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在技工院校羽毛球社团课中的运用研究
2019-09-04陈汝杭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 陈汝杭(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为响应体育教育改革号召,本校决定在校内执行选项社团课教学模式,将选择权交给学生,依照个人喜好选择要学习的体育项目和授课教师。此体育教学创新模式的应用给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开展体育教学。近年来,体育训练更加强调核心的重要性,在国家级体育团队中,核心训练的地位非常重要。在院校羽毛球项目教学中融入核心训练,是否能够对羽毛球运动技巧的掌握、人体在运动时的稳定性、防运动伤害能力等产生积极作用,为弄清该问题,本校决定从校羽毛球社团中选出30名成员,对核心训练与羽毛球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将30名学生依照个人羽毛球能力和身体素质均匀分成2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使用不同的方法和项目在之后的14周内对实验对象进行核心训练,总结实验对象在接受训练后,身体的稳定性、羽毛球扣杀速度、防运动伤害能力以及个人比赛成绩等方面发生的变化。通过实验和总结,帮助羽毛球授课教师掌握更先进的体育教学方法,并为其他项目的体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1 、概念的界定与训练方法
1.1、概念的界定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期刊文献发现:
核心可以大致理解为人体躯干的中心部位,即从盆底肌到膈肌之间的部分。核心训练可被分成力量训练和稳定性训练两个模块。其中,核心力量是指位于人体核心区域的肌肉,在接受神经支配时能够产生的最大力量,核心力量训练就是对核心部位的肌肉进行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中提到:核心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其包括 29块肌肉。这29块肌肉可在人体运动过程中,起到稳定躯干、力量传输、控制力量增减等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更好的保持平衡、增强运动表现。具体来说,核心力量的作用有以下五点,(1)稳定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核心部位虽不直接参与身体运动,但其为运动时四肢肌肉创建支点,增强支点的稳定性及肌肉力量;(2)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和控制效果;(3)通过核心控制,传输给四肢和其他肌肉群更高的能量;(4)强化运动能效,促进肢体协调与平衡;(5)提高防运动损伤能力。而核心稳定性指的是当人体处于不同人的形态时,腰部、骨盆以及髋部之间相互联系构成整体的稳定能力。核心稳定性训练则是针对身核心区域进行的力量、平衡、灵活性、柔韧性等能力的训练。核心稳定性包括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以完善能量高效传递效率。笔者较认同核心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其包括 29块肌肉。核心肌群能够对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起到一定的作用。核心力量是身体运动的“发力源”,是以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控制身体平衡和稳定的力量能力。核心力量训练实质上就是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提高人体的平衡稳定性、身体控制能力及本体感觉的提升。
1.2、核心力量训练法
(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克服自身阻力训练。
本实验中,使用的主要训练方法包括仰卧臀桥、仰卧挺髋、交替臂支撑控腹、两头起、平板支撑、支撑屈膝等。
(2)训练初期:设备单一训练。
在训练的初始阶段,使用简单器材,如波速球、瑜伽球、悬挂绳、阻力带等进行单一动作训练。设备单一训练的主要作用是激活核心区域的小肌群,启动深层次肌肉参与到训练当中。以瑜伽球为例,双膝跪地,将双手置于瑜伽球中间,做向前推球再收回动作。瑜伽球推出时,尽量保证背部与胳膊在同一平面,使用核心集群力量将瑜伽球拉回。
(3)训练中期:综合器械训练。
当训练进行到中级阶段时,增加训练难度。双脚站于波速球平面侧两端,保持身体平衡,做深蹲运动、躯干扭转等。以波速球为支点,交替使用手肘及手掌支撑。该过程的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人体的肌肉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提高神经与肌肉间的协调性。
(4)训练后期:负重抗阻力训练。
训练后期将训练重点放在躯干大肌群的力量训练上,主要为胸肌、背部、腰腹以及臀部肌群。主要训练项目包括:杠铃卧推、背部杠铃划船、背部硬拉、哑铃俯卧飞鸟、负重箭步蹲、悬挂举腿等。将臀部作为支点,进行V字腰腹肌群训练,以交替屈膝、两头起、负重转体等为主,锻炼腹直肌、腹外斜肌、胳腰肌等。另外,进行动静结合训练,锻炼腹直肌、胳腰肌等目标部位。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介绍
2.1、研究对象
从本校羽毛球社团中,选取30名男生,构成样本组。
2.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从知网、体育论坛、维普期刊等资料库查阅、收集相关研究成果,构成本文的主要理论参考。到校内图书馆查阅生理学、运动学、健康学等纸质材料,丰富理论资料构成,确保本文的研究有充足、正确的理论来源。
