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让探究发生
——“围圆柱的奥秘”教学实录与思考

2019-09-09陈瑞华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卡纸圆柱长方形

◇陈瑞华

“围圆柱的奥秘”这节课来源于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中的一个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用长方形纸卷圆柱”的探索活动,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长方形卡纸,用这张卡纸可以做什么呢?

生1:可以做一个没有上底和下底的圆柱。

师:可以做一个圆柱,怎么做?

(请生1 上前示范,把长方形纸横着围成圆柱)

师:他是做成这样子的,还有别的做法吗?

(生2 把长方形纸竖着围成圆柱)

师:两个同学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生3:生1 是横着围圆柱的,长方形纸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

生4:生2 是竖着围圆柱的,长方形纸的宽是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观察得很仔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长方形纸围圆柱的奥秘。(出示课题)每个小组有两张跟老师手中一样的卡纸,请你们按照不同的围法,把它们围成圆柱。

学生活动:用卡纸围圆柱。

【反思】以数学的眼光看一张纸,基于平面到立体,通过思考、想象、操作,把二维的面和三维的体进行转化,学生通过动手围一围的活动感受平面到立体的变化。

二 合作研究,猜测验证

提出问题:用同一张长方形卡纸围圆柱,哪种围法体积大?

(一)猜测。

师:猜一猜,哪个圆柱的体积大?

生:横着围的圆柱体积大,因为比较粗。

生:我觉得竖着围的圆柱体积大,圆柱虽然不粗,但是比较高。

生:我觉得是一样大的,因为它是用同样大小的纸围成的。

师:有三种猜想,到底谁说得对呢?我们该怎么办?

生:我们需要计算、验证。

师:是的,可以通过计算来验证。想一想,计算时我们需要哪些条件呢?

生:我认为需要知道圆柱的高。

生:还要知道圆柱底面的半径。

生:我认为只要知道这张纸的长和宽就可以了。

师:经过测量,这张长方形卡纸长27 厘米,宽19 厘米。小组合作,求出这两种圆柱的体积,并填写在表中(表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验证。

(教师出示一个小组的表格,如表1)

师:请这个小组和大家分享一下。

表1

师:请大家看看你们的数据,跟屏幕上的是一样的吗?

(学生点头表示一样)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怎样围成的圆柱体积大?

生:横着围的圆柱体积比较大。

【反思】这一环节以“怎么围体积大”这一问题为引领,通过问题让探究发生,学生在经历了操作活动的过程后,对长方形纸围成的圆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 不断追问,操作验证

提出问题:用同样的长方形卡纸围圆柱,怎样围体积会更大?

(一)猜测。

师:用一张长方形卡纸横着围成的圆柱,体积比较大。再想一想,还是用这张卡纸,能否围出体积更大的圆柱?

生:如果把卡纸分成两半再围,我觉得它的体积会更大。

师:你是怎么分的?

(学生做示范,将卡纸横着对折剪开)

师:拿剪刀从中间剪开,这张纸就变成了两份,把它们接在一起来围,是这样吗?

(学生表示能理解这种方法)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认为也可以把纸竖着剪,再来围圆柱。

(教师操作课件,动态演示两种剪法与围法)

师:想一想,用这两种方法剪开后,围成的圆柱体积会更大吗?

生:(齐)会。

师:这是我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现在我们来进行验证。请小组分工合作,一起来剪一剪、拼一拼、围一围、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剪、拼、围、算)

(二)汇报方法与算法。

师:请第九组的代表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做的?怎么算的?把你们做的圆柱和填的表格与大家分享。

(教师出示学生填好的表格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表略)

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师:为了方便大家进行观察,我把刚才我们得到的四组数据放在一起,请大家一起观察表2。

表2

师:这是四种围法,请你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又矮又胖的圆柱的体积大于又高又瘦的圆柱的体积。

师:我有一个疑问,什么叫又矮又胖?

生:指的是圆柱比较短又粗。

(学生拿出两个圆柱进行比较)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它们的侧面积都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剪开后围成的体积都比原来的体积大。

生:我发现它们的底面半径越小,体积就越小。

生:我发现长方形纸剪开后围成圆柱的体积几乎是原来的两倍。

师:能不能尝试把我们的发现用一句话说出来呢?

生:底面半径越大,体积就越大。

生:我认为还要侧面积相等。侧面积相等时,底面半径越大,体积就越大。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师:(将四个圆柱从高到低排列好)从左到右,圆柱的底面半径越来越大,高越来越小,体积却越来越大。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圆柱体积公式中半径是平方,要乘两次,而高只能乘一次。

师:他的解释有没有道理呢?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反思】“你发现了什么?” 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立刻进入思考阶段,通过比较数据,学生对“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围圆柱,半径越大,体积越大”这一规律理解得更加透彻。

四 拓展训练,科学说明

提出问题:为什么侧面积相等时,底面半径越大,圆柱体积就越大?

师:回忆一下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不是这样的?(课件出示圆柱及由圆柱转化成的近似长方体)谁来说说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圆柱分成若干个小的“三角体”,把这些“三角体”拼接起来,形成一个近似于长方体的图形。这样转化之后,长方体的高就等于圆柱的高。长方体的计算公式是长×宽×高。

生:其中,长×宽就是它的底面积。

师:我们把圆柱切开以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是相等的,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

师:下面我们要换一种思路了。请大家看仔细了(操作学具,把“长方体”放倒),这时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没有变化,还可以用底面积×高来求体积。

师:想一想,底面积是多少?底面是哪个?

生1:底面就是原来圆柱的侧面。

生2:我补充一下,我觉得底面积是原来圆柱侧面积的一半。

师:高是什么?

生:高就是半径。

师:我们是否可以得到圆柱体积的新的计算公式?

生:侧面积的一半再乘半径。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推导出了一个圆柱体积的新的计算公式。这个公式和我们今天发现的结果有联系吗?

生:我们今天的结论是:当侧面积相等时,圆柱的底面半径越大,体积就越大。我们再看这个公式,公式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侧面积的一半,还有就是半径。如果侧面积一样,体积的大小就取决于半径,半径越大,那么圆柱的体积就越大。

【反思】为什么侧面积相等时,底面半径越大,圆柱体积就越大?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借助学具操作,进一步解释了这一现象。

五 课后小结,总结收获

师: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生:围圆柱的奥秘。

师:我们是通过哪些步骤得到这个奥秘的?

生:我们进行了猜想—操作,并用计算进行验证。

师:猜测、操作、验证,这是我们学数学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数学中的很多问题。

【反思】问题让探究发生,本节课以“问题串”的形式引领课堂,通过四个问题让课堂一步步走向深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核心,随着问题的推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向深处迈进,而不仅是一个规律的发现。

猜你喜欢

卡纸圆柱长方形
我爱长方形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卡纸小老鼠
分类数 不出错
可爱的卡纸小鱼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