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设计

2019-09-04宋宁哲

物流技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编目物资分类

李 超,宋宁哲

(空军预警学院 防空预警装备系,湖北 武汉 430014)

1 引言

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军用物资种类日益繁多,属性日趋复杂,如何对军用物资进行高效管理是各国军队的一个重要课题。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许多军用信息系统,而军用物资编目数据是所有涉及军用物资的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军用物资编目系统采用标准化方法采集军用物资信息,并使用标准化的代码存储记录军用物资信息,这些代码即军用物资编目数据。建立军用物资编目系统有利于实现军用装备和物资的全寿命周期精确管理,有利于实现不同军兵种、不同单位、军民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后勤保障速度和能力,同时为新装备的研制提供信息支撑,为装备生产提供便利,降低物资采购、仓储、物流成本[1]。编目标准是物资编目系统建立和运行的标准,健全完善的标准体系是编目系统运行良好的基本保证。

2 国内外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概况

我军总后勤部在1990年颁布了《全军后勤物资分类与代码》,涵盖了全军150 万种后勤物资,并于1997年修订了《全军后勤物资分类与编码高位分类集》。之后,总参谋部、总装备部也采用了与《全军后勤物资分类与代码》结构相一致的《全军装备、物资分类与代码高位分类集》[2]。此后,我军还制定了《储备物资分类与代码》系列标准、《军用物资和装备分类》、《军用物资和装备品种标识代码编制规则》、《军用物资和装备自动识别标识符》等层次较高、覆盖面较广的物资分类和编目标准,足以见得我军已经开始重视物资编目标准,但是由于没有指导性法规,缺少专职机构,编目工作职责不明,对编目工作认识不够全面等原因,我军暂时还未建立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现行的标准存在互不兼容,良莠不齐的问题,难以为建设全军物资编目系统提供依据。

目前,世界上最完善的物资编目系统—以美军物资编目系统为基础的北约物资编目系统,管理着美军700多万种物资和世界范围内的2 400多万种物资及零件配置的主要信息,建有全球最大的军用物资数据库[3],还有70余个非北约国家是该系统的赞助国[4]。该系统大量使用美军标准,由美国国防部后勤局维护的《联邦物资识别指南》是该系统的基础文件。美军物资编目标准体系主要由法规层、组织方法层、数据集三个部分构成。

以《国防编目与标准化法》、《国防部标准化》等法案为核心的法规层是美军物资编目系统和编目标准体系建设的法律依据,《国防编目与标准化法》授权美国国防部后勤局主管物资编目系统事物,规定了美军必须建立统一的编目系统,在物资寿命周期内,所有需要重复采办、存储、使用的物资都必须具有统一的标识和必要的信息。

美军和北约的一系列文件规定了物资编目的组织方法。美军的《编目系统方针政策手册》明确了美军物资信息管理组织方法,主要包括分类方法、命名方法、识别方法、编码方法、管理数据组织方法、图形图像数据组织方法[5]。北约的《联邦物资识别指南》、《物资识别指南》、《北约编目手册》、《北约多语种补给品分类手册及物资名称目录》、《北约后勤参考号总目录》等文件对物资编目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各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4]。

美军物资编目标准体系的数据集主要有军用物资分类集、识别指南、标准名称词典、军用物资总对照表、承制方数据集、特征数据表、管理数据表等一系列相关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3 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军用物资编目系统是联系不同军事信息系统之间的纽带,是其他军事信息系统运行的重要数据基础,其根本任务就是按照标准采集、处理、管理军用物资的信息,并及时更新和维护这些信息以保证其时效性、准确性,而编目标准指导和规范编目系统采集、处理、管理、维护这些信息,是进行军用物资编目活动的依据。国家标准将标准体系定义为:“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照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6]。所以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可以定义为用于指导规范军用物资编目系统进行军用物资编目活动的一系列法规和文件。

根据目标对象基础差异带来的标准体系构建方法的不同,可以将标准体系的构建分为创建型、提高型、完备型三种类型,创建型标准体系属于生长期标准来体系,是对标准化对象一次全新的标准体系构建,现行标准少,需制定的标准数量多[7]。我军尚无军用物资编目系统,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的构建属于创建型标准体系,现行军用物资编目标准数量少、兼容性差、不成体系,在标准体系的构建时首先应当制定标准化法规。标准化法规是军用物资编目系统建设和运行的法规依据和政策遵循,应当明确其职权范围,指定主管机构,规范其余各单位参与编目系统建设的职责、权力和义务,同时,标准化法规也是其他编目标准的标准,规范其他标准的制定、更新、废止。构建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完整性。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应涵盖包括武器装备、设备工具、器材备件、技术资料等物资在内的所有军用物资,并充分考虑所有军用物资全生命周期内的编目需求,力求内容完整,结构层次合理。

(2)继承性。我军目前有一定数量的编目标准正在使用,相应的编目数据正在被许多信息系统使用,新的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应充分继承现行军用物资编目,尽量继承其编目规则,以保证原有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便于其与新编目系统对接。

(3)兼容性。不少军用物资采购自地方,同时后勤保障军民融合必然导致军事物流、仓储等方面的军民融合,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应充分吸收民用标准,力求和民用标准的兼容,保证物资编目数据的通用性。

(4)前瞻性。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应跟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体系,满足先进后勤保障体系的发展需求。

