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女性参政研究视点与发展
——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
2019-09-04黄君洁王静雯
黄君洁, 王静雯
(厦门大学, 福建 厦门 361005)
一、引言
在民主社会,女性参政被视为女性权利的一部分,妇女参与政治经济活动的程度与水平不仅是保障和衡量女性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女性生存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而且,女性参政形成了一种倾向于非暴力、对话、合作、协商与和平的价值取向,其更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符合政治环境与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女性参政的具体内涵包括参与、代表和领导三个相互联系又各有区别的概念。现阶段虽然女性的政治权利得到逐步解放,但政治领域内的性别分层现象仍然十分明显[1],呈现“三高三低”的状态:副职多、正职少;虚职多,实职少;职务低的多,职务高的少。从学理、现实两方面探索破除女性参政障碍的路径正是诸多研究的出发点。
在对中国女性参政研究的述评中,李宁等从政治动因和理论基础两方面探讨国内女性参政问题[2];杜美玲认为我国女性参政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1995年的“初始兴起期”、1995年至2000年的“阶段高峰期”以及新世纪以来的“蓬勃发展期”,并分述了各阶段成果及未来研究重点[3]。近年来,女性参政研究仍在持续进行中,状况亦有所不同。目前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缺乏文献的更新、系统性的梳理,对现有研究状况未能有全面的把握,先前论述文章并未涉及国外同主题研究,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也缺乏足够了解。因此,对于国内女性参政研究而言,厘清研究现状、把握研究发展脉络与方向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推进女性参政研究的发展,本文借助文献计量分析方法首次对国内外女性参政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利用共词分析方法厘清国内外女性参政领域的关注点,从对比、量化、定性综合的角度为推进我国的女性参政研究寻找可供借鉴的经验与发展方向。本研究使用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该领域的文献研究中也是一次有益尝试。
本文旨在全面呈现女性参政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女性参政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主要研究贡献在于,第一,基于Web of Science文献检索结果,从发文时间、学术期刊、研究主题与方法、研究机构与作者等方面对国外近40年来女性参政研究的状况进行回顾分析。第二,基于国内外女性参政文献(国外674篇,国内342篇),比较二者在研究氛围(发展趋势、学术期刊)与研究实践(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研究学者、研究机构)上的异同。第三,对国内女性参政研究内容进行共词分析,绘制出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知识图谱,挖掘研究中的热点主题与研究趋势。
二、国外女性参政研究
笔者在Web of Science上对国外女性参政研究期刊进行了收集,手工筛选整理了1981—2017年发表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上的674篇相关研究文章(1)检索条件:“主题”为“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or “Wome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数据库为“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最终检索时间为2018年7月21日。。同时,对国外女性参政研究从发文时间、发文期刊、国家与地区、作者、研究机构和研究方法与主题方面,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了国外女性参政研究的总体情况。
(一)时间跨度变化
从图1中可以发现,国外女性参政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之后在波动中不断增长。近些年相关研究达到了历史以来的最高峰。但从现有可获取的文献来看,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甚至至今,女性参政研究并未受到学界的重视。总体而言,国外女性参政研究呈现一种不断增长的大趋势。
图1 国外女性参政研究历年发表的文献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整理,文献总数为674篇(2)图1~2、表1~6的数据均来源于此。。
(二)期刊发文
