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 掀起新一轮“双招双引”热潮

2019-09-08章湧

杭州 2019年31期
关键词:招商引资杭州人才

章湧

一个城市发展靠什么?说到底,靠的就是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支撑。可以说,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今年8月初,杭州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推进会提出,要翻篇归零再出发,掀起新一轮“双招双引”热潮,为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源头活水。

时机:“双招双引”

推动“一城一窗”建设

在席卷全球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背景下,近年来杭州正努力建设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向着世界名城的目标迅猛奔跑。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毫无疑问是“奔跑”的“两条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杭州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把区域发展和竞争,聚焦到招商引资上,放在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较量上。杭州先后经历了以“招商引资”完成资本积累和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以“招商选资”促进杭州产业转型发展等阶段。目前,杭州已进入以“招商引智”提升投资环境综合比较优势的新阶段。特别是2017年,杭州设立投资促进局,全力构建“全市一盘棋”的招商引资大格局,全面形成以产业项目招引为核心、要素统筹体系为支撑、工作保障体系为基础的工作机制,推动了杭州招商引资工作迈入新阶段。

今年以来,尽管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杭州这座创新活力之城吸引投资者、创业者的磁场效应仍有增无减。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设企业6.1万家,注册总资本3900亿元。从产业类别看,数字经济类新设企业有5812家,同比增长30.5%,保持中高速增长。生物医药类新设的企业678家,同比增长53.7%,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高端装备制造类新设的企业115家,同比增长1.77%,增速相对较缓。上半年全市共引进产业项目153个,同比增长16.79 %。其中,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8个,新引进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8个,合计总投资629亿元。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58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1.09亿美元,同比增长18.3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0.42%。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6.18亿美元,同比增长36.48%,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39.38%。引进项目充分体现杭州产业导向,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信息经济、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杭州重点发展产业项目成为扩大投资的重点,为杭州的产业投资迈向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和数字经济的崛起,对人才引进的重视日益成为地方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重要一环。早在21世纪初,杭州作出“实施一号工程,建设天堂硅谷”的战略部署以来,杭州就一直重视各类人才的引进工作。2015年,杭州出台“人才新政27条”;2016年出台杭州人才“若干意见22条”;2018年,杭州推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國际化的实施意见》;近日,杭州市修订完善并发布2019版《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这是继2015年出台《目录》以来的第二次修改。此前,为了招揽人才,杭州市还对现行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政策做出调整,将生活补贴的标准再次调高。而更早前,杭州放宽落户政策,将门槛降至大专学历。这都足以说明,杭州在招揽人才上是不遗余力的。

数度放宽的人才政策背后是一张亮眼的“引才”成绩单。猎聘网近期发布的《2019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业现状大数据报告》显示,从2018年二季度到2019年二季度,在1/3的新一线城市出现人才流失的背景下,杭州人才净流入率持续位居全国第一,为8.82%。同时,杭州中高端人才的平均月薪、人才需求均排在北上深广之后,位居全国第五。杭州再次彰显人才生态最优城市强劲的虹吸效应。杭州人才净流入率的逆势上扬,与杭州近年来着力打造人才最优生态,以及本身具有良好的经济和产业基础不无关系。

据统计,杭州市今年上半年新引进各类人才13.5万余名,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30名,领军人才91名,外籍人才3763名。连续9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位居全国第四。围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精准招才引智,带动、支撑产业高水平发展和创新发展,高层次人才与重点产业之间的融合互促效应更加明显。《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杭州是长三角地区数字人才吸引力最大城市,上半年杭州新引进的“国千”“国万”人才中,数字经济领域人才有30名,同比增长20%;杭州“名校名院名所”工程上半年新引进高校院所15家,同步引进顶尖人才14名;全市累计拥有国家级孵化器32个,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第一。目前杭州已聘请海外人才使者22位,建设各类海外人才工作站20个、海外孵化创新中心19个,通过大会大赛等方式累计引荐海外优质人才项目8600余个,签约项目1579个、金额201.44亿元。

态势:“双招双引”

竞争日趋白热化

人才、项目是一座城市的核心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后劲。当前,全国各地都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当作赢得城市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千方百计吸引优质企业和人才扎根发展,争商抢资、争才抢智进入“白热化”状态。在这一轮竞争中,对比兄弟城市,杭州与之差距不小。从招商引资看,今年上半年杭州引进“大好高”项目仅7个,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仅8个。而深圳、广州、武汉、南京等近年来陆续招引了一批百亿级的重大工业项目。从招才引智看,虽然杭州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归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一,但总量不大,只有255万,约为北京的三分之一,不到上海和深圳的二分之一,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量级创新载体上也存在不小差距。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杭州只有在“双招双引”上实现重大突破,才能确保始终走在前列。

在上海的招商引资圈里,两个小故事被一再提起:某外资项目在落地过程中遇到交通道口设计问题,上海奉贤区投促办、重大办通过与区建交委、区交警以及两家项目单位会商,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另一家外资企业因选址地块被划入战略留白区,项目停滞,区领导多次与市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促使项目成功落地。这两则故事,是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积极探索安商稳商、招商引资工作新路径的案例。上半年,面对经济大环境的诸多不利因素,上海市安商稳商、招商引资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通过破除部门壁垒,做强“系统集成”,“以商引商”做大“朋友圈”。政策“组合拳”频频出手,落实负面清单政策、发挥进博会溢出效应、狠抓减税降费政策措施的兑现、落实“扩大开放100条”等,一系列外资大项目进展顺利。特斯拉临港超级工厂、首家外资控股保险公司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等标志性项目纷纷落户。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新设外资项目3247个,同比增长49.2%;合同外资228.63亿美元,同比增长6.3%;实到外资 97.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9%。

