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雕

2019-09-05李宏志

骏马 2019年7期
关键词:金雕鄂温克驯鹿

李宏志

“酒的,带了吗?”

米库勒摇晃着小孩子一样顺直的蘑菇头,瓮声瓮气地冲我嚷道。说话间,从一只绘着金雕图案,鄂温克猎民叫“棒克”的桦树皮烟盒里倒出一撮莫合烟,用一张窄窄的纸条很娴熟地卷起来。

真正的猎人在山里是不吸纸烟的,怕猎物嗅到气味,也是为了避免发生森林火灾。实在犯烟瘾了,就嚼一种猎民自己特制的口烟膏。这种口烟膏的作用和过去的鼻烟差不多,提神,生津,止咳。

可这家伙儿倒好,这个季节风干物燥,竟敢在林子里吸烟,真是胆肥。

“老鼻子了,够你造的了。”我故作热情,心里却反感透了。说话的时候,我弯下身子拍拍脚底下放着的一个大大的帆布登山包,表示里面有酒。其实,我没有多带,只带了两瓶当地产的高度数“根河白”。

和猎民喝酒这事,我是有过“惨痛”教训的。

那年,为了拍摄一组猎民在六月份割头茬鹿茸的照片,我竟然在山上的驯鹿饲养点窝工三天。第一次接触鄂温克猎民。听常和他们打交道的当地文化馆的老王说,猎民常年生活的地广人稀的深山老林,全年平均气温在零下5度,无霜期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因寒冷的天气和一些历史原因,猎民朋友都喜欢喝酒,曾一度酗酒成风。当地政府为了猎民身体健康和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曾严格控制售酒和饮酒。可生性豪爽的猎民饮酒习惯哪是说改就能改的。为了获得猎民的好感,得到他们的配合,外来人找猎民办事,就得多和他们喝酒,交朋友。所以,进山前,我特意准备了几瓶好酒。

第一天,我怕喝酒误事,没把酒拿出来。结果几个猎民老哥,不是悠闲地在林间采蘑菇,就是不紧不慢地在树荫底下用桦树皮制作手工用品,就是没有一点要割茸的意思。我问为什么不割,一个猎民摇晃着脑袋说,没酒,心情不好,干不了的啦。我當时也是年轻气盛,想,没酒就不干事我还真不信这个邪了,就不给你们喝。

第二天,太阳升起来老高了,还没动静。我可等不起啊,不敢再叫板,乖乖地把四瓶酒都拿了出来。几个猎民兄弟喝得兴高采烈,直向我伸大姆指,连连说够朋友,够意思的啦。谁知道,酒喝得一滴不剩了,人却一个个东倒西歪,横七竖八地躺在树底下,叫都叫不醒。好不容易叫醒了一个,说该割茸了,却摇晃着脑袋说,喝多了,干不了的啦,就又倒头睡着了。

最后,还是第三天才拍完本该半天就能拍完的割茸镜头。事后才得知,是这些猎民在山上实在太无聊,和我开了个善意的玩笑,娱乐娱乐,解解闷儿来打发下时间,如此而已。

但愿这次我的运气好吧。我重重地吐口浊气,又细致地检查一下摄影器具,便催米库勒上路。

之前,乡里一辆经过改装的小面包车把我们和一头驯鹿放在了距乡政府一百多公里处。这是一片原始森林,我们要从这里进入一个新开辟的狩猎区。

虽已初春,但大兴安岭的寒冷如赖在朋友家的醉鬼,没有一点要走的意思,气温仍零下二十多度。冷调子的太阳又小又高,像害了相思病的姑娘,极瘦。

米库勒牵着那匹黄褐色的驯鹿,蹚着平膝深的积雪,懒洋洋却又很轻松地在密匝匝的老林子里行走着。我呢,罪可遭大发了,一边吃力地沿着他蹚出的“道儿”走,一边还得不时把眼前的树枝子撩开。才走了几箭地,旱獭皮帽子上就腾腾冒热气了。

“喂,米库勒,实在累得慌儿,把‘四不像给我骑骑吧。”

