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韵》音系与《广韵》音系比较研究

2019-09-07秦小凤

池州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韵部集韵广韵

秦小凤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集韵》韵书和《广韵》韵书在韵部及小韵代表字等方面存在差异,研究这些差异对我们分析汉语语音发展演变的趋势和脉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先将两部韵书还原成了韵图。

本文研究《广韵》所使用的韵图为方孝岳《广韵》韵图,在此韵图的基础上,我们依照广韵韵目四声关系表,对方图中有些韵部合并的地方进行拆分,并按平上去入的顺序列图,若有开合之分,则列开口、合口两张图。所使用的《集韵》韵图是我们参照《韵镜》的结构框架,以七音为经,以二百零六韵为纬还原而成的,共分为四十八图。

1 两种韵图的比较

《集韵》韵图和《广韵》韵图的比较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体例、格局、所收字数和小韵代表字。

1.1 体例的比较

《广韵》是在继承陆法言《切韵》语音系统后编制的一套声韵调配合表。《切韵》原书共193韵,而《广韵》又参照了唐孙缅《唐韵》一类的韵书,分类加细,四声韵部增加至206韵部。《广韵》全书收字两万六千左右,较《切韵》增加一万四千多字,共有三千八百九十个小韵。《广韵》以平上去入分卷,共五卷,用36字母列表,但在表中并未提及声母的发音部位。

《集韵》是对《广韵》的继承和发展,其编撰者的初衷是修订《广韵》中多用旧文,繁略失当之处。《集韵》共206韵部,共有小韵四千四百七十四个,较《广韵》增加六百零二个,全书共收字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个,比《广韵》增加一倍多,全书共十卷。《集韵》在注音方面的首要变革就是一改类隔切为音和切,以重唇音切重唇音,以轻唇音切轻唇音;二上字兼顾声调洪细;三利用声类编排韵字,《集韵》编撰者开始有意识地将同韵部中的小韵按照相同的发音部位进行排列。

1.2 韵图格局的比较

《集韵》韵图和《广韵》韵图相同的部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韵图最左边一栏列有四声,但在图中都未明确标出四声来;(2)每声占一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四个小格,每个小格分别对应一二三四等韵;(3)韵图最上部分都横列半齿、半舌、喉音、齿音、牙音、舌音、唇音七音,但在图中都未明确标出七音;(4)两种韵图七音之下都列出了声母;(5)两种韵图中都有开合口及内外转的说明。

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广韵》韵图有摄的概念,且在韵图中明确标出,按摄分图,同一摄下有不同的韵目,而这些韵目依照平上去入,每四声作一图,若有开合口则分两图。例如“通”摄的韵目有东、董、送、屋,只有合口则作为一图。《集韵》韵图没有明确标出摄,但通过转表明韵图中有摄的概念。

(2)《集韵》韵图七音下面横列四行声母和四声及等次相对,并把喻母字细分为喻三(云)喻四(以),把照母字细分为俟、生、崇、初、庄、禅、书、船、昌、章,把三等的非、敷、奉、微和帮、滂、并、明列在一起,因为非敷奉微只能和三等拼合。《广韵》韵图的声母都能和四等拼合的只列一行,不能的横列两行,第一行和一四等拼合,第二行和二三等拼合。

(3)《广韵》是在图的最上面注明韵图的名称,名称包括内外转,图次,开合口,而《集韵》是在韵图的最右一栏说明图的内外转、开合口情况及图次。

1.3 所收字数的比较

《广韵》收字两万六千左右,比《切韵》增加一万四千多字,共有韵部二百零六个,《集韵》所收字数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个,共有小韵四千四百七十四个,比《广韵》增加六百零二个。《集韵》比《广韵》晚了三十年左右,但所收字数及小韵远多于《广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因为《集韵》的修订原则是务从赅广,所以它的收字来源扩大。

其次,《集韵》反映宋代社会的实际语音,收录方音俗语并且保留古籍切语,这是《集韵》中增加小韵的主要来源。

最后,《集韵》不管一个字有多少种写法,都收录在内,从《集韵》所收的总字数来看,如果不把有多种写法的字计算在内,《集韵》也就收录了三万多个字。

1.4 小韵代表字的比较

1.4.1 小韵代表字不同的种类 《集韵》韵图和《广韵》韵图小韵代表字的不同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集韵》和《广韵》两种韵图小韵代表字所用的字不同,二是《集韵》韵图新增加了《广韵》韵图中没有的小韵,三是《集韵》韵图丢失了《广韵》韵图中原有的小韵,四是小韵位置在两种韵图中发生了转移。

1.4.2 比较的结果“通”摄的各个韵部在数量上相同,用字上只有“”韵部和《广韵》用字不同,在前面列举的几种差异中,小韵用字不同主要集中在一、三、四等,新增小韵数量次之,在位置转移的小韵中,声母出现了由浊音变为清音的变化,例如“冬”韵䃔 本是浊音匣纽变为清音溪纽。

