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又见桃花开

2019-09-05顾长虹

骏马 2019年7期
关键词:杏树野菜青春

顾长虹

每天放学后,胖嘟嘟的弟弟,都因右手抢到那个三扁四不圆的小筐,左手举着弯把儿的小刀,跟我大呼小叫地炫耀:“哦,哦,今天我又是小筐喽!你还得比我挖得多喽!”我哪有心情搭理他呢,拎起爸妈给我准备的大一点儿的篮子,呼唤着小伙伴们,一起冲向了村西的那片沃野。

棵棵“曲麻菜”像刚出水的莲叶,更似镶嵌在大地上的绿梅花,脆生生娇滴滴地散开了花瓣。大兴安岭通常称这种野菜为苦菜,我的家乡却叫做“曲麻菜”。一堆堆挤在垄沟里抑或一排排散铺在几根垄台上。两瓣儿大的贴着地面,两瓣儿小的与那对大的相对着长开来。我们一般都是挑四个叶的挖,不大不小,幼嫩,香甜。只需碰到三五片,小篮子也就差不多满了。然后我们又大呼小叫着,钻进了南山坡的杏树花林,捉起了迷藏。

每当春天来临,我的眼前总会浮现这一场景。一晃儿,与那坡杏树花林分别竟二十多年。万万没想到,今年竟在内蒙古大学的校园里,与一场桃花盛开不期而遇。

因了那枝枝杈杈似是被摆得整整齐齐的样子,又因了那满树的串串粉嫩娇羞都架在高高大大的树干上,我猜想内大开的这些粉花定是桃花,而非杏花。管它是桃花还是杏花呢,追究起来终不是目的,谁让我更在意那满树芬芳,能勾出我与小伙伴们挖野菜时的欢乐呢。

我的家乡在辽西的一个小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大多数都是一个家族的亲戚。即使几户人家姓氏不一样,也会被各种连襟关系连成了亲戚。能满田野跑着挖野菜回来的,怎么都是八九岁以上的孩子了。那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条件不好。每到春天,家家饭桌上的菜食,都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若能泡上一盆子黄豆芽出来,再炒上一点儿咸菜条,盛上一碗高粱米饭,简直就是富贵人家的标准了。大多数百姓家都是舍不得泡上一盆黄豆芽的,挨到春草吐绿,大人们便把房梁上藏金贵东西的小筐拿下来,再弄一把小刀,发给孩子们:“去大地里挖曲麻菜,那儿的干净。”于是,又给我们出去疯跑多了一个理由。

弟弟比我小三岁,虎头虎脑的,全村子的大人都说这孩子仁义,将来一定是个“大人物”,妈妈只要听到这样的称赞,满眼流露的都是希望。弟弟到了谁家都能多吃个糖球,头顶上还被多摩挲一回。因为有我带着,爸妈就给他也备了一个小筐,由着他有个去处。他挖野菜,哪里是挖呢,简直就是田地里的灾难。松软的大地里,随着春风也吹来了很多小虫子。有时候就会爬出来一只黑色的大肚子大脑袋的蚂蚁。触角直直地伸着,跑得特别快。弟弟一旦发现这个“敌情”,那个三扁四不圆的小筐,就会“嗖”地撇给我了。高兴了还顺便撇过来一句话:“姐,那边还有一片更多的,你赶紧去挖,一会他们发现了,就没你的份了。”说完,他便撅着屁股,跟踪那只硕大的蚂蚁,叽里咕噜地说起来。所过之处,垄沟和垄台基本就分不清了。

我比不得他那么自由,那时候的我已经懂得,全家人的晚餐就靠这一篮子曲麻菜调节胃口呢。小时候的我,干活已经会找窍门了。曲麻菜有大有小,为了挖得快,当然先挖大的了。所以每换一处,我总是先捡大的挖,然后再挑些小的,实在刚露头的嫩芽,我便看也不看了。有的小伙伴还能一边挖一边掐去菜根上的土末儿,我可不费那时间,妈妈说拿回家来,有的是时间掐。爸爸还说他更爱吃大点儿的,苦中有甜。

有爸妈做后盾,我挖得更快了。主要是挖完曲麻菜再去山坡上杏树花林里玩一圈,才是我们每天最大的快乐。说是杏树花林,一点儿也不夸张,那面山坡足足有几千平方米的面积,像有人特意播了种似的,撒满了杏树。每年四月初的时候,即使坐在家里的炕頭上,飘来的杏树花香也让人陶醉,如坠云里雾里。那些杏树不像内大院里的这些树,都有高高的树干,上面张开着大伞一样的树冠。南山坡上的那些杏树,像是一堆枝杈商量好了似的,席地而起,争相着旁逸斜出,竟是围成了一圈,拉着手跳起了圆圈舞。一棵挨着一棵,一丛挨着一丛,就那样毫无章法地铺满了一座南山。每年开花的时候,粉嘟嘟的杏花儿,从地面往上,一株株,一串串,挨挨挤挤,一副定能硕果累累的架势。一丛是这样,两棵是这样,一山坡都是这样。谁能不爱呢?

