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清颗粒不同治疗方式在早中期慢性肾衰竭中性价对比
2019-09-03施萍
施萍
【摘 要】目的:观察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使用尿毒清颗粒不同疗法(口服、保留灌肠,口服+保留灌肠)的疗效及性价对比。方法:88例非透析治疗的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即尿毒清颗粒口服(A)组、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B)组、尿毒清颗粒口服+保留灌肠 (C)组,治疗4周后对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肝功能、血糖、血钾、血钙、血磷及费用等多项指标的比较。结果: 3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血糖、血钾、血磷均有下降(P<0.05),结合治疗费用以其中C组性价比最高(P<0.01)。结论: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运用尿毒清颗粒口服及保留灌肠均能获得确切疗效,均能降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血糖、血钾、血磷水平,但以C组经济学性价比最高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尿毒清颗粒口服,保留灌肠,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3--01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原发或继发性原因导致的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出现血肌酐升高、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并可以逐渐发展到不可逆的终末期尿毒症,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对早、中期病人的正确诊治,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改善生存质量,延迟进入终末期肾病。
本文分析了20l5至今我科88例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肌酐<442umol/L)经尿毒清颗粒口服、保留灌肠及联合治疗后,在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方面进行了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88例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符合内科学第七版慢性肾脏病和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与分期,男46例,女41例;年龄32-67岁,平均45.8岁,病程2-8年,平均6.3年;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36例,糖尿病肾病25例,高血压肾病13例,过敏性紫癜肾3例,IGA肾病7例,多囊肾2例,动脉硬化性肾病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尿毒清颗粒口服(A)组、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B)组和、尿毒清颗粒口服+保留灌肠(C)组。3组患者一般情况、病程、疾病分期情况及血肌酐(Scr)水平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排除标准:有明显感染;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期;不稳定高血压、脆性糖尿病者、明显心衰者;目前仍在使用ACEI或者ARB降压的;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肿瘤、结核病及充血性心衰等疾病;需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医从性差的患者;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下消化道出血、肠激惹、严重痔疮肛裂者。
1.2 方法
常规治疗:使用药物治疗原发病,将血压和血糖控制稳定,均给予常规优质低蛋白饮食,纠正贫血、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维持代谢平衡。
尿毒清颗粒组:予以尿毒清颗粒 5g/次,每日4次
保留灌肠组:予以尿毒清颗粒2袋(10g)+温水150ml,保留灌肠(将灌肠管子插入肛门至少60cm以上至降结肠,待药液温度降为36.5-38.5 ℃左右时进行灌肠,保留时间30-60min左右,取左侧卧位,保留灌肠后抬高臀部),每日1次
尿毒清颗粒口服+保留灌肠组:予每日口服尿毒清颗粒(5 g/次,每日3次)+保留灌肠,隔日一次。
三组均为4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肝功能、血糖、血钾、血磷、血钙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费用、不良反应的对比,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
1.4 评价标准
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同时Scr降低不低于10%,二者满足其一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同时Scr降低不低于5%,二者满足其一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化,Scr没有改善时为无效。临床疗效为显效和有效的比例之和。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o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士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检验,以P 3 结果 3.1 三组疗效比较见表1 三组患者在治疗两周后恶心、呕吐、纳差、腹胀等症状较前均有所减轻,A、C组比较>0.05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C组与B组比较均<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但A组与C组在显效一项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3.2 三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对比 4 讨论 尿毒清颗粒具有健脾益肾、通腑降浊、活血化瘀的功效,由中药大黄、黄芪、桑白皮、苦参、白术、茯苓、白芍、制何首乌、丹参、车前草等组成。方中大黄通腑降浊;黄芪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退肿;苦参、车前草清热燥湿;桑白皮利水消肿;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丹参活血化瘀;制首乌补益精血。诸药合用,共奏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之效,符合中医病机,也符合中医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学术思维.由于80%的代谢产物及毒素从肠道排除的理论【1】,使用尿毒清颗粒口服配合保留灌肠减少了肠道内的粪便及杂质对有效成分的吸收,保留时间延长使结肠黏膜对药液吸收更彻底,同时还能抑制肠内菌丛的生长,减轻肠腔内蛋白质的分解和肠溶性氮质的吸收,从而减少了氮质潴留【2】,药物经肠腔吸收发挥全身的治疗作用,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消化液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黄的主要成分之一——大黄酸可以通过抑制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生,减轻肾受损后的代偿肥大,抑制残余肾的高代谢状态,并拮抗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与合成,从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3】【4】。其次,大黄还可以抑制体内蛋白的分解,提高谷氨酰胺的生成率,降低血中的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5】,同时大黄能使肠道内大便变软,易排出,不仅促进尿素、氨基及其他代谢产物容易排除体外,而且也减少和阻止其在肠道内的再吸收【6】。另外,大黄还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可以抑制肾小球的“三高”(高压、高滤、高灌)。白术、茯苓、桑白皮、栀子炭使中药附着于肠黏膜,易于药物保留便于吸收。尿毒清颗粒可能通过改善CKD 患者残余肾功能而不是通过消化道排毒作用达到升钙、降磷及降iPTH 作用。尿毒清颗粒中多种药物的合理配伍,具有多环节、多因素、多靶点的协同作用,其疗效明显优于单药制剂。综上所述,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运用尿毒粒口服及保留灌肠均能获得确切疗效,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肌酐、血尿酸、血磷、尿素氮水平,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无肝损害副作用,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纳差、皮肤瘙痒、疲倦乏力、便秘、恶心腹胀、浮肿等症状,适合长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可以减少降糖药用量,血糖更易控制。另外,糖尿病、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减退,蠕动能力及排空能力降低,腹胀、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口服+保留灌肠对长期便秘的患者,可以保持大便通畅,而且没有明显增加治疗费用。口服和保留灌肠联合治疗更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营养状况,保护残余肾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毕增祺.慢性。肾功能衰竭[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07. 周成华,武玉清,许正新,等.大黄素对小肠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围药理学通报,2003,19(12):1421.1424. Levev AS,Stevens LA,Coresh J.Conceptual model of CKD:applicationsand implications[J].Am J Kidney Dis,2009,53(3 Suppl 3):S4 何東元,王笑云,王宁宁。等.大黄酸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激活的实验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2):105—108. 卢藤.尿毒清治疗慢性肾衰竭42例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22 钟伟强,刘冠贤,杨永铭.尿毒清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6):68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