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募捐平台不能“秋后算账”

2019-09-06

公民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捐赠人众筹自律

网络募捐平台再次遭遇“诈捐”的质疑。近日,浙江杭州萧山一女子替父在水滴筹发起20万元筹款,并以其父亲口吻讲述了“被确诊为胃癌”的经过。然而,根据筹款页面的检查报告,患者并未被确诊患有胃癌。

“有房有车”的人遇到困难以后,却要求助于网络募捐平台,类似情形并非首次发生,也很可能不是最后一次。从“罗尔事件”至今,求助者对个人财务信息的隐瞒和片面披露,损害了公众对网络募捐平台的信心。

捞走“救命稻草”的,

真是骗子吗?

王咏(自由职业者)

初入职场攒下一笔钱,再找父母借一些,凑足首付,按揭了自己的小窝;初为父母,为了让子女生活更好,打拼到事业有小成,买了代步车;考虑资产保值增值,买下第二套房……如果一切顺利,生活和事业会照着憧憬与规划一步一步实现。

但是,遇到重大疾病和意外,那些美好的憧憬与规划还能实现吗?之前拥有的汽车、房产会不会因此失去?

你有房有车,实现了菜市场自由,而在这些“措手不及”面前,你依然是个脆弱的中年人。

为了救命急于卖车卖房,500万的房子300万卖掉会不会心疼?会!

这时,有网络众筹可以选呢?或许,不少人会试一下。

没有一个人愿意被突如其来的风险打垮,网络众筹只是他们自救的一种选择。甚至可以说,在众筹成功之前,这都只是一种苍白无力的尝试。

随着求助群体的不断涌入,人性复杂的一面会越来越多见,真正一无所有、需要救助的人的“救命稻草”,就有被捞走的可能。

但捞走这根“救命稻草”的人,真是骗子吗?

用规则为善心兜底

秦蔡(资深媒体人)

针对德云社相声演员涉嫌诈捐事件,民政部回应称: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募捐,但由于影响到慈善领域秩序规范,民政部將引导平台修订自律公约,针对群众关切持续完善自律机制,也将动员其他平台加入自律。

对社会来说,善心是一件易碎的珍宝,容不得一点欺骗。尽管捐助是一种自愿行为,人们却需要在真实的前提下来判断“我是否自愿”。因此,当发起人对个人信息有所隐瞒,很容易成为人们眼中的诈捐,最终榨取的是人们的同情心。

什么人可以发起众筹?就一般认知而言,真正陷入困境者才符合人们心目中的求助形象。但对于困境的严重程度,感受是因人而异的,有可能张三觉得已经走投无路,李四却觉得只是生活品质的降低。

网络众筹平台义务何在?简单批判是容易的,但也要看到平台的难处。每天那么多的求助申请,网络众筹平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核查,还存在许多客观限制条件。

善良为困境兜底时,规则应为善心兜底。所有的自律,都只能提示那些愿意自律的人。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明确而易行的规则,才是让网络众筹走向透明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唯一路径。

法律、政府、平台

都应发力

武春(人大工作者)

网络众筹平台拓宽了个人求助通道,但随之出现的诈捐等严重失信事件,透支了人们对网络众筹平台的信任。

民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制定的《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个人为了解决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难,通过网络服务提供者等发布求助信息时,服务提供者等应当在显著位置向公众进行风险防范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信息,真实性由信息发布个人负责。

这点规定显然是不够的。

为防止网络众筹跑偏变味,提升平台的公信力,法律完善、政府监管、平台自律都应发力。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个人利用网络众筹平台求助筹款的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应适时立法进行规范。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网络众筹平台的监管力度;要引导、指导网络众筹平台与时俱进地建立并完善自律公约。

2018年10月,爱心筹、轻松筹、水滴筹网络众筹平台联合签署发布了《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倡议书及自律公约》,这种做法就值得点赞和推广。

骗了我的请还回来

宋辉(法律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受到欺骗而捐款的捐赠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募捐人骗取的钱财数额较大,达到公安机关立案标准,募捐人将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未达到公安机关对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捐赠人可通过民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要求返还赠与的财产。

也就是说,捐赠人将自己的钱财无偿捐赠给募捐人,法律上双方形成赠与关系。而如果募捐人通过虚构、捏造事实骗取捐赠人的同情从而获得捐赠,构成欺诈,无论捐赠财产的多少,哪怕只有一元钱,捐赠人都有权起诉募捐人,要求受赠者返还自己捐赠的财产。而且捐赠人提起诉讼并不需要其他捐赠人的同意或者配合,每一个捐赠人都可以就自己捐赠的部分单独起诉募捐人要求返还。(编辑 刘婷婷 327380430@qq.com)

猜你喜欢

捐赠人众筹自律
坚持自律 赢得的是整个人生
新语
“诺而不捐”怎么办
自律的力量
知耻自律
关于众筹筑屋规划方案的设计
中国式众筹升级记
众筹圆梦
向“计划捐赠人”致谢
重视捐赠者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