依旧伸着两个指头。

(生读)

师:这是我抓住严监生的典型动作进行的三次刻画,你能看到一个吝啬的严监生吗?

生:您虽然也是抓住两个指头写的,但是我看不出严监生的着急和生气。

师:看来只抓典型动作是不行的,请观察吴老先生写的文段和老师写的文段有什么不同。

生:吴老先生将典型动作写得很细致。“伸着两个指头”“越发指得紧了”“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师:这就是抓住典型动作进行细节描写。这是刻画人物的秘诀之二:围绕典型动作进行多次细节描写。

(师板书:人物描写妙招之二——细节描写)

四 迁移严监生:当堂练笔

师:今天我们领悟了刻画人物的两个秘诀——一是根据人物特点选取典型动作,二是围绕典型动作进行多次细节描写。下面,我们也来试试吧!

(生练笔,师巡视)

师:很多同学都写完了。我发现同学们写了“假小子”“糊涂虫”“小辣椒”“妻管严”“贪吃虫”等,真是异彩纷呈。谁愿意与大家分享?

生:爸爸又偷偷吸烟了。他走到阳台上,点了一支烟,悠闲地靠在栏杆上,美美地吸了一口,吐出一串儿烟圈。突然,他听到开门的声音,估计是妈妈回来了。爸爸皱皱眉头,连吸几大口,慌忙把烟熄灭,把烟头藏进花盆里。

师:写得怎样? 谁来评价一下?

生:我觉得他写得很好。抓住了典型动作“吸”,妈妈没回来时爸爸美美地吸了一口,吐出一串儿烟圈; 听到妈妈回来后爸爸皱皱眉头,连吸几大口, 慌忙把烟熄灭, 把烟头藏进花盆里。很明显,他爸爸比较怕老婆。

师:这位同学能抓住“吸烟”这一典型动作,成功地进行了两次细节描写,真是活学活用。

师:再请一位同学展示,谁来?

生:课间,我拿出一包薯片,刚打开就被张浩泰发现了。他走过来说:“给一点。”我给了他一片,他直接塞进嘴里,边嚼边说:“再给一点。”我又给了他几片,他接过后一把塞进嘴里:“再给一点吧! ”

师:我觉得他特别了不起,他抓住张浩泰“塞”这个典型动作不止一次地描写,真是出神入化。最让老师开心的是他不仅有典型动作,还有典型语言——“给一点”, 这就是我们班的小作家。

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吴敬梓老先生认识了一个经典人物——严监生。其实,在《儒林外史》这本书里像严监生这样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还有200 多个,如果你能走进这本书,你一定会发现更多个性鲜明的人物, 探寻到更多写作的妙招!

评析:郝洁老师的《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一课,是她所主张的“本简语文”观念下的研究课。我觉得,这一课上得有法度。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1.遵从学理,取舍有法,教学内容少而精。

整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印象严监生、经典严监生、传神严监生、迁移严监生。蕴含在这四个板块中的教学内容有三项: 一是整体感知,二是感知形象,三是揭秘写法和运用写法。

郝洁老师主张“本简语文”,她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有理论自觉。在一节课中,只安排三项教学内容是有道理的。内容项目安排得太多,时间不够用,就教不清、学不透。安排三项能保证每个项目分配到十多分钟的时间, 教和学的活动都能开展得比较充分。我认为,郝洁老师的“本简语文”中目标设定“教不过‘三’”,是把课上好的一个法度。

教学内容要精,教师就要学会取舍。取舍的法度在哪里呢?在学理。郝洁老师一上课就补充了一则背景材料:“他家有十多万两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日收入少也有几百两银子。”她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她知道课文是从原著中节选出来的,语境减损之后,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会受到影响。教必有理, 教必有据,这也是把课上好的一个法度。

2.适配学情,单线推进,教学操作简且妙。

这节课的思路很清晰。我以为,这跟郝洁老师“本简语文”倡导的“单线推进”的教学操作方法有关系。

“印象严监生:整体感知”这一板块的作用,是进行教学铺垫,教师引导学生知晓故事背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理解人物形象。“经典严监生:感受形象”这一环节的作用,是指导学生揣摩课文的结构层次, 初步品析课文的描写重点,深入感受人物形象。“传神严监生:揭秘写法”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学习, 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揭秘“典型动作+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迁移严监生:当堂练笔”这一环节,教学节奏发生变化,由读而写,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典型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写作,以初步掌握表现人物个性特点的基本写法。

每一个步骤,郝洁老师都只是着力教一点。她这样做,显然是正确地理解了学情。教师每一个步骤, 只教那么一点内容, 学生容易跟得上来。由于每一步就教一个点,教学内容就相对集中, 从而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品读的阅读训练与学习指导。“本简语文”推崇的这个简单好用的“单线推进”的操作方法,的确是一项有利于把课上好的教学技术。课堂生成中的一些精妙, 常常是用简单好用的教学技术激发出来的。

3.聚焦言语,读写一体,教学设计有门道。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焦点。它聚焦在刻画人物的典型动作上。学生上完这节课就知道:写人物动作,原来也不能胡乱写,要在人物的诸多动作中选取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一个典型动作,只有典型动作才值得写。这是小说的言语表达秘妙。语文课要教知识,尤其是教这种告诉学生表达时“该怎么办”的知识特别重要。

本课所在的单元是一个文学作品教学的单元,单元的课文中已经渗透了“儿童小说”“古典讽刺小说”“讽刺手法”“主线”“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古典文学名著”“短篇小说” 等文学知识。从郝洁老师的这节课看,语文课上教言语表达秘妙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同时“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正是本单元导读中提出的单元学习任务,“典型动作+细节描写”的教学实施也表现出教师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深度与高度。这节课的读和写,郝洁老师是用“言语表达秘妙”来贯通的, 这种揭秘式的语文教学设计策略,恐怕是又一个把课上好的要领吧。

教学循法度,遵路识斯真。笔者做了大半辈子的教学研究工作,评过很多课,一直强调教学有法可循的重要性。如果能从更多的像郝洁老师的《临死前的严监生》这样的课当中,揭示出一些把课上好的规律来,这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猜你喜欢

监生指头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伸出一个指头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冤案:严监生不是超级吝啬鬼
不识“斋戒”闹笑话
动动手指头
紧扣“吝啬”定格人物形象
18岁县令破解无伤痕命案
从实际出发,促进“短指头”转化
典型催开百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