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性内部控制审计探讨
2019-09-06肖宁
肖宁
摘 要:内部控制是企业在当下现代化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之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业务运营的风险控制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风险导向也就成为了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核心出发点。对于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的评价,内部控制审计师保障其具体内部控制发挥预期效果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和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必要关键环节,其起到的重要作用包括了风险管理和控制、经营管理效果提升等等方面,其中风险管理控制是首要的。一般来说,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涵盖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制度等等五大基础要素。基于此,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针对上述基本要素进行相应的评估,以此来分析判断企业当下的内部控制是否具有预期的有效性,是否能够切实的发挥风险管控与效率提升的预期功能。鉴于此,我们将从当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出发,分析和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措施建议,以期能够促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优化和提升。
二、当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更加偏向于合规审计,对于经营风险偏向不足
经过多次调研走访众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实施开展,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点就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往往将更多的目光都集中在合规性上面,比如相应经营管理活动的要件是否齐全,相关资料的存档是否完整,涉及人员的行为是否合规等等。合规性虽然是企业面临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仅将其作为重点是不完整的,当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对于经营管理本身的风险管控的审计有所不足,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审计与企业经营业务的结合度不高,风险的揭示和分析往往比较笼统,控制过程审计工作也往往比较宏观,实际的审计结果并不能清晰准确细致的反映出企业在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的评价体系构建不完善,主观因素影响大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该行为预期实现的核心目标之一。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众多企业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的评价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评价工作容易被忽略,评价工作是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核心,一旦评价工作被忽略,那么该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也就注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二是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大。当下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有大量的主观评价,整体量化程度不够。
(3)内部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容易被忽略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五大核心要素之一,是内部控制活动高效发挥预期效果的重要基础。但是当下的内部控制审计往往将目光集中于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本身,对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关注度不够。这种近似于治标不治本的审计方式,很难说能够在审计过程发现关键问题并且聚焦主要原因,进而直接影响到企业后续的内部控制的优化和提升。
三、企业优化提升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建议
(1)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更多关注经营管理和业务运营风险方面
上文已经提及,当下众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都将主要目标聚焦在合规性方面,对于合规风险的把控是比较规范的。但是对于经营管理和业务运营层面的直接风险的关注度还有所欠缺。鉴于此,我们建议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努力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在经营风险和业务风险方面的规范控制评估作用。第一是要做好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顶层设计。对于企业来说,从理论上讲,其任何的一项具体经营管理行为都需要在一定的框架范围内进行,在一定的规范指导下实施,这里的框架以及规范指导便是该方面经营管理的顶层设计的主要内容。据此,企业要想进一步扩大以及深化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范围和广度,首要的便是要做好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顶层设计,以此来引导对于经营管理和业务运营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第二是要精准细致的做出风险划分。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说,为达到风险管控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能够对企业的相关经营管理和业务运营风险经营细致的划分,在细致划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控制,才能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因此,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高度关注企业对于经营管理和业务运营风险的划分是否细致以及合理,将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关注点,反过来说也是企业优化提升内部控制审计效果的重要抓手。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评价机制体系,减少主观因素影响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实务中如何更加高效、准确、科学的做出有效性评价,已经成为了横亘在企业做好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面前的重要阻碍,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以及评价执行力度不足。鉴于此,企业为优化提升内部控制审计可以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的评价机制体系来实现,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着力提升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程度,增强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程度,尽可能的减少在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的影响。量化指标的使用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客观性的重要基础保障,但是量化指标的应用也不是越多越好,也要注重实际的需求。虽然量化指标具有客观、准确等优势,但是也存在反应问题或者现状的
角度过于细致,致使出现遗漏风险的可能性较大等等劣势。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该结合评估的具体内容,选择使用更加量化的指标还是比较定性的指标,以期能够达到更好的评价目标。二是要做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工作。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评价指标被初始设计并应用之后,其具体内容甚至应用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效果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正和完善,这个过程往往是比较长期的过程。企业需要建立起科学的修正机制,在评价指标体系的稳定性与动态更新间保持相对的平衡。
(3)注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环境的优化,力求审计工作的治标又治本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决定其最终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对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判断与后续优化也是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应该从保障基础环境的有效性来为内部控制有效性做支撑,达到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治标又治本。具体来说,企业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全面梳理企业内部控制所面临的具体环境,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在详细的环境因素中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企业对此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梳理出真正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核心因素,为下一步的具体环境对比分析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在上一步骤的具体梳理基础上,通过历史的纵向对比以及与同类型先进企业的横向对比,以此来找到自身在内控环境层面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的针对性优化奠定坚实基础。这其实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在环境审计方面工作的核心思路。
四、结语
风险管理和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运营中永恒不变的关键内容,在此方面的主要举措便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的执行监督和效果评价也需要相关审计工作来进行基础的保障。鉴于此,基于风险视角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已经成为了当下企业风险管控升级优化的重要对策。在此方面,企业应该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做好更多关注经营业务风险、更好完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审计环境优化等等方面的工作,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切实的强化执行,促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妙娟.基于風险导向的财务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6(1).
[2]张春风,甘俊,季晓明等.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嵌入性审计: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6(12).
[3]郭艳萍.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实施路径与体系构建[J].前沿,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