低声下气的声音,我自己听了都不得劲儿。米库勒没搭腔,聋子般闷着头走得更快了。我不得不提高嗓门儿,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大记者”,他终于停下脚步,转身对我说,“在俺们山里,老爷们儿只要胳膊腿能动,是从不骑鄂伦的。除非你……”稍停片刻,“除非你像折断了翅膀的金雕,嗯,像金雕折断了翅膀也行呀。”

“朋友记住,鄂伦很珍贵的!”好像不过瘾,本来已经打住话头的他又冒出了一句。口气和这鬼天气一样的冷,嘲弄蔑视的神情不加掩饰,就跟我的愤懑、我的疲惫同样的真实。

鄂温克猎民先祖为了生存,从俄罗斯境内迁徙到内蒙古大兴安岭,历经三百多年变迁。猎枪、驯鹿和酒统统都被融进了这个民族的血液中。猎民称之为“鄂伦”的驯鹿,俗名“四不像”,长相奇特,驴身牛蹄马头鹿角,什么都像又什么都不像,所以才有了这个俗称。《封神演义》中姜太公所乘的“神兽”其实就是这东西。驯鹿像林妖一般,在枝丫茂密的森林行走如飞,轻快敏捷,穿行无阻,如履平地。传说,汉代以前,鄂温克猎民的祖先就开始驯养驯鹿了,这是他们在原始森林中游猎唯一的驮运工具。狩猎为生的鄂温克人无论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驯鹿,视它为幸福和理想的象征,本族的吉祥物。

此刻,在林子里赶路,看着前面的驯鹿,我只想骑上它,最好是一直驮着我找到狩猎小组才好。但米库勒好像故意和我过不去,他和驯鹿又把我甩下了一大截子。

“算啦算啦,真是的。”我有些忿忿然却又无可奈何。在这一望无际的老林子里,我就是浑身上下有九九八十一个胆子,也不敢得罪米库勒这位爷呀。

据说,米库勒的上上辈中有一个老猎手,曾被迫在大雪封山时领着一队日本兵进山搜“抗联”,结果七绕八拐就把小日本给甩了。鬼子迷了山,最后弹尽粮绝,几十人没一个走出林子。

米库勒虽不至于如此对待我这个汉族兄弟,但这次让他当向导,进山寻找已在森林中待了一个冬天的猎民青年狩猎小组,他是一百个不情愿,而且好像对我有些不满甚至敌意,凭感觉我们相互不喜欢对方。也真邪门儿了,在这以前,我们彼此并不相识呀。看来是“皮裤套棉裤,里面有缘故”。

“喂,李记者,歇歇脚吧”。话没说完,米库勒一屁股跌在雪地上,可能觉得还不够舒服,一扭身,躺了个“大”字型。一双略呈黄色的眯眯眼,出神地盯着天空中一只盘旋的金雕。

金雕素有鹰中之鹰的美称,属大型猛禽。成鸟的翼展开超过两米。金雕高傲的品性、巨大的翅膀、锐利的目光和致命的利爪,处处显示着强壮和威慑力。鄂温克猎民没有不喜欢金雕的。

那雕好像知道有人在看它,卖弄地在高空中做了几个高难度动作,慢悠悠地滑过山那边去了。米库勒闭上了眼睛。

这个粗矮的猎民小伙子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差劲。一张猜不出年齡的面孔仿佛永远睡不醒的样子,显得木讷而又心事重重,和我心目中的豪爽、质朴而骠勇的猎人形象相去甚远。唯一可取之处,是他那头染成棕黄色的浓发,很青春很灿烂地燃烧着。我甚至想,这家伙的精气神,恐怕就是这满脑袋的头发给吸尽的。

这小子嗜酒如命。今儿一早他来乡招待所找我时,离老远我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酒气,我很惊异,问:“大清早就整二两?”“哪儿呀,”他嘿嘿一乐说,“早起来懒得刷牙,拿酒漱漱口。”

尽管酒多可能误事,但真正令我担心和不安的,是他的漫不经心。出发前,我见他随随便便地端着把7.62半自动步枪,随随便便地往枪里压了五发子弹(压满应该能放十发的),又随随便便地往身上一背。在这飞禽振翅鸣、走兽奔突行的深山沟里,就带这点子弹,啧啧。我胡思乱想着。

