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理论渊源、生成逻辑与实践价值

2019-09-06朱宪臣陈宏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成逻辑时代价值

朱宪臣 陈宏

[摘 要]习近平党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础,而且创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的理念,并指導党的建设实践取得显著成绩。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生成逻辑遵循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执政党治理新框架。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时代价值,在于其坚持从“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起点出发,构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党的建设新体系,同时为全球其他国家执政党提供可资借鉴的政党治理经验以及理论指导,使中国共产党真正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先进性政党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习近平党建思想;理论渊源;生成逻辑;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9)04-0016-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使党的建设这个“伟大的工程”从实践创新到理论发展、从基层探索到顶层设计、从先行先试到把握规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治理新路径,形成了习近平党建思想。

一、理论渊源: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守正与创新

(一)守正: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

守正,意为恪守正道。一个科学理论的发生、发展、壮大、完善,从其发轫之初,就必须探索、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在亲身参加法国工人革命的过程中,初步探索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规律。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旗帜鲜明地界定了共产党的性质:“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最坚定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P44。如果说近现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从这里启航,那它从成立之初就把自己的坐标定位在时代的最前列。为了争取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设定了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P52。马克思主义诞生100多年来的历史和实践表明,在这个目标的指引和导向下,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政党都曾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党的建设实践充分验证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正确性,其中所阐明的关于党的性质、党的目标的规定不仅适用于革命时期,对于和平时期的党建工作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2]P44邓小平同志曾对列宁的建党学说给予客观评价。列宁在俄国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学说和俄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他明确指出,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在统一章程的领导下,“如果没有正式规定的党章,没有少数服从多数,没有部分服从整体,那是不可想象的”[3]P131;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3]P71。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有组织的部队,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体现在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要执行严格的纪律。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后应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列宁认为,“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3]P353,“党的任务则是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3]P336,党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同时,党要把握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4]P96。列宁的党建理论为后来世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宝贵经验借鉴。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国际上大多数西方国家不承认新中国的事实,面临着国内恢复国民经济的繁重任务,面临着大批新成员加入党组织的新情况,中国共产党认真审视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当时的实际和实践相结合,继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把好的经验和做法体现到党的建设的诸多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组织建设逐步加强,作风建设驰而不息,制度建设意识强化,反腐倡廉建设得到推进。习近平党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阐释的理论和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实践基础上,面对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恪守党的建设的正道。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核心的根本原则。“第一国际”时期,恩格斯曾经称呼马克思为“每届总委员会的灵魂,”[5]P721但后来恩格斯也承认,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缺乏集中和权威”[6]P500。列宁则从领袖作为党的领导核心的角度分析领导者的重要作用,他说:“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7]P286。中国共产党在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党的领袖地位和作用的论述基础上,强调党的集体领导的重要性。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党的领导问题上就明确提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8]P400“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9]P1552;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10]P1799;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2]P34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总结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1]P20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强调党的领导的核心地位、党的全面领导对于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重要且根本的原则。

第二,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推进党的建设。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纲领的重要性,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是其对外公开树立的一面旗帜。“制定一个原则性纲领……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12]P4261921年3月,为了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列宁认为,“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问题,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4]P195。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复杂局面,毛泽东指出:“我们当前总的方针是什么呢?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是对的,是必要的。……不要四面出击”[13]P225。这反映了党在执政之初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慎重缓进,稳步达到既定目的。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发展、新变化和新形势,邓小平明确提出,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布局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要求,“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14]P39,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新的“伟大工程”和“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相结合,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管党治党的顶层设计上,从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布局党的建设,其内涵和外延都更加丰富。

第三,执政党务必提升执政能力。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政权以后如何执政,马克思、恩格斯認为,“无产阶级一旦担任政党的领导职务,不仅需要熟悉政党所面对的斗争条件,如何去掌握该斗争的方法与策略,还需要具备经得住考验的忠诚担当与坚韧不拔,最后还必须自愿地把自己列入为无产阶级奋斗的战士行列”[15]P270。列宁认为执政党应加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他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随着剥夺剥夺者以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须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4]P96。新中国成立之初,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从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政党转变为和平时期领导经济建设的党,作为主要执政依靠力量的干部队伍要“又红又专”,政治过硬和本领高强。改革开放后,面对“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2]P276的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邓小平认为我们“要有一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2]P261。同时,在实践中探索党的干部队伍如何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及怎样更好与现代化建设相匹配的路径。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执政能力和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1]P20-26。特别注重党的政治能力建设,全面增强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赋予新时代党的建设更广泛的内涵。

(二)创新:始终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发展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同志积极认真审视世情、国情、党情的阶段性特征,就党的建设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搭建起新时代党的建设“四梁八柱”的新框架,从党的全面领导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党建”理念创新,从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深度结合,都昭示着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理论的不断进取和提升。

