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类专利申请创造性判断分析

2019-09-05王宏钧

科技与创新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三步法专利申请创造性

王宏钧

摘要:在进行机械类专利申请创造性判断分析时,要把握发明的实质,从发明构思和技术方案的整体性来考虑。如对比文件本身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从最接近的对比文件的技术方案整体来考虑其是否有改进的动机,其他對比文件虽然公开了区别技术特征,但是不一定有结合的技术启示,不能简单僵化地得出是否具有创造性的结论。

关键词:机械;专利申请;创造性;三步法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5913/j.cnki.kjycx.2019.10.011

1 引言

创造性是衡量一项专利对现有技术贡献的大小,中国专利法第22条第3款对其有明确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在专利申请的具体审查过程中,一般采用“三步法”进行判断[1]:①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②确定发明的区别技术特征和其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③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其中在第③步判断是否显而易见时,要确定的是现有技术整体上是否存在某种技术启示,即现有技术中是否将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应用到最接近现有技术,以解决其存在的技术问题的启示。

三步法是判断创造性最常用的基准,审查员要严格进行特征对比,找到区别技术特征,寻找技术启示。在没有充分领会三步法背后体现的创造性中非显而易见的深层含义的情况下,很容易仅进行机械的特征对比,过分关注特征的对比和对应,不能把握发明的实质,无视发明构思和技术方案的整体性考虑,简单僵化得到是否具有创造性的结论。机械领域中的常见机械产品基本上都是由各个部件组成的,如果在评判创造性时不进行整体性考虑,仅进行机械割裂式的特征对比,则容易造成创造性判断上的不准确。创造性是专利性判断中使用最多,也是最难以把握的条款,以下通过具体案例来说明创造性判断中可能存在的误区。

2 具体案例解析

2.1 案例1

申请号:2009100204065;发明名称:井下专用液压装卸车[2]。

根据特殊的井下工作场合设计的平板结构宽度小,适合狭窄巷道,但是由于平板车架重量轻,无法直接单独安装旋转装置和起吊装置,会导致倾斜时无法工作。通过采用顶部和底部同时支撑,起吊生根牢靠,提高了吊装作业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1:一种井下专用液压装卸车,如图1所示,包括平板车架,其特征是所述车架底部设置有能够与导轨配合的行走轮和支撑机构,所述车架上固定安装有液压升降立柱,液压升降立柱的顶端设置有顶盘,车架上还设置有旋转装置,旋转装置上设置有起吊装置,所述车架底部设置的支撑机构包括与车架四个角连接的支撑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

对比文件1( CN212934IY)如图2所示。

在进行创造性判断时,对比文件1( CN212934IY)公开了如下内容:一种井下专用液压装卸车,其包括车架,车架底部设置有能够与导轨配合的行走轮和支腿(相当于支撑机构),车架上设置有焊为一体的转盘和回转架(相当于旋转装置),回转架上设置有力臂和抓斗(相当于起吊装置);

对比文件1( CN212934IY)没有公开:①车架是平板车架;②车架上固定安装有液压升降立柱,液压升降立柱的顶端设置有顶盘;③车架底部设置的支撑机构包括与车架四个角连接的支撑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

对比文件2( CN87205395U)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倒、防滑装置的切顶支柱,并公开了安装液压升降立柱1,液压升降立柱1的顶端设置有顶盘。另外针对车架为平板结构以及车架底部设置液压支撑缸属于本领域常用技术手段。

案例分析:对比文件1( CN212934IY)公开了井下液压装卸车的基本结构,对比文件2( CN87205395U)则公开了设置有顶盘的液压升降立柱,且该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2( CN87205395U)中所起的作用与其在本申请中所起的作用相同,即在井下通过液压立柱的伸缩来支撑巷道顶壁,达到保持设备稳定的目的。是否从对比文件1( CN212934IY)和对比文件( CN87205395U)2的结合就能显而易见地得到本申请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呢?

