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毕业生就业保障机制——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
2019-09-05周基燕王世友
周基燕 王世友
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毕业生就业保障机制——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
周基燕 王世友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地方高校服务本地经济发展,是其价值所在。国际高职教育理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以及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均表明,校企深度融合是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可靠保障。校企深度融合的机制在于理顺学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学生各方的关系。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就业;保障机制。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1]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2]等文件中,明确了现阶段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重视程度、改革力度等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3]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因此办好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是关键。
一、创新校企合作途径
(一)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学校在招生就业领域,改变招生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等原来各自为阵的分裂状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内在关联性,进行联合与协作,通过“市场需求”和“资源共享”整合优势,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和就业竞争,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企业多方共赢。我校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构建,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特别是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中心,建立社会需求与招生专业、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内在关联体系,以招生促培养、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缩小社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差距。
学校通过多方调研,准确掌握芜湖市四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近3来,学校紧跟十大战略性产业增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互联网金融、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空中乘务等13个专业。学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本土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动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扮演好了地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的角色。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建立健全学校主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创新并推广了以“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入、就业订单”为主要内涵的“融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点、线、面、体”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成效显著。点对点合作,学校与奇瑞汽车、海螺型材、三只松鼠等近600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实行双主体培养模式。点对线合作,学校与产业、行业合作,学校与芜湖市建筑行业协会、电商协会、保险行业协会、市农委等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点对面合作,学校与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产业园等合作。点对体合作,学校与无为县、南陵县、繁昌县政府合作,建立线缆学院、大浦学院、春谷学院等。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和技能鉴定行家等成员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要素,建立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灵活培养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在教学组织上,推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将学校教学组织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如奇瑞、美的、金玮等公司的订单班培养,招生即招工,双主体培养,现代学徒制实施,校内外指导老师手把手教技术等,学生成长快。
(三)健全机构,打造平台
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全面指导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制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其中,校方成员单位为校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校企合作办公室、招生就业处、科研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实验实训中心、财务处、15个二级学院及附校。企方成员单位根据单位申请,结合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等因素进行选拔。校企合作委员会下设秘书处,与学校校企合作办公室合署办公。校企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年会,建立健全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网站,通过年会、网站等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另外相互授牌,互为建设基地。学校邀请企业资深专家来校开展讲座等,学校教师也担任企业技术顾问或者理论指导师等,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四)畅通人才输送端口,实现人职有效匹配
校企共同培养的订单班或者冠名班,双方结合教学安排和生产实践需求进行协商,分批分阶段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和就业。学校邀请多名优秀毕业生或者知名企业HR来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或毕业生就业指导相关讲座,引导学生科学地、客观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掌握求职技巧,缩短从学校到企业最后一公里路程。多年来学校与芜湖市政府联手、与相关行业合作,携手共同举办大型校园双选会,邀请优质单位来校,搭建双选平台,为毕业生和单位提供精细化服务,促成人才选拨活动高效开展。
二、校企深度融合的机制构建—多方角色合理定位
《国家十三五教育纲要》提出,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深入的校企合作,从多年的校企合作时间来看,有的学校校企合作不深入,蜻蜓点水式。究其原因,各方角色扮演不到位。校企合作中,学校是水,企业是油,政府是溶合剂,学生是增稠剂。要想校企合作水油很好地溶合,需要政府的溶合剂,要想合作更彻底更有效,需要学生认同和积极参与,各自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才能促成校企合作深入,多方共赢。
(一)学校——人才培育者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面对生存和发展压力,必须主动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校企合作的吸引力;发挥优势坚持特色办学找准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勇于创新提升办学水平确保校企合作的效果。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宗旨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芜湖市、安徽省经济发展输送技能型高端人才。