走了快一天了,还没见他放过一枪。其实,进林子时间不长,一头傻狍子就闯进了我们的视野,可没等我打开相机的镜头盖,他就“嗷——”地一声怪叫,把狍子惊跑了,愣是不打。给出的理由是“好猎手从不打怀胎的野物”。

碰上这么个难配合的向导,自认倒霉,凑合点算了。再说,乡里年轻力壮的猎民都在这狩猎的黄金季节上山了,除了他再找不出第二个在山下待着的了。对此我很纳闷儿,扛枪打猎多刺激多威风多过瘾啊,干嘛非赖在山下呀。这次进山,也是老乡长“赏”他两个大耳刮子才来的。听说这小子在外闯荡过几年,画画有两下子,作品曾在自治区展出过。我不大相信,咋也瞧不出他身上哪个地方有艺术细胞。

“来点‘动静?”米库勒举着半瓶子白酒不知道是诚心还是虚让。进山没多久,他便向我要了一瓶酒,时不时就灌上一口。

米库勒属于分布在呼伦贝尔根河一带的“雅库特”鄂温克族,人口仅有二百三十多人,是三支总计三万鄂温克人口中最神秘的一支(另两支为“索伦”和“通古斯”),被称作“北方民族的活化石”。文化馆的老王告诉我,鄂温克是个很懂幽默的民族,虽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但在语言方面很有天赋。人家把酒叫“动静”,就很有琢磨头儿。意思是人喝多了就得“放片儿”,“放片儿”倒下时不是得有动静吗?老王说,要是有酒量尽管敞开喝显得够朋友。不会喝,一口别沾也没人逼你喝。老王说,有个北京来的大报社记者进山采风,乡政府派了一个猎民当向导。这位记者先生想和向导搞好关系,晚上宿营时就和向导喝上了,喝着喝着就“高”了,不知说了啥不该说的话,好么,让向导端着枪追,围着大树跑了半宿。

实话说,我的酒量介于会喝又不能多喝的中间儿,就像水桶吊在深井里,左右都得碰壁。所以望着眼前的酒瓶子,一时不知咋办。

一只灰褐色的飞龙鸟站在不远处的树上,叫声很孤寂。民间俗语“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最好吃,说的就是这个飞龙鸟,学名榛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来一口吧,活活血气。”

米库勒把食指伸进瓶嘴里,很快地旋了两下,算是擦净了他留下的口水,之后不由分说,把瓶子塞在我手里,又顺手递过来一把从家里带来的鹿肉干。

“有句话早想说了,不过你可别见怪。”

我喝了一大口酒,皱皱眉头。65°的“根河白”喝下去,如吞了一条火蛇顺肠而下,身子一下子就热了起来。

“你知道,报社给我下了死任务,得赶在自治区大庆之前拍点展示咱猎民青年精神风貌的照片。本来策划构思得挺好,可快一天了一个镜头都没拍上,什么时候能找到狩猎小组啊。”

米库勒听了嘿嘿一乐,用黑熊一样宽厚的手掌拍拍自己的胸口说,“你咋不拍我呢,猎民乡顶呱呱的神枪手啦——”语尾音拉得很长。很显然,他在学播放得正火的香港电视剧中的腔调呢。

“拍你?呵呵,拍你坐在雪地上喝大酒?得了吧你。嗨,说实话,这趟和你进山我很失望,怎么说呢。”

“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呗,反正按你们汉人的说法,现在咱俩是秋后的蚂蚱,不不,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想分也分不开啰。”米库勒又嘿嘿一乐。

一腔子“窝心”血本来就热,何况有人煽风点火呢,我决定不和他客气了。

“怎么说呢,我总觉得你们这代年轻人,已经没了老猎民的那种……那种,”我努力小心地斟酌着字眼,他又插话道:“那种野蛮劲吧?”这小子明摆着在装傻充愣。

“不,我是说你们不但没了老猎民的那种耿直勇敢,甚至还他妈的有点窝囊,对,就是窝囊。”

