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观念视域下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动力和挑战

2019-09-03

铜仁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俄北极观念

于 游

(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海淀区 100872 )

2013年“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俄罗斯给予了积极响应。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扩展和延伸,中俄两国领导人先后在多种外交场合表达了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想法和主张。2013年以后,俄罗斯开始与中国在北极地区展开积极合作,支持中国加入北极理事会成为永久观察国。2015年,中俄总理第二十次会晤联合公报中表示,“加强北方海航道开发利用合作,开展北极航运研究。”[1]2017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将北极航道的开发与“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联系起来。同年,习近平主席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时提出:“要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努力推动滨海国际运输走廊等项目落地,共同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合作,打造‘冰上丝绸之路’。”[2]俄罗斯加强与中国在北极地区合作的观念起着重要作用,俄罗斯与中国开展北极合作观念的发展和变化是中俄实 现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关键因素。鉴此,本文力求分析俄罗斯与中国加强北极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观念因素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动力和未来挑战。

一、观念因素对对外决策的影响

亚历山大·温特认为权力和利益是由观念造就的,观念在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国际政治中权力分配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利益分配建构的,利益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观念建构的……权力和利益之所以具有它们实际上所具有的作用,是因为造就权力和利益的观念起了作用。”[3]罗伯特·基欧汉和朱迪斯·戈尔茨坦在其著作《观念与外交政策:信念、制度与政治变迁》中提出了“决策者们是由于他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才会采纳新的政策。”[4]156观念的变化对政策有着直接 的影响,并且提出了观念影响政策的三种因果路径。

在第一条路径中观念起着路线图的作用,“源自于个体决定其自身偏好,或理解自己的目标和达到那些目标所要选择的政治战略之间因果关系的需要。”[4]13观念建构着利益,一旦行为者确定利益,也就决定了行为者会按照认定的利益指导行为。北极地区一直以来被俄罗斯视为国家利益的优先方向,与此同时,俄罗斯将开发北极地区的资源视为缓解俄罗斯经济状况的重要手段,将北极地区的安全视作俄罗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利益定位影响着与中国合作的观念,推动俄罗斯积极参与建设“冰上丝绸之路”。

在第二条路径中观念起着焦点和粘合剂的作用。“它们可以充当焦点,来规定合作的解决方案。或者充当联盟的粘合剂,增进某些特定集团的凝聚力(这些集团甚至可能在广泛的基础上达不成协议)。在任一情况下,政策都因选择某些观念而不选择其他观念而有所不同。”[4]13观念的焦点或粘合剂的作用有助于协调目标不一致的行为体的合作行为,缓和合作中的矛盾和分歧,以达到更有效的结果。一直以来,俄罗斯对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活动持怀疑和谨慎的态度,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俄罗斯对与中国开展北极合作的观念产生了变化,俄罗斯深入分析中国的北极利益和战略,权衡利弊,谋求与中国在北极地区开展更积极合作,积极回应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在第三条路径中是观念的制度化作用。“观念能够通过将自身融入政治讨论的术语当中而对政治产生持久影响;但某套观念还可借助将自身嵌入制度当中,通过制度的运行而产生影响。”[4]13观念影响着规则和规范的制定,同时规则和规范也塑造着观念。观念被制度化之后将产生长久的影响,对行为者的行为产生激励作用。中俄两国在北极地区开展合作的制度和规范,在国际平台上的互动和交流受到观念作用的影响,促进俄罗斯在北极地区采取更积极的与中国合作的态度。

以上三种路径方式体现着观念对制定对外政策的作用,并且这三种路径同时影响着观念的形成和变化。影响俄罗斯在北极地区与中国开展合作,积极参与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政策主要受以下几种观念的影响:俄罗斯的北极利益观、俄罗斯对中国北极利益的认知、北极合作的制度和规范。

图1 俄罗斯参与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的观念因素的三种影响路径

二、俄罗斯的北极利益观

2008年俄罗斯颁布了《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规定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1)北极作为俄罗斯的‘自然资源战略基地’,对国家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保持北极的和平与安定,并在该地区开展国际合作;(3)保护北极独特的生态系统;(4)北冰洋航线是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唯一的一条水上通道。”[5]文件中强调要增强在地缘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巩固北极地区利益,发挥领先的北极大国的作用。俄罗斯重视北极地区的传统安全与未来利益,争取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利益是俄罗斯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

