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智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2019-09-06肖倩
肖 倩
(铁道警察学院图书馆,河南郑州 450053)
引言
图书馆是国家出资建设,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源的公共文化机构。图书馆主要分为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以及儿童图书馆等,各图书馆的主要功能与面向群体各不相同,学校图书馆主要面向群体是在校师生,为其提供学习资源。长期以来,图书馆作为知识存储最深厚、覆盖范围最全面的资源库被广大群众使用,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步成熟、网络的全面覆盖,使得信息资源获取更加快捷,图书馆不再具备传统的资源存储优势。但由于网络上流通的信息资源比较分散,难以整合,导致人们在查询利用时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汇总,降低了网络信息的利用率。而图书馆信息资源具有系统性、科学性与全面性的特点,因此完善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能够吸引更多的人群。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信息整合与流通的重要阵地,信息资源建设完善与否关系重大。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步伐,当时主要以纸质文本为主。大部分的图书资源以借阅的方式被读者使用,加大了图书资源的损耗,因此纸质图书资源的使用年限短,且极易破损,这也导致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难以维持的局面。随着数字智能时代的到来,图书资源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通过数据汇总保存,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质量。同时,随着网络化与电子化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逐渐偏向电子产品化,纸质文本的应用范围与受众逐渐减少,数字化文本取代纸质文本并逐渐成为智能信息资源建设的主流。但是,部分读者仍旧保持着纸质书籍阅读的习惯,同时纸质文本保存到信息资源更加直观,且图书馆已经形成系统的纸质信息资源库,纸质文本仍有保存价值。且纸质文本与数字化文本之间并不是更替关系,而是可以兼容并包的,但这种兼容性需要一定的方法与手段。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主要以重构推广模式、资源共建共享以及以项目为依托等三个方面重点分析、论证智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全新路径,为智能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思路。
1 网络环境下智能图书馆信息资源运作模式推广与重构
传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模式采取普遍的图书管理手段,根据类别与名称对纸质图书进行甄别与排序。由于大部分工作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导致整体工作耗时长、工作量大且工作成果不明显。而智能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本身以数字化资源为主,其资源的管理运用模式也不同于传统的纸质资源管理模式,因此在建设智能图书馆时需要重新构建信息资源运作模式。重新构建推广模式同样是促进智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自身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日益更新,这对智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重构信息资源运作模式能够促使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更高效、快捷,能够满足时代的需求,形成硬件软件统一发展的态势,保证智能图书馆的发展质量,使得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被系统化利用。但在进行信息资源运作模式重构工作时,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需要克服内部、外部等多种不良环境的层层考验[1]。以下针对内部环境进行具体的工作改革,内部环境包括图书馆舍面积、图书管理费用、图书管理人员配额、图书监管机制等方面。在图书馆舍面积方面,由于智能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不同,需要提供更多的数字化信息查询平台,因此要调整传统的纸质资源空间占比,提高数字化资源查询平台的空间比例,结合新建图书馆的实际需求,进一步确认需要扩大图书馆舍的实际应用面积,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图书管理费用方面,要提高图书馆的经济收入,通过合理的方式优化图书管理经费使用政策与途径,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引进商品市场竞争机制,充分提高图书购置经费的使用比率;其次,在图书管理人员配额方面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人员进行调整与培训,依据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工作年限、工作种类及个人能力等因素,综合考量并重新分配任务,以期达到优化人员配置结构、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目的;最后针对监管方面进行工作改革,由于智能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运作模式的改变,对员工的工作要求也不同,要重新议定图书购买以及人员功劳考核等诸多监管机制。而外部环境包括网络技术的变革、云端计算数据技术的应用、版权分析探索以及标准接口的拟定等几方面。针对外部环境,要随时关注网络技术的发展,重视科技革新带来的技术创新;时刻留意云端计算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与领域,做好数据录入与后期的归纳总结,从中提炼规律,推动成果的技术与市场转化;关注版权法及标准接口相关问题,随时总结、归纳、分析、推断,以期合乎既定逻辑。大数据是智能数字时代的骄傲,是推动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理论与实践依据[2]。随着智能时代云计算能力的提高,智能图书馆信息资源提供服务的具体方式、管理资源的具体模式以及工作人员的具体理念等都需要进一步革新。数字化文本从来都不是纸质文本的替代者,而是智能网络时代对纸质文本资源建设的优化与补充手段,是网络智能时代对纸质文本提出的客观要求[3]。在重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推广模式过程中,新技术的革新至关重要,不但有利于思路的开拓与完善,有利于信息资源整体性模式的打造与稳固,而且有利于图书馆颠覆旧有的职能型工作架构,以前卫的技术手段,围绕图书馆智能化资源建设这一核心,全面统筹,形成全新的组织架构与服务模式,面向大众推广智能化图书馆信息资源,使之更好、更系统、更全面的应用数字化资源。