后句话本来是在心里说的,没承想借着酒劲顺口就溜了出来。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和慌乱,我猛地喝口酒,呛得眼泪都出来了。我把酒瓶子还给了他。

“听着,朋友。俺们猎人有句话,‘乌云接受日光亲吻时,就变成了天上的花朵,忘了自己是谁。但金雕不管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上,始终是金雕,这话没错。”哼,这小子竟然不知天高地厚把自己比作了猛禽之王金雕了。

米库勒说完猛地站起来,仰脖把剩下的小半瓶酒全都倒进了肚里,一扬手,像掷手榴弹把瓶子抛了出去,接着就操起了枪。

我心里打了个激灵,不安地往后挪了挪身子,有点怕,不,是感到了恐惧,因为猎民酒后擦枪走火的事情时有发生。

还好,他只是把枪口瞄向了那只空瓶子。我屏息静气地等待着。说实话这会儿我真的很想听到枪声。

远处灰蒙蒙的树木,给人一种空寂苍凉的感觉。附近除了偶尔有一两声过路的飞龙鸟的叫声,四周静得让人窒息。

半晌儿,米库勒的手臂一垂,默默地把枪背上,说了声“走”,就循着清脆的铜铃声找到了不远处正在啃食雪下苔藓的驯鹿。驯鹿的颈下都拴着一个叫做“巧尔然”的铜铃,为的是寻找它们方便,同时也有祛祸祈福的意思。

我在心里狠叨叨地骂了一句脏话。抓起相机,随便对着一处按下了快门,拍了个空镜头。

心情很不美丽。踩着“吱嘎吱嘎”的积雪,我不由怀想起这里夏秋的景致来。那会儿,激流河和敖鲁古雅河清澈湍急地流淌着,河两岸翠草接天松涛激荡。沉寂的丛林深邃无边,红豆果像个精致的小灯笼,一路殷勤地张结着。林鸟的歌声在天上播撒着季节,蓝溶液般的天空浸泡着几朵真正的白云。到过这里的人,没有人不被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迷住的,尽情领略这醉人的风光。

尽管雄性的大兴安岭的冬天有它独特的魅力,可此时,圣洁的白雪在我的眼里变得讨厌无比。踏出的每一脚,只能继续把我的愁绪加深加重,烦躁像周围的山林一样辽阔。

山里的夜来得突然,黄昏也总是不辞而别,清冷的月儿不知何时出来了,羞答答地弄出一地银辉沫儿。

米库勒走到一片林间空地停下来,把驯鹿拴在一棵树上。怕这家伙夜里走失找起来麻烦。之后,他拎着一把小斧头钻进了林子。一会儿,就传来了乒乒乓乓的砍树声。

我从驯鹿背上取下“右玛兰”,也就是鞍垫扔在雪地上。坐在用犴头皮做成的“右玛兰”上,感到很舒服,便托着脑袋想着心事。心事如“右玛兰”似的毛茸茸的。

这时,米库勒扛着一些细细的落叶松小杆回来了。接着,他抽出猎刀把每根木杆的一头削尖,那形状就很像标枪了。

“干啥呀?”我好奇地问。

“搭个撮罗子。”米库勒手脚不停地忙活着,这时候他倒是有点猎人的英姿。

“撮罗子”我懂,是猎民冬天用来御寒夏季用来遮雨的,虽说很简陋,但特别适合于追逐出没无常的野兽而过着居无定所、漂泊动荡生活的猎民。鄂温克猎民早先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撮罗子”是他们的传统民居。它的外形如同黑龙江鄂伦春族的“仙人柱”,高约三米直径约四米,实际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圆锥形窝棚。“撮罗子”的遮盖物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桦树皮,冬季则用狍、鹿皮包裹。

大约一顿饭功夫,“撮罗子”就建成了。米库勒在松木杆的四周围上了鹿皮,地上又铺了一张熊皮。这些都是驯鹿驮着的。

米库勒在地中间生着一堆火,烟顺着“撮罗子”尖顶处的小孔飘走了。干完活的米库勒又懒散起来。喝酒,吃肉干。其实,我也如此,还能干什么呢。吃着喝着俩人都无话。

吃喝完了,米库勒从大衣口袋里摸出桦树皮烟盒把玩着。烟盒已有些磨损,油光光的好像包了浆。米库勒眼睛紧盯着上面绘着的金雕,却没有吸烟的意思。过了一会儿他说声困,倒头便睡。粗大的鼾声几乎是同他躺下的瞬间就响了起来。