“江”摄两种韵图的韵部用字没有差别,小韵代表字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二等上声,喉音、齿音、舌音、唇音都有分布,新增小韵主要集中在绛韵和讲韵的二等,唇舌齿牙喉音均有分布,前两种差异数量最多,小韵消失和转移的数量最少。在位置转移的小韵中出现了小韵声母由浊音变为清音的现象,例如“绛”韵本是浊音匣纽变为清音晓纽。

“止”摄两韵图的韵部数量相同,只有㞢韵部用字不同,《广韵》的用字是之,二者小韵用字不同的数量最多,七音之下均有分布,其次是新增小韵数量,新增小韵在微纽、疑纽均有分布,位置转移的小韵数量最少,主要位于四等喉音和三等齿音。在转移小韵中出现了由三等韵变为四等韵的现象,例如旨韵本是三等喉音晓纽变为四等喉音晓纽,说明汉语语音在由中古音向近代音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音节的主要元音的发音开口度发生了变化,有变小的倾向。

“遇”摄的韵部数量两种韵图都相同,只是在韵部用字上上声噳用字不同,《广韵》的用字为麌,去声莫用字不同,《广韵》的用字为暮,两种韵图在小韵用字上的差别数量最多,新增小韵数量次之,主要集中在舌音和齿音,消失小韵数量最少,只位于莫韵一等唇音明纽。

“蟹”摄两种韵图的韵部数量相同,用字上只有去声夳用字不同,《广韵》的用字为泰,在前面所列举的几种差异中,只有小韵用字不同数量最多,其次数量较多的是新增小韵,在位置转移的小韵中,出现了由浊音变为清音的现象,例如鼃由喉音匣纽变为喉音影纽。

“臻”摄两种韵图的韵部数量相同,只是入声勿韵部用字不同,《广韵》的用字为物,平声䰟用字不同,《广韵》的用字为魂,去声圂用字不同,《广韵》的用字为慁,去声用字不同,《广韵》的用字为恨,在前面提到的几种差异中,小韵用字不同数量最多,其次是新增小韵,在转移小韵中出现了由浊音变清音的现象,例如阮韵咺由喉音匣纽变为喉音影纽。

“山”摄两种韵图韵部数量相同,只是个别韵部在用字上不同,例如合口入声,《广韵》的用字为辖,开合口平声,《广韵》的用字为仙,去声线,《广韵》的用字为线。小韵位置发生转移的集中分布在合口上声缓韵,入声末韵和合口平声删韵,去声谏韵,在位置发生转移的小韵中,有一种特殊现象,即声母由浊音变为清音,例如“襉”韵“幻”由浊音匣纽变为清音晓纽。数量最多的是小韵用字不同,其次是新增小韵,新增小韵中有影纽小韵,表明零声母数量在增加,消失小韵数量最少。

“效”摄两种韵图的韵部数量相同,只是在韵部用字上稍有差别,如开口平声爻韵,《广韵》的用字为肴,开口平声韵,《广韵》的用字为豪。“效”摄小韵用字不同数量最多,转移的小韵数量最少,位置转移的小韵中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即主要元音的开口度有变大的倾向,例如“笑”韵“”由四等牙音疑纽变为三等牙音疑纽,主要元音开口度由最小变为较小。

“果”摄《集韵》和《广韵》韵部数量相同且用字也相同,新增小韵和消失小韵数量较少。在位置发生转移的小韵中,出现了声母由浊音变为清音的现象,例如“戈”韵“鞾”由浊音匣纽变为清音晓纽。

“假”摄两种韵图的韵部数量和用字未发生变化,在小韵用字方面差异最大,数量最多,一二三等都有分布,消失小韵和位置转移的小韵主要集中在开口一等和三等。

“宕”摄两种韵图韵部数量相同,小韵用字不同数量最多,唇舌齿牙等七音都有分布,消失小韵数量最少,主要分布在喉音,齿音,唇音。在位置转移的小韵中出现了由浊音变为清音的现象,例如“漾”韵“相”由齿音心纽变为齿音清纽。

“梗”摄两种韵图韵部数量相同,只是合口入声㫺韵部用字不同,《广韵》的用字为昔,在这一摄中《集韵》新增小韵数量最多,集中分布在二等,三等和四等,七音之下都有分布,小韵用字不同数量次之,主要分布在二等和四等。

“曾”摄两种韵图韵部数量一样,只是个别韵部用字不同,如开口去声隥韵,《广韵》的用字为嶝,开口上声韵,《广韵》的用字为拯。曾摄新增小韵数量最多,集中在一二三等,七音之下都有分布。转移小韵数量最少,主要在合口入声德韵一等。

“咸”摄两种韵图韵部数量相同,只是有的韵部用字不同,如开口平声谈,《广韵》用字为谈,上声,《广韵》用字为敢,去声盇,《广韵》用字为盍;开口平声沾,《广韵》用字为添,去声栝,《广韵》用字为㮇,开口上声䁠,《广韵》用字为豏。有差异的小韵代表字一、二、三、四等字上都有,以一等字和二等字最多,只有平上去声出现了小韵转移现象,在转移的小韵中出现了声母由浊音变为清音的现象,例如“㽉”韵鉴由四等牙音群纽变为四等牙音见纽。

