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贸流通业增长能力、产业先导机制和产业结构转型
2019-09-05朱雪娟
朱雪娟
内容摘要: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显著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但理论界在商贸流通业能否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上产生了不同的意见。部分学者认为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先导机制体现在产业规模的扩大之中,但亦有学者认为商贸流通业发展能够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过程。本文通过对商贸流通业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机制分析,构建了“商贸流通力”这一概念,并采用产业集中力、产业传导力和产业推动力进行了分解,利用回归分析了我国各省产业传导力系数水平。结果证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先导机制除在西藏、青海、广西、海南以外的省份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在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商贸流通业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先导机制有效。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产业先导 产业结构 省级面板
问题的提出
“供給侧结构性改革”思维下,我国的产业发展需要产业结构优化的助力。商贸流通水平作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力,更能够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动力。商贸流通业作为典型的第三产业部门,能够有效打破市场桎梏、清除市场障碍,还能够帮助现有市场突破瓶颈,实现居民消费和需求的双重突破。商贸流通水平的提升还能够帮助三次产业规模实现提升,对于产业链融合的作用使得不同产业实现了循环发展的高效路径,但实务界对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产业先导作用仍具有疑问:该产业先导作用能否有效帮助产业结构实现转变?通过商贸流通业发展渠道,促进产业结构革新,能否成为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工具?上述疑问有待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解答。
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对于商贸流通业及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启发性的研究。解鹏程(2018)利用我国的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通过结构调整作用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并推动了我国总体经济结构转型。张立平(2016)认为商贸流通业发展在居民消费结构转变上有较强的效用,推进了居民结构的优化,进而促进了产业结构变动。吴玉萍(2016)指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于产品结构转变产生了较好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商贸流通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但对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先导作用研究较少。
胡军伟(2016)认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产业先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产业发展视域之中,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较少,更多的是对产业规模的扩大起到促进作用。与此不同的是,林英泽(2016)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对商贸流通业效率、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展开了研究,认为商贸流通效率提升虽然没有直接导致产业转型,但能够以经济发展的渠道促进产业发展。依绍华(2018)的研究则利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多种效应的归纳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认为商贸流通业具备产业结构转型的先导性作用。上述研究中出现了显著的理论异化,对于商贸流通业和产业结构变动之间存在分歧化的看法,本文将具体就商贸流通业发展、产业先导机制和产业结构转型展开研究。
商贸流通业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机制分析
(一)商贸流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持续提升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首先作用于国民经济层面,对于生产和消费的转换而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提升物质的转换水平,衔接供给端与需求端,效率的提升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投资需求和商品需求。2017年底,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已经达到17.63%,该比例已经超过少量发达国家水平,但相比于美国、日本等国家25%以上的贡献比例仍有差距。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商品市场上表现的尤为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36.6万亿元,相比于1978年的1527亿元实现了239%的增长,随着商贸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有效导向国民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商贸流通发展促进产业链整合
商贸流通业对于产业链整合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市场运转环节,由于上游供应链企业往往形成了产业群落,产业之间具备一定的流通能力,而产出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供应则需要商贸流通产业的推进和沟通,由于总体商品运输的规模经济和运输手段,商贸流通系统可以将流通成本压缩在总体产业链利益分配中较小的板块,不仅帮助厂商减少了运输成本,还使得消费者享受到了真正的福利。产业链整合所带来的市场变动还造就了当前的电子商务市场,由于精准化产品投放的优势,实现低成本运输的网络零售市场在产品销售上具备了更广泛的投放范围,2017年全年网上零售额达到71751亿元,同比增长32.2%。产业链融合水平的上升也使得我国产业之间产生了更好的联动,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
(三)商贸流通发展推动居民消费及市场融合
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核心产业,对于居民消费产生的多个方向的传导作用,引致居民消费习惯的改良。由于我国居民长期受到“小农经济”的束缚,对于资产的运用和梳理缺乏概念,在家庭资产结构上保持着高储蓄、低投资、低消费的特点。随着流通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在实现消费的条件上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同时也剧烈影响居民的消费习惯,居民逐渐开始尝试调整消费-投资比例,也开始逐渐采用信用消费等方式进行预先消费,商贸流通业带来的诸多变化帮助企业运营效率和体系上都产生了一定优化。
商贸流通力的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先导作用
(一)变量说明
根据徐永峰等(2015)的文章中的相关研究,商贸流通业的增长可以视为在统一的商贸流通力推动下产生的,该研究中将总体指标分解为三个角度。