反正我也不想和他说什么,也侧身躺下,闭着眼睛,却久久难眠。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眯着了,却又乱梦重迭似睡似醒的浑身不舒服。唉,苦不堪言。

说心里话,我对任何少数民族都有一种真挚的情感。特别喜欢少数民族的风俗,敬佩他们的勤劳和勇敢,甚至经常为自己不是个少数民族深以为憾。其实我姥姥是满族人,但我觉得自己就是个纯正的汉人。当兵时在一次中秋联欢会上,我的那些蒙古族战友唱起了怀念家乡的歌曲,那感伤悲壮的曲调令我落泪。在我“随身听”小录音机里,一年四季总是一盘带子,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演唱的《苍狼》专辑。进报社工作后,我涉足的采访领域几乎都和少数民族有关。我在国内摄影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差不多都是反映他们工作和生活的。

我承认不怎么喜欢米库勒,可他绝对是个典型的鄂温克猎民。这一天的接触,我觉得他除了爱喝酒不喜欢说话,懒懒散散,可还挑不出啥大毛病。看他很快地搭建一个“撮罗子”,挺能干,很有野外生存经验,最起码能让我站着走进也能站着走出林子吧。我已不再打一丁点驯鹿的主意了,大概是什么“金雕折断了翅膀”之类的话刺激了我吧。其实不知不觉中,我对米库勒的印象在悄悄改变,只是自己当时并没有意识到。

我被米库勒叫醒的时候太阳已经露出了头。见我醒来,米库勒不动声色地说:“找到他们了,估计天黑前就能赶到。”原来米库勒趁我睡着的工夫自己独自探路,在二里以外的林子中发现了猎民青年狩猎组留在树上的标记。

心境这东西真好比天气,我的心情突然大好,什么愁呀忧呀统统云消雾散。米库勒对我突然高涨的情绪有些不解,可还是听从了我“急行军”的建议。急急忙忙赶路,小半天就过去了,当太阳爬到一天中的顶峰时,林中的景物便都有了暖意。只是,山风仍时不时地突然刮上一阵。

突然,走在前边的米库勒像一匹啃草时受惊的驯鹿,猛地停下脚步,警觉地四处张望。“嘎——嘎——”天空传过金雕凄厉的叫声,让人不寒而栗。

我的心通通地猛跳起来,预感到可能有情况。果然,只见米库勒猛地摘下枪喊了声:“熊瞎子!”我一愣,没缓过神儿。

“他妈的‘傻狍子,还不顺风跑!”他急赤白脸地捣了我一枪托子。

鄂温克猎民把熊叫“熊瞎子”或“黑瞎子”,因为它天生近视百米之外看不清东西,不过它的耳鼻灵敏可闻到半公里以外的气味,能听到三百米以外的声音。别看黑熊很胖很笨拙可跑起来速度相当快,能轻松超过人类。它们还是游泳和爬树的好手,所以上树是不可能的,想活命只有跑了。

早就听猎人说过,遇到黑熊千万不能顶风跑,因为风会把熊眼皮上的毛吹开。顺风跑,风会拂动熊两耳边的毛发,它的眼睛睁不太开减弱它的视力成了“瞎子”。有经验的山里人只要发现得及时,看准风向跑是逃生最正确的方法。可此时我哪动得了,早吓麻爪了。

一般说来,黑熊在冬天要“蹲仓”,也就是坐在山洞或树洞里冬眠,一冬天不吃不喝不动,靠自身的脂肪消耗热量。猎民往往利用熊蹲仓时猎取它。但打熊毕竟很危险,非不得已从不主动惹它。黑熊要到每年五月初才出洞,这会儿出来在外面“溜达”的很少见。

此時我有十万个理由想跑,腿却不听使唤,眼睁睁看着一团黑影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脑袋里空白如水。

这只三四百斤的成年黑熊显然已经发现了我们,竟然像人一样直立起来,盯着我们思考片刻,便扎撒着两只大蒲扇似的前掌无所畏惧地朝我们逼来,我甚至听到了它粗重的喘气声。它的胸脯心脏位置很美地长着一撮耀目的白毛,像黑天鹅绒的天幕上镶嵌着一颗亮晶晶的星子。

熊越来越近,我的心跳也越来越猛烈,整个人呆若木鸡。难道米库勒也被吓傻了不成,干嘛不开枪啊!永别了世界,我命休矣!