4 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设计

设计一个创建型的标准体系,首先要分析标准化对象所需的标准,将这些标准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进行排列和组合,其排列形式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分类组合以及层次结构,据此绘制标准体系的框架[8]。

4.1 标准体系三维模型

三维模型是人们在进行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室常用的方法,军用物资标准体系框架可以采用标准层次维、对象类别维、标准种类维的三维结构,对一个主要维度进行研究分析,细化标准层次结构,可以扩展标准容量,使标准体系结构更加科学合理。结合我军实际情况,设计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框架三维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结构三维模型

4.2 标准体系层次结构

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应当以部队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物资编目及其编目数据的管理使用流程可以划分为:信息采集、代码编制、数据存储、数据交换、数据应用,据此设计标准体系层次结构第一层为:通用基础标准、物资基础属性编目标准、物资状态信息编目标准、编目数据应用标准、编目安全管理标准,下一层是对上一层的进一步细化。设计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4.2.1 通用基础标准。通用基础标准包括标准化要求标准、军队单位编目标准、军工企业编目标准、民间企业编目标准。

图2 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

(1)标准化要求。表现为标准化管理文件和规定,包括与编目和标识所有有关的术语、符号标准和其他标准的制定、变更、替代和废止标准。

(2)军内单位编目标准。为满足编目对象中的武器装备、器材备件、设备工具大都需要进行全寿命周期可视化管理需求,需要对这些物资的使用单位进行编目,所以需要制定军内单位编目标准。

(3)军工企业编目标准。在军用物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和武器装备维修管理的过程中必然需要物资生产企业的信息,军工企业编目标准用于规范军工企业的编目。

(4)民间物资供应商编目标准。军用物资中有大量的基础物资采购于民间,如米、面、油等,此项标准用于民间物资供应商编目管理。

4.2.2 物资基础属性编目标准。物资基础信息包括物资基准名称、物资类别、常用属性等信息,分别对应物资基准名编码、物资分类编码、物资属性编码。需要注意的是,物资的常用属性也包含了物资的基准名称和类别,但是在物资编目系统数据库中,需要所有物资共有的属性作为数据库的“主键”和“外键”,而物资的基准名称和类别是较好的选择。物资基础属性编目标准需要对其涵盖物资的分类、命名提供规范,罗列每种物资需要编目的属性并规范属性编码的数据格式。物资基础属性编目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军用物资分类集。收录全军所有军用物资,按照一定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分配类别码,常用线分类法。

(2)基准名称词典。收录全军所有军用物资的基准名称,并为所有物资编制编码。

(3)通用基础属性编目标准。其包含所有军用物资共有通用的基础属性编目标准,如生产日期、生产厂商等属性,比如物资供应商编目标准规定使用代码“MADEA00001”表示某一物资的生产厂商是代码为“00001”的企业,其中“MADE”表示生产厂商,“A”表示属性值为代码,“00001”为厂商代码

(4)特有基础属性编目标准。针对某一类或一种物资特有的属性编目进行规范,列出需要进行编目的所有特有属性,并规范其编目格式。

4.2.3 物资状态信息编目标准

(1)物资采购项目编目标准。此编码一般用于标识物资采购方、生产厂商、采购批次等信息,在军用物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中,对采购项目进行编目和标识,有利于实现军用物资管理中采购、仓储、分发等业务信息化。

(2)物资货运包装编目标准。货运包装编码是为运输和仓储提供唯一标识的代码。

(3)仓储单元编目标准

(4)物资工作状态编目标准。此标准用于规范物资工作单元、是否完好、维修信息的编目。

4.2.4 编目数据载体标准。数据载体可以承载编码信息,常用于电子数据交换(EDI & XML)和自动数据采集(Auto Data Capture,ADC),目前常用的数据载体是条码和射频识别标签。

(1)条码标识标准。条码技术解决了计算机应用中数据采集的“瓶颈”,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与传输,是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自动化的基础,此类标准用于规范一维条码、二维码的结构格式、印刷标识。

(2)射频识别标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系统包括读写器和射频标签两部分,读写器用于读写承载识别信息的射频标签。射频识别的标签与读写器之间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进行双向通信,实现标签存储信息的识别和数据交换。RFID 标准用于解决编码、通信、空中接口和数据共享问题,目前民间已有较为成熟的技术标准,单军用物资编目系统的数据载体有较高的安全保密要求,有必要制定专门的标准。

(3)其他数据载体标准。

4.2.5 数据安全管理标准。编目数据使用是编目系统的最终目的,但是军用物资编目数据大都有保密需求,编目数据可供哪些单位使用、如何使用应当由安全管理标准规范。全军物资编目系统整合了全军所有物资的大量信息,可以给装备研制设计方、生产厂商、物流仓储机构、装备使用单位、装备维护人员提供数据,但是也会带来数据资料泄露的风险,尤其是在军用物资供应军民融合的过程中,势必会使用民间地方的物流资源渠道,必须要有标准限定每一个数据的使用权限和范围。

5 总结

为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求,加强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物资编目系统是后勤保障信息化的基础。先制定编目的标准化法规,形成具有权威性的法规文件,而后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统筹兼顾军内现有编目标准、地方民用标准,结合部队实际需求,建设形成全军适用、军民一体、与时俱进的物资编目标准体系是全军物资编目系统建设运行的前提,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编目物资分类
分类算一算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被偷的救援物资
分类讨论求坐标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救援物资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