国外女性参政研究论文总共来自260种期刊,表1列出了刊发女性参政研究最多的前10种期刊。从这些期刊的刊发文章数量来看,女性参政文章发表的出版物较为分散;第一名(或第二名)期刊刊文总量仅为17篇,占总文献量的2.52%;这些出版物的发文总量为131篇,仅占总文献量的19.43%。
另外可以发现,虽然10个出版物中有4个出版物是专门以女性研究为主题的(JournalofWomenPoliticsPolicy、WomenStudiesInternationalForum、WomenPolitics、AsianJournalofWomen’sStudies),但这些刊物的影响因子是其中较低的,均在0.3~0.6之间。从表1中可以看出,期刊的影响因子大于1.00的刊物仅有3种(PoliticalResearchQuarterly、AmericanPoliticalScienceReview、WorldDevelopment),共有33篇,占比并不高。由此可以看出,女性参政作为一个研究主题还未形成一系列具备影响力的主题出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女性参政研究仍然是一个较为新兴的研究主题。
表1 国外刊发女性参政研究文献最多期刊(前10)
(三)国家与地区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女性参政文献来源地分布在68个国家与地区,表2列出了发文量位居前10的国家与地区。其中发达国家与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在发文量排在前10的国家中只有印度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美国的文献数量位居首位,发文量为292篇,占到总文献量的43.32%,许多较为高质量、高产的研究机构都来自美国。紧随其后的有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女性参政研究遍布亚、欧、美、大洋洲。由此可以看出,该研究主题已经受到世界范围内学者的关注,但更为西方发达国家所关注。
表2 国外女性参政研究文献最多的国家或地区(前10)
(四)学科属性
从学科属性来看,女性参政研究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内涵丰富,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及女性研究学方面,两类文献量占到文献总量的50%以上。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参政研究仍然涉及社会学、区域研究学、发展规划学、经济学、地理学、国际关系学等诸多学科,值得关注的是,其中还涉及跨学科社会科学。由此可以看出,女性参政不仅受到了政治学和女性研究学领域学者的关注,还受到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关注,其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其研究价值。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都有助于这一研究主题的成熟与发展(见表3)。
(五)研究作者
量产较高的国外女性参政研究作者多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见表4)。国外女性参政研究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居多,跨校合作十分常见,甚至有许多跨国的合作研究。在这10位学者中就存在着诸多的合作关系,跨国典型如新西兰学者Coffe H与美国学者Bolzendahl.C有4篇合作文章;国内跨校合作如Paxton.P与Kunovich.S、Burns.N、Schlozman.KL等,都有着稳定的合作研究关系。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在列表中女性研究者占据多数,其中仅有加拿大学者Stockem.ER.D和美国学者Thomas.JL为男性。
表4 国外发表女性参政研究作者(前10)
(六)研究机构
表5总结了文献量排在前10的研究机构。研究机构的发文量能够对文献来源的地区分布进行相互印证,这10所研究机构中有8所都来自美国,1所来自英国,1所来自澳大利亚。这些研究机构多有着较为可观的研究实力,其中不乏国际知名高校,如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说明女性参政研究这一主题已经受到权威研究机构的关注。此外,这些研究所的发文量144篇,仅占到总文献量的21.36%,说明国外女性参政研究与其出版物一样,并未集中在少数研究机构。
表5 国外发表女性参政研究文章的研究机构(前10)
(七)研究方法
笔者对国外女性参政文献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人工统计,结果如图2显示。实证研究是国外女性参政研究的主流,占比高达51.19%(345篇),并且随着时间增长呈现逐步增多的趋势;定性研究类的文章占38.72%(261篇)。值得关注的是,国外实证研究更倾向于利用官方数据或相关组织的公开数据进行研究,在更大的样本量基础上体现寻找更具普遍意义上规律的意图;运用问卷收集数据进行此类研究在早期出现的较多。此外,在涉及政治心理、认知观念的研究中则采用了实验的方法。
图2 国外女性参政研究方法
(八)研究主题
本研究对所选取的国外女性参政期刊进行了高频词提取(3)本研究运用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系开发的“书目共词分析系统”,对样本期刊进行高频词提取。,虽然国外针对女性参政研究文章的关键词较为分散,但从表6列出的前10个关键词,还是可以观察出其研究的落脚点。除了“女性政治参与”之外,女性主义、政治文化、性别平等、政治党派等一类关键词出现在其行列。此外,地方政府也出现在了研究者的视野中,许多对于女性参政的案例研究都落脚于基层或者地方政府层面。