“砰!”一声脆响在森林中回荡,惊断了我的胡思乱想,枪声终于响了!

黑熊胸前那撮白毛一下子变成了鲜艳的红花。枪声又接连响了两下,几乎全部击中了同一位置。黑熊像一棵被伐到的树“咕咚一声砸向地面,扑腾几下子不动了。三枪都中心脏,那颗美丽的“星星”出卖了主人。

三枪,打得真好,没给黑熊一丝生的希望。其实,如果打正地方,如心脏、眼和鼻三角区等位置,可以一枪毙命的。但黑熊生命力超强,如果打不正,猎手的性命就很危险,可能连逃生的机会都没有。听说有个猎民在一次猎熊中一共打了八枪,都只是射中熊非要害部位,结果人被熊攻击受重伤而亡,熊也流尽最后一滴血而死去,场面很是惨烈。米库勒为了“绝杀”,多“浪费”了两颗子弹。

我的魂好像又回到了身上,紧张而又兴奋,手忙脚乱地调好相机焦距连连按动快门。“真他妈棒!姆尼斯克!”我用新学的鄂温克话亲昵地骂了他一句,那是“傻小子”的意思。

“猎熊英雄”米库勒却不动声色平静得很。他夸张地学了几声老鸹叫,然后又说声“熊睡觉了”,便拔出了猎刀。

开始我还以为他幽了一默,后来才知道,猎民对熊是非常崇拜和敬畏的。熊不但是一种使人恐惧的猛兽,它的形体有许多方面与人相似,熊没有尾巴而且能直立起来行走,用前肢能搭凉棚远望,特别是熊的生殖器以及母熊的乳房与人相似。因此古代鄂温克的神话把熊人格化,赋予熊以人的性格,认为熊是他们自己的“祖先”,人们除恐惧之外,又增添了一层神秘的“亲属”外衣和图腾主义色彩,所以杀死熊后,就有了一些必须遵守的禁忌。

打死熊后,任何人都不能說熊是人打死的,要学老鸹也就是乌鸦叫,说“熊睡觉了”,这样死去的熊魂和另外活着的熊就不会来寻仇了。

这工夫,米库勒早已麻利地开始肢解黑熊。他先是割下熊的睾丸挂在树上,认为这样以后熊见了人才老实。然后动手剥皮,在切割熊的脖子取熊头之前,米库勒先把熊的小肠取出,绕熊头三周后才切断,这程序看得我目瞪口呆,很有仪式感。

米库勒小心地掏出熊胆,在我眼前一晃,说:“归你啦!”就扔了过来。熊胆是专治眼睛的珍贵药材,八十年代中期市场价就已千八百块,这礼太重咱可不敢收。我捡起一斤多重的熊胆,替他放进叫“伊克维亚”的装食物的皮口袋里。

米库勒把熊肉割成长条形状,搭在刚刚砍来的小松木杆上。树杆子的两端正好横卡在两棵大树的树叉上,并用柔软的藤条捆绑上了,很结实。接着,他又从白桦树上剥下一些树皮遮盖在肉架上,以防乌鸦等飞禽偷食。这几百斤熊肉,要等女人们牵着驯鹿来驮走。这之前每隔数米,他都用刀在树上砍下记号,好叫其他人容易找到这地方。猎人进山都有这习惯,以免发生迷山等意外。有经验的甚至能根据树上的标记判断出是哪个猎人留下的。

“李哥,饿了吧?”这是他第一次这么亲切地称呼我,可见心情很好。米库勒用手扒开厚厚的积雪露出长着苔藓的地面,划着一根火柴,小心地把一堆枯枝丫点燃后,架上几块用“站杆”劈成的柈子,火势马上热烈起来。

