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就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2019-09-03徐亚婷

财讯 2019年24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就业

摘 要:本文对近15年以来内蒙古劳动规模、就业结构和就业渠道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内蒙古就业结构矛盾仍然凸显,但新业态增进服务业就业弹性,创新创业带动当地就业发展等。未来内蒙古应当不断完善就业结构,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

关键词:就业;就业质量;就业发展

一、就业发展现状

(1)就业规模

根据统计,过去数年间人口数量年均增长率为0.4%,而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为2.2%,高于人口增长幅度1.8个百分点,这表明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带动了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从2014年开始,虽然人口仍平稳增加,但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因此就业受到较大影响,就业人员增长百分比从2014年的5.48%下降到2017年的-3.33%。这符合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理论(索洛):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在变动趋势上保持一致。

(2)就业结构比例

1.一、二、三产就业结构。从2001年到2017年,内蒙古就业结构演变历程,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密切相关。根据统计,内蒙古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2001年的51.6%下降到2017年的40.06%,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重从2001年的16.8%到2017年的15.8%,其中2013年比重最大为18.79%,第二产业吸纳人员数保持相对稳定,对城镇化进程起支撑作用,但随着近年来房地产业的相对不景气和工业的转型升级的调整,第二产业在稳定中稍有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量比重从31.6%上升到44.08%,就業人数由净增312.6万人,在2013年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数量首次超过第一产业。

2.地区就业结构

在经济快速发展到经济发展新常态,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是一种常态。结合空间经济学的增长极理论和经济发展的时空特性解释,由于增长极和腹地之间的经济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因此,收入会导致就业选择,从而导致劳动力流动。全区各盟市由于经济发展差距就业人口有明显的“西增东减”的趋势,劳动力的流失和聚集反过来又会拉大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根据统计,从西部大开发到2016年,东四盟市虽然就业人口增加最大,但其人口基数是最大的,且大幅增长是在2001年到2007年之间,由于自然资源的开发粗犷的重工业发展,从2007年到2016年,东四盟市就业增长相对缓慢;呼包鄂就业人员增加量次之,增加了153.69万人;乌兰察布市就业呈现下降趋势,这也反应在常住人口变动方面。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地区就业的“东弱西强”越来越明显。

二、内蒙古就业的问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内蒙古就业在就业结构、服务业就业和就业渠道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第一是就业结构存在矛盾。“新四化”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和服务迈进,互联网、研发服务及金融服务等企业要求更多高素质人才,而现实的人才储备不足以满足,原有的产业结构中的工人短时间无法适应工作的转变进而造成待就业人员和空余岗位增多。第二是就业人数增长受阻。虽然就业人员数呈现上升,但增长率出现下降。第三是地区间就业结构差异增大。经济与劳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东西部之间劳动力流动加快,东部地区劳动力大量流失。

三、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在经济增速大幅放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人口增长率下降等多重约束下,全区要调控人口增长,完善就业结构,引导劳动力再就业。

第一要将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相结合,促进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在现阶段,内蒙古人口增长和低低出生率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加强生产力,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做大“蛋糕”。第二,要优化就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相对不景气和工业的转型升级的调整,第二产业在稳定中出现下降,说明在短期内第二产业不仅不能迅速提高,而且有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因此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优化产业结构。第三,各盟市要加大对于本土基础技能人才的培养,出台相关的人才留引政策,避免人才外流现象,推动高等教育进程,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适应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技术变革,实现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劳动力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余琳.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的就业形势及政策改革分析[J].经济研究导,2017(4):1-2

[2]蔡昉.中国就业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理论前沿,2008(11)

[3]邓圭.中国劳动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4]齐义军.包容性增长视阈下民族地区就业研究—以内蒙古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2).

[5]赵晓勇.湖北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J].当代经济,2008

作者简介:徐亚婷(1994—),女,汉族,江西,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7级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就业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