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认知对中国传统医药英译影响的研究

2019-09-04周锋蒙洁琼何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意译音译术语

周锋,蒙洁琼,何严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200)

在了解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前提下所具备的跨文化思维能力,称之为文化认知能力。文化认知能力的本质就是对文化的学习和把握。文化认知是理解文化差异的重要基础,对中国传统医药英译影响巨大。

我国传统医学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及诊疗理念而受国际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中医要实现国际传播的目标,英语翻译便显得尤为关键。对于传统医药英语翻译来说,许多翻译矛盾问题出现都是由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的。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不同的民族语言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容。中医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医语言当然也不能脱离中国文化而单独存在。传统医药的英语翻译,看不仅是语言间的相互转化,也是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同的专家学者对翻译的原则及标准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诸如部分学者认为,中医英语翻译应遵循“信”“达”“雅”的原则。而部分学者所秉持的观点则如同上文所描述,即中医英译,其本质乃是中英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因而在此过程中,唯有正确处理好两种语言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才有可能避免因文化认知差异而对传统医药英译造成的影响。对此,该文将通过从文化认知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医药英译影响进行研究。

1 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医学所蕴含的文化,是对生命、健康以及疾病所特有的智慧总结与实践。中医文化体现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对生死的价值观,同时也注入了健康理念、诊疗方式、药物处方等体系。在我国,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出了悠久灿烂中国文化,传统医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深深植根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之所以把中医文化描述为“源远流长”,便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之“渊源”,而正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语言特点及思维方式,加之博大、精深且历史悠久,故成了中医文化发展的重要养分,即中医药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且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发展以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虽然这两者并不是相完全互相统一的整体,但彼此关联非常密切且不可分割。

2 文化认知对中国传统医药英译影响

由于中西医学分别以不同的理论体系、 哲学思想和不同的文化土壤为基础,因而存在这较大的差异性。例如,中医强调悟性思维,该思维方式糅合了阴阳五行等极具抽象性的内容。而西医更多的是理性思维,诸如对细胞以及组织的分析等。基于双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也便注定了两者在对许多概念有不同的文化认知。例如:“肝生于左,肺生于右” 这个术语,有人直译为“Liver generates in the left side of the body while the lung in the right side.”。此种翻译,其错误之处主要在于,中医术语中,“肝”主要是指“肝气”,其最主要的作用在于生发疏泄,而非是等同于西医中的“肝脏”器官。同样,肺也并非等同于西医所指的“肺”这一人体器官,而是代表着“肺气”。基于认知上的差异,也便产生了翻译上的矛盾。对此,作为中医翻译工作者,唯有不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一样的翻译策略,方能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的确,要达到中医术语中的原始意境,没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知识,仅仅通过字面上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如“味归形,形归气……”(《灵枢·阴阳应象大论》)中所指的“气”便具有多重含义,诸如生成充养、生成被充养等。结合“味”和“气”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恰当的译文翻译应当是“Five flavors of food nourish human body,while human body needs replenishing by primordial qi”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体现出术语所具备的双重关系。当然,要想确保英译的准确程度,翻译者自身亦当具备坚实的中医和文化知识,才能避免翻译导致原意变味,甚至全然与原意相违背。根据对不同语境之下文化认知的影响,以下提出一些翻译策略。

2.1 有对等译入语-直译

在不影响中医内涵理解的前期下,不少术语可以直译,如“湿热(damp-heat)”“血瘀(blood-stagnation)”等。中医中有一种针刺手法名为“透天凉”,而就其字面意义来看,即一种能可让产生凉意的一种针刺手法,对此,相应的英译便可由其所代表的含义入手,进而将之意译为“cool-inducing needling”。同样的例子还有“热心痛”,主要指的是热气积郁在人体内而引起的胃脘痛,对此,相应的意译便可译为“epigastric pain due to accumulated heat”。如此一来,直译既遵循了字面原本之意,又不容易导致理解偏差,有利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2.2 词汇空缺—音译

