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意造景处理风格冲突场地的规划方法探讨
2019-09-06张燕青潘宏魏云华陈阳
张燕青 潘宏 魏云华 陈阳
摘要在景观本底风格和所要表现的主题文化内涵存在冲突的景观改造场地规划中,秉承中国古典造园以诗入景的传统,通过对景观本底调查和场地冲突分析,确定景观改造目标、原则和技法,并进一步明确分区和节点景观意象,实现缓和风格冲突、体现文化内涵、营建美好和谐景观环境的目的。本文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景观改造规划为例,尝试借用古诗词意境营建各节点景观,柔化处理场地的风格冲突,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景观;冲突;规划;以诗入景;意境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7-0145-01
意境是指诗歌、散文、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体裁中传达出来的一种精神文化的境界。古典园林常常成为诗歌或绘画的表现对象,所以也赋予了意境之美,正是因为这种意境之美才让中国古典园林闻名于世界。,这不单单是园林之美,而是从园林之美中透露出来的文化之美、艺术之美"。在《园冶》中就提出了暖岭生梅、竹坞寻幽和夜雨芭蕉等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固定意境2。因此,借用古诗词意境营造处理景观风格冲突的第一步,就是对场地基址本底进行调查,并对可能的冲突进行分析。现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景观改造方案为例加以说明。
1景观本底分析
1.1改造地概况
茶叶研究所历史可以追溯至1930年代的福建茶叶学校,迄今仍然保留了2栋当年砖砌二层的宿舍楼,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解放后成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期间历经多次建设和景观改造。其位于福安市社口镇,毗邻乡村,周边环绕自然山林溪流和农田茶山。拟改造场地总面积约8000m2,景观地面积约4500m2,科研、生活生产建筑分块分布在整个场地中。改造的场地内及周边有十几栋建筑,新旧不一,包括正在装修改造的新建筑和20世纪中期的建筑,建筑基本成排布置,道路多随建筑排列,整个场地线条单一刚硬。绿化景观布局主要是以外围大树围合中央绿地,遮蔽了景观视线,植物品种单调。列植同列植物品种不一、规格参差,丛植缺乏合理搭配,竖向变化简单。小品陈旧,破损。行道树高大且种植过密、品种混乱不一,强化了场地条块分隔,严重影响了景观美感。本案景观改造以茶文化“清静、和、简”的特征为文化主题。
1.2冲突分析
本案例的基本冲突归结为现有规整式布局与景观主题间的文化冲突。本案景观改造的文化主题毋庸置疑是茶文化,而中国茶文化融会了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思想,具有典型东方色彩,儒、释、道思想对中國茶文化均有深远影响,尤以道家思想为最。自唐陆羽创茶道以来,“天人合一”理念成为中国茶道思想灵魂,茶与人的清、静、和、简性格在茶道中得到了高度统一,正如古人所说的“性之相近”。但这种东方自然文化的神韵却与现存的规整式建筑格局成为本场地景观改造“自然”与“规整”之间的基本冲突。
此外,本场地还存在几个冲突重点,如周边自然环境与场地规则式建筑、道路布局间的矛盾;现场绿化格局与主题表现间的矛盾;规划范围内景观与周边自然景观间的矛盾等,但这些矛盾的根源依然在于现有格局和所要表达的主题间的不协调,因而他们是从属于关键矛盾冲突之下的二级冲突。
2景观改造目标与原则
原则是对目标的进一步细化,根据场地实际定下的规划纲要,再在此基础上选用合适的手法加以体现。本例景观改造的目标原则与技法如下。
2.1目标
营造融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和现代园林明快简洁风格于一体,体现“清、静、和、简”韵味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文化精神的淡雅、质朴的景观环境。
2.2原则
基于场地的多功能混合特点,既要满足使用功能,又要使功能区相对分隔,功能区外围景观环境有机融合为一体。充分考虑生态性和经济性,对景观基底上的植物和景观元素充分利用,并控制成本。
2.3技法
将场地依现有建筑和功能安排分割为不同节点,秉承中国古典造园以诗人景的传统,借用咏茶诗词意境,营建不同的节点景观,体现主题文化内涵。
以古典自然风格园林为基调,植物配植疏密相间,通过微地形营造结合园路的转折环曲,营造安静舒缓的景观意境。减少行道树围合,扩大景观视线,与地形营造结合,延伸景观视线。适当修整道路走向,局部用植物景观柔化建筑、道路折线的生硬,使景观更加活泼、富有变化34。
3分区与节点景观意象
分区依据功能及自然空间分隔,对现有小块景观局域进行整合、归并,形成较大块的景观连接面,提升可观赏性。在此基础上,将本次改造的景观地以3栋办公楼连线为分隔线,分为2个大区,结合道路系统,形成半环、一带、两区、七景的格局。分区意象依据“清、静、和、简"的寓意延伸,南区为清简园,为生活区;北区为和静园,为科研和生产区。3.1清简园分区主题和景点意象