(2)图像分析法。
在训练中,使用高速摄像机记录样本的运动状态,以每秒125格的频率进行图片采集,分析学生在进行羽毛球扣杀、击球等动作时的实际变化。
(3)数理统计法。
分别收集、整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二者间在比赛成绩、运动表现、扣杀速度等方面的差异,明确核心训练是否给羽毛球运动训练带来积极影响。
(4)对比实验法。
将样本中30名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A组,实验组为B组。在训练过程中,A组使用传统羽毛球教学方法进行训练,在力量训练中,采取仰卧起坐、杠铃及哑铃卧推、斜板卷腹等方法。对B组进行核心训练,使用前文中提及的训练方法进行。在其他方面,两组的教学方法、训练强度等均相同。在实验教学进行14周后,对两组学生的身体稳定性、羽毛球扣杀速度、防运动伤害能力、比赛成绩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查看是否出现明显区别。
3 、实验结果分析
3.1、核心力量训练给羽毛球扣杀球速度带来的变化
羽毛球扣杀动作由肩袖肌群和大小臂来完成。躯干扭动带动肩部发出前后或左右方向的极速运动,再带动前端的手臂和羽毛球拍做出前后或上下方向的极速运动,完成扣杀。在羽毛球运动中,扣杀能力对比赛非常关键,通过扣杀速度的把握能够为羽毛球运动者创造更多得分机会,抢占比赛的主动权,甚至扭转比赛攻守态势。在该实验中,羽毛球扣杀速度的变化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羽毛球扣杀球速度实验组及对照组对比分析km/h
从对比数据可以看出,经过14周的核心训练,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间的扣杀速度出现明显的不同。经核心训练的学生最快扣杀速度可达到200km/h,而对照组学生的最高速度在190km/h;观察组内比较一栏,在经过14周核心训练之后,实验组学生相比受训练之前,扣杀速度的进步明显(p<0.01),而未接受核心训练的学生在扣杀速度上的变化不大(p>0.05)。从表1中观测结果可以看出,相较于传统训练方法来说,核心训练法对羽毛球扣杀速度提高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3.2、核心力量训练给羽毛球学生身体稳定性带来的变化
表2 两组学生身体重心稳定性的参数对比分析 (°)
羽毛球运动看似只有手臂在挥动球拍完成击球运动,但实则全身的肌肉都有参与其中。在网前,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和力度把控能力,而在后场,则需要超强的爆发力将球击出。在整个过程中,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非常重要。要求躯干在发力大小的频繁切换间,保证较高的平衡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运动过程中快速、准确的移动,提高躯干的应变能力。人体躯干对四肢起控制、支撑、作用,是四肢的力量来源。而核心训练的对象为人体躯干,在训练过程中,为人体创建了一个不稳定的运动环境,从而促进躯干稳定性的提高。对身体稳定性的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
该表中数据使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学生在保证躯干稳定时,羽毛球的激发角度、身体前倾角度、后场击球时躯干的仰角等,分为训练前和训练后两组数据。从表中数据能够看出,经过核心训练的实验组在以上三相指标的检测中均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以完成上挑球动作时,身体前倾的角度变化最为明显。从训练前的78±2变化为训练后的43±4,变化程度非常高(P<0.01)。在使用不同方法训练14周的两组学生中,边测球躯干稳定击球角度的区别程度最小,其他两项参数的差别都很明显。但仍能够看出,经过核心训练的学生在保证身体稳定性时,其运动轨迹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核心训练使得学生的髋关节更加灵活、核心部位的稳定性显著提高,身体应变能力增强,在击球时能做出更为准确的动作,因此实验组学生整体的羽毛球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3.3、核心力量训练给比赛成绩带来的变化
本学院学生体育选项课的教学评价中,体育比赛成绩的占比较高。实验选取羽毛球社团中30名男同学作为样本,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使用传统力量训练和核心训练进行14周教学。实验教学结束后,使用两个教学课时和一个周末开展教学比赛。首先进行组内循环赛,各组选出8名优胜者。再进行组间循环赛,选取8名优胜者。最后进行8人决赛,使用淘汰赛的赛制进行。比赛结果为:实验组学生分获第1、2、3、6名,其余为对照组学生。从比赛成绩中不难看出,两组学生在经历不同的训练之后,比赛成绩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接受核心训练的学生的比赛成绩要优于未接受核心训练的学生。可概括为,核心训练有利于提高羽毛球比赛成绩。
4 、结论
在接受14周的核心训练之后,实验组学生在羽毛球扣杀速度、身体稳定性、防运动伤害能力和比赛成绩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核心训练有利于提高羽毛球运动中的扣杀速度、躯干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学生能够准确、及时的做出动作,击球质量显著提高。另外,核心训练激发了学生核心部位的深层肌肉和小肌群,使其发挥更多协调、稳定功能,以抗击运动伤害。建立在上述提高的基础上,接受核心训练的学生羽毛球技能提高明显,能够在比赛中获得更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