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消水方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探讨
2019-09-04穆建民
穆建民
【摘要】 目的 探讨在癌性腹水的治疗中应用温阳消水方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58例癌性腹水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29例。对照组实施利尿治疗, 观察组实施温阳消水方外用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痛、腹胀、呼吸困难积分分别为(1.91±0.14)、(2.42±0.14)、(2.02±0.20)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2.38±0.22)、(2.64±0.57)、(2.79±0.4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白蛋白降低4例(13.79%)、腹痛3例(10.34%)、恶心4例(13.79%),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93%(11/29);观察组发生白蛋白降低1例(3.45%)、皮肤瘙痒3例(10.34%),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4/2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2, P<0.05)。结论 治疗癌性腹水时应用温阳消水方, 治疗效果可得到显著提升, 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且进一步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温阳消水方;癌性腹水;治疗效果;作用机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1.063
癌性腹水是一种常见的中晚期癌症并发症, 祖国医学中, 将该症状列入“臌胀”, 该病的发病机制为患者肝、肾、脾三脏受损, 导致阴邪过盛, 正气不足, 因此临床常见为脾肾阳虚证[1]。为了进一步证实中医药在癌性腹水中的治疗效果, 选择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58例癌性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58例癌性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29例。对照组男16例, 女13例;年龄最大76岁, 最小28岁, 平均年龄(53.42±8.47)岁。观察组男17例, 女12例;年龄最大77岁, 最小27岁, 平均年龄(53.90±8.9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無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保持支持态度。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利尿治疗, 即使用托拉塞米注射液, 20 mg/d。观察组实施温阳消水方外用贴敷治疗, 方剂组成如下:益母草、茯苓各30 g, 半夏、干姜、桂枝、炒白术、大腹皮、厚朴、泽泻、党参、车前子各20 g, 川乌15 g, 紫草、冰片(酒浸)各10 g。将上述药物研成粉末, 每次取30 g粉末使用温开水调至粘稠, 将神阙穴周围清洗干净, 作为中心点, 在周围10 cm×10 cm范围内涂抹2 mm的糊状药物, 使用纱布固定于腹部, 1次/d, 控制治疗时间在4~6 h。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积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观察组腹痛、腹胀、呼吸困难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白蛋白降低4例(13.79%)、腹痛3例(10.34%)、恶心4例(13.79%),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93%(11/29);观察组发生白蛋白降低1例(3.45%)、皮肤瘙痒3例(10.34%),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4/2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2, P<0.05)。
3 讨论
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 癌性腹水是常见的并发症, 进一步发展可能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 患者最终会因全身衰竭而失去生命。因此, 医学界将降低癌性腹水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西医治疗中多以腹腔内化疗、利尿等手段为主, 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 但效果仍然不够理想[2-4]。随着中医药理论在学术界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中医药理论治疗也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 记载中药治疗癌性腹水的资料并不是很多, 但通过汇总相关资料结论能够得出, 癌性腹水的治疗需要以通气活络、补气祛瘀、利水消肿为主[5]。立足于中医理论, 对癌性腹水展开分析, 腹水的产生是由于患者正气不足, 脾、肾二脏出现阴盛阳虚的情况, 尤其是肾脏正气不足, 不利于排水, 水液积于体内, 是诱病的根本因素。不仅如此, 患者由于病程较长, 长期治疗而不愈, 阴邪伤及阳气, 在反复治疗的过程中, 又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 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甚至错治, 进一步损伤患者肾脏阳气。肾脏受损、阳气不足, 水无法化解;脾不健运、水湿排解不畅, “臌胀”随之而生。上述为癌性腹水的产生机制, 也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出现脾、肾阳虚的具体原因[6]。除此之外, 患者还会伴有阴虚、气阻等症状。
温阳消水方治疗原则是温阳化气、排湿利尿、消水去肿。上述方剂中, 以益母草、茯苓为君药, 用量30 g, 其中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归于肝、心包、膀胱经, 是治疗水肿尿少良药;而茯苓归心、肺、脾、肾经,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之功效, 用于本方中可以增强脾脏的运水能力, 促进水液排泄。另外, 药方中还配有半夏用于燥湿化痰;干姜用于回阳通脉;桂枝促进出汗、利尿;炒白术燥湿利水;大腹皮有利水消肿之功效[7];厚朴有燥湿消痰之功效;泽泻有利水渗湿之功效;党参可补中、益气、生津;车前子具有利尿渗湿的功效;川乌可温经除湿;紫草用于清热消肿;冰片用于清热解毒、防腐生肌。从药方来看, 本方中重用渗湿利尿、消水去肿药物, 用党参、干姜扶正气, 诸药联合使用, 有助于温阳消水, 通过恢复脏器功能, 以达到治疗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腹痛、腹胀、呼吸困难积分分别为(1.91±0.14)、(2.42±0.14)、(2.02±0.20)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2.38±0.22)、(2.64±0.57)、(2.79±0.4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白蛋白降低4例(13.79%)、腹痛3例(10.34%)、恶心4例(13.79%),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93%(11/29);观察组发生白蛋白降低1例(3.45%)、皮肤瘙痒3例(10.34%),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4/2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2, P<0.05)。由此可见, 温阳消水方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 将温阳消水方应用于癌性腹水的治疗中, 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改善临床症状, 且进一步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勤龙. 抗癌利水方联合西药治疗癌性腹水40例临床观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6):85-87.
[2] 王岚, 张春玲, 常蕾, 等. 消胀利水方外敷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顽固性腹水31例. 吉林中医药, 2016, 36(10):999-1000.
[3] 吴慧芬, 王建梅, 余锟, 等. 温阳逐水法外治癌性腹水30例临床观察. 浙江中医杂志, 2017, 52(6):420.
[4] 蔡亚红, 洪佳娜, 林娟英. “温阳逐水方”脐疗联合艾盐包热熨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观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41(5):416-417.
[5] 宋鳳丽, 朱旭, 高辰, 等. 温阳消水方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4):1513-1516.
[6] 王小璞, 张红玉, 赵静, 等. 消水膏穴位贴敷联合深部热疗治疗癌性腹水62例. 中医外治杂志, 2015, 24(6):12-13.
[7] 方玖云, 汤晓娟, 杜家津, 等. 温阳化瘀利水法治疗癌性腹水理论探讨. 江苏中医药, 2018, 50(9):50-52.
[收稿日期: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