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升级 人工智能助力医院跨越式发展

2019-09-04吴佳男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15期
关键词:医疗人工智能智慧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智慧医疗与现代医院的结合,已成为医疗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助力、新引擎。

便捷、精准、规范。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成为国策的当下,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医疗正以惊人的速度渗入到医院从管理到临床的方方面面。

智慧医疗与现代医院的结合,已开始为医疗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7月6日,《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市县医院论坛的“智慧医疗助力医疗场景优化”分论坛上,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医院、温州市中心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邢台市第九医院、武义县人民医院(邵逸夫医院武义分院)等医院,以及百洋智能科技等智慧医疗企业的管理者为与会者奉上了一场“智慧”盛宴。

杜元太:信息化是医院创新的源泉

“信息化做强,医院才更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以《依靠管理创新实现医院信息化飞跃》为题,北京医院副院长杜元太首先发表演讲。在他看来,信息化建设是目前医院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因为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处室管理,也不同于学科建设管理,当下,信息化已成为医院运行的重要基础,创新的源泉。

他介绍,2014年之前,医院信息化定位不准,主导建设思想定位于跟踪,而非引领。同时,信息中心并未单独设置,专业人员少,团队共11人负责两个院区,相互隔离。面对各种问题,2014年,医院旨在强素质、鼓士气,对信息部门工作人员充分授权,建立了责权统一、职能整合、扁平化管理的新型机制,以消除条块分割,打造复合型人才。

“学习能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杜元太最后表示,获取数字能力是世界上多数公司近年来的关键目标,数字化转型也将成为高管团队每个成员的责任。同理,医疗机构智慧化转型也应秉承同一理念。在此理念引领下,医院近年来的智慧化程度明显提升。

黄建平:AI 助力医疗“最多跑一次”

“看病少排队、付费更便捷、检查少跑腿、住院更省心、便民惠民服务更贴心、急救更快速、配药更方便、母子健康服务更温馨、转诊更顺畅、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这是近两年来,浙江省医疗行业“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十大目标。对此,温州市中心医院院长黄建平颇有心得。“刚接到这个任务时我们自问,可以做到吗?”几年下来,黄建平等人的感受是“成效明显,让病人少跑一次是一次”。

针对“十大目标”,黄建平逐条介绍了医院的经验和成果。基于“最多跑一次”改革发展的技术应用,着力于流程改造,服务于群众需求这几大目标,他特别指出,其所在医院在浙江同类级别医院中,最早引入了Watson技术,以满足患者切实需求、医院建立全方位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供给体系的需求,以及行业技术质量改进的需求。

2018年开始,浙江实施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度周报工作,对各项改革工作进行数据监测,对全省各医疗机构进行排名通报,推动各项举措在规定时间节点内保质保量落实。

“2019年,省里提出了新的‘最多跑一次’要求,医院将一如既往,致力服务质量提升。”黄建平表示,2019年,医院将推广检查检验结果电子化应用,减少纸质及胶片介质的打印与携带,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支出,“检查检验更省心”;同时简化就医付费流程,加强医院与支付宝、微信、银联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开展“医后付”等新型医疗费用结算模式,实现就诊人员在就诊结束后的规定时间移动支付,减少重复排队付费,提升就医体验,“费用结算医后付”;同时,还将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药事”“互联 网+护理”等服务,为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提供在线服务、药物配送、居家护理等。同时,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完成接口改造,将号源、检查检验结果、医院现场就诊情况等信息按要求接入浙江健康导航平台。

陈锦飞:AI 为非公医疗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院近年来的一些创新经验可为国家医改提供相应启示。”演讲之初,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副院长陈锦飞一语惊人。该医院为企业控股医院,近年来不断发力与国际顶尖医院的交流与合作。今年1月,该医院与美国西奈山医院共同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未来致力于“质控”、现代信息化系统搭建等合作。

演讲后半程,陈锦飞主要介绍了医院肿瘤中心的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建设成果。在他看来,Watson肿瘤方案学习能力强且持续学习,可提供循证的、个性化的、有优先顺序的肿瘤治疗方案建议,协助肿瘤医生和临床团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当然,这并非意味着未来的医生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在医学上,它永远服务于人。”

张会钦:人工智能助县域医院“弯道超车”

“弯道超车秘诀初探,当县域医院遇到人工智能。”邢台市第九医院副院长张会钦首先向与会者介绍了近年来中国肿瘤发病现状,之后指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一机制应尽早推开。

与这一呼吁相对应,他同时强调,相关医生水平的提升刻不容缓。在他看来,当下国内肿瘤治疗的规范化不足主要反映在仅按照既往的临床经验,未依据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实验研究成果和“指南”给予患者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因人才缺乏、资源配置不足、缺少完善的监管体系,以及信息化建设难以对接等问题,基层医院肿瘤规范化诊疗推行较难。

“一个医生可能在某个病种诊疗上较为擅长,但不可能在所有癌种上都有所长。”近年来,邢台市第九医院与百洋智能科技达成合作,成立了“多学科联合会诊—Watson肿瘤智能会诊”中心,以实现医院肿瘤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

“Watson系统相当于一个多学科团队。”张会钦介绍,目前,其所在医院正在推进医务科、门诊、肿瘤会诊中心、肿瘤一二病区多科室的一体化联动机制的形成,整合中外治疗相关差异等内容,“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

