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参与和技术创新:基于我国流通产业的经验证据
2019-09-05孟鹏
孟鹏
内容摘要: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参与对技术创新的跨区域作用却较少得到关注。基于此,本文以网络博弈模型为基础,本文通过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参与对技术创新的跨区域影响。研究发现,在不考虑地方财政支出的动态变化时,较之提升少部分地区的技术创新财政支出,在相同的财政支出约束之下,实现更多地区的技术创新财政支出的增加将具有更好的政策效果。在考虑地方财政支出的动态变化时,应注重进一步技术创新财政支出较大的这些地区的支出规模。
关键词:政府参与 技术创新 空间溢出 流通产业
技术的空间溢出包括技术扩散与技术吸收,政府参与对技术创新的跨区域影响取决于两种效应的正负与强弱。而流通产业则在技术扩散与技术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批发行业是技术扩散的主要承担者之一,通过研究政府参与的影响借由批发行业在不同区域间的传导,可以分析政府参与对技术扩散的影响正负与强弱。零售行业是技术吸收的主要承担者之一,通过研究政府参与的影响借由零售行业在区域间的传导,可以分析政府参与对技术吸收的影响正负与强弱。
对于技术扩散来讲,政府参与所产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政府参与推动了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另一方面,政府参与也可能扭曲研发要素的市场价格,吸引其他区域研发要素流入,此时该地区政府参与反而抑制了其他地区的技术创新。
至于技术吸收,政府参与可以通过带动其他企业进行产品改进或形成竞争等方式推动当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政府参与的弊端,政府参与在帮助当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迅速获取优势的同时,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市场窃取”的作用:该地区企业从政府参与中获得的优势最终会转化为其产品具有更高的质量或更低的成本,这样的产品必将对周边地区的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最终导致周边地区企业很难获取创新收益,使得周围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下降。
政府参与对技术创新的正向作用值得被肯定,但其同时也可能引发多种不同的跨区域作用。因此,若要评价某一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其他区域的最终影响,应综合以上的作用进行考虑。由此得出命题1:
命题1A:政府参与提升对邻近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
命题1B:政府参与提升对邻近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负向影响。
流通产业与技术空间溢出。批发行业承担着流通业中大部分的技术扩散,能够推动区域间统一市场的形成,不同区域的资源凭借着发达的批发行业来进行更好的整合,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
政府参与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视为技术扩散和技术吸收效应的叠加。因此,假如两个区域间的批发行业发达,但政府参与的空间溢出效应减弱,则技术扩散效应相对较弱。反之,此时若政府参与的空间溢出效应有所强化,则意味着政府参与对其他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通过技术扩散而产生。与命题1对应,由此可得出命题2:
命题2A:在批发行业作用下,政府参与对邻近区域具有正向的技术扩散效应。
命题2B:在批发行业作用下,政府参与对邻近区域具有负向的技术扩散效应。
在技术吸收的过程中,零售行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模仿改进”来说,一般零售业发达的地区,企业通过对最终产品的反向破解进行技术学习与模仿创新更为方便。对于“市场窃取”来说,技术发达区域的市场窃取影响更为明显。
倘若两个区域间的零售行业较为发达,但政府参与的空间溢出效应反而有所减弱,则意味技术吸收效应相对较弱。反之,此时若政府参与的空间溢出效应有所强化,则意味着技术吸收效应相对较强。与命题1对应,由此可得出命题3:
命题3A:在零售行业作用下,政府参与对邻近区域具有正向的技术吸收效应。
命题3B:在零售行业作用下,政府参与对邻近区域具有负向的技术吸收效应。
机制总结。总结现存文献,大都对政府参与对当地技术创新的影响重点关注,但却对其可能存在的跨区域作用视而不见。结合技术溢出的相关理论,本文提出了政府参与影响技术空间溢出的两条可能路径(见图1),通过技术扩散将当地的先进技术传播至其他区域,其他区域再加以吸收学习(即命题1)。
技术扩散、技术吸收与流通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应的。通过研究政府参与的影响借由批发行业在不同区域间的传导,可以分析政府参与对技术扩散的影响正负与强弱(即命题2)。类似地,可以分析政府参与对技术吸收的影响正负与强弱(即命题3)。