清简园包括办公楼以南的草坪.主干道和原水池区域,并延伸到篮球场后的一小片改造景观地。取名清简源于几个层面,首先本区的景观在配置上趋向于简单明了,景观地立面变化小,小品、植物配置和水面处理以简单手法为主,体现具象上的“简”,并以水景体现具象的“清”。其次,用“清”简"来寓意科研工作的严谨、踏实和简单的科研生活,以及安于清贫、投身科研的精神风貌。
主干道的列植行道树,重新更换统一规格品种,规整划一的布局突出线性视线。
在主办公楼前,为了在建筑差异性较小的情况下突出主楼,放空行道树位置;采用简单的大草坪铺设地被植物的手法,增强建筑和植物的立面差异对比;对门位置铺设小型铺装广场和直通园路,方便到达主楼的同时在视线上通过对比强化建筑给人的高大印象。在广场上取“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中的迎客、高洁之意,设置茶盘景点,表达对来访者的欢迎。
旧办公楼前小绿地,原有植物众多,并已铺设曲折园路。本次改造主要进行局部地形堆高和植物整理,于主楼前营造一种“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的相对幽闭、茂盛的植物景观。
池塘驳岸由原来的长方形改造成自然曲线形,靠主干道一侧由地被植物种植带和木栈道软化驳岸线条,营造亲水区域。靠近宿舍一侧,置石驳岸和人水缓坡相结合,岸边的景观植物带起到自然阻隔功能,增强亲水感的同时保障安全性。几个原本分隔的池塘连接成一体,调节排水管道标高,结合水蜡烛、荷花等水生植物形成动静皆宜的水景。对池塘中间留下的旧楼进行改造,使其具有多重使用功能,赋予其“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汇一楼”的诗境。
3.2和静园分区主题和景点意象
和静园包括办公楼一线北侧两大块景观,以及2栋民国时期的学生宿舍楼周边、食堂前及侧面的景观地。取名为和静是因为,一是整大片景观通过堆坡整形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二是颇有历史的旧学生宿舍与现代建筑.具有古典气息的园林建筑小品与现代建筑的和谐统一;三是将被众多建筑围绕的中心地块寓意为地利人和,希望茶叶研究所能借天时地利人和有更美好的未来。而这片绿地的一侧是被现在的宿舍、食堂以及本规划中准备做茶叶研究所历史展览馆的旧宿舍所围绕,是一片生活气息比较浓厚的区域,因而以较为繁复的园林造景和诸多人性化小品让人在紧张工作之余得到放松。
旧宿舍区(第一宿舍、第二宿舍及周边地块)通过竹子绿篱围合小院,刮除外墙粉刷,展露原有青砖墙体,体现其历史性。借助建筑的历史改造成茶叶研究所历史展示馆,将铺装地面改造成透水砖铺装面,将楼后的小空地改造為小花园。以院落形式体现“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的意境,同时与历史文化展示、广交朋友的功能相契合。
主办公楼后的绿地恰好在宿舍楼前,也可以借用“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的意境。堆坡整地修建一个古典风格的半廊作为主要景点,强化整个景观的古典韵味,满足散步、小憩的休闲功能。
旧宿舍楼与办公楼间绿地背靠国家资源圃的茶山,用前景堆坡过渡的手法和茶山自然景色相连接,利用现有景观亭作为主景,扩充铺装小广场以提供更大的活动场所,取杨万里咏茶诗句“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将其命名为非花亭。
食堂前的绿地进行道路整合,将2片小绿地合并,通过竖向设计对旧食堂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以自然式的绿地和旱溪置石小品点景,营造“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韵味,也隐含了建筑的使用功能。
此外,道路交通系统、水电基础设施、场地竖向规划等的内容的改造,就不再详述。
4结语
通过茶叶研究所景观改造规划的实践发现,在处理场地现存格局与将要表现的景观主题文化存在激烈但不是完全对立冲突矛盾时,选取能代表主题文化的某一切入点,如诗歌、某一工艺品、某一历史人物作为点题切人点,再结合具体空间结构布置化解和缓解矛盾冲突,不失为解决这类场地景观改造问题的一种可行途径。
5参考文献
[1]冯珺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营造[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9):74-77.
[2]计成.园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3]盛千凌.基于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茶园景观营建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5.
[4]刘红玉.贵州省茶园景观改造与利用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