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边界决定价值
2019-09-04刘文生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智慧医院管理、智慧医疗共享、智慧数据平台、智慧后勤保障……医疗机构在实践中不断将智慧医院的边界扩大。
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日益普遍。从某种意义上讲,医疗行业正从“信息化”迈向“智慧化”“智能化”。
通过中国医院院长年会第二届智慧医疗峰会,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样的变化。一年前,同样的会议,专家们主要谈论的是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互联网医疗、互联互通。今天,话题变为系统的智慧医院建设、应用层面的人工智能及信息安全。
5月24日-26日,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上海徐汇区-中山医院医疗联合体联合主办的中国医院院长年会第二届智慧医疗峰会在上海举行。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政策制定者、医院管理者、中外行业专家围绕智慧医院建设等话题为数百名参会者带来前沿、实用的智慧医疗经验分享。
公立医院云管理平台、语音电子病历、大数据决策分析、护士兼职岗位抢单、办公无纸化、自动物流配送……先行者的探索令人惊叹。
探索智慧医疗集团建设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对医院智慧服务进行分级管理,引导智慧医院建设。当前,我国“智慧医院”的建设模式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基于单体医院的智慧医院;二是以智慧医院和医联体为基础,建立智慧医院集团;三是覆盖一定区域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司局负责人透露,国家将探索智慧医疗集团建设,推动智慧医院服务向医院外延伸。具体来讲是以100个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从中遴选一部分基础条件好、信息化水平高的城市医疗集团,率先推进智慧医疗集团建设。
国家将加强人工智能产品临床应用的研究与评估,注重智慧医院建设中的患者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挖掘与宣传各地典型经验,树立一批智慧医院品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相关领导介绍了智慧医疗的上海实践。
目前,上海已实现针对全市近600家公立医疗机构的网络互联,面向居民建立了唯一身份识别标志,面向医务人员建立了统一身份认证方式,以“一人一码”的方式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的互通。此外,上海还建立了基于居民身份的电子健康档案,以定时或实时的方式实现在不同场景下居民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的合理流动,促进信息的互认共享。
上海建成了市、区两级区域信息平台,任何一位在市内联网医疗机构就诊过的患者,可在任何一家联网医院内的任何一台医生工作站上,在业务规范制约下授权医生调阅其个人健康档案。
当前,上海全市各区均建成三大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和检验中心),实现市级、区级优质医疗服务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延伸,使社区的诊断水平与能力快速提升,使居民能在家门口就享受市级医院专家的服务,为“1+1+1”分级诊疗的推进夯实基础。
当前,上海已建成公立医院云管理平台,监管部门可实现对全市住院总量指数、住院病种指数、基于指数的住院费用分析、门诊机构CMI、国家320病种对应住院病种指数的实时监管和分析。通过统一规则可实现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医生临床业务的规范,使重复医疗行为、药品配伍禁忌等的判断不再局限于一家医疗机构,形成跨院式的智能化工具。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主任谢桦认为,缺乏客观标准、缺乏数据支撑、缺乏应用机制是医院治理、管理的难点。基于此,上海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标准。他介绍,上海研发了基于病种的分析模型,最终形成完全量化可比的住院、门诊综合指数,形成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产出评价的“度量衡”,以此科学评价公立医院服务效率、技术水平、费用控制、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上海基于大数据架构形成对全市医疗卫生数据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并在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指定的区域形成数据开放,支撑医疗机构、院校的科研。同时,上海基于信息化和大数据的科学和精准化,指导医院进行医疗费用控制。医院管理中,通过一系列医院和科室层面的数据分析,可实现资源配置效率、使用效率最大化。