表6 国外女性参政研究的关键词
三、国内女性参政研究
针对国内女性参政研究,本文对中国知网(CNKI)上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选取,手工筛选整理了1992—2018年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SCI、CSSCI上的342篇相关研究文章(4)检索条件:“主题”为“妇女参政”“女性参政”“女性政治参与”“妇女政治参与”,学科领域为“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经济与管理科学”,期刊来源类别为“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检索时间为2018年5月25日。。对国内女性参政研究从发文时间、发文期刊、作者、研究机构、研究方法与主题等方面,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了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的基本概况。
(一)时间跨度变化
国内女性参政研究文献总量不多。从图3中可以发现,对女性参政的关注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文献量在1995年达到了首次高峰,此后陆续历经几个小高峰, 并且在2010年(24篇)的高峰后,文献高峰量保持在较为一致的水平,但在2015年后的文献量有了大幅度下降(去除2018年的案例),总体呈现出在波动中前进的状态。这样并不稳定的文献量趋势图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研究主题的新生性。
图3 国内女性参政研究历年发表的文献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CNKI文献数据整理,文献总数为342篇(5)图3~4、表7~9的数据均来源于此。。
(二)期刊发文
表7列出了国内刊发女性参政研究最多的前10名期刊。总体来看,国内女性参政研究文章总共来自150个出版物,前10名出版物的发献量为117篇,占总文献量的34.21%,发文量并不十分集中。可以发现,其中文献量较为集中地出现在一个期刊——《妇女研究论丛》中。从出版物质量来看,前10名期刊中有4种属于CSSCI来源期刊。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国内女性参政研究仍然在起步阶段,还并未拥有权威系统的主题期刊。
表7 国内刊发女性参政研究文献最多的期刊(前10)
(三)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国内女性参政文献的研究方法,笔者对其进行了手工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定性研究占据了国内女性参政研究方法中的主体,占比高达71.35%(244篇);实证研究类的文章占到20.76%(71篇)。值得关注的是,在近5年内的文献中,实证研究占比提升到31.25%,定性研究则下降到52.5%,这也体现了女性参政研究方法的日趋完善。此外,问卷法、访谈法、案例法是研究主要使用的方法。
图4 国内女性参政研究方法
(四)研究主题
笔者对所选取的国内女性参政期刊进行了高频词提取(6)运用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系开发的“书目共词分析系统”,对样本期刊进行高频词提取。对“女性参政”“妇女参政”“农村女性”“农村妇女”“女性政治参与”“妇女政治参与”等同义词、相近词进行等价处理。本文论述中统称为“女性参政”,但关键词提取等数据资料仍作“妇女参政”引述。,表8列出了30个关键词及其频数,可以发现,关键词较为集中地出现在“妇女参政”上,其他关键词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下文将对国内女性参政研究主题作进一步分析研究,在此不多作阐述。
表8 国内刊发女性参政研究文献的关键词统计
(五)研究作者
表9对国内女性参政研究发文量靠前的作者和其所在机构进行了统计。国内对于女性参政研究仍然较为分散,这些学者发文总量为37篇,占总文献量的10.81%,且均来自不同的高校。此外,国内女性参政研究进行团队合作研究或者跨校研究的案例较少,大多数都属于独立发表成果。在这些文章中,团队合作的文章数为4篇。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学者中,仅有一名男性。
表9 国内女性参政研究作者(发文数量前8)(7)由于发文量为3篇的作者数量较多,故该列表选取至发文量为4篇及以上的作者。
①运用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系开发的“书目共词分析系统”,对样本期刊进行高频词提取。对“女性参政”“妇女参政”“农村女性”“农村妇女”“女性政治参与”“妇女政治参与”等同义词、相近词进行等价处理。本文论述中统称为“女性参政”,但关键词提取等数据资料仍作“妇女参政”引述。
②由于发文量为3篇的作者数量较多,故该列表选取至发文量为4篇及以上的作者。
③括号内表示合作研究数量。
④同注释②。
四、国内外女性参政研究的比较分析
