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通技术创新对农业供应链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9-09-05石天英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影响机制技术创新

石天英

内容摘要:流通技术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与突破口,也是农业供应链高效运作的主要推动力。本文在分析农业供应链发展现状基础上,从农产品流通、农业信息管控与价值延伸三方面出发,重点探讨二者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流通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创新,可以从市场端出发,有效提升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效率,实现农业供应链信息高效控制,促进农业价值链增值。为此,需通过设立政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流通技术研发基地、搭建网络服务共享平台等方式革新流通技术,推进农业供应链高效发展。

关键词:流通技术   技术创新   市场端   农业供应链  影响机制

流通技术创新基本理论

(一)创新重点

流通技术创新是指,随着流通产业的不断发展,为提高流通效能而进行的技术演变活动,本质在于优化经济结构,以及减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停顿或耽搁。在信息化背景下,流通技术创新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三方面。

一是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强调柔性生产和个性化服务,可以极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并且,随着网络直销方式的逐渐普及,无论是企业对企业,还是企业对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技术的要求均有所提高。因此,创新电子商务技术成为发展流通产业的重要内容(王晓晨,2017)。二是一体化技术。全球化经营的推进,使得以降低企业间协调难度和交易成本为目标的流通业一体化模式,成为流通供应链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一體化技术的整合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流通效率,推进流通加速。三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搜集、加工、整理等信息处理技术是流通技术创新的关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高效整合产品物流、商流、信息流,推动流通产业技术结构全面升级,提高产业组织化与专业化程度。

(二)创新实质

供应链效率化。在信息化时代,流通企业为实现快速有效的资源配置,通常运用现代通信和自动化整合技术,进行仓储、分拣、搬运、包装等自动化作业。这种技术作业过程可以大幅降低流通难度和成本,提高供应链作业效率。同时,通过集成电子订货、销售管理、电子化采购、顾客回馈与持续补货系统等信息处理单元,可实现流通智能化,从而降低流通企业成本,进一步提高各环节作业效率(见图1)。

价值链增值化。在信息经济时代,居民消费观念大幅转变,更加注重产品价值链增值功能与服务,追求个性化和简单化消费过程。这种转变使得生产企业为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实现消费者认可总量增值,不得不将传统线性流通渠道转变为立体流通渠道。并且,消费观念转变带来的流通技术专业与精细分工,为流通企业适应信息、渠道利益重组、渠道管理强化提出更高要求,可以推动流通价值链增值。

流通信息链可控化。信息链在供应链和价值链运行中产生,可通过监控和反馈供应链信息,实现对物料和商品供应的管理。一般而言,流通企业会借助POS、EOS等信息收集和处理技术,实现流通信息量化、信息分类科学和趋势预测准确,并以此提升流通信息链的可控性。在信息链层面,可控性越高,供应链效率和价值增值功能越强。近几年,电子设备处理的信息链在微观企业层面逐渐普及,其自助性、定制性和专业性也在不断提高。

当前农业供应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化运作水平较低

近年来,我国农业供应链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农产品为核心,以产品生产、运输、配送及销售等为主要内容,涉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领域的多层次、多功能有机结合体。然而,农业供应链的整体专业化运作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产品对保鲜、运输等条件的要求。具体而言,我国农户主要采用自营式发展方式,由于自身资源有限,技术与设备更新落后。再加上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缺乏产业化运作意识与统一指导,使得一些本该通过冷链物流运输的农产品却采用普通物流,包装、运转等供应链环节并未使用专业化运作模式,这导致我国农产品在供应链流通中的损耗率,为美国、日本等国家的10倍左右。另外,农产品的储存、加工环节技术落后,进一步导致我国农业供应链发展专业化水平低。

(二)存在不稳定性

我国农业供应链基本为“农户-产地批发市场-运输商-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消费者”的组织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可以高度衔接供应链上原料、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但同时也存在一定潜在风险,只要任一环节脱节,就会使整个供应链条断裂,加剧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并且,农业供应链上每个市场主体都相对弱小,只关注于解决眼下存在的经营问题,短期行为突出,缺乏长期合作信誉。因此,农业供应链条比较脆弱,一旦某一主体出现经营问题,就会使整个供应链条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农产品市场的正常运行机制。另外,由于农业供应链过长,农产品质量追踪溯源系统建立难度加大,不利于追溯农产品质量问题根源与及时解决问题。

(三)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是连接农业供应链上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节点企业的重要工具。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能降低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成本,避免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如图2所示,农产品物流总额在全社会物流总额中的占比不断下降,已经降至1.46%。然而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农业供应链上分散的农业信息尚未被充分整合。农产品的供需预测仍然以事后分析为主,对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等新型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充分。例如,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可以测算农产品种植面积和长势进度的卫星影像数据库,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库发挥的实际作用,不足预期的20%。

流通技术创新对农业供应链发展的影响机理

流通技术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起点与核心内容,对农村经济与农业供应链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这种影响机制可分为三部分,如图3所示。

(一)提升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效率

流通技术创新是农业供应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流运输条件改善、流转环节缩减、运输成本降低等内容。对农产品流通过程而言,流通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一体化技术的创新应用方面。流通一体化技术创新具有超出单纯农业生产技术创新的额外作用,可以整合农产品供应链上的生产商、零售商与消费者等各方主体,实现动态、复杂供应链关系整体协调。以此直接影响农产品对外流转速度,有效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以及流通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而农产品供应链的高效运转,有利于发挥农产品应有价值,并将流通效率转化为最终收益状况,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实现农业供应链信息高效控制