2 网络环境下智能图书馆资源共享与共建
资源共享与共建是智能时代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出的进一步要求。当下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处都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但是这些信息的来源不明确且整合度与完整度低,不能够被真正的使用。资源共享与共建能够提高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与完善程度,进而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进行图书馆建设时,不能够产生故步自封的思想,将自我的信息资源保守化、封闭化,要注重提高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与共建工作开展的程度。信息资源共享与共建不是将图书馆的资源大众化,而是能够使图书馆资源更加全面与专业。同时,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共建不只是彼此合作共赢的关系,更是一种互补性资源的强强联合,它们无法直接使用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来概括。首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共建能够促使信息更快的流通,提高知识的利用率,进而促进科技的创新发展。其次,充分的共享与共建能够将各图书馆更加专业化,吸取自我领域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将冗余与领域外的信息资源分享到需要的地方,使得智能图书馆更加专业化,为行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最后,全方面的共享与共建工作能够提高社会整体资源的利用率,使得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服务大众。在智能化、网络化急速发展的今天,占领信息资源是一切资源整合的核心所在,信息的获取就是成败的关键。为了推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能够更加具有时代性、时效性、应用型、创新性等多种特点与优势,需要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省市的图书馆之间能够建立更加深入的、稳固的、全面的、有效的智能化交流与沟通平台,互换、互动数字化信息,以期建设跨越地区障碍与鸿沟的学术交流平台,使各地的私有资源成为彼此学者研究过程中的公共资源,从全球化的大视野出发,共同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做出应有的智力支持。闭关锁国、故步自封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智能化时代的新需求,全球已经在逐步统一化,信息资源处于共享与共建的发展势态,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共建实现人类共同进步是世界发展的总方向。通过对比资源共享比例,结果如如表1所示,建设标准化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加强信息互换与互通才是当今发展的正确方向。
表1 数字化资源共享比例
3 网络环境下智能图书馆信息实践资源探索
以项目为依托是推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走向实践的重要途径,具体的项目能够促进智能图书馆信息实践资源探索的工作开展。在实际的项目运营过程中,能够发现智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问题。同时,由于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不同层次的图书馆建设实际情况不同,纯粹的理论研究无法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也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践,实践永远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是为大众,特别是高校学者及科研院所服务的,所以是否符合实际应用的标准,需要依靠项目来检验与带动,智能化信息资源建设首先需要应用到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来审核。通过实际的工作,能够充分发现智能化信息资源建设的优缺点,通过实践反映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长久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指向性非常单一,都是从本身价值观念出发的,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智能化建设。在进行具体的高校图书馆项目时,要结合该校的学科特点与地理位置,使其信息资源建设在具有本校特色的前提下符合时代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与其他配套服务创新部门有效结合,共同开展诸如读书月、读书周活动,联合申请信息资源推广与学科建设、智库开拓等资源化、信息化、创建化资源项目,强强联合,开拓关联性较强的服务项目。通过服务项目提高资源的认知程度,使得更多的师生投入到智能图书馆的使用中,真正检验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通过师生使用情况的反馈,进一步完善整体质量。随着大数据、智能化、电子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云计算技术为存取信息资源提供了极大便利,通过高新技术能够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性,使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化,同时能够通过网络使得信息资源能够被远程获取,极大程度降低了以往纸质化文本面临的地域、校际、馆际局限,开拓了研究发展的视角,使之更好的推动以项目为依托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4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逐步成熟,社会逐步走向信息化。而网络环境的发展,需要与之匹配的信息资源建设平台。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建设中资源整合推广的优良平台,能否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在诸多解决途径中,推广模式的重新构建、信息资源互通有无、以理论带动实践是最行之有效的,也是最为妥帖、合理的发展路径,充分、合理利用能够推动信息资源建设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