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市中心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成就蜕变之美

2019-09-04徐书贤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中心医院徐州市专科

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在眼睛向内、狠抓医疗质量、提升内涵建设的同时,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稳步提升,面向周边的医疗辐射力不断增强,徐州市中心医院正在从“大院”不断向“强院”蜕变。

王培安

徐州市中心医院院长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交通便捷发达,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徐州市诊疗量6413万人次,其中,来自鲁豫皖3省的门诊量和住院量分别占到了40%和30%。徐州市医疗辐射近20个地市、147个县区、约1.2亿人口。因此,打造医疗高地,也是战略位置赋予徐州的使命。

“让医疗卫生中心成为徐州这个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显著标志。”这是徐州市政府在2017年全市健康大会上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徐州在医疗方面的自我定位。

徐州市中心医院是徐州市的龙头医院之一。仅2018年,徐州市中心医院共完成门急诊量293.62万人次,出院患者19.54万人次,手术患者7.32万例次。

在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徐州市中心医院院长王培安表示,从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是当前大型公立医院共同面临的课题和使命,也是医改进入深水区形势下的倒逼。

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质量内涵

徐州市中心医院坚持把医疗质量和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对于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大院来说,在满足优质医疗资源大需求量的同时强化内涵质量建设,保证患者安全,这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们技术水平的体现。如果没有质量安全这个‘1’,其他都是‘0’”。为此,王培安提出了大质量安全观。通过2017年转型发展和2018年转型升级的“两年两大步”,徐州市中心医院逐步实现了精细化医疗管理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2017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一届院领导班子上任后,根据国家对大型公立医院的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转方式、调结构、强内涵”,坚持“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的办院方针,通过技术创新、科研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为使质量安全管理效能整体提高,该院成立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重要职能和业务科室负责人共同参与,梳理医院服务流程中存在的缺陷,制定出台更为完善的全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

王培安和他带领的团队在管理中始终注意,受医院规模、区域资源规划以及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医疗质量管理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终末质量考核与评估,更多的是体现在医院服务的准备阶段和实施过程;而且医疗技术的复杂性,病种、病情的复杂性使医疗质量的分析与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必须群策群力调动医务人员的主动性、质量责任意识和责任心。

为加大对医疗质量督查整改力度,徐州市中心医院返聘69位医疗护理老专家(2018年增至138位),组织组建医疗质量督查专家库,加强对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对各科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医疗质量专项检查。

同时,徐州市中心医院积极探索管理新思路,从2017年5月开始启动新的绩效考核方案,考核重心向临床一线倾斜,向高强度、高风险的科室倾斜,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实行特殊政策,同时加强各科室的成本控制及核算。

此外,自2017年7月开始,徐州市中心医院全面实施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综合目标考核加大了科主任在科室管理中的责、权、利的比重,建立了责任更明确、考评体系更健全、责任追究更严格的管理考核体系。同时也体现了双向考核,即职能部门对临床、医技科室的考核和临床、医技科室对职能部门的考核,多方面促进了医院综合管理能力提升。

为进一步推进临床科室建设,提升科室管理水平,强化科室主任管理职能,徐州市中心医院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下发临床科室基金,并制定了《临床科室基金管理办法》。

一系列措施使徐州市中心医院的质量安全管理效能整体得到提高。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各项指标落实到位,实现了八升八降,成为徐州市唯一获得“优秀”成绩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18年,徐州市中心医院的转型发展再次提档升级,充分发挥疑难、急危重症诊治优势,全方位促进医院综合管理、内涵质量、学科建设、技术水平、人才梯队、科研教学、优质服务、支持保障能力提升,塑造医院品牌,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

院长语录

对于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大院来说,在满足优质医疗资源大需求量的同时强化内涵质量建设,保证患者安全,这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们技术水平的体现。如果没有质量安全这个“1”,其他都是“0”。

越专越特,越有竞争力,越能锁定患者。

服务是内涵质量的外在表现,是患者最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引才集智:学科定位有为

“越专越特,越有竞争力,越能锁定患者。”王培安认为,重点专科建设是未来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王培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徐州市中心医院作为淮海经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主力军,虽然近年来在省市重点专科建设上取得了突破,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对此,当地政府也寄予厚望和期待。

为了提升医院发展的内驱力,徐州市中心医院确立了“名院名科名医”战略,加大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创建力度,对照标准,分梯队、分层次、分批次进行重点专科创建,力争用几年的努力,拿下1~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

王培安表示,徐州市中心医院全力支持和保障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康复医学科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冲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其他科室向省级重点学科努力,最低要确保复核评审通过、保持住省级重点专科荣誉。对第二梯队33个市级重点,要求ICU、放疗科、神经内科、儿科、麻醉科、肾内科、普外科等,在继续保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基础上,冲击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对少数几个非重点科室,要加大努力,争取2年内进入市级重点专科名单,同时,加大力度引进人才,包括引进一些高层次团队,支撑重点专科、学科的建设。