米库勒把几小块熊肉抹上盐面,用削尖的木棍穿好插在火堆边上,不一会儿熊肉上的油滴在火上发出“嗞啦嗞啦”的声音,松籽味和肉香味开始在林间弥漫,很诱人。

“李哥,知道为啥不愿领你进山么?”米库勒掏出“棒克”卷支纸烟,点着火后大口大口地吞吐起来,心里话也如额尔古纳河水般倾泻而出。

其实,米库勒是猎民青年中文化层次较高的一类人。高中毕业后经乡里推荐,国家出资进了北京某民族大学,委托代培攻了四年美术。或许是自己的刻苦努力,或许是骨子里继承了鄂温克猎民血液中浪漫的艺术天赋,米库勒的画技进步很快。指导老师说他的画里有诗般的意境,骚动着一种民族魅力和生命律动。米库勒的画笔挥动的频率很高,画布上留下了一个个狩猎民族昔日凄凉酸楚的梦,也留下了鄂温克人今天幸福晴朗的黎明。

米库勒的老师在各方面给予了他特别的关怀和关照,米库勒也把老师当成了驯鹿一样忠诚的朋友。然而,他做梦都没想到,老师移民澳大利亚前骗走了他全部画稿,并在国外举办了个人画展,而大部分画作是他的。

揣着一颗失望而破碎的心,米库勒重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大森林。尽管大森林一如既往地容纳接受了他,可他的心却不安分起来了。他不再满足于以往的辛劳或者安逸,他要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也可以说选择一种区别于父辈们的生活方式。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他同其他猎民青年一样,性格和心态是非常复杂的。他们的血液中、骨子里既有高傲的一面,也深深隐藏着自卑。他们不会忘记自己民族过去的辛酸和苦难,也不会忘记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冲击。还有,他那位美术老师的行为,让他对人性生出怀疑与警惕,米库勒成了一个痛苦迷茫又不安分守己的矛盾体。

米库勒说,自从鄂温克猎民实现半定居以来,生活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鄂温克人的精神世界也分成了两半。一半随老一辈留在了山上,而另一半则淹没在现代文明世界里。时代的脚步已来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些猎民的生活方式仍然以饲养驯鹿和狩猎为主,所以米库勒的心中就有了一种不平衡感。他觉得,在文明与科学早已大踏步地走向乡村和城市的时候,为什么猎民青年还得继续与风丝、云片、雨滴为伴,为寻找苔藓驱赶着驯鹿四处奔波,为追逐渴血的野兽而过着漂泊动荡的生活?而且,山里的野生动物在逐年减少,政府也开始限制狩猎指标,不能再像以往那样。狩猎,开始是件很艰难的事了。米库勒就非常羡慕山外那些城里青年,羡慕、嫉妒甚至忌恨,这其中有着说也说不清楚的复杂过程。

米库勒把烤熟了的熊肉递给我,自己又闷头喝酒。黄褐色的驯鹿用前蹄和嘴唇扒开厚厚的积雪,静静地啃食着露出来的苔藓。

“其实”,米库勒说,“我知道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够现实。山外的世界再精彩,毕竟不是猎人久呆的地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真羡慕天上的金雕,那么的自由自在。话又说回来,金雕无论飞得多远总归要回到林子里的。”

米库勒突然停住话头,转身对我说:“对了,李哥,我有个想法,寻思好久了,你帮拿个主意吧。”

米库勒从报上得知北京什么地方开办了一个“中华民族园”,浓缩了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方面的精华景观。他想承包几匹驯鹿,带几个小伙伴去北京,在展示鄂温克猎民传统民俗风情和当代鄂温克青年精神风貌的同时,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真是一个绝妙的想法,我不禁连连叫好。望着一扫颓唐之气而变得神采飞扬的米库勒,我仿佛看到了他的那些扼狼喉、掏熊胆的鄂温克猎民祖先的影子。谈话不知不觉变得很投机,如同眼前那堆火,熊熊燃烧很是热烈,甚至忘记了身处何境,忘了时光的流逝。

