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途径及对策探究

2019-09-05李根郑鹏陈志鸿

科技与创新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高校

李根 郑鹏 陈志鸿

摘要:高校是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之一,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推进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介绍了科技成果转化概念、政策背景,以及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典型案例,通过分析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因素,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意识不强,与市场结合度有待提高,科研政策、评价体系和中介机构组织不健全、不完善等,提出了健全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和模式转变,完善科研政策、评价体系和中介机构组织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情报;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G647.2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5913/j.cnki.kjycx.2019.10.001

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在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如何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本文从概念分析、背景政策着手,将《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与华南农业大学实际相结合,分析目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借鉴。

1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概念

1.1 技术、科技、技术成果及科技成果的异同

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法原理,包括多种表现形式,如技能、知识产权、技术情报等。技术转让是将关于指导一项产品、应用一项工艺或提供一项服务的系统知识从其所有人转移到引进人,不包括只涉及货物出售或只涉及货物出租的交易。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合称,科学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阐明问题,技术是将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技术与科技、技术成果虽然是在不同语境下使用,但彼此是相通、通用的。通常技术包括专利权、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未申请知识产权的商业秘密以及技能等,而科技成果则不包含技能和智慧,仅包含孕育着新技术突破的、有潜在市场价值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应用研究成果[1]。一般情况下,与技术等同的科技成果主要指应用技术成果。

1.2 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异同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管理办法》规定,技术转移是指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从其所有人转移到引进人的过程。《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转移条例》规定,技术转移包括技术成果的转让、移植、引进、运用、交流和推广。《技术转移服务规范》( GBIT 346702017)阐明技术转移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技术成果、科技信息和科技能力等。上述文件均将科学知识的传播纳入技术转移,丰富了技术转移的内涵。

有学者认为技术转移是一种知识流动,知识流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从学术机构向企业转移;②跨产业或行业转移;③跨国转移[1]。技术转移可有效利用现有技术成果,避免重复研究且节省自行研发所需要的时间和金钱,最终达到维持优势、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因为技术等同于科技,所以也将技术转移等同于科技成果转移。

科技成果转移是指将技术从供给方向需求方转移的过程,而科技成果转化是指科技成果从知识形态向实体形态的产品或商品转化的过程。科技成果转移是转化的前提和基础,科技成果转移是手段,科技成果转化是目的。目前对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以下两种分歧:①技术转移包含科技成果转化;②技术转移等同于科技成果转化。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前者属于知识流动,后者属于知识价值的实现。

2 政策背景

1996年,中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颁布实施对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几年,中国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密集发文[2]。2016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发布,其中,关于“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优先向中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与“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应当建立健全科技转移工作体系和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管理制度”的提法,强调了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十六条规定了六种转化方式,其中向他人转让科技成果、许可他人使用科技成果和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这三种方式均属于科技成果转移,表明科技成果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同等重要。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升为文件的标题,并且将科技成果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并列,文件中明确指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提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是促进科技成果持续产生,推动科技成果扩散、流动、共享、应用并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的生态系统。

3 校企合作的转化途径

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为了有效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规范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教学、科研及相关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华南农业大学早在2006年就印发了《华南农业大学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暂行办法》,2015年发布了《华南农业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2016年印发《华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技术入股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并成立了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此期间,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落实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3.1 校企联合成立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与温氏集团联合成立了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近二十年的合作中,华南农业大学为温氏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人才支持,为集团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共同创造了“高校+公司+农户”的农业科技产业化模式和“产、学、研”科技创新新机制。校企將继续实施全方位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创造更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更好地实现科技为企业服务、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的目标。

3.2 校企联合成立华南农业大学大北农研究院

2018-04-12,华南农业大学与大北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了“华南农业大学一大北农研究院”。高校提供人才、科技、平台和成果,企业投入研发经费,通过资源整合,围绕企业和行业发展需求开展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4 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因素

高等院校的本职工作是研究开发,因而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科技成果。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渠道不通畅,问题不在于高等院校所是否有开发能力、能否产出优质的科技成果,也不在于企业对科技成果有需求,而在于高等院校不知道企业有何需求,企业也不知道谁能帮助它开发有市场价值的成果,根本原因在于技术转移体系不健全、不完善[3]。

4.1 科技成果转化意识不强,结合度有待提高

当前,中国高校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仍然不足。由于职称评聘的目标导向,很多科研人员把工作重心放在项目申报、论文发表上。

高校科研工作与市场结合度不高也是影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原因。在选题方面,在纵向选题中,重大专项和攻关类项目往往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横向选题中,由于项目是高校与企业联合进行科研攻关,与市场结合度比较紧密。科研项目结题环节未充分考虑市场因素,高校教师服务企业的意识淡薄,难以有效满足企业的需求,因而无法得到市场和企业的高度认可。

4.2 科研政策、评价体系和中介机构不健全

科研政策、评价体系和中介机构组织不健全、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科研政策导向作用发挥不充分,导致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关键知识产权等方面竞争力不足;②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的高校科研工作评价体系一般为“课题立项组织研发项目结题成果鉴定成果申请申请奖励”,这样的组织管理程序的根本目的是推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4];③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还不健全,许多高等院校没有成立技术转移机构,即使设立了技术转移机构,也只是实行行政化管理,中介机构运行机制与配套服务不够健全。

5 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对策

建立和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充分发挥高校知识创新、技术转移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发挥高校在服务经济发展中承担的社会职能,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5.1 健全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和促进模式转变

从传统模式下的“橄榄型”向“沙漏型”管理机制转变,严格把控项目选题、组织研发和项目解题三个环节,以市场为主导,做到从市场中来到满足市场需求[5]。在选题上充分调研论证和技术预测;再组织研发上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现有科研条件和资源;在项目结题上要根据客体的不同类别进行分类鉴定验收,对应用性研究,把侧重点放在专利成果、著作權、知识产权等方面,对开发性研究要重视新技术应用在生产销售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变化。

5.2 完善科研政策、评价体系和中介机构组织

通过优化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将评估指标逐步从注重论文、成果、发明专利等学术成果转移到以企业需求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等社会贡献上,将科技成果转化效果作为各级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6]。建立科学、规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运行机制,以及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高校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动性,例如出台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等[7]。

科技中介机构可以为高校以及企业搭建各类信息平台,发挥桥梁作用,从而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科技中介服务工作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和多领域的专业工作,有必要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进而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比如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则需要聘请具有相关资质的中介人员进行评估[8]。

6 结语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激励机制。以相关政策为指导,以成果转化为核心,充分激发、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高校实际的科技成果化道路,推进高校科研工作改革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吴寿仁.科技成果转化若干热点问题解析(九)——技术及技术转移概念辨析及相关政策解读[J].中国科技,2018 (2): 54-60.

[2]李j画婧,谢秋琪.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现状分析与路径研究[J] .2018 (2): 101-105.

[3]陈涛,李颖.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障碍综述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8( 1): 106-109.

[4]李冬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成因和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8( 1-2):114-116.

[5]周光远.科研成果转化模式探讨[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 (4): 42-43.

[6]王骏飞.基于产学研模式下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析[J].价值工程,2016( 24):308-310.

[7]刘文.大学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及合作模式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1): 25.

[8]李绍恒.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政策及其实践[J].政治与法治研究,2018 (2): 61-66.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高校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权利归属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办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制约我国科技中试发展的问题研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