徐州市中心医院在医疗管理、学科建设、高端医疗资源集聚等重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继胸痛中心成为“国家级示范中心”之后,2018年徐州市中心医院又入列“国家级心衰中心”“国家级高血压病中心”“国家级房颤中心”,并成为“中国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2018年,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救治数量、时间指标居全省前列。

同时,高端医疗资源不断集聚。继口腔科专家张志愿、泌尿外科专家孙颖浩之后,年内著名肝胆胰外科专家董家鸿、生殖生物学家刘以训、国际康复专家励建安又相继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建立院士工作站。“我们把每一个院士工作站的建设落到实处,不为虚名而设,希望院士工作站能有效促进徐州市中心医院乃至整个淮海地区医疗和科研水平的提升。”王培安说。

徐州市中心医院还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签订了学科与人才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并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等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引进心脏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呼吸科等专业的优秀专家和学科带头人16人。

2019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与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签约成立“国际远程会诊中心”,实现了与世界最好医院——梅奥医学中心的国际直通。

此外,经过严格考核评估,徐州市中心医院正式挂牌“南京医科大学徐州临床医学院”。

“这些优质科研力量和医疗资源的汇聚,突破了医院既往发展瓶颈,在淮海经济区内搭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医疗合作交流平台,为徐州市中心医院建设有特色、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高品质综合性医院创造了新机遇,助推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王培安表示,2018年,心内科、泌尿外科、康复科通过初审,进入徐州市国家重点专科培育单位的现场答辩,呼吸科、麻醉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肾脏内科、检验科、放疗科7个科室经过严格考核晋级省临床重点专科,新增省重点专科总量位居江苏卫健系统第一。

民生提档:改善就医感受

徐州市中心医院在改善医疗服务方面也卓有成效。王培安认为,服务是内涵质量的外在表现,是患者最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徐州市中心医院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服务、注重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

坚持以人为本、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办医方针,徐州市中心医院采取多举措维护患者权益,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该院获得了“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荣誉称号,并在江苏省115家三级医院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中获得全省第一。

2018年,徐州市中心医院平均住院日8.46天,比上年下降0.41天,床位使用率92.1%,比上年同期下降10.63%,加床控制理想,门诊和住院患者的人均费用持续下降,药品、耗材占比下降6.57%。单病种付费病种由594个增至710个,共完成单病种21477例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9.9%。由于单病种付费的规范实施,医院医保结付率创该院历史新高,增至90%,让患者感受到了医改的红利。

为了一切从患者角度出发,自2017年6月份始,徐州市中心医院持续开展了“优质服务月”活动,活动以“机关服务临床、一线服务患者”为主线,着力打造四项工程——以提升临床科室医疗、护理满意度为重点,努力打造优质医疗、护理服务工程;以合理安排门诊医技科室就医流程为手段,努力打造患者就医安全、便捷工程;以做好机关后勤科室服务为保障,努力打造舒适、温馨就医环境工程;以实施打造医院整体服务品牌为目标,努力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工程。

通过不断巩固、改善医疗服务的一系列有效举措,近年来,该院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医疗纠纷比上年下降了37%。

在眼睛向内、狠抓医疗质量、提升内涵建设的同时,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稳步提升,面向周边的医疗辐射力不断增强,徐州市中心医院正在从“大院”不断向“强院”蜕变。

新一轮医改启动后,按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医的要求,徐州市中心医院把医联体建设作为推进分级诊疗、建立上下联通机制、整合医疗资源、服务基层群众健康的重要抓手,采取院府合作、组团式精准帮扶的方式,对不同层面的医联体成员实施差异化帮扶,切实提升医联体成员单位的疾病救治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

此外,徐州市中心医院斥资1800万元进行了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并承建了徐州市区域医疗远程会诊中心,经精心打造,已成为一个通过大数据、健康物联网、健康云平台和优秀医疗资源相互结合的“互联网+医疗”系统平台。建立起覆盖全徐州市及周边县区的协同会诊救治中心、会诊中心,目前已经和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等34家全国名院以及市辖县区的二级医院完成了互联互通。

未来,王培安在2019年新年致辞中提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围绕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标志性医院,继续做好医院的转型发展提档升级,在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内涵型转变的基础上,做好由大型综合性医院向研究智慧型医院转变,由以临床为主型向医教研融合型转变,由制度管理向制度和文化管理结合型转变。”

猜你喜欢

中心医院徐州市专科
徐州市奋力推动全行业百日攻坚行动
2015—2020年徐州市农业用地时空变化分析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更正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智慧医院建设大情景下的现代急诊急救中心设计浅谈——衢州中心医院(四省边际中心医院)设计分析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禅 悟
柴胡疏肝散治疗郁证验案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