突然,米库勒脸色大变,与此同时,我的心里升起巨大的不祥之感,一下子出了一身冷汗,只觉得脑后有一股热乎乎、臭哄哄的气流逼近,还没等我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感觉被什么东西给弄倒了,之后便没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我苏醒过来,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只见米库勒浑身是血躺在林地上,看样子伤得不轻,但他那对浅黄的小眼睛,好像才充足了电很亮很亮。

原来,刚刚结束一场惊心动魄的人熊肉搏战。被米库勒开枪打死的是公熊。就在我们忘乎所以地吃喝谈论的时候,没提防“熊妻子”寻夫来了。当这个满怀深仇大恨的家伙从树林里钻出来直扑我后背时,被一棵倒木绊了一下刚好稍偏一点,熊掌拂着了我相机的背带把我带倒了,脑袋又正好磕在倒木上震昏过去了。我没伤着筋骨,只是相机的镜头摔裂纹了。

那时,米库勒见熊把我扑倒了,急红了眼,想开枪又怕误伤了我,只好拔出猎刀迎了上去。人熊一照面,“扑哧”一刀,十几寸长的刀刃连同木柄都捅进了熊的腹部。熊恼了,只一掌,就把米库勒拍出二三米远,又扑过去一屁股坐在了他身上,“咔嚓”一下肋骨当即就断了几根。米库勒知道越挣扎越没救,就憋着气装死。传说黑熊不吃死人,这只是个传说而已,熊不吃死人那是它不饿,饿了照吃不误。熊是主动向人進攻的野兽,见人就往上扑,尤其是在交配和下崽期间更加凶残,见什么追什么,甚至连鸟飞过的影子都不放过。特别是当它受伤后的反扑更加疯狂,非把人咬死才算拉倒。所以米库勒装死是非常聪明的。

黑熊见米库勒没了动静,忙起身抓把草往伤口处堵去。米库勒趁机操起了枪瞄向黑熊。熊盯着黑洞洞的枪口傻傻地愣在那了。说来真是奇怪,别说是人,任何动物面对枪口,没有不害怕的。片刻,熊就有些胆怯了,它决定认输,转身就向森林深处逃去,一溜烟不见了踪影。

事后米库勒说,在熊不伤人的情况下,应该放它一条生路,何况已经打死了一头熊。米库勒风趣地说,好在那熊没来得及用长满倒刺的舌头舔自己,否则脸上的肉早不在了,和女友莲娜亲嘴这活儿就得免了。

天色暗了下来,突起的白毛风尖叫着把雪弄得沸沸扬扬。我把米库勒弄到驯鹿的背上着实费了不少劲。他挣扎但没用,因为他真像折断了翅膀的金雕没一点气力。

此时,在我的眼里米库勒就是只金雕啊!作为从小在林区长大的孩子我太熟悉金雕这种动物了。金雕在四十岁左右时,喙会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无法进食。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飞翔十分吃力。此时金雕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蜕变选择重生!它必须在悬崖上筑巢,每天用自已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新的喙长出后,金雕会用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一拔掉。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金雕再用新趾甲把身上羽毛一根一根拔光。5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金雕又重新开始飞翔。

我相信米库勒也会像金雕一样重新开始他的精彩人生!望着骑伏在驯鹿背上的米库勒,泪水几次就要漫出眼窝儿。我想向他表白些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我们决定继续往前走,找到狩猎小组后,可以用无线电台和乡政府取得联系,让森林防火站的直升飞机把米库勒接走。直升飞机送患重大急病的猎民到大医院就医,在猎民乡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两个小时后,终于见到不远处隐约有星星点点的篝火呈现,几缕蓝烟在林中舒展、升腾,应该就是猎民青年狩猎小组的营地了。

天空中,那只好像一直在跟随我们的金雕终于不再盘旋。

我想,它也该归巢了。

猜你喜欢

金雕鄂温克驯鹿
金雕失手的启示
一只小驯鹿的生死时速
喂驯鹿
淡水海豹
找一只驯鹿过圣诞
鄂温克姑娘
鄂温克人的时间与季节
完形填空训练
一个即将消失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