许多的中医语言都晦涩难懂,甚至有许多术语并无实物与之相对应,这种抽象与模糊的性质,使得中医翻译者亦难以找到对应。诸如“气”“阴阳”等术语均是中医所特有的术语词汇,而正是因这些词汇有着浓厚的中医文化色彩,故难以找到恰当的英语去诠释其内在含义。面对此种状况,我们可采取音译的方式,当前,在部分国外中医音译文本中对此种方法的运用较为广泛,诸如中医的“气虚”,其在英文翻译中也直接翻译为了“qi xu”。此外,近年来,针灸这一中医的特色疗法因其卓越的疗效而受到了外国朋友的热情追捧。然而,在中医中,针对人体穴位的命名五花八门,且不同穴位亦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面对中医所提到了360 多个穴位,外国学者普遍采取音译的方式进行翻译,而如今,这样的翻译方式已被国外专家学者所普遍接受。虽然,音译的方式看似有些强搬硬套,但若能解释恰当,亦不会对语义表达产生任何影响,更不会损及中医特色。这便好比国外对“中国”的翻译,在最初翻译为“China”之时,绝大部分人并不认可,但如今看来,此翻译也早于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共鸣,并已约定俗成。

2.3 词义冲突—意译

中医药文本无法找到相应译入语的情况并不鲜见。如果中医语言的文化信息涉及很多深层次的含义,直译可能导致相应的译入语解释出截然不同甚至与本意全然相反的含义。诸如“鹤膝风”,许多人将之翻译为“crane knee wind”。“鹤膝风”指的是膝关节疼痛,严重的会像鹤膝一般肿大,从病理上类似于西医所说的“synovitis”,即滑膜炎,采用“synovitis”的翻译显然更为恰当。相比之下,针对此种类型的中医语言,采取意译翻译法更为恰当。意译翻译法追求的是要让译文含义尽可能地与原文内容相契合,从而确保译入语的可读性。意译翻译法相较于音译直译法无疑更加简洁明快,且更加符合目标语言国文化,减少国外读者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偏差,进而让中医语言与国外读者更加贴近。又如“白虎历节”“鹅掌风”等中医病名,其便分别对应着 “migratory arthralgia (严重游移性关节痛)” 和“unguium in hands(手癣)”,这一类的词语如表1所示。

表1 中西医病名对比

2.4 一词多义—意译加注

典型的意译加注例子是“补阳还五汤”。此前,有译者将其翻译为 “reinforcing yang to restore five decoction”,如此一来,外国人对其中的“restore five”一定感到十分困惑.“restore five”是什么? “人有十阳之分,其分布于人体周身,左右各半。”所谓的阳气亏五成,所指便是失去了五成阳气,而这五成阳气若均是自同一边亏损,则将导致人体半身不遂。而要治疗这个病,需保持气血通畅,则所亏五成将悉数还原,再复十全之身。由此可见,上文将“还五”简单译为“restore five”还不行。对此,若能采取加注方式译为“reinforcing yang to restore five decoction(five refers to the yangqi lost by half)”则不容易引起人们误解,同时有利于中医知识和文化的传播。

又如,针对中医术语中的“少火”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其一为药食气味阴阳属性,气味具有辛、甘、温等特点。其二为维持人体生命运动的阳气。基于此术语有着多层含义,只采取直译的方式,显然无法全面表达该术语内涵。对此,采取意译加注的方式将之翻译为“normal yang qi (function of herbs with mild property) ”“normal yang qi(maintaining human activities)”。此翻译虽较为烦琐,但却能全面表达出此术语所囊括之意,因而读者也更容易领会其中文化内涵。

此类翻译实例还有:

肺吸入清气,呼出浊气:“The lung inhales lucid qi and exhales turbid qi.(lucid qi, fresh air) ” 注:这里的“清气”指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灵枢·动输》):“The stomach is considered as sea of zang and fuorgans, whose lucid qi goes upward to lung.(lucid qi,clear and refined part of water and food) ” 注:“清气”指水谷精化的轻清部分。

3 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文化认知对中国传统医药英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避免翻译语言与原意相背离,需事先了解其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准确的把握各个词语的含义,深入分析词、短语等基本单位并采用适当的翻译方式,如此方能避免双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切实促进中医药及其文化的国际交流。

猜你喜欢

意译音译术语
音译研究(2007年~2021年)回顾与反思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贸易术语修改适用问题探讨
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词语的翻译(三)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基于字形与语音的音译单元对齐方法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翻译适应选择论下中医术语翻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