基于上述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外对于女性参政研究存在着诸多差异,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相似点。对比二者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女性参政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同时能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表10 国内外女性参政研究特征的对比分析
(一)研究氛围
从研究氛围来看,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虽然女性参政在学界仍属于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但国外研究呈现出一种稳步上升的趋势,2017年文献数达到时段最高的71篇(见图1),其已逐步进入学界研究视野并初现局部的研究合作网络,在高产作者之间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研究关系;而国内研究仍然处于一个波动状态,在新世纪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但近两年热度下降,发文量仅有个位数(见图3)。如何吸引更多学者和科研机构关注女性参政研究,将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由于该领域的新生性,学术期刊方面同样处于一个起步状态。国外出现了一些专注性别政治研究、女性研究的期刊,如JournalofWomenPoliticsPolicy、WomenStudiesInternationalForum、WomenPolitics、AsianJournalofWomen’sStudies等,各期刊之间发文量也较为平均,但问题在于这些期刊还未具备较高的影响力。国内女性研究期刊则与之相反,为数不多的权威期刊《妇女研究论丛》集中了较多的女性参政研究文章(47篇),而专注于女性研究的期刊仍少之又少,且刊发的相关文章也较少,如《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等仅有5篇。
(二)研究实践
从研究实践来看,国外女性参政研究更倾向于采用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已达到51.19%,从初期关注局部地区、个别案例发展到近来更关注国家、世界地区层面的宏观规律探索。上世纪,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的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流,理论思辨文章居多,总占比达到71.35%;后随着研究深入,由过去的以定性研究为基础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实证研究的方法近年来受到青睐,运用定量研究、案例研究的文章逐步增多。
研究视角上,国内外女性参政研究集中于政治学、女性学研究视角,并不断向相关学科拓展。从现实状况来看,国外女性参政研究的跨学科范围较国内广阔,已遍及政治、经济、社会、卫生、国际关系等领域。研究主题上,国外研究的性别视角较为明显,虽然不乏单独以女性为研究对象的文章,但同时学界也将研究落脚于性别差异及其原因,以寻求共性规律和理论发展;国内研究的关注点则更多在参政女性群体或者参政行为本身。
国内外研究作者的性别呈现出来的一致性,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国内外对于女性参政研究较为关注并且发文量较多的学者大部分为女性。从研究机构来说,国外权威高校,如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都有对女性参政的研究,并且学者之间的跨校、跨国合作较为常见;我国女性参政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较少,专业学术机构还未形成团队合作研究的形式,但我国出现了官方女性组织研究机构。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国内外女性参政研究的状况有着相似之处——在新生中摸索。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世界范围内女性主义研究的新生性。与国外女性参政研究的上升势头相比,国内女性参政受到的重视更多是“昙花一现”,无论是从专门性期刊、研究视角、研究方法还是研究网络来说都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但国内研究在官方组织机构、专门性期刊方面有着较为出色的代表,形成成熟的研究体系未来可期。
五、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的共词分析
基于对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的高频词统计,本文采用文献计量中的共词分析,利用SPSS、Uninet、Netdraw等软件,对高频词进行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及社会网络分析。由于这三种分析方法各有利弊,本研究综合了三种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的知识图谱,总结出女性参政的五个热点研究主题。
(一)聚类分析
