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细胞发生情况观察

2019-09-05郭秀芝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2期
关键词:微核着丝粒畸变

郭秀芝

271000泰安市中心医院分院职业病科,山东 泰安

职业接触电离辐射人群,主要指两部分,一是从事医用诊断X 射线者,二是工业探伤者[1]。现如今,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被广泛用于电离辐射领域,旨在掌握相关人员的身体状态[2]。本文为了探讨观察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细胞发生情况,对2017年9月-2018年7月选取的放射工作人员118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7月选取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工作人员118 名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不接触放射线的健康者74名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不吸烟、不饮酒,无其他有害物质接触史。研究组男67 例,女51 例,年龄20~56 岁,平均(36.94±6.14)岁;放射工龄2~29年,平均(13.49±1.38)年。对照组男39 例,女35 例,年龄20~58 岁,平均(37.54±5.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每一对象取肝素抗凝静脉血0.3 mL,添加至混合培养液4 mL中,在37℃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24 h 后,添加0.05 mg/L 秋水仙素,继续培养到52 h。常规制片,Giemsa 染色,观察染色体为(46±1)且长度适中、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细胞,详细记录染色体型畸变的非稳定性畸变情况,如着丝粒环(r)、双着丝粒立体(dic)、无着丝粒断片(ace)等,同时,记录大片断的易位(t)等稳定性畸变。②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制备:采取微量全血培养法,除了培养时间设定72 h、不加秋水仙碱,其余操作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的培养一致。制片时,加入低渗液后,立即进行预固定,促使细胞膨胀,保持胞浆完整。滴片时,在常温或者冰冷条件下,细胞悬液滴在浸泡过的洁净玻片上,再进行Giemsa 染色。每一例对象观察转化的淋巴细胞各1 000个,用微核细胞率及微核率表示结果。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见表1。

研究组174 个染色体畸变,其中,109 个ace,13 个dic,9 个t,43 个ctb。对照组38个染色体畸变,其中,27个ace,3个dic,1个t,7个ctb。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情况,见表2。

讨 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主要是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由T 细胞和B 细胞组成[3]。本研究显示,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染色体畸变类型主要表现为ace。由此可见,对于放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防护,射线应用尽量合理化、最优化,降低受照射剂量,控制在合理水平范围内,减轻对人体遗传物质造成的损伤。关于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探索辐射致癌的机理及遗传效应是其更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现目前,我国医用诊断X 线工作人员患恶性肿瘤的危险系数逐年增加,其可能与染色体畸变、微核细胞发生有关。因此,各大医院应该重视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监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也是评价慢性小剂量受照人群远期医疗效应的一项指标。总之,放射工作中,工作人员需做好自我保护工作,树立较强的保护意识,采用各种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减轻辐射剂量,为放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表1 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情况比较

猜你喜欢

微核着丝粒畸变
植物功能着丝粒DNA研究进展
基因也会“作弊”
在Lightroom中校正镜头与透视畸变
汞、砷、甲醛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及污染评价
对着丝点分裂还是着丝粒分裂的分析
多细胞系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法的建立与应用
玉米新着丝粒形成及其表观遗传学
兰州市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辐射诱导染色体畸变的快速FISH方法的建立
《癌变·畸变·突变》2014年第26卷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