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定义包含n个地区的集合V={l,2,...,n},以及地区之间的联系集合E,二者构成了地区网络G(V,E),地区网络G的邻接矩阵表示为g。其中gij=1表示地区i与地区j之间存在直接联系;gij=0则表示不存在联系。特别地,令gij=0以避免地区自身对自身的重复影响。
假设A1:地区之间的空间权重表示为Nij,其中:
dij表示地区i与地区j之间的地理距离,δ表示溢出效应系数。
假设A2:某一地区的技术创新可能受到其他地区政府参与的溢出效应影响,其中j地区对i地区技术创新程度的影响为:
si表示i地政府的政府参与,w表示i地的政府参与对技术创新的影响,φ表示当地政府参与及其他地区政府参与的交互影响,γ表示j地区政府参与的直接影响。uji为误差项。其中wi可以表示为:
xi,β代表当地的地区特点,g(·)为连续函数,fi表示固定效应,i表示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uji可以表示为:
εji代表某一均值为零的随机变量。
其中γsjnij反映了直接影響,而φsisjnij则反映了叠加了政府策略式反应的间接影响。假设A3:某一地区的支付表示为:
其中政府参与的边际成本递增。策略集合为:S=s1×s2…×sn。
由式(5)易得地区i的最优反应函数为:
基于角谷不动点定理以及支付函数的凹性可以证明该博弈存在唯一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将此均衡解带入式(2)可得:
加总平均后可得:
其中,γ表示其他地区政府参与对该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γ>0表示其他地区政府参与具有战略性互补的特点,而γ<0表示其他地区政府参与具有战略性替代的特点。N表示该地区的网络结构,由溢出效应系数δ与地理距离dij决定。
考虑不同条件下的溢出效应,参考引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分别定义δ1、δ2、δ3、δ4。其中δ1=d表示是否邻接成为主要溢出路径,只要各区域的边界(或点)具有邻接关系,则其均具有相同的技术溢出效应。δ2=1表示地理距离成为溢出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政府参与的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会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衰减。δ3为:
表示流通产业与跨区域贸易成为政府参与溢出的主要实现方式。其中WSi与WSj分别表示i地与j地流通产业的发展程度。δ4为:
表示流通产业与地理距离属于溢出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亦即引力模型。
最后,式(10)的另一潜在问题是主要解释变量与技术创新可能存在内生关系。首先,政府参与的空间溢出可能与误差项相关,即:
当溢出效应主要受到邻接关系(δ1)与地理因素(δ2)影响时,内生性问题并不严重。而当溢出效应受到流通产业发达程度影响时(δ3和δ4),则不能加以忽略。
其次,政府参与和误差项相关,即:
(二)变量选择与度量
基于上文模型,本文设置变量如表1所示。
本文对于流通产业的度量,是通过GADM 数据库对中国行政区划地图进行获取,利用GeoDa与Matlab来进行计算,邻接关系用共边或者是共点来表示的。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是来源于GADM中2007-2016年的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具体如表2所示。
实证分析
表3列示了在不同空间权重中,技术创新的Moran I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其中 S 代表样本方差:
由表3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于邻近省份更强,随着距离越来越远,这种溢出效应会随之而减弱,这种技术创新的空间相关性会因为溢出效应为δ2时而相对较低。但是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会容易受到零售产业发展程度的影响,当溢出效应为δ3-R时,技术创新空间相关性在溢出效应为δ1时相当,甚至可以看出,在某一些年份表现的更高一些。与此相比较,批发产业的发展程度,或者那些结合了相关产业的流通发展情况,对于技术创新的效用具有一定的削弱的作用,所以根据这个基础来计算的指数数值相对来说较低下。最后,从时间的维度来说,各个省份联系是否强化也在技术相关性是否强化中表现出来,技术相关性越强,各个省份的联系也就越强,所以这也从侧面表现出了空间计量分析的重要性。
表4列出了基础的回归的结果,表3主要表示的是没有经过标准化处理的估计结果。不同的溢出情况在第1到6列中分别表示。根据SDM模型的特点,该模型中并不包含被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项,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是可以被采用的,Hausman检验也对大部分模型中固定效应模型的设定进行支持。
从表4中分析可以得出,这里Hausman检验值为负数。进一步假定协方差矩阵由有效估计量或一致估计量得出后,拒绝原假设。