在对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的关键词提取(见表8)的基础上,得到其共词矩阵(8)利用Ochiia系数方法,将共词矩阵转化为相关矩阵。,利用SPSS 24.0对国内女性参政关键词作分层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得出了聚类分析结果的树状图。在归纳分析后,笔者得出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的9大主题(见图5):女性组织与参政制度、女性代表与女性干部、性别平等、女性参政行为与影响因素、妇女运动与历史、妇女基层参政行为、社会性别、妇女群体参政、女性参政研究的特征。
图5 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的聚类分析图谱
(二)多维尺度分析
在对国内女性参政研究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后,采用SPSS24.0对其作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e)(9)同样以相关矩阵为数据资料。,使其在二维象限中组合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得出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的知识图谱。我们可以发现,多维尺度分析的知识图谱基本上与聚类分析的树状图分类相吻合,但又有了一些新的特征;另外高频词呈现中心聚集、四周分散的状态,聚集在中间的关键词也是这个领域的标识词。在比较归纳后,笔者按照顺时针方向将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划分为5大词团(见图6),分别涉及女性参政的运动、女性代表、女性领导干部、参政行为和基层实践。
图6 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的多维尺度分析图谱
(三)社会网络分析
为了弥补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对关键词之间分类的限制,展现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ninet和Netdraw等可视化软件绘制了女性参政研究的知识图谱(见图7)。一般而言,社会网络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越紧密,网络密度越接近1[4]。通过软件分析显示,该网络的密度是0.1933,标准差0.1717,中心势值19.63%。该网络密度较为一般,说明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较为均匀而分散。图谱显示度数中心度(10)点的度数中心度是衡量各个节点中心性的指标,反应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连接情况。前10的关键词是:妇女参政、女性政治参与、政治参与行为、农村妇女、参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参政运动、社会性别、性别平等。由此可以看出,围绕着女性参政、妇女政治参与等核心关键词,形成了农村妇女、参政运动、政治和性别平等等研究主题。
图7 国内女性参政的多维尺度分析图谱
(四)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的主题
经过对关键词的共词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女性参政研究形成了以女性参政为核心,不断向外发散、探索研究主题的趋势,其知识图谱呈现出六个主题方向。知识图谱将女性参政研究主题的整体概貌和结构可视化,在此基础上对主题进行细化解读,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各个主题的研究现状及结构。结合知识图谱,通过阅读文献、分析比较,将国内女性参政研究主题归类为女性参政整体性研究、农村妇女参政、女性干部、女性参政实践、女性参政制度与政策以及女性参政运动六个主要方面:
1.女性参政整体性研究。女性参政的整体性研究占据了大多数,达到73篇之多。在“女性参政/妇女参政”这个核心词汇之下,出现了较为相近的两个关键词:“参政意识”“女性(妇女)政治参与”,这也是学界讨论较多的方面。女性参政被认为是由参政意识、参政能力和参政机会三要素构成,在整体性研究之下的子主题中,相比于对女性参政能力的讨论,女性的参政意识和参政机会更受学界关注。
对参政意识的研究主要从女性对参政的认知、功效感、动机、信心等方面展开,有学者对女性参政的主体性意识进行讨论,杨静从中国妇女参政历程论述了妇女参政主体意识缺失的原因[5],她认为需要有为妇女参政服务的理论才有可能实现“参政妇女为妇女参政”的政治理想。对参政行为的研究一般从途径、方式、能力等方面展开,对参政机会的研究则是从非制度性因素方面进行讨论,比如社会关系网络、政治资本、性别秩序等非正式支持机制。对女性参政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众多定量研究的聚集地。
这个主题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按时间发展而丰富和提升的脉络,上世纪90年代的研究多以问题、障碍为研究切入点,随着时间的发展,近年来不仅现实中对于女性参政理论有了需求,研究中也出现了较多对于女性参政理论的体系化思考,范若兰提出了不同父权制类型之下女性政治参与模式的理论思考[6]。