陈文军:携手AI 留住患者

“当患者病情非常复杂时,他们不用远渡重洋,只要来到邵逸夫医院,就可以花最少的时间,以最经济的方式得到美国一流医学专家的 帮助。”

演讲中,武义县人民医院(邵逸夫医院武义分院)副院长陈文军转述了此前梅奥医疗联盟总监David Hayes对医院的上一级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评价。

近年来,邵逸夫医院在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设上的成绩远近闻名,武义县人民医院受益于此。

“Watson+大医院专家,联动基层,信息化同步,将是未来医联体整体成效提升的重要模式。”陈文军表示,当下,国内医疗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取信于民”。相关机制也尚未成熟,患者就医模式难以改变,解决这些问题,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非常重要,引入人工智能应是重要思路之一。

目前,武义县人民医院“上联”邵逸夫医院等医院,“下接”县域基层医院,建立了成熟的联动机制。每两周一次,医院携Watson和专家前往下属医联体医院,现场参与患者病例问诊及解读;同时,下级医院可不定期向上级医院提交患者病例(如疑难病症),邵逸夫医院医生将病例录入Watson,通过远程方式解读Watson结果及自身意见,为下级医院提供建议和指导。种种举措,提升了下级医院口碑,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帮助下级医院留住了患者。

“双脑合一,双体贯通。”陈文军解释,在这一机制下,围绕医院创建的医联体医院人工智能中心,上级医院对接Watson和大医院专家,参与医联体医院MDT,为下级医院及时提供临床决策指导,为地方培养青年骨干。“携手AI,敢于担当;寻找差距,主抓落实。”

吴文韬:Watson 有明确方向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年度全球癌症状况报告显示,全球癌症负担持续增长,全球1/5的男性和1/6的女性将在其一生中患上癌症,更有1/8的男性和1/10的女性将终结于癌症。

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近年来,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先后与国际上顶尖的智慧医疗企业合作,共寻未来之机。

众所周知,青岛百洋智能科技最早在国内引入Watson肿瘤相关项目,目前已在国内多家医院落地应用。至今,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周口市中医院等医院先后与Watson合作,成立了智能肿瘤会诊中心,建立了成熟的运营模式;时至今年6月,Watson相关方案已在全国24省53市103家签约医院/机构签约落地,使用医院已近300家,受益患者总数超4万人,覆盖常见的13种癌症。

“基于AI等新技术临床应用的智能医疗”,青岛百洋智能科技首席医疗官吴文韬以此为题,系统介绍了Watson相关项目。“Watson不仅是临床决策助力工具,当下也已成为医疗机构科研及教学的工具。”

不只是肿瘤诊断辅助,Watson在多发性创伤类治疗过程中渐渐显现威力。吴文韬介绍,例如神经创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转诊过程缺乏转诊风险数据,转院风险高。而Watson系统可将神经创伤转诊患者信息同步,使得双向转诊整个过程有据可查,有迹可循,时间可控,并从患者实时情况、转运途中风险、入院后患者预后等方面综合评估,为医生提供全面且客观的转诊风险评估。

他认为,Watson正逐渐深入医院发展战略环节,成为医院学科建设的利器。

“温和,坚持,有明确的方向。”在吴文韬看来,这一理念,是百洋骆驼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目标在于,“让医生领队,携手医院,脚踏实地向 前走。”

智慧医疗旨在为患者谋福祉

智慧医疗的核心是“便捷、规范、精准”。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医疗机构信息化升级改造,将赋予医院实现全医疗场景的优化,成为医疗行业跨越式发展的新源泉。

本次分论坛的下半程为尖峰对话,上半程的演讲者围坐台上,聚焦智慧化医院建设,畅谈医院信息化管理新路径。

“智慧医疗是风口,是弯道超车的秘诀,是大象起舞的绝佳时机,请问各位医院管理者,当下,医疗机构如何搭乘智慧医疗的快车,以实现快速增长,扩大体量,提升在医疗行业的影响力,开启‘智慧医疗新蓝图’?”作为主持人,陈文军向参与对话的医院管理者发问。

“智慧医院建设,离不开互联互通、智慧感知和人工智能决策应用这几个关键点。”杜元太表示,未来医院中,患者数据一定在云端。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更多像百洋一样的智慧医疗企业助力。

“未来的医院院长如果不关注信息化,就不是一个好院长。”黄建平表示,医院管理者对信息化的重视,就是对管理的重视。“智慧医院建设的背后,是信息化的全面改造。‘最多跑一次’看似是流程的改变,其实是信息化的变化。”他建议各家医院在寻找合作伙伴时一定要慎重,因为“合适的伙伴才是最好的伙伴”。

“无论是肿瘤科还是其他学科,发展过程中,‘规范’和‘跟踪’都是最重要的原则。”这是陈锦飞从国外学习归来后的感悟。他希望更多医院能引入类似Watson一类的系统,以更好实现学科和能力提升。

“当下,医学知识发展非常迅猛,互联网产业进步迅速,这些都是医生个人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巨大挑战。应对挑战,如何应用人工智能,如何打造复合型人才都是医院管理者思考的重要方向。”张会钦表示。

“便捷、规范、精准,这是人工智能赋予医疗的新标准,也将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福祉。”吴文韬最后表示。

本场论坛由百洋智能科技独家支持,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孙培春和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李爱民联合主持。

猜你喜欢

医疗人工智能智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