武汉市自2017年以来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即“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工程”“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诚邀全球武汉校友智力回归、资本回归,开创“校友经济”新模式。以“四大资智聚汉工程”为抓手,武汉引才、留才、用才环境不断向好,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也逐渐破除。“大学+”正让武汉形成招才引智“强磁场”,成为新经济人才和项目聚集地。截至今年5月底,武汉市招商引资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32个,金额突破800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764亿元,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77家。同期,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6.3%,工业投资增长11.3%,民间投资增长12.1%。

南京市今年4月召开投资促进工作暨招商突破年推进会,旗帜鲜明地把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把要素集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先后制定招商引资“百千万”行动实施方案、招商项目“531”行动方案和“招商工作擂台赛”实施方案。特别是利用招商工作擂台赛等创新机制,用密集的“鼓点”激发招商人“超越自我”的新潜能。上半年,南京招商引资数据可圈可点,实际利用内资939.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62.7%;1—5月实际使用外资19.6亿美元,完成年度目标的49%;签约项目投资总额7975.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86.7%;亿元以上签约项目数790个,完成年度目标的79.0%;亿元以上工业签约项目447个,完成年度目标的55.9%;新增招商项目信息8055条,超序时进度30.6%。

今年以来,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深圳。2月,世界航空航天巨头空中客车宣布正式启用其中国创新中心;3月,世界领先的商业战略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宣布正式建立亚太数字化中心;4月,埃森哲全球创新研发中心正式启动。深圳抢抓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密集启动招商引资工作。7月12日,深圳市2019年招商引资大会举行,会上16个重大项目签约,投资总额约463亿元人民币,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装备、生物医药、金融、现代物流等领域。这是7个月以来,深圳启动的第二场招商引资大会。去年12月,深圳举行2018年投资推广重大项目签约大会,集中签约33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约736亿元人民币。两场招商引资大会累计49个重大项目投资额超千亿。

行动:“双招双引”

需要因应时势、提质升级

面对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面对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需求,“高精尖”人才和“大好高”项目永远是稀缺资源,也从来都是各个城市争相竞逐的对象。环视四周,哪怕是经济体量大于杭州的兄弟城市,也从来不敢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中有丝毫懈怠。招大引强,杭州显然需要再发力、再加码、再提速。

面对严峻形势,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指出,“双招双引”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扛起省会城市使命担当的重大举措,是增强城市能级、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形势下的招商工作,不是以往那种单纯的招引产业项目,而是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一系列的综合性招引,实现引资与引智的“双赢”。杭州要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和引智并重,以名院名校名所引进为依托,以产学研协作为抓手,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同频共振、同步推进,打造“人才+技术+资本+项目”的招引新模式,以人才推项目,以科技促产品,以资本兴产业。

围绕“谋准、盯紧、抓实”要求,杭州力争打造全国首选投资目的地城市和人才生态最优城市,用高质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所谓“谋准”,就是要结合杭州城市定位、发展导向、特色优势,把“双招双引”放到全局中去谋划,谋准产业定位、招引对象,加快从“撒网式”的传统招引向精准招引转变。所谓“盯紧”,就是要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双招双引”工作,做到目标盯紧、出击抓紧、服务跟紧,对洽谈企业、项目、人才盯住不放,一次两次不成功,就三次四次五次,直至项目谈成落地。所谓“抓实”,就是要狠抓项目落地,做好全过程服务和管理,切实提高项目、人才招引实效性和落地成功率,决不能一招了之、一签了之。

针对杭州当前“双招双引”工作存在的短板,这次推进会也开出了“药方”。

建立综合平台。打造政策发布、咨询交流、資源对接、政务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展示服务窗口,为投资者和各类人才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全面的服务;建立面向机关内部的“双招双引”决策服务和综合管理平台,从信息、政策、资源、管理等维度强化共建共享。

制定“两张清单”。一是目标清单。研究制定阶段性重点招引目录,细分到三级产业目录,决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碰上什么招什么、招到什么算什么。二是责任清单。进一步健全和细化全市“一盘棋”工作制度,理清市、区责权边界,完善重大项目招引快速响应机制,抢抓招引机遇,形成工作合力。

实施三项攻坚计划。实施招大引强攻坚计划、高端制造业招引攻坚计划、高峰人才集聚攻坚计划。新引进一批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项目和顶尖人才。

同时,杭州将用好国有投资平台。探索在钱塘新区组建实行市场化运营的国有产业投资公司。完善重大产业项目预评估和科学决策体系,健全容错免责机制。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双招双引“红黄黑榜”制度,用好招商赛马榜,对排名靠前的要奖励、靠后的要约谈。强化招商督查督导,坚决防止项目造假、数据造假。

今天招来的商、引来的资就是明天的新产业;今天招来的才、引来的智就是明天的新动能。杭州今天掀起的新一轮“双招双引”热潮,必将为明天的发展提供澎湃的新动力。

猜你喜欢

招商引资杭州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浅议招商引资与地方经济发展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招商引资研究
人社局荣获全市2016年招商引资工作优秀奖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策略研究
杭州旧影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