2.女性参政实践。对某一类实践的经验性总结是这一研究领域发展之初的必经之路,女性参政研究也不例外。参政实践虽然并未形成一个关键的核心词,但从统计结果来看,关于国内外女性参政实践研究的文章达到115篇,占总文献数的1/3。此类型的文献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仍屡见不鲜,说明了国内学界对于女性参政研究在总体上仍然更倾向于此类基础性的研究。
从类别上看,该主题可以分为国内外实践研究两个部分:外国实践涉及了欧洲、美洲、东盟国家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北欧女性参政程度较高的国家探讨的较多;国内实践中有一部分涉及古代女子参政考论,另外则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省或自治区的女性参政实践进行研究。
从内容上看,此类研究一般从该国家或地区女性参政的数量和质量分析入手,探讨该国家或地区女性的参政环境、女性的参政实践、女性在该国家或地区政治生活中实际的作用力和影响力状况、女性的政治形象等,从而形成该国家或地区的女性参政概貌。
从横向比较来看,对于女性参政实践研究,人们更多将目光聚焦在某一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模式刻画上,呈现出一种相对隔离和分立的状态,对于我国女性参政实践的未来价值和意义体现得并不十分明显,将国内外并列起来作对比分析的研究占据少数。近五年来,刘伯红梳理了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国际妇女参政运动等三次妇女运动浪潮,对比分析了我国女性参政与国际女性参政存在的差距和问题[7];隋悦对比分析了中西女性参政实现的路径;李洪峰等则从世界城市的视角,对比分析了纽约、东京、伦敦、巴黎四大城市的女性参政数据与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为北京市实现性别平等提供了借鉴[8],这也是其中为数不多从可供借鉴的比较视角出发的研究。
3.农村妇女参政。农村妇女参政是今年女性参政研究中一直备受关注的话题,在342篇文献中有56篇文献研究了农村妇女参政问题,从2000年起其一直贯穿于女性参政研究中,并且绝大多数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相对于城市妇女参政,由于社会环境、教育条件、经济基础等诸多方面的差距导致农村妇女参政状况相对滞后且问题众多,这也是学界对农村妇女参政关注颇多的原因。
与农村妇女参政联系在一起的词团有政治参与行为、村民自治、少数民族妇女等,这反映出了该主题研究的基本结构。“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新世纪以来构建基层民主政治的探索与实践,也是农村妇女参政研究的重要背景条件。农村妇女的参与主体性被“一刀切”的“村民自治制度”虚置化,不仅参与度明显落后于男性,同时在“民主化”的乡村治理中也面临着群体边缘化与低层化的风险[9],农村妇女参政现实与制度安排之间的落差,是诸多学者关注到农村妇女参政的主要原因。目前学界中,对广义、狭义的农村妇女参政均有涉及,对政治参与(即广义参政)的研究占据多数,学者主要对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状况及行为进行描述性研究,对制约农村妇女参政的因素及其机理作出解释。在此基础上,对目标群体进行了细化,出现了不少对于某一特定群体,如农村中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及留守妇女的研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及政治参与状况差异较大,故选择个案研究或基于某一特定地区的调查研究成为农村妇女参政研究的主流。整体看来,学界呈现出由微观调查、群体刻画拼凑出我国农村妇女参政图景全貌的研究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农村女性政治精英”这一群体性名词出现在农村妇女参政研究中,这意味着对于农村妇女权力参与的关注:2003年,柳莉在对浙江省C市T镇T村的女性政治精英的访谈及个案分析中,论证了工业化对农村妇女政治精英构成的影响,其中包括两性分别在农村权力机构中所处的位置、资源及行动策略差异[10];近年,韩国明、齐欢欢在农村民俗基础上讨论了农村女性精英(文中为广场舞领导)向政治精英转变的可能路径,他们认为广场舞这种具有民主意识和民主管理能力训练内涵的自组织将成为农村妇女迈向政治参与的雏形,在一定程度上会逐渐改变村庄政治图谱[11]。在农村妇女参政研究中,女性权力参政群体及其制度讨论对于提升农村妇女参政质量、建设基层民主政治而言具有其现实意义和价值,但出于对于广义政治参与的集中关注,对农村女性政治精英群体的关注呈现边缘化的状态。
4.女性干部。学界对女性干部(或称作“女性领导”)的关注从1990年代便已开始,但近些年来对其关注度有所下降,在2014年后鲜有针对女性干部的研究。女性干部的研究中所涉及的关键词较为纷杂,本身对于此类研究的称谓都十分多样化,因而从文本内容中对知识图谱进行补充有其必要。
从主体上来看,研究中对女性干部的范畴并未有明确划分,往往将其统称为女干部,但其实研究中涉及女村干部、女县长、女人大代表、党政机关女干部、女市长等不同群体。其中对于县级、村级女干部的实证研究居多,而对于女市长的研究则需要追溯到2001年刘伯红等对中国女市长的调查,其中对中国女市长的基本构成、在各级政府改革和管理中的作用、执政中面临的困难及评价、对男女平等管理地方政府的建议作了定量描述分析[12]。