对于机械类案件,不能简单进行机械的特征对比,过分关注特征的对比和对应,同时要把握发明的实质,从发明构思和技术方案的整体性考虑,考虑现有技术中是否将上述区别特征应用到最接近现有技术,以解决其存在的技术问题的启示。即使对比文件2( CN87205395U)中设置液压升降立柱是为了保持设备稳定,这一点与其在本申请中作用相同,但是对比文件1( CN212934IY)说明书中公开了其为“自重一吨左右的液压抓斗上料机”,对于这样重量的上料机,设备的稳定性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会考虑再在其上设置液压升降立柱来保持设备稳定。由此,在对比文件1( CN212934IY)和对比文件2(CN87205395U)的基础上并不能显而易见地得到本申请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

2.2 案例2

申请号:2010102484561;发明名称:圆顶状弹簧及开关[3]。

本申请采用六次方以上偶函数表示的非球面形状以减小圆顶状弹簧高度,同时能可靠地进行点击操作。

权利要求1:-种圆顶状弹簧,如图3所示,通过下压而引起压曲,其特征在于,该圆顶状弹簧压曲时的可动部分至少一半的中性面为非球面形状,上述非球面形状用六次方以上的偶函数表示,将与上述圆顶状弹簧的中心及外径之间的位置相对应的上述偶函数的拐点上的该圆顶状弹簧与接触该圆顶状弹簧端部的基板之间的角度设为α,将与该圆顶状弹簧的外径相对应的上述偶函数的拐点上的该圆顶状弹簧与上述基板之间的角度设为β时,满足α<β。

对比文件1( CN100490036C)如图4所示。

在进行创造性判断时,对比文件1( CN100490036C)公开了一种圆顶状弹簧,通过下压而引起压曲,该圆顶状接点弹簧基本上为一体成型的半球形状,接点弹簧内侧中央为可动接点部(相当于压曲时的可动部分),在可动接点部制设一圆形凹陷部,在凹陷部周围形成边缘部,该凹陷部及边缘部的设置使得可动部分至少一半的中性面为非球面形状。

对比文件1( CN100490036C)没有公开:非球面形状用六次方以上的偶函数表示,将与圆顶状弹簧的中心及外径之间的位置相对应的上述偶函数的拐点上的该圆顶状弹簧与接触该圆顶状弹簧端部的基板之间的角度设为α,将与该圆顶状弹簧的外径相对应的上述偶函数的拐点上的该圆顶状彈簧与基板之间的角度设为β时,满足α<β。 针对该区别技术特征,对比文件2[4]公开了非球面方程,且其为六次方以上的偶函数。因此认为,采用六次方以上偶函数表示非球面形状是已知的,无论是在光学领域还是在其他技术领域,均可以采用非球面形状的标准方程,即用六次方以上的偶函数来表示非球面形状。

案例分析:尽管对比文件1( CN100490036C)公开了可动部分的至少一半的中性面为非球面形状,但是其设置的目的是使可动接点部的边缘部成环状线接触固定接点部的表面,从而使接触压力升高,接触安定性大幅度改善,从而使电气性能更为良好。对比文件1( CN100490036C)并没有给出通过设置凹陷部(或非球面形状)以降低圆顶状弹簧高度的技术启示。因此,在对比文件1( CN100490036C)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难以想到减小其圆顶状弹簧的高度,进而使开关小型化。

对比文件2公开了从测量值计算非球面参数,为了解决按测量值计算非球面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问题,其公开的六次方以上偶函数作为光学系统常见的非球面形式,用于常规成像,并没有涉及降低构件高度以使装置小型化的技术问题,即六次方以上偶函数表示的非球面形状在对比文件2中所起的作用与其在本申请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见,对比文件2并没有给出结合上述区别技术特征的技术启示。

3 总结与结论

在进行机械类发明专利创造性判断时,要把握发明的实质,从发明构思和技术方案的整体性来考虑,如对比文件本身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从最接近的对比文件技术方案的整体来考虑其是否有改进的动机,其他对比文件虽然公开了区别技术特征,但是不一定有结合的技术启示,不能简单僵化地得到是否具有创造性的结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2]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井下专用液压装卸车:中国,101519951[P].2009-09-02.

[3]三美电机株式会社.圆顶状弹簧及开关:中国,101996804[P] .2011-03-30.

[4]黄大刚,王宝光,辛运帏,等.从测量值计算非球面参数[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8,6(3): 212-216.

猜你喜欢

三步法专利申请创造性
中国去年国际专利申请量5.899万件,居世界第一
日经AI专利申请排行榜:中国AI专利申请超美国
韩国AI内容专利申请数5年激增10倍
新课改下课堂提问“三步法”
“三步法”在球柱处方转环曲面处方中的运用
“三步法”教会学生写作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