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数字时代的现代管理之道

2019-09-04徐书贤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15期
关键词:医疗信息化医院

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数字时代的医院管理之道,如一把钥匙,助力医院质量管理提升,帮助公立医院实现转型发展,共同应对即将来临的医院大考。

对医疗行业而言,如何借鉴并应用各种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医院质量管理迭代升级,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7月6日下午,在第七届中国市县医院论坛分论坛——“赢在质量:数字时代的现代管理之道”上,来自各地的医院管理者和专家共同探讨了医院管理之道,论坛由湖北省医院协会秘书长胡仁崇主持,他表示,各地医院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数字时代,现代医院管理之道,如一把开锁的钥匙,助力医院质量管理提升,帮助公立医院实现转型发展,共同应对即将来临的医院大考。

“拥抱互联网,就是拥抱未来”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军政对于智慧医院建设颇有心得,他认为在国家政策推动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用互联网新思维全面推动智慧医疗已成必然,医院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互联网。

为什么智慧医院如此重要?陈军政认为,“这个与医疗新的格局有关系,因为现在不光是单体的医疗,而且须有一个医疗资源整合,现在各地都在搞医共体、医联体,这就必须整合资源,进行资源共享,特别是在一些优质资源下沉过程中,必须要有信息化支持。另外,要从以前的粗放管理,转变到追求现代化的合力、精细化的合力,更要有强大的信息化支持。所以现代医院必须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拥抱互联网就是拥抱未来。”

在整体架构方面,他特别指出,首先要夯实内涵建设。实现覆盖院内医疗、行政、运营服务、临床科研的信息化支撑,让信息化更好地为使用者、管理者和患者服务,提升管理可及性。其次要加强外延服务。对外衔接其他协作医院、二级医院、患者,以及国家、省、市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卫生信息平台)、社保等。以信息化为抓手,在质量和绩效两个维度上提升医疗协作和管理水平。要拥抱“互联网+”。创新健康管理理念,打造医院健康管理品牌,加强患者黏性,提升医院影响力,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信息化助力精细化管理

“我们的建设是按照三步走,也是围绕着电子病历作为核心,电子病历五级作为我们建设的第一步骤,然后实现互联互通的建设,再进行智慧医院建设。”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院长孙万驹介绍了该院信息化建设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实践。

“在建设过程中,实现PDCA的管理,即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以需求为导向。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再次对信息化进行修正,目的是保证信息化为管理服务,而不是为信息化而建信 息化。”

孙万驹认为,在整个架构过程中,其实建立数据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个数据要真实,不能是无效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它就支撑了医院基础管理、临床管理和运营管理,“管理最终的目标,其实就是实现智慧医院的医疗服务,最终使患者得到高品质感受。”

“在建设过程中,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通过信息化的建设使数据能够可用,而且能够用起来,这是关键。金融的特殊时期称‘黄金为王’,但是在目前的现代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时代,我们认为‘数据为王’,所以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数据对安全以及学科评估和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他总结认为,医院信息化建设应该以电子病历建设为基础,以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设为桥梁,实现智慧医院的建设目标。同时,医院精细化管理应以信息为手段、数据为支撑、管理为抓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学科能力、优化绩效分配。

新形势下应对医院经营

盘锦市中心医院院长沈晓速提出了医改新形势下医院经营的思考以及应对。目前,医院面临“一消两降三分级”的形势:取消药品加成,解决以药养医;降低大型设备及检验费用;分级诊疗。这些因素导致医院收入减少,怎么办?沈晓速认为,调整收入结构、降低成本是关键。

他说,盘锦市中心医院对于经营的应对策略有四点。一是市级医院要严格住院条件,下转患者。“在这之前,医保扣款一年最多的时候能达到2600万元,床位使用率是140%,说明使用率越高的时候扣款越多。这种情况下,我们研究整个内系的患者,发现内系、外系收治患者结构明显不合理,要调整。内系使用率120%,其中有10%~15%不符合住院条件,超定额多;外系床位使用率90%。外科手术费上调较多,但收入未增加,转诊患者增加。因此,应减少内系定额,把10%~15%的内系不符合条件的定额转给外系。”二是科学规范收治患者,不浪费医保资金。三是坚持患者的需求,就是医院的需求。四是进行精细化管理,全成本控制。

他表示,通过一系列医改新形势下的改革措施,该院住院患者质量高,总人数减少,患者下沉达到分级诊疗目的。其中,收入结构调整是核心,如强化管理医保少扣违规款2000多万元;门诊按患者所需增加收入4000多万元。再就是精细化管理是关键,通过精细化管理,为医院节余5000万元,重点耗材(胶片、试剂)下降了800万元。以上共节余8600万元,相当于5亿元的收入。