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党建思想最重要的创新。所谓全面领导,意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不仅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而且还肩负着全面领导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1]P20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党建思想大厦的根基和灵魂。其科学内涵包含四个方面:第一,把党的领导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1]P20,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1]P20,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其所肩负的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决定的。第二,形成新时代坚强的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同志以其深邃的历史眼光、睿智的战略决策、理性的远见卓识、独特的领袖魅力,应时代之变迁、领时代之先声、立时代之潮头,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推进中国社会的伟大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管党治党发生历史性变化,展现出巨大的政治勇气、坚定的意志品质、深沉的历史忧患、强烈的责任担当,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成为名副其实的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第三,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各项制度。党的全面领导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务实的、具体的,体现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国家政权的机构、体制、制度等的设计、安排、运行之中。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方面,习近平同志把它比喻为“‘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16]P79。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和重要的特点。习近平还强调:“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16]P79在健全党中央实行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方面,体现在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体现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过程;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下,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保证令行禁止和工作高效;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企业和其他组织中设立的党委(党组),接受批准其成立的党委统一领导,定期汇报工作,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同级组织中得到贯彻落实,做到党的工作进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在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方面,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推进党内法规制定工作,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等制度规定,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每年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面,努力从机构职能上解决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政军群的机构职能关系问题,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的各方面各环节。在完善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方面,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关系各方面关系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特别是健全党领导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党组)的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健全正确处理上下级党组织工作关系的具体制度,健全各级党委议事规则,把党章规定的基本原则具体化、制度化,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的一致。通过五个方面系统、科学化的设计,使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框架逐渐构建,体系逐步形成。第四,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把方向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谋大局就是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17]P78。政策是体现执政党性质宗旨的试金石,是反映治国理政水平的标志。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制定切实管用的政策措施,“‘拍脑袋不行,‘越底线也不行,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16]P84。

2.擘画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局面

把党的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全局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蓝图擘画,构建起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的新框架,这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创新。第一,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为了解决“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共产党?怎么建设好这样一个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长期管好治好这样一个世界最大的党”这样一个重大的实践和理论课题,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条主线”“一个统领”“一个根基”“5+2”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个总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标,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确立的“主线”“布局”等是解决“怎样建设一个党”的问题,它的基于新时代党组织的整体情况提出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第二,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政治语境中具有独特分量,它涵盖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形成了完整的新理念体系,成为习近平党建思想具有时代意义的治党策略。第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习近平黨建思想着重强调的根本方面。习近平同志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11]P61党的政治建设从其本质属性来讲规定着党的性质、宗旨、原则和根本行动方向,在党的建设宏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思想建设是政治建设的灵魂和基础,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是政治建设的组织制度保障;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与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则是政治建设的外在表现。第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是习近平党建思想极具战略意义的措施和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全面从严治党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作为突破口,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步步深入,相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着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管党治党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新成就。“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实践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17]P170第五,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18]P94使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机结合,就是“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19]。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就需要加快补齐党建方面的法规制度短板,力争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二、生成逻辑:从传统的“三大建设”到科学化“5+2”总体布局

习近平党建思想继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三大建设”的传统,创新21世纪初党的建设的“五大建设”的理念,形成新时代“5+2”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思维理念从“小党建”的格局扩展到“大党建”的宏大设计,无论是曲折中的发展还是理性地把握无产阶级政党治理的规律,其生成的逻辑机理都蕴含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和方法。

(一)从“三大建设”到“5+2”总体布局的历史演进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在这一路线指引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国执政的党,在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基本承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好的经验和做法,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按照毛泽东党建思想“三大建设”的构成内容,新中国成立之初基本沿袭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首要地位,1950年到1954年,根据当时党内出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为了提高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克服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的思想,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对少数贪污腐化、政治上堕落颓废、违法违纪的党员进行教育和处理,更广泛地密切联系群众,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整党整风,其效果比较明显: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扫除了“思想上的灰尘”。组织建设上,1951年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分析党内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和通过“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的八项标准[20]P186-187,提出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新党员的问题。1957年进行“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和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旨在使党内达到“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21]P429。

“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P126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突出强调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随后贯穿到包括党的建设在内的各项工作中。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系统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这为党的建设的制度性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党的建设包含的内容上把制度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框架中来,使传统的“三大建设”党建框架演变为“四大建设”党建格局,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并在党内法规体系方面进行设计与实施。在党的十六大之后,在党的建设部分增加了“反腐倡廉建设”,形成新时期“五大建设”党建布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其党建体系基本定型。

新时代以来,面对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党内风气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增多,党内治理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的现实党情,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党的建设虚化、弱化、淡化、边缘化、“党不管党”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科学决策,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路,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重要论断,“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11]P62形成“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五大建设”加“制度建设贯穿、反腐败斗争推进”的“5+2”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新框架。

(二)历史演进中党建理念的新发展

1.党的建设领域各个方面的丰富和发展

“三大建设”:历史继承中赋予新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传统的党的建设的内容包含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三大建设,或者加上理论学习。亦即在执政党建设领域,为了加强党的领导而进行党的建设,思之所及,在党自身建设方面,主要从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党员领导干部的选拔、培养、任用等环节搞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检查以衡量其作风情况等。在遵循党的建设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这一时期还强调了党员的质量建设、尤其提到要提高党员的标准,较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有了新的内容,也是适应大量具有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人进入党内后教育和纯洁党的队伍的现实需要。