第一,产业集中力指标。产业集中力是产业集中的表现,也是经济结构的层级变动指标,产业导向首先会对区域内居民的消费水平产生正面影响,从市场消费的潜力角度增加需求,进而由于需求的变动,产业结构产生适应性变化。其次会加强区域内的商品规模水平,由于商品价格的差异,规模的增大过程中各种商品需求的变动水平不一致,进而产生结构性变化。根据上述分析,产业集中力可以由居民消费指数(CPI)、亿元以上商品种类数、区域内商场数量(规模以上)和总贸易规模(集市贸易总额)四个变量进行加权求得。
第二,产业传导力。产业传导力是比例指标的集合,反映了商贸流通业内各种产业占比的上升趋势,进而反映了三次产业变动过程。由于零售库存的下降,产品运转速度有较大的提升,城乡贸易成交额的提升则表明国内市场消费水平的上升,批发与零售业的总体进步则是商贸流通业内部机制变动的核心指标。总的来说,产业传导力由库存额比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城乡贸易成交额占贸易总额(%)、批发与零售业份额占GDP比值(%)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利润增长率(%)组成,其中库存额占比为逆指标,需要归一化。
第三,产业推动力。产业推动力则集中于产业结构的宏观方向,是市场运作表现良好的指标集合。本文采用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体增长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及全要素生产力(Malmquist指数,%)进行拟合得出产业推动力的水平。
此外,本研究還需要区域内的经济结构变动指标,该指标是商贸流通能力所产生的核心解释变量。已有文献中对于经济结构的衡量,往往从产业集中和外部性角度出发,常用的包括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 Index,HI)、勒纳指数(Lerner Index,LI)、经济多元化经营单元数(也称“鲁梅尔特数”,Rumelt)等方法。本文立足于经济结构的产业层级变动,因此从三次产业变化的角度建立经济结构升级指数,该指数结合了产业集中度的相关理论,计算方法如下:
式(1)中,IS表示经济结构升级的水平,该指数代表了各个层次(m=1,2,3)产业在总产值中的占比,当IS的数值越高,则表明该地区约倾向于高层次产业结构,其经济结构越好。
(二)模型构建
商贸流通理论认为商贸流通业之所以是经济发展的导向型产业,是因为单一产业的发展能够拉动整体产业结构的变动。因此,本文假定产业结构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结构及推动能力的函数:
在函数(2)中,本文将产业结构进行了分解,其水平取决于商贸流通业的产业集中力(cd)、产业传导力(cs)和产业推动力(cp),这三种力量则在上文的指标构建中进行了说明,从而可以将模型设定为:
对数化处理函数后,i代表了各个区域内商贸流通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推动作用,上述模型中,本文需要关注的α2的值,该系数代表了各个区域内商贸流通业的产业传导力作用,该变量体现了不同区域内的商贸流通业先导水平的大小,该系数的显著性则证明了产业结构转型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关系。
本文的数据时间为2010-2017年,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及各省统计年鉴,各个变量的计算方法在上文已经释出,同时对各个变量进行了归一化处理,以消除变量计算口径问题。
(三)实证结果
该回归本文采用了Eviews 8.0软件,本文首先计算了全国层面数据间关系,以观察模型的拟合水平,调整后模型的判决系数R2的值为85.5%,说明模型解释能力较强,能够有效衡量商贸流通先导作用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线性关系,进一步对模型进行方差分析,辅助判定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判定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常数项F值为21.082,大于该F临界值的概率为0.000,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仍为显著,拒绝原假设“回归系数为0”,说明方程(3)中核心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得以确认,进而可以采用各省数据进行分样本回归,表2中展示了不同地区的回归系数。
结论
本文利用商贸流通业发展所产生的三种动力,从理论角度梳理了商贸流通力对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并采用回归模型分析了产业传导力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采用了我国2010-2017年8个统计期的数据对两者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以得到三个结论:
第一,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增长具备显著的产业先导作用。根据本文的模型拟合分析,商贸流通业先导作用的贡献度达到了85.5%,这一结果也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特征有关。由于商贸流通业具备显著的产业中介作用,其自身发展的集中性和推动性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路径中体现的并不明显,而在不同产业结构变动的传导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理论研究中也提出了,商贸流通业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推动产业链整合及促进居民消费和市场融合,产业发展数据与本文的分析结论高度吻合,证实了商贸流通业独特的产业先导机制的存在。
第二,商贸流通业先导作用在除西藏、青海、广西、海南外的27个省呈现显著效果。根据表2的回归结果,传导力与产业结构优化在我国31个省份的影响系数均为正数,最大为北京市的3.122,最小为青海省的0.226,但由于模型显著性问题,这一作用在部分省份体现并不明显,本文认为这是由于相应省份的产业结构均衡性上不具备普遍性,例如海南和广西,主要依赖于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在产业结构优化上较为模糊,第三产业的变动幅度较小。西藏和青海省的问题在于三次结构分类上较为模糊,处于产业建设的初级阶段,在产业分化上与其他省份有较大差别。但上述回归结果说明,商贸流通业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变,这一先导特征在国家层面具备正向一致性。
第三,通过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商品市场的突破性发展源于商贸流通业的不断更新改革,无论从市场表现,还是产业结构上,商贸流通业持续的基础设施投入和纵向发展都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助力,总的来看,商贸流通发展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转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商贸流通业仍然保持了巨大的发展动能。得益于整体经济宏观层面的大幅提升,商贸流通业对全社会的需求层次和需求规模都有巨幅的促进。同时,大量的资本进入商贸流通领域,帮助产业链间实现了快速融合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解鹏程.产业结构调整、商贸流通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2)
2.胡军伟.产业结构视阈下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产业优化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6(19)
3.吴玉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6(13)
4.张立平.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的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8)
5.林英泽.“一带一路”战略区商贸流通效率提升路径探讨[J].经济问题,2016(12)
6.依绍华.我国商贸流通业自主品牌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纵横,2018(4)
7.徐永锋,吴,王志增.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地区差异与动态比较[J].商业研究,2015,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