智慧医院开疆拓土
国家层面在界定智慧医院内涵时将面向医务人员的电子病历、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管理者的“智慧管理”作为主要内容。实际上,医疗机构在实践中不断将智慧医院的边界扩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围绕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护理、智慧医院管理、智慧医疗共享、智慧数据平台、智慧后勤保障等方面对医院智慧医院建设情况做了分享。亮点如下:
医院借力“互联网+”推进预约诊疗,提供微信、支付宝等8种预约方式,预约率已达71%。就诊实现刷脸支付。
医院实现语音输入全覆盖:全流程导诊机器人——与患者语音交互,实现问诊导诊;云医声平台——与住院医生语音交互,实现语音查询和录入病历;语音电子病历——与门诊医生语音交互,录入门诊病历;语音检查报告——与检查医生语音交互,录入语音报告。
在建智慧手术室:利用物联网、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对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全流程的闭环管理,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和效率。
在建智慧病区:利用物联网、图像识别、光纤传感等技术,实现定位、人脸识别、输液监控、智能床垫、床旁交互等功能,打造智慧病区样板。
智慧护理实现护士兼职岗位抢单等服务。
国家将探索以智慧医院和医联体为基础,建立智慧医院集团。
OA系统开通电子发文、200余类工作流程,实现办公无纸化。CA电子签名技术在住院和门诊电子病历、检查报告中广泛应用。2019年将重点推进电子病历和病案无纸化管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RFID标签,打造无人值守耗材管理模式。
引进智慧手术室物流机器人,应用定位、避障、身份识别、自动充电等先进技术,是全自主式导向的无人驾驶自动化搬运系统。通过对接SPD系统,最后100米运送,实现手术室和无菌库房之间耗材、器械等的自动物流配送,缩短术中等待时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顾建英分享了医院智慧医院与人工智能建设。
以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为例,该院建立了结构化的电子病历,提升临床用户体验,符合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要求,便于单病种质控点数据提取及灵活满足临床科研需求。同时,全面实现闭环的电子医嘱与临床路径、单病种模块有机结合,内嵌质控管理模块(如抗菌药物使用、手术分级、医保适应症、危机值预警),提升医疗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自2011年起,医院引进开发了电子签名认证系统。依托医院信息系统,引入数字证书基础设施,搭建医院信息化应用安全基础平台,从可信身份、可信行为、可信数据、可信时间为医院信息化提供整体应用安全保障。
“现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护理系统、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等业务信息系统都基本覆盖统一的电子签名系统,保证医学信息文书的有效性、安全性、合法化。”顾建英说。
浙江省人民医院引入阿里巴巴“医疗钉钉”,基于钉钉平台,打造“浙钉医”数字化平台。
该院副院长何强介绍,基于钉钉平台,医院打造了高效沟通平台:电脑端和手机端消息可实时同步,方便随时查找,消息已读未读一目了然;统一办公平台:审批流程、医院邮箱、医院门户、医院通讯录,高效组织协同;第三方应用平台:不良事件上报、合同管理、考试培训、排班管理,一键加载应用;标准化开放平台:标准化平台,通过接口标准规范,促进各类个性化系统接入钉钉平台,一站式处理多类型业务,让未来医院一站式平台搭建不再难。
互联网+医疗新业态
国家卫生健康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主任卢清君认为,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疗将在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基础保障、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做优存量方面,远程医疗协同可帮助基层提升能力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家庭签约服务则可激活基层的相对闲置资源。做大增量主要体现在优化供给侧结构、提高效率和延伸健康服务、带动产业发展方面。基础保障中,电子健康卡将成为医疗健康业务主索引。技术创新可为临床提供生产资料,如互联网+5G通信、数据科学+智能计算等。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正依托医院实体,构建以支付结算为纽带、以线上紧密型医联体为核心成员单位的区域医疗中心。该院院长吕金捍表示,具体实践为推进一个平台六个中心建设。一个平台为互联网医院平台,六个中心包括:支付结算中心、智慧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超声诊断中心、药耗供应链管理中心、胸痛心脏康复中心和全周期健康管理中心。