在农业信息管控与流转方面,流通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流通关键技术可以通过农业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提升农业信息化程度,并对供应链信息进行高效控制,如图4所示。一方面,流通关键技术创新可以整合农产品库存、供给等信息,并通过信息加工、分析与匹配,进行农产品向城市的高效供给,以此将农产品生产的要素投入转化为农户收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城市消费者需求信息可以借助流通关键技术及时传入农业生产领域,倒逼农业生产结构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调整。另一方面,流通关键技术创新带来的农村之外各类信息,包括技术、经济、社会生活等,可以丰富农村居民生活,提高农村对外交流效率。同时,城市发展的各类需求信息也通过关键技术传入农村,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资源等加速向城市流动,进而提升农业供应链发展效率。通过流通关键技术创新,城乡产品、技术、资金、资源与人才等的双向流通加快,可以缩小城乡差距,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推进农业价值链增值

电商技术可以将优质农产品从生产端流通至消费端,省去农业产业链中的分级批发环节,缩短整个供应链条长度,实现价值增值。并且电商技术创新可以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权利配置,使农产品生产端与消费端直接相连,提高农产品市场交易速度,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同时,借助流通技术可进行农业供应链管理,即采用新型流通技术,组织协调与控制农业供应链中各要素的流动,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加工、储运,以及农产品销售环节的主体、产品、资金和信息等。而供应链各环节主体间的信息共享,以及资金与物流功能的无缝对接,可以有效提高农业供应链环节连续性,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拓宽农产品价值增值空间。因此,任一地区通过流通技术创新方式,均可推进农业价值链增值。

政策建议

(一)设立政企合作长效机制,探索农业供应链新模式

各地区政府应根据本地区农村实际发展情况,组建流通技术创新的政企合作机制,如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合作机制,以及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合作机制等,保证技术创新工作稳步开展。在政企合作机制中,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扶持与指导作用,为流通技术创新提供投入资金、人才、政策、目标等支持,并鼓励农村流通企业积极参与加入。与此同时,农村流通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实际与现有核心能力,在政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支持下,探索农业供应链发展新模式。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合作创新、资源共享等,发展和转换核心能力,加速流通技术创新,进而推进农业供应链高效发展。

(二)建立流通技术研发基地,规范基地治理结构

流通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科技、资金、高素质人才及专门场地支持,因此政府部门可根据科研与资金投入情况等,建立流通技术创新研发基地。一方面,政府部门应鼓励、支持和引导大型流通企业与骨干科研机构合作,并基于开发和提高流通业与前沿技术能力这一目标,建立具有领先水平的研发基地,如科技园区等。并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进行布局,对农业科技园区周边地区,通过梯次化服务,引导农业市场化联通传递。另一方面,政府应帮助大型流通企业与骨干科研机构建立规范的基地治理结构,引导基地建设和完善流通技术研发基础设施与先进设备,包括大型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同时坚持研发创新、示范带动、品牌博览、创业创新等功能定位,发展高效、智能、循环农业。

(三)搭建网络服务共享平台,打造产地直供对接模式

技术研发基地可以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合作,搭建技术创新网络服务共享平台,通过各方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合理推动流通技术创新。同时,借助网络服务共享平台,加速農业供应链供需双方的信息传递速度与准确度,降低供应链运转成本,并缩短农业产业链。例如,可构建以“第三方物流”为基础的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共享网络,使各地工商企业、农户、消费者等均能随时查询供求信息,保证农产品流通的安全可控。在网络服务共享平台,还要积极打造农产品产地直供对接模式,包括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批对接的直采直供模式,以及即采即发的无仓库模式。鼓励大中型企业和连锁超市建立从生产基地到居民餐桌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缩减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供应链流通效率。

(四)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农业供应链法律法规

信息化背景下,电子商务技术作为流通技术创新的最突出表现,对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生活等领域带来深刻变革,传统农产品流通供应链诸多环节均实现虚拟化与电子化,流通效率大幅提高,效能充分发挥。因此,政府需要加快建设和完善诚信体系,推进电子商务技术创新,并优化农村电商市场环境。在村镇层面,设立“信用基金”,推行“信用基金+激励奖惩”制度。对达到信用等级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对严重失信者,则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惩戒措施,使信用“有价”。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电商市场中假冒伪劣产品的惩罚力度,完善“商标法”与“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将信息安全保障、认证体系等纳入电商法规中,为农业供应链企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荣梅,胡文岭,王素贞.基于农业供应链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7(7)

2.贾强法.“互联网+”时代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模式探析[J].现代商业,2017(1)

3.王晓晨,于辉,齐麟.影响绿色食品流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J].经济师,2017(7)

4.俞静,单涛.技术创新对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8(17)

5.王柏谊,杨帆.“互联网+”重构农业供应链的新模式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6(5)

6.杨延村.基于集群网络的农业供应链优化体系及策略[J].农业经济,2018(3)

7.卢杰.大数据技术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23)

8.张玉涛.流通技术体系建设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21)

9.张虹.基于物流网络建设的农业供应链优化研究[J].农业经济,2012(8)

猜你喜欢

影响机制技术创新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