我们一起玩的伙伴大概有七八个。其中有个叫青春的女孩子长得最漂亮,肤白细嫩,一对大眼睛,长着忽闪忽闪的眼睫毛,看起来那样灵动。我们都爱跟她躲在杏树花里捉迷藏。人美花美,谁不喜欢呢?每每有小伙伴缠着青春不放,弟弟总会一本正经地跳出来大喝一声:“再不松手,我就告诉她妈妈去。”因为我们都领教过青春的妈妈护着青春的“阵仗”,便赶紧松开了青春,又跑去另一棵杏树旁了。还有舅舅们家里的表妹晓静、晓丽,我们都是形影不离的玩伴。冬天一起玩东北典型的女孩子游戏,在炕上歘嘎拉哈。往往从村南头跑到村北头,再从村北头跑到村南头。除了睡觉,恨不得每时每刻都在一起。自然挖野菜、钻杏树花林是少不了彼此的。

那时候的我们,只听说过照相,却从没照过。直到我离开家乡,也没能和那一山的杏花留个合影。村子里第一次来照相的,是我十一岁的那个夏天,我借晓静的裙子和弟弟一起拍了唯一的一张照片,没想到这张照片竟成了永恒。

那年我已经十四岁了,弟弟也长高了很多。又是夏天,一场罕见的暴风雨过后,爸爸让我骑车去八公里远的乡上给妈妈买药,弟弟缠着我也要一起去。那时候都是古老的二八自行车,我的个头是够不到车座的,一般都是骑在大梁上或者干脆蜷着腿,斜伸着脚够外手的脚蹬,半圈半圈地蹬着走。带着弟弟,他就要坐在后座上。我先蹬上车子呢,他就坐不到车座上;他先坐上呢,我就无法骑在大梁上。我一心想自己骑车,竟用特别强势的腔调,坚决拒绝了弟弟的哀求,欢快地骑车走了。

等我回来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像疯了一样冲向村西头的那片高粱地。说是前一天的暴风雨刮断了电线,电工并没有严格检查线路,就让通了电。结果有人被电死了。当我冲过去的时候,弟弟已经被大人们抬回了家里。那个中午开始,妈妈是彻底疯的。正值暑假,温度那么高,弟弟小小的身躯是禁不起的。按照家乡的习俗,这么小的孩子走了,不能入祖坟,且应该在一个僻静地焚化才合规矩。疯了的妈妈,硬是让爸赶制一副棺木。其实爸爸又怎能不伤心欲绝,他疯了一样去找那个电工。电工自知理亏,答应了妈妈一切条件,做了棺木。弟弟的葬礼像去世的大人一样,三日后埋在了南山坡朝西的那侧半山腰上了。从此,如果找不见妈妈,她定是在弟弟的坟侧嘀嘀咕咕着什么。

而我,那个暑假是彻底被妈妈圈在屋子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妈妈扯来一个蓝色的门帘布,还有一尺多宽的楹帘,一大堆五颜六色的花线,一个刴花用的花绷子,还有两根刴花针。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妈妈画画竟是那般行云流水。她在门帘布上画了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我需把凤凰的每一个线条,用花绷子撑紧,再把花针穿上线,一针一针地刴出来。这对于喜欢漫山遍野疯跑的我来说,无异于一场酷刑。可我不敢违背妈妈的意愿,在她的指导下,一针一线地刴出了一只呼之欲出的凤凰。楹帘上是一对相向而生的干枝梅。我已经可以独立画完刴完修剪完了。门帘挂上的瞬间,我想我已经懂得妈妈的用心了。

那个暑假似乎漫长得出奇,刴完门帘,妈妈竟拿回来两本厚如砖头的“大书”——《杨家将》《呼家将》。接下来的日子,我必须读完这两本书,糊弄不得。妈妈不仅看着我读书的姿势,还时常问我哪个章节里讲了什么。半文半白的书,是我从没读过的。每遇到“之乎者也”我都直接略过,竟也没耽误记住情节。待看到“穆桂英挂帅”的时候,心中早已义愤填膺,恨不得跨马出征,杀他个片甲不留。我想,正是在那个暑假,妈妈的文学天赋,开始嫁接给我一些了吧。

后来的日子里,妈妈还在灯下教我硬笔书法,讲蒙古族作家尹湛纳希的故事。那时候我才懂得妈妈作为老三届毕业生,未曾实现大学梦的落寞。妈妈是希望我有机会帮她实现她的梦想的。可她终是没能扛过对弟弟的思念,在又陪了我八百多个日子后,选择去南山那坡杏树林里陪伴了弟弟。

从此,我再无快乐。再遇桃花开,弟弟脖子上那道深深的疤痕一如我一生的自责,扎得我心如针锥般巨痛。直至女儿已经二十周岁的今天,我仍无法原谅自己,发誓将必须活下去作为对妈妈寄托哀思的源泉,哪怕尝尽世间的悲欢离合。

那一坡杏树花林,那一场童年的欢乐,踏过岁月这条静静的河,仍在流向未知的远方。如今,晓静考了大学,留在沈阳;晓丽打工也在沈阳有了两套房产;青春嫁到了外村,生了两个女儿。

而我就是现在的样子,幸遇桃花,却泪眼迷蒙。

猜你喜欢

杏树野菜青春
寻找野菜香
杏树
野菜烹饪中的注意事项
童年的杏树
一棵杏树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采野菜
一棵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