构建好医院内部评价体系

近年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积极借鉴质量管理方面的经典理论及先进管理方法,针对医疗工作中的隐患、质控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全院范围内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六个方位(组织机构建设、质量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病种质量控制、信息体系建设、管理系统建设)、三个层次(三级质控组织)、一个督导的立体网状式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推行量化管理,突出全程全时的质量监控,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质量控制办公室主任刘俊志认为构建好的医院内部评价体系,可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他认为,医院内部审核与评价围绕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与实际情况,依据外部评审认证标准体系,设计内部评审标准与方案,并组织内部人员对医院质量、安全、服务及管理流程进行定期、全面、系统的评审,可以推动医院内部管理的持续改进。它与外部评审认证的区别在于:可以追踪质量安全不良现象的前端因素和后端改进的整个过程;其次,内审员为一线的员工,更容易发现问题和了解问题的原因;再就是可以结合国内外多种标准,形成互补,更为全面;最后是作为内部检查,无需掩饰,直达要害,有利于改进。

通过内审,他认为,可以克服中国式突击迎检的弊端,形成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常态化,可以关注医院管理全流程中的计划性、整体性、连贯性、有效性,客观、准确地反映医院常态运行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持续“自省”和不断改进,有利于在全院形成“主动改进”“持续提升”的管理文化。

大数据助力科研采购管理

在传统采购中心的管理中,存在着制度不健全,采购流程缺乏整体监管;采购量大,需求多样且时效要求高;价格不透明,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信息化程度低,报销手续繁琐效率低等问题。中山大学生物信息中心主任任间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为例,介绍了研究型医院的科研采购管理创新与转化的经验。

他分析了科研分散采购的痛点,“首先是采购方课题组,采购的价格往往非常高,因为这个领域存在信息的不对等,所以很多的推销员还是采用上门推销、打电话推销的模式,造成了整个价格虚高。再就是我们在采购一些科研试剂耗材的时候,很难去辨别试剂耗材生产商的资质,所以经常会买到一些假货和水货,这就对我们整个科研的最后结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再从领导的角度来看,整个审批的流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多级线下审批,所以从监管角度来说,领导是希望能够对整个科研采购流程进行更加精细的 管控。”

“我们建立了采购全流程的监控体制,在事前、事中、事后都做了相关的监管。在事前,我们严格审核了商家的资质,保证质量。事中是在需求、询价、采购、审批、验收、付款和报销流程中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事后,整个过程是留痕的,方便审计。”

他特别指出,通过科研采购大数据分析,可了解到各科研课题组的研究侧重点,进而撮合他们共同申报课题,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团队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由此,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同时,“我们平台采购数据还可以为医院的几个科室提供一些数据方面的支持,比如财务科通过汇总结算减少了报销的频次,实时掌握采购的明细,方便审计。设备科则可以根据采购的情况,针对采购量大的商品进行集中招标,进一步降低采购价格。而且通过大数据可以从全局了解科研动向,推动科研立项。”

探索医联体下县级医院学科建设

在医联体系里面如何做市县级医院学科建设?韩城市人民医院院长王健生介绍了医联体形势下的县级医院学科建设经验。他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凝练学科方向;第二是建设人才队伍;第三是开展科学研究;第四是提升学科学术影响;第五是扩大服务半径。

目前,在自身建设方面,该医联体已发展了95家协作单位,包含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中医医院等,覆盖人群超2000万。在项目合作方面,该院申请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市科技攻关项目5项,协助6家单位申报课题,协助30家单位开展学科建设,产生国家级发明3项,发表学术论文46篇。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平台、一种模式、一个梯队、一个学科和一个医院的效果和体系。

他总结了韩城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学科建设的实践经验,“第一是要‘小手拉大手’,县级医院要‘拜好码头’,也就是拉住上级医院的手;第二是‘贫穷要傍富有’,即三级医院要有能力、有技术、有设备、有人才;第三是利用好政策;第四是要照顾到所有,也就是说县级医院发展了,要去尽力帮扶乡镇医院的村医。”

智能化促现代医院管理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十二五”建设成果展中,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信息化建设为亮点,在全国255个地级市医院中脱颖而出,并位居地级市医院建设成效显著的9家医院前列。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立新阐述了智能化(数字时代)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

他表示,智能化是指事物在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所具有的能动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的属性。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就是一种智能化的事物,它将传感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融为一体,从而能动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随着5G、人工智能(AI)、物联网(loT)的加持,将不断丰富智慧医疗的定义。”他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5G、AI会在众多医疗细分领域“分担”医生的工作。比如,借助AI首诊筛查、自动建档、辅助确诊。再比如,通过5G高清传输,“沿海三甲级医院的专家可以为偏远地区重症疑难疾病患者实时会诊,5G查房甚至可以借助操纵杆控制机器人移动到病床前开展远程手术,与患者进行高清视频交互,医疗扶贫的人力稀缺的问题可以部分缓解。”

他认为在当前践行“大健康”理念的大背景下,新医疗体制下的现代医院管理方式逐渐多样化,医院可采用信息化建设主动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突出信息技术第一支撑,在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上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充分利用5G、AI等智能化技术手段提升效率和能力,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同时满足医院综合业务的要求,建设一个全新、现代、稳定、高速的智能信息化系统。在医院内部实现资源共享,为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力争获得更加合理的配置。

其次,加强数字化建设,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政策有效执行。实现健康信息共享,做到分级诊疗、远程会诊,改善就医流程,降低就医成本,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猜你喜欢

医疗信息化医院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