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伴多发性骨转移患者治疗中应用 氯化锶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
2019-09-06李明祥
李明祥
恶性肿瘤伴多发性骨转移多见于癌症晚期, 恶性肿瘤患者出现多发性骨转移后会出现疼痛现象, 且较为剧烈, 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颇大。氯化锶是临床缓解多发性骨转移患者疼痛的常用药物, 其效果较佳。氯化锶属于放射性核素, 主要经电离作用对癌细胞产生影响, 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效 果[1,2]。本文主要研究2017 年2 月~2018 年8 月本院就诊的60 例恶性肿瘤伴多发性骨转移患者, 对其分别采用唑来膦酸治疗与唑来膦酸联合氯化锶治疗, 并对治疗效果展开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2018 年8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恶性肿瘤伴多发性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各30 例。参照组年龄28~78 岁, 平均年龄(55.47±10.26)岁;病程0.5~19 年, 平均病程(3.25±5.25)年;其中胃癌3 例, 前列腺癌8 例, 鼻咽癌4 例, 乳腺癌5 例, 肺癌10 例。观察组年龄30~78 岁, 平均年龄(54.98±9.79)岁;病程0.8~19 年, 平均病程(3.09±5.30)年;其中胃癌2 例, 前列腺癌9 例, 鼻咽癌5 例, 乳腺癌5 例, 肺癌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恶性肿瘤疾病诊断标准, 经磁共振成像(MRI)/CT 检查、确诊骨转移;②近期无放、化疗史;③预计存活期>3 个月;④此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施行;⑤均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语言交流障碍、精神障碍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③药物禁忌证者;④不配合此次研究工作者。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行唑来膦酸(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23152)治疗干预, 将4 mg唑来膦酸加入100 ml 生理盐水中给予静脉滴注, 1 次/个月, 连续治疗2 个月。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化锶(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0472)进行治疗干预, 按4 mCi 给患者静脉注射, 每3 个月1 次, 共注射2 次。6 个月后对其疗效作评价。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止痛效果、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止痛效果判定标准:完全缓解:经治疗干预后, 停用止痛药物或者骨痛消失;部分缓解:止痛药物用量缩减, 缩减量>1/3, 骨痛消失部位>1/2;无效:止痛药物用量无缩减情况, 骨痛无明显缓解。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生存质量评定标准: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对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作评估, 包括明显改善、改善、稳定及下降 4 个等级。分值升高>20 分, 表明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分值升高10~20 分, 表明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分值未变化, 表明患者生存质量较稳定;分值下降, 表明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总改善率=(明显改善+改善+稳定)/总例数×100%。不良反应按照WHO 近期毒性指标进行评定, 包括发热、呕吐、恶心3 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止痛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止痛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参照组的6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止痛效果对比[n(%)]
2.2 两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总改善率为90.00%, 高于参照组的6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对比[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 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恶性肿瘤伴多发性骨转移属于癌症晚期并发症, 在乳腺癌、前列腺癌中较多见, 中轴骨是其好发部位[3,4]。恶性肿瘤伴多发性骨转移致痛因素有以下3 点:①骨膜和周围软组织受肿瘤细胞浸润;②肿瘤细胞分泌致痛介质, 如白介素1、前列腺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对末梢神经起到刺激作用;③破 骨细胞受肿瘤细胞分泌的体液因子刺激作用, 进而加强了溶骨过程, 骨吸收、骨形成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 使得骨质被破坏[5-7]。氯化锶属放射性核素, 可发射出β 射线, 注入人体后, 大多于骨组织集聚, 骨转移瘤浓聚量是正常骨的20 多倍。患者接受注射氯化锶3 个月后, 骨转移灶内仍具有较高的滞留量, 注射1 次其止痛效果通常可维持3 个月, 氯化锶发射出的β 射线作用于肿瘤细胞其效果较明显, 且可降低碱性磷酸酶及前列腺素水平, 减轻骨质溶解, 促进骨质修复, 降低血钙发生几率[8-10]。唑来膦酸属于双磷酸盐, 其骨组织亲和性较好, 可抑制骨吸收活性。同时可诱发破骨细胞凋亡, 对抑制肿瘤细胞侵犯效果良好[11-13]。本文研究主要对选取的观察组恶性肿瘤伴多发性骨转移患者施行氯化锶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干预措施,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本文研究得出, 观察组的止痛总有效率、生存质量总改善率均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说明恶性肿瘤伴多发性骨转移患者接受氯化锶治疗干预其效果显著, 研究可行。
综上所述, 对恶性肿瘤伴多发性骨转移患者行氯化锶治疗干预, 止痛效果明显, 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效果明显, 值得被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