以支付结算中心为例,医院建立统一的支付结算平台,将医保支付和多种第三方在线支付途径如银联、网银、微信、支付宝等统一整合封装,形成平台统一的聚合支付结算中心,提供标准统一的支付接口服务,为各类健康应用提供支付服务;通过统一支付结算平台建设,可实现自助终端、线上移动应用和网站等多种渠道统一规范、统一流程的医疗费用支付、结算和对账功能;平台统一的支付管理还包括账户管理、支付管理、订单管理、对账、日志记录、统计报表等功能,实现平台统一支付管理;平台支持根据不同医疗机构、不同产品和不同渠道指定结算账户,便于适配各机构的收款要求。
图1 医疗信息化发展历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执行院长朱福介绍了医院数字化医院建设、徐汇云医院模式及AI+医疗的实践应用。
在数字化医院建设方面,医院建立了“4335”的整体架构。四大目标:信息共享、互联互通、预警监管、辅助决策;三大中心:基础数据中心、临床数据中心(CDR)、运营数据中心;三类集成:流程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五大工程:标准管理、业务总线、主题应用、统一门户、运维监管。
徐汇云医院平台则经历了互联网医疗、AI基因植入互联网医疗、AI驱动应用的发展历程。目前,云医院服务已覆盖全国20个省区市,积累了14万+用户,提供从诊疗至慢病管理到健康服务的3级医疗团队,已累计为145万+人次服务。
人工智能领域,AI智能影像识别、AI多专科辅助诊疗、AI慢病辅助决策管理、AI智能语音识别已在该院深度应用。
以AI多专科辅助诊疗为例,患者进入系统后,可先与系统进行短暂沟通,系统在快速获得患者症状以及病史后,根据后台程序自动安排最合适的医生为其进行看诊。智能问诊平台可生成自动处方,同时处方有医生被认证过的电子签名,以及医生人工确认模块和医生点评模块。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智慧医院的国家标杆。”朱福雄心勃勃。
图2 全国三级甲等医院主要的信息安全威胁情况
图3 医疗健康人工智能重点应用示范目录
数据助力医院转型升级
数字医疗正对全球医疗体系产生巨大影响。法国法中卫生研究院首席顾问吉尔·杜阿迈尔就法国情况做了分享。
他表示,传统医务人员正和新进入的科技主体(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阿里巴巴)及催生的新职业(生物信息处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等)产生多个新的交界面。医生在治疗决策和医疗行为中的特殊性发生改变,或将受到协助决策算法的颠覆和挑战。
数字医疗时代,医务人员间的任务和工作方法将重新分配,行业各主体间责任也将重新分配。“医务人员奴役于机器设备,医生或将成为机器的人工助手?”
他介绍,为应对新时代,法国已经建成国家健康数据中心。中心将医保及财务支付信息进行统一汇集,是一个综合流行病学、护理信息、治疗方案信息、医疗质量调研信息、相关医护信息、根据患者适应证进行新药研发、疗效分析、人工智能开发、新型科技技术使用等功能在内的巨大的医疗信息数据库。
吉尔·杜阿迈尔认为,法国健康数据中心要面对验证数据质量、算法中认知偏差的风险等挑战。
近年来,上海市儿童医院在智慧医院建设方面成绩亮眼。该院院长于广军介绍了医院基于大数据的应用。
医院建立了精细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整个过程为,现状把握:基础数据采集;问题发掘:历史指标比较、异常指标监控、异常信息预警;分析评估:根本原因查证、相关因素挖掘、影响后果分析;绩效考核:医疗服务数量、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效果。
医院实现运营决策的可视化,展示包括全院概况、业务分析(门诊、住院、药品、医保、手术等)、专题分析、重点业务监测(危急值明细、重点病人明细等)以及外部数据患者满意度分析。全面支持数据深度钻取展示。
临床实践中,大数据的决策分析亦在发挥重要作用。如临床用药分析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基于药品信息、临床药典、药学文献内容,联合药理分析规则,在医生下达医嘱时,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特殊生理状态,结合诊断、检验指标,分析所选药物的适宜性、诊断相符性,药物的剂型、剂量、用法、给药途径的准确性,是否存在重复用药、体外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等各种不合理用药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计算机中心副主任朱立峰分享了医院信息化建设测评经验。
医院基于各类信息系统采集和产生的数据,建立全院临床数据中心,为不同的临床专科提供主题数据集,为临床研究提供支持。
目前,全院已经形成了3套标准数据,即国标、行标、院标,包括人员、编制科室、临床科室、物资材料、药品、临床术语、物理位置、对应关系八大类。对新建设的系统,基础数据部分一律采用标准的数据,对于之前建设的系统,数据采集到临床数据中心,则将基础数据部分转换成标准数据。此外,为满足互联互通的规范要求,医院建立了手术操作编码上海版和北京版的映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