(二)企业——人才使用者
当下面对人才竞争压力,企业必须摒弃短视意识和利益驱动的制约,树立正确的人才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从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考虑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
(三)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的指导者和人才培养、职业素养标准的制定者
行业协会要制定本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做好人才需求的预测,做好行业内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和评价,推动学校和企业共建培训项目、共建发展基地、共建人才培养和开发。
(四)政府——校企合作推动者
政府可以从财政支持、法律保障、公共服务和评估监督多维度保障和推动校企合作。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事业的开展,可以给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政府制定相关立法,明确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师生等相关主体的责任或义务,让各方参与者有法可依。另外政府可以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健全评估监督体系,从而改变校企合作过去的不良现象:企热校不热,校热企不热,实现政府牵线,校企联姻,合作成为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学生——校企合作受益者
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知识、练技能。培养成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动手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回报社会,实现自我。
三、多方共赢成效显著
(一)就业率稳定居高
表1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近5年就业情况
(数据来源:2014年-2018年安徽省大中专就业管理平台)
学校近5年就业率均在95%左右,高于全省高校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同等类别学校平均水平。学校培养技能型高端人才,近50%就职于芜湖市企业,超过60%服务于安徽省内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就业质量和多方满意度双高
表2 近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情况
(数据来源:2015年-2018年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每年学校通过委托第三方教育研究机构,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撰写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从近几年调研情况来看,学生的满意度逐年提高,特别是近2年高达95%,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一路高升,高达99.66%。毕业生的平均工资超过全国示范高职院校同期平均水平。
(三)校企合作成果丰硕
1. 校企合作多元化,层次深入化
学校与上海金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奇瑞汽车、美的制冷、海螺集团、京东方、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班”、“冠名班”、“双主体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方式的合作模式,引起入校共建实训中心,如与京东、三只松鼠、华为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共建校园实训中心。
案例一:学校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新模式,在与学校合作超过10年的上海金纬机械有限公司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以双主体办学为主要内容的育人模式夯实了企校合作的基础,解决了长期困扰校企合作实效性、持久性差,学生流失率高等问题。企业专人住校管理,学生暑期跟师傅认知实习、顶岗实习、一对一指导。
合作模式:大一暑期金纬班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45天的认知实习,接受企业师傅一对一的指导:即师带徒。学生在生产一线的不同岗位进行实习,认知机械制造基本流程和工艺程序,为自己专业学习明确了方向;大二暑期在校跟师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钳工、金工实习,为机械制造打下了专业基础;大三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在生产车间进行塑料机械制造加工,安装调试等工种操作,提升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将来成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位学生在校内外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参与不同阶段的实习,不仅是一个参与生产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2016年学校依托本项目申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并成功立项,同年,金纬办学模式被教育部遴选为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案例二:为推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实行双主体育人模式,2015年学校分别与京东商城、三只松鼠合作成立“校园实训中心”。实训中心既是学生实习中心,也是学生勤工俭学、勤工助学中心,两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有3000余人次参与实习实训,1500余人次参加勤工助学、勤工俭学,其中,2017年我校共有7名同学被京东总部遴选至其他合作院校中负责实训中心的运行,在京东与全国56所合作院校中名列前茅,效果显著。
2015年,学校与博世力士乐芜湖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成立“博世力士乐液压设备技术应用中心”,为专业教学工作、学生实习、教师培训及社会培训任务提供服务。同年,学校与芜湖市建昌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成立建筑能效测评中心,获得安徽省省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资质。
表3 2015年以来校企合作协议签署情况
2. 带动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为提升师资力量,特别是提高教师动手与实践能力,学校制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实施办法》,一方面通过到企业实践,让专业教师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革新、产品生产线升级改造等实际问题。同时双方在实践过程中可共同申报课题,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80%,高级职称教师数超过200人,为教学内涵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3. 招生畅、出口旺,社会信誉高
通过几轮的校校合并,强强联手,学校现已发展成为安徽省内单学制招生计划最多的一所高校,每年招生计划专科层次超过7000人。每年考生、家长、社会人士关注我校热度高,报考率和报道率高,不论是分类招生,还是普招录取计划100%完成,特别是普高考入我校的录取线基本上稳居全省前列。学生对母校的推荐度超过90%,《中国青年报》曾经撰写通讯《一家四口同上一所学校》,专题报道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招生就业部门的教师也推荐多名直系亲属晚辈上我校,帮助他们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很好地立足社会。
每年从我校校园招聘会统计数据来看,我校毕业生不出校门,每人就有4-5职位供其选择。学校与芜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连续十几年联合举办“优质企业进校园”大型双选会,学校汇同行业、企业举办行业或者区域招聘会,全年还有企业来校开展若干场专场宣讲会等。优质的就业信息提供,便捷、高效的双选平台搭建,为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保障。2018年11月1日芜湖日报报道:芜湖校园招聘会“僧少粥多”。一场大型校园双选会,招聘的296家企业提供了多达2162个岗位总计23689个职位,4个岗位竞争一位毕业生。同时,每年我校创业学生,为公司招贤纳士时,首选母校,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就业机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