从内容上来看,对女性干部的培养选拔路径与制度政策的讨论居多,“培养选拔”作为除了女性参政、妇女参政之外的高频词出现在这类研究中。对女性干部的实证研究则更多关注除女性自身素质之外的制约因素、非正式制度障碍对女干部参政的影响,如农村从夫居住制度对女性政治精英参政的时间限制、父权制下村庄政治对女干部的社会资本积累、政治资源获取、决策行为实施的障碍。也有研究关注了女性干部的职业发展,如瞿超凡对山东省CW县基层女性干部的成长路径和职业归宿进行了分析[13]。另有少部分研究关注了女性干部的领导素养。
权力参与是女性参政的核心,女干部作为权力参与的高层次群体,更是女性参政研究不容忽视的重要主题。但与之相异的是,对于女性干部的研究仍处于较为边缘的状态,这与政治现实中女性在权力决策核心圈中的状态和地位不无关系。
5.女性参政制度与政策。女性参政制度与配套政策是支持女性参政权益和机会的重要保障。虽然该主题研究文献数量不比其他主题多,在这两个核心关键词之下还未生发出其他细分词团,但对如何在质和量上推动女性参政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点之一。对于女性参政研究来说不可避免地会关注到如何从制度上、政策上对女性参政做出稳固性的保障。
其中被世界范围内广泛实践的配额制(又被称作比例制)即是焦点之一,除了对国外配额制的对比分析,国内学界对配额制的讨论则主要围绕“要不要采取配额制”和“配额制如何细化更利于女性参政”展开。对配额制的观点分为三类:强烈反对者普遍认为女性参政比例制违反民主、平等原则,又或者认为配额制是女性参政数量与质量相背离的原因;支持者则认为配额制是实现男女平等、保障女性参政权利的工具和手段;相比于从民主政治或性别平等角度的考虑,李晓广认为,比例制这一强制性制度安排是针对传统性别制度在当今社会中的惯性作用并阻碍两性平等参政的权宜之计与效力选择[14],他结合国内性别平等历史与制度提出了更贴近实践需求的论断。而对于制度内容本身的讨论则更多关注其在实践过程中的目标偏离,对于比例数字的设置还是围绕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中提到的“至少要占30%”[15]展开。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公共政策”这一关键词出现了一个更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视角:学界对公共政策的讨论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促进女性参政或政治领域性别平等的政策梳理,或是对女性参政政策执行结果与目标相偏离的批判,而是转而寻求这一问题发生的根源——从社会性别视角缺失的方面分析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存在的漏洞。鲍静认为,其间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是导致女性参政机会稀少,社会对女性参政能力不认同,并且反作用于女性参政的主要原因[16],解释了女性参政的刻板印象、女性参政的“玻璃天花板”现象等存在的内在逻辑。
6.女性参政运动。这一主题以“参政运动”为核心关键词,聚集了“参政权”“女子参政同盟会”“妇女解放”“辛亥革命”“妇女运动”等词团。在该主题下,集中地出现对民国初年参政运动的研究以及辛亥革命时期带来的社会结构转变,其也意味着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妇女参政运动拉开序幕。学者认为以男女政治平权为目标的参政运动对日后中国女性参政历史影响深远[17],有其研究价值。关注此类主题的多是有历史学、文学或社会学背景的学者。对女性参政运动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是对以唐群英为代表的妇女运动的历史考察;另一类是将民国初年参政运动作为整体,探讨性别平等斗争与政治民主化之间的联系与碰撞。
(五)研究特点与趋势
上述的共词分析、知识图谱以及对主题的论述呈现出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的宏观概貌。下文结合对高频关键词纵向变化及对样本期刊的内容考察,得出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的整体特点和未来趋势。
1.女性参政研究前进中有变化。对纵向间每五年的高频词进行统计(如表11所示)可以发现除了该研究的核心词汇“妇女参政”“政治参与”“参政”等外,2000年前后的研究呈现不同的规律。本世纪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等词汇相继出现在高频位置,研究更加关注妇女参政历史和妇女解放运动,赋予女性平等的政治权利和执政权利;在2000年之后,以上这类词汇先后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农村妇女参政”“村民自治”等,对女性干部的关注也转向“女村官”。近五年来,“农村妇女参政”这一词频又有所下降,“社会性别”“性别平等”出现在较为靠前的位置。
表11 国内刊发女性参政研究文献的关键词统计