“五大建设”:构建新时期党建新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发表,引起了人们对于制度建设的思索,党的建设领域的理论学者和探索中的实践者逐渐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同时,邓小平强调了党的领导和党的权威对于执政党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党的领导,艰苦创业的精神就提倡不起来;没有党的领导,真正又红又专、特别是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队伍也建立不起来”[2]P266。“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2]P268“中央要有权威。”[14]P2771994年,党中央在十四届四中全会上专门研究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随后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22]P9。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维护中央权威的重要性,“维护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维护中央的权威,是极端重要的。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大政方针和法律制度,以及重要工作部署等等,必须统一,各个地方、部门和单位绝不能各行其是”[23]P166。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执政能力方面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24]P168。在反腐败领域惩防体系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方面都增加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五大建设”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在党的建设实践中的运用,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5+2”总体布局:新时代党建新内容。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强调“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7]P77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党的建设的理念和观点: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理想信念是“钙”,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对贪腐的“零容忍”等等,这些党的建设新思想和方法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八个明确”的第八个明确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时代性特征,用三个“最”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实践性和时代发展性。在“十四个坚持”中,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第十四个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11]P20-26基于这些阐述,我们可以厘清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大党建”的基本内涵:在“5+2”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强调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多角度全方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进行顶层设计,并把其上升到“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来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17]P77“维护中央权威,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政治纪律,是绝对不能违反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引导干部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从“关键少数人”的治理入手,把《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風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作为“先手棋”,从顶层设计入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现有制度规范进行梳理,该修订的修订,该补充的补充,该新建的新建,让党内政治生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25]P181。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党中央在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制度、党的监督保障制度方面出台一系列法规,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统领、涵盖“准则”“条例”“规则”“细则”“办法”“规定”诸类别的制度体系。在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坚持强基固本,《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施行,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从加强顶层设计到重视基层实践多角度全方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新时代“大党建”鲜明的印记。

三、實践价值:把握政党建设规律,始终保持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时代特征

(一)在理论的发展中把握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规律

习近平同志深刻认识和把握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规律,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后党的建设规律,在党的建设探索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唯物史观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指导性;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厘清了管党治党过程中的现象与本质、全面与重点的关系;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实践论,实现了政党治理理论与思想教育活动的统一;遵循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治标与治本、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的统一;形成了党的领导功能与治理功能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战略思维与底线思维、宏观性与具体性相统一,在顶层设计上,相继出台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关键性的重要党内制度,在具体规范上,从“关键少数”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要求、“灯下黑”的内部治理到基层党支部的标准化规范化、严格的发展党员的25个细致步骤,都彰显了党的建设的“大手笔”与“绣花”功夫的综合用力。

(二)在政党实践中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新时代以来,党的建设的实践历程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并把它贯穿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的各个方面。政治建设方面,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意见》,都体现着“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建设方面,“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26]P206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双管齐下,刚柔相济,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在组织建设方面,要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是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27]P411《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党的组织法规构建起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选好人的组织体系框架。作风建设方面,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整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回应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更加注意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全过程都发动群众参与,置于群众监督之下。”[28]《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等是其体现。新时代的反腐败斗争中,以“打虎”“拍蝇”“猎狐”的全覆盖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把制度的“笼子”扎得越来越细密,规范权力的运行,“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29]P122。同时,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腐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用“制度治党”科学配置权力,保障权为民所用。

(三)在建设世界先进政党的征程中提供理论指导

习近平同志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为全球政党的执政理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世界政党大会在中国的成功召开,为全球党际交流打开了一扇大门。新时代以来党的建设的实践表明,从宏观、全面、整体的角度考量和审视党的建设问题,不仅要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看待中国共产党,而且要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角度看待世界,分析“具有许多历史特点”的时代特征,把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时代的新要求和党的新的历史使命,以系统性思维审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关系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中探寻大系统中各个小系统的内在发生逻辑、运转机理和相互关联性,以达到系统运行的良好效果。习近平党建思想把治国理政的现代化方法、科学化方法运用到党内,不是就党建而党建或就治国而治国,而是把治国理政战略布局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这就把治党和治国提到了同样重要的水平,使“治党”与“治国”二者形成了一个大系统,并使之互相促进、良性发展,基本形成了系统化、整体性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特点的现代政党治理理论。这个理论势必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党的建设的理论指导,使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中国前列、世界前列、时代前列。

习近平党建思想从其发轫、发展到逐渐完善并形成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基于新时代世界各国执政党面临的纷繁复杂执政挑战和问题,基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面临的新使命和踏上的新征程,基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新危险新问题,在正视诸如此类的问题、挑战和危险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以宏大的历史视野、睿智的顶层设计、深厚的理论学养、务实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具有完整性、系统性、战略性的党的建设思想。习近平党建思想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理论大厦,创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理念,绘制了未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宏伟蓝图,它必将成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思想指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五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9]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17]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9]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20]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2]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献选编:中[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4]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6]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8]坚持开门搞活动 发挥群众积极性[N].北京日报,2014-05-15.

[29]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生成逻辑时代价值
充分认识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重要意义
网红现象的生成逻辑及其引导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理路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儒家廉政思想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境遇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