4. 为地方经济发展输入高素质人才
学校立足芜湖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主动融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全市各大开发区和经济园区,与众多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紧密把握地方经济发展脉搏。在制(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各二级学院全面结合行业实际,充分调动行业、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各专业结合以芜湖为重点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泛长三角的区域经济特点,在充分实现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精心论证,由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制订,使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能力要求接轨岗位实际需求与标准。
学校提出以“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入、就业订单”为主要内涵的“融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地方性、市场化、技能型、开放式”的办学思路和“面向市场办学,政校行企合作育人,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教育教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的办学特色。近年来每届毕业生6500人左右,近50%毕业生留芜工作,60%-70%毕业生留在安徽省内工作,为芜湖乃至安徽省经济发展输送人才,完成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使命,也充分彰显学校办学特色。2014年,我校探索实践的“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构建‘点、线、面、体’人才培养新机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科技转换,多方共赢
校企合作不仅限于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共同培养方面,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管理、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方面与企业全面进行合作。学校先后制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专利申报与奖励办法》和《科研奖励办法》;学校是芜湖市发明协会副会长单位、芜湖市机器人专利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近几年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共获得纵向科研项目立项448项,专利授权222项,科技服务项目690个,到账金额2086万元,学校自制教学仪器设备研制与转化共7项。参与其中的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启发,动手能力达到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得到提升,知识服务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科技转换促使学校和企业发展提速。
学校发展的前途短期看校长,中期看教师,长期看学生。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之所以能跻身全国首批安徽首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之列,多次荣登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影响力排行榜前列,这与我校培养的“产品”—学生的质量是分不开的,高质量的学生直接带动高质量的就业。我校在学生培养中实施的深层次校企融合、双主体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探索等等,为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可靠保障。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2]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
[3]习近平.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6-23.
[4]《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年度就业质量报告》(2014年-2018年).
[5]《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校申报报告》(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
[6]吴亚军. 中外政府在高职校企合作教育中的作用和角色比较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7) .
[7]吴道槐,王晓君. 国外高技能人才战略[M].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4.
[8]隋菱歌,朱琳. 聚焦金融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共建现代学徒制特色人才培养方案[J]. 长春大学学报, 2019(2).
[9]贺秋炎.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作用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8.
[10]林禄明.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宿州学院学报, 2014(7).
[11]李和平. 进一步强化离校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 教育与职业, 2011(1).
[12]耿金良.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6).
On the Employment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Graduates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Based on Deep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A Case Study of 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OU Ji-yan & WANG Shi-you
Serv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what the value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ans. The internation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ory, the concep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practic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national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all show that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s a reliable guarante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graduates’ high-quality employ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The mechanism of school-enterprise deep integration lies in coordination among schools, enterprises, governments, trade associations and student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deep integ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employment; guarantee mechanism.
G647
A
1009-1114(2019)02-0069-05
2019-04-20
1.周基燕(1977—),女,安徽含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及大学生就业创业。
2.王世友(1966—),安徽舒城人,讲师,从事校企合作研究。
研究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644);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项目(SZZGJH1-2-2016-9)。
文稿责编 刘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