2.女性参政研究反映女性参政的时代性。从对样本期刊的考察来看,女性参政研究与国内女性参政实践和国家政策方针紧密结合。20世纪90年代,女性学学科开始受到学界关注。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是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的契机,它成为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的重要转折点,同时期研究数量出现了小高峰(11)由图1“国内女性参政研究历年发表的文献数量(1992—2018年)”可知,1995年的期刊数为13篇,为同时期之最。。2007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中明确对女性代表比例作出表述,全国人大代表女性比例不低于22%[18],妇女的政治权利受到一定保障的同时,诸多学者将目光投注到更广泛、政治权利被虚置的农村妇女群体中。2010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订引起了对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地位和权利的热议,高频词的前五名中相应出现了“农村妇女”和“村民自治”。而近年来,国内女性参政呈现一种平稳的“三多三少”状态,在政策导向上并未有突破性进展,相应的研究也呈现平稳甚至热度下滑的状态。
3.女性参政研究视角的转变带来新的契机。纵观女性参政研究,在研究之初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女性参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政治学视角的加入使得女性参政的研究更富于实用意义。随着实践和研究的发展,以性别平等为基本国策的实践与实现女性参政的政治理想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使得学界不得不重新对女性参政问题进行思考,对女性参政现状的社会性别视角进行追问,这不仅是对性别平等现状的重新审视,也将是女性参政研究的重要转折点。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填补各个主题的研究空白,构建女性参政理论,将是研究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
六、研究结论与局限
本文以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中手工整理得到的674篇SSCI国外文献以及342篇中国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女性参政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对比。研究发现,对国内外女性参政研究的宏观概况,二者在学科的成熟度上较为相似,但在研究氛围和研究实践上存在一定差异:与国外持续攀升的研究热度相比,国内研究热度近年有所下降,且在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研究视角的切入上有着偏向基础研究的局限,这也从侧面为我国女性参政研究发展指明了方向。
但单纯追求与国际研究比肩以及照搬照抄并不真正符合中国女性参政的现实需求。为进一步把握国内研究主题,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女性参政研究主题作了内容的厘清和趋势的阐述,运用共词分析等可视化技术描绘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的知识图谱,从其中挖掘出六个研究主题:女性参政整体性研究、女性参政实践、女性干部、女性参政制度与政策、农村妇女参政以及女性参政运动,并论述了研究整体呈现的特点。基于现有研究成果,以女性及其内部群体为对象开展女性参政的动因研究,丰富修正女性参政理论研究,是该领域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本文的研究能服务于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讨论,有助于中国女性参政研究者把握研究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共同推进中国女性参政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但是本文研究仍然存在一定局限,从样本期刊的选取而言,由于对女性参政定义的理解有差异,采取的搜索关键词必定存在差异,因而并不足以穷尽该领域所有的期刊文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研究结论的适用性产生影响。在对女性参政定义有普遍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文献计量研究将是更具价值的。
从技术方法的运用来看,出于操作的可行性考虑,共词分析的前提是在一定阈值之上选取高频关键词,一些低于该阈值的关键词便被排除在研究之外。由于国内女性参政研究的关键词提取结果呈现严重分散化的状态,存在很多频次为1的关键词。虽然本研究通过文本解读进一步弥补了对这部分关键词的关注缺失,但这并不能囊括全部的情况,或者降低这些关键词在构建学科研究主题宏观概貌上的价值。通过其他计量方法尽可能囊括所有关键词,无疑是更好地挖掘内容和全面展现研究概貌的途径。在对国内外女性参政研究的比较中,由于关键词频数较低,用词较为分散,未能对国外女性参政研究期刊作进一步的内容挖掘,在研究主题的比较上存在一定的局限。
从研究样本期刊可以发现,对于女性参政研究的关键词选取尚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随意性、重复性较为明显。这也导致了各个关键词之间关系的错综复杂,增加了辨识研究主题的难度,同样不利于研究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将重点放在对研究主题的辨识上,对于各个主题之间的联系分析关注较少,这也是未来此类研究需要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