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疼痛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9-05刘丽伟张静吴芳芳

医药前沿 2019年23期
关键词:熏洗常规评估

刘丽伟 张静 吴芳芳

(大庆油田总医院中医风湿门诊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容易出现疼痛等临床症状,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处理中,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治疗之余,也需要联合开展必要的护理工作。近年来,中医理论与技术也开始被应用到该病的护理中。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在常规护理之余,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中医疼痛护理,观察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4 例被临床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被纳入实验中,均为 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患者。男性有84例,女性有70例;年龄 21~70(45.37±1.38)岁。两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保持一致,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77例患者被记为常规护理组,联合实施中医疼痛护理的77例患者被记为中医护理组。两组患者在临床疼痛程度与平均年龄等方面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同步的基础护理,包括病情观察与用药指导等。中医护理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中医疼痛护理。(1)中药熏洗护理。利用自拟中药方对患者实施熏洗护理。(2)艾灸护理。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科学选穴,主穴取阿是穴、配穴选择昆仑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距离约3cm处实施温和灸,每个穴位20min,每日1次。(3)饮食护理。用药过程中指导患者注意清淡饮食,忌刺激、辛辣。同时,对不同患者实施辨证,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

1.3 观察指标

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对入组患者的临床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估中使用的工具为疼痛VAS评分表与健康检查简表(SF-36),评估的时间点包括入组时与不同的护理后。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各类数据加以统计和处理,各类数据分别实施χ2检验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疼痛程度评估

两组患者入组时的临床疼痛程度基本一致,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组间VAS评分差异显著,中医护理组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入组时与不同的护理后两组患者临床疼痛程度评估(±s,分)

表1 入组时与不同的护理后两组患者临床疼痛程度评估(±s,分)

组别例入组时VAS评分护理后评分中医护理组776.19±0.132.49±0.14常规护理组776.21±0.154.05±0.11 P->0.05<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两组患者入组时的生活质量水平基本一致,SF-36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组间SF-36得分差异显著,中医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入组时与不同的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s,分)

表2 入组时与不同的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s,分)

组别例入组时SF-36得分护理后SF-36得分中医护理组7750.68±2.8782.33±2.67常规护理组7751.35±3.1964.33±1.79 P->0.05<0.05

3.讨论

近年来,多种中医护理技术也开始被积极的应用于该病的护理中,并获得应的效果。以往葛步琴等针对处于缓解活动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中医护理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SF-36得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即提示,此次中医疼痛护理措施的实施获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研究中,综合应用了不同的中医护理措施,包括中药熏洗护理和艾灸护理等。其中,中药熏洗护理中应用多种药材共同对患者予以干预,诸药联用,以获得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等功效。同时,中药熏洗过程中,还可以联合借助温热力,更好的促进药物的局部渗透。进而更好的促进局部关节和骨骼肌的松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状态,这对进一步改善局部炎症状态十分有益[2]。艾灸护理中,通过局部艾灸,借助对不同穴位的温热刺激,达到疏通经络、祛邪除湿等功效。联合对患者实施饮食干预,针对不同患者的临床情况实施辩证施食,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与饮食调护,有利于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3]。多种措施联合应用,更好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缓解患者临床疼痛程度。

猜你喜欢

熏洗常规评估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
中药熏洗治疗透析致皮肤瘙痒3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