从以上的实际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创新技术具备正影响。从表3的第1列与第2列结果,可以看出(δ1与δ2),周边技术创新受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的影响,并且具备正的相关性。同样的,表4表达的结果与之类似,采用了标准化的空间权重矩阵,不仅可以纵向进行比较,同时可以横向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表4中第1列与第2列的估计结果(δ1与δ2),可以得出,距离越远,地方政府参与对技术创新的跨区域作用会随之而衰减。
第二,政府参与对于邻近区域具备正的技术扩散效应,在批发行业的作用之下,这种技术扩散也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这一结论支持了命题2A。在表3中可以看出,批发行业的总体发展并不能够提升政府参与的作用,所以系数反而不显著。从表4中可以看出,第1列与第4、5列(δ1与δ3-W、δ3-T),第2列与第7、8列(δ2与δ4-W、δ4-T)的估计结果,虽然系数显著为正,但是其系数依然是大幅度下降,虽然说一定程度上表示政府参与促进了技术扩散。批发行业以及流通总体的发展水平不仅不能放大政府参与的跨区域的作用,反而阻碍了政府的溢出效应。
第三,在零售行业作用下,政府参与对邻近区域具有正向的技术吸收效应。这一结论支持了命题3A。从表格的第三列和第六列进行比较可以发现(δ3-R与δ4-R),政府参与的正向溢出在零售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表现的更为明显。再将表4中第1列与第3列(δ1与δ3),第2列与第6列(δ2与δ4-R)的估计结果进行比较,估计系数变动在对各省零售业发展程度比较之下可以发现变化不大,这表明零售行业较好地支持了政府参与的溢出效应。也可以说,政府参与在空间技术溢出中的表现主要是通过零售业还有和其相关的技术吸收效应发挥作用。
对于以上的结果进行理想的解释即,在零售业发达的地方,产品市场相对成熟,地方政府的参与使得在提高了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技术创新之后,企业通过模仿和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所以,在零售行业发达的区域,政府的参与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
控制变量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信息化水平、第三产业占比与技术创新均呈现正相关,与经验观察一致,也符合现有的研究结论。
结论与建议
基于上文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政府参与提升对邻近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在批发行业作用下,政府参与对邻近区域具有正向的技术扩散效应,但这一技术扩散效应相对有限;在零售行业作用下,政府参与对邻近区域具有正向的技术吸收效应,同时这一技术吸收效应相对较强。基于上述结论与分析,本文得到以下政策启示:
政府部门应注重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发挥参与空间溢出的正向影响,并通过资源的合理调配与政策的统一规划,进一步扩大政府参与的作用。
中央政府在支持各地区技术创新发展时,应提升政策覆盖范围,使得相关政策惠及更多的地区。这既有利于技术创新区域结构调整,也有利于减轻对其他地区地方财政的挤出作用,最大化政策效果。
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中,应注重流通产业的作用。继续加强零售产业在创新体系构建中的正面作用,通过零售产业合理调整技术研发、改进方向,提升企业对于先进技术的吸收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发挥批发产业在其中的正面作用。加强中间品与最终产品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尤其是技术水平较为先进区域的产品,向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区域流动。以批发产业为媒介,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协同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叶茜茜.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扩散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P2P网贷数据的实证检验[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9)
2.王晓栋.互联网技术与商贸流通业协同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J].商业经济研究,2018(2)
3.曾倩琳.信息化发展對物流业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9)
4.张李昂,张清正.流通成本变动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分析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