2 《集韵》新增小韵考察

《集韵》韵图比《广韵》韵图新增加602个小韵,这些新增加的小韵有的是对宋代社会实际语音的反映,有的是对古籍切语的保留,这一类小韵收字较少,并标注出处,例如“子,将吏切,《礼记》:子庶民也,李轨读;”还有的是收录了一些方言俗语,例如“女,奴解切,楚人谓女曰女”“捼,儒邪切,揉也,关中语”。

在《集韵》新增的小韵中,有重复出现的小韵,即同一个小韵在同一个韵部或不同的韵部中出现,且切语相同或基本相同。例如:

蜎(铣)于泫切 颈(清)吉成切 㣒(证)七孕切

蜎(狝)下兖切 颈(静)九领切 㣒(登)七曾切

(括号内是小韵所在的韵部)

《集韵》新增小韵的重出现象说明这些小韵很可能不是一时一地之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集韵》务从赅广的修订原则。

3 语音演变趋势

《集韵》韵图与《广韵》韵图存在的差异反映了从中古语音到近代语音这一过渡时期汉语语音在声母、韵母、声调方面的发展变化。

3.1 声母系统

3.1.1 取消类隔切 所谓类隔指的是端组,知组字互切,用端组字作为知组字的切语是较为常见的。端组常见的反切上字有都、丁、多、当、得、德、冬等,知组常见的反切上字有陟、所、知、张、中、猪、征、追、株、卓、珍、悼等。一般而言,端组为一四等,知组为二三等。《集韵》大量改变《广韵》类隔切现象,例如表1:

表1 类隔切现象表

《集韵》取消类隔切改为音和切,很大程度是为了反映当时宋代社会的实际语音,这也是《集韵》比较进步的地方。

3.1.2 唇音分化 自钱大昕“古无轻唇音”的观点提出之后,一直到《集韵》成书的时候,轻唇音非敷奉微才基本从重唇音中分离出来,所以《集韵》改变《广韵》中轻重唇音互为反切的用例,以重唇音切重唇音,以轻唇音切轻唇音,甚至有些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声调都相同,例如:

脂韵“眉”《广韵》为武悲切 《集韵》为旻悲切

真韵“珉”《广韵》为武巾切 《集韵》为眉贫切

真韵“频”《广韵》为符真切 《集韵》为毗宾切

旨韵“鄙”《广韵》为方美切 《集韵》为补美切

旨韵“牝”《广韵》为扶履切 《集韵》为并履切

贿韵“浼”《广韵》为武罪切 《集韵》为母罪切

《集韵》这种以轻唇音切轻唇音,重唇音切重唇音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使音节拼读更和谐。

合口戈韵中的“鞾”小韵,《广韵》中是三等喉音匣纽,全浊,《集韵》中是三等喉音晓纽,全清。

合口缓韵中的“算”小韵,《广韵》是一等齿音邪纽,全浊,《集韵》是一等齿音清纽,全清。

3.2 韵母系统

韵母方面出现的变化主要有:

3.2.1 合并韵部 《集韵》合并韵部主要表现在口语上进行合并,换句话说,《集韵》将《广韵》中独用的一些韵部改为了同用,例如:

“文”韵《广韵》独用 《集韵》改为与欣通

“吻”韵《广韵》独用 《集韵》改为与隐通

“问”韵《广韵》独用 《集韵》改为与焮通

“物”韵《广韵》独用 《集韵》改为与迄通

同时《集韵》对同用的读法作了改变,将《广韵》的“某某同用”改为与“与某某通”,如将“琰忝同用”改为“琰与忝通”。

3.2.2 合并小韵 通过前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集韵》把《广韵》同韵或通用韵中两个同声母的小韵合二为一,例如表2:

表2 合并小韵

《集韵》这种合并《广韵》同声母小韵的做法,表面看似漏收了《广韵》的某些字音,实际正反映了《集韵》在收字注音上遵照当时社会实际语音的特点。

3.2.3 入声韵消失 方孝岳编纂《广韵》韵图时,沿袭《七音略》的做法,“止”摄列有入声韵“废”,以废开口列未开图,废合口列祭合图,但语音发展到《集韵》时代,“止”摄“未”开口图中入声韵“废”消失了。

3.3 声调系统

声调方面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入声消失,例如:《集韵》韵图中“止”摄微尾未开口图中入声“废”消失了。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集韵》音系因袭《广韵》音系,二者大体是一致的,但《集韵》也有不同于《广韵》的地方,《集韵》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新增了许多小韵,除此之外,《集韵》又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语音,改良反切,使唇音分化,取消类隔,同时对小韵进行合并、删减和转移。这些革新之处使《集韵》音系呈现出新旧夹杂的特点。同时《集韵》音系和《广韵》音系的这些差异也有助于我们探索宋代这一过渡时期汉语语音发展变化的趋势。

猜你喜欢

韵部集韵广韵
荆璞《五音集韵》之形制
《集韵》征引《说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从淄博方言看聊斋俚曲的儿化问题
《集韵》征引《广雅》研究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论《中华通韵》15韵部的科学性
《集韵》编撰的起讫年代考辨
李绅诗歌用韵考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
明孤抄本韵书《辨音纂要》舌音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