(一)重视开发北极地区资源和完善基础设施

北极地区能源丰富,北极国家中俄罗斯所占的能源比重最大。同时,俄罗斯开发北极资源较早,投入较多,最早的投资可追溯到苏联时期,“在1983-1992年期间投资建立了钻探船队,在巴伦支海、伯朝拉海和卡拉海发现了10 个大型油田”,[6]在北极地区的能源勘探和开采中具有相对优势,是目前取得成果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2008年美国地质调查报告,北极地区约有13%的世界未发现石油和30%的未发现天然气。俄罗斯的北极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它约占该国总天然气资源的12.5%,占其液态烃资源的5%至9%。到2050年,北极大陆架的沉积物预计将占俄罗斯石油总产量的20%到30%,从而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碳氢化合物来源。”[7]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被俄罗斯看作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和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同时,北极地区气候极端,开发难度大,基础设施薄弱,许多苏联时期的老旧设施已无力支撑进一步的开发,需要大量投资。“掌握北极是一个持续不断和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但是还存在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任务,而这些任务是决定北极地区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同时维护和现代化基础设施,同时为生产区范围外的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8]基础设施对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进行资源开发和长远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重视建设北方航道

对于俄罗斯来说,北方航道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条国家交通运输路线,被视为俄罗斯的国家财富。北方航道是连接欧洲、远东地区和北美地区最短的海上运输线路,尤其是随着北极冰川逐渐融化,这条航道将越来越有利于航行。北方航道被俄罗斯看作是国家振兴的主要动力,是北极地区资源的主要运输干线,“北方航道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其区域内矿物资源的勘探和开发”。[9]目前北方航道的基础设施落后,港口码头和运输道路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北方航道发展的重要障碍。

2014年普京指出“需要加快建造冰层、新的核动力和柴油动力破冰船,全面发展北方海路全方位的现代导航、通信、技术服务、救灾基础设施”,[10]致力于制定北方海路发展的最佳经济模式。2018年签署的《关于俄联邦到2024年前的国家战略发展任务和目标》中指出,要在2024年前将北方航道货运能力增至8000 万吨。2019年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总经理利哈乔夫在北极国际论坛上表示,计划到2024年将北方海航道的货运量提至9260 万吨”。[11]2019年3月俄罗斯制定了外国军队经过北方海航道的新规定,因为“各国海军在北极地区活动增加,旨在保持对生态环境和商船运输的管控。”[12]现在俄罗斯的优先任务是建设基础设施,并大大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活动。“莫斯科希望从摩尔曼斯克到阿拉斯加附近白令海峡的北方海航道能够越来越受欢迎,因为该航道缩短了从亚洲到欧洲的海上运输时间。”[13]

2019年5月俄罗斯最新一艘核动力破冰船下水,目前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俄罗斯正在加紧建造破冰船,目的是更新和扩大其船队,大幅增加俄罗斯北极沿岸航道的货运量,以提高其开发北极商业潜力的能力。

(三)视北极地区为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

俄罗斯认为北极地区代表着财富和安全,被看做是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俄罗斯计划利用其靠近北海航线和北冰洋海底资源,使该地区成为战略资源基地。”[14]俄罗斯对域外国家参与北极地区事务有一些排外的心理,“俄罗斯不愿意让非北极国家在北极治理中发挥强大作用,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大国,主要是因为俄罗斯担心会破坏地区权力平衡,破坏已建立起来的、能够确保北极国家权利和特权的现行北极法律和政治机构。”[15]加强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和控制是俄罗斯的重要目标。乌克兰危机之后,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迅速恶化,对俄罗斯实行了多轮制裁。经济制裁的影响和俄罗斯经济结构的畸形导致国力不济,使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的大国地位和影响力受到冲击。加强在北极地区开发中的优势地位有利于俄罗斯拓展生存空间,重振大国国威。除了发展北极地区经济外,俄罗斯还不断 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不断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排斥其他国家在北极地区获取更多的利益。对于俄罗斯来说,北极地区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军事区,有俄罗斯重要的军工企业和军事基地。“随着北极地缘政治地位的提高,在确定大陆架外部界限、海洋领土划分,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生物资源开发和外国进入北海航道等问题上俄罗斯的压力倍增。”[9]出于安全的考虑,俄罗斯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重建军事基地,重新装备武装部队以确保安全和主权。

三、俄罗斯对中国北极利益的认知

(一)对中国在北极地区主要利益的认知

俄罗斯深知中国是世界上能源进口大国,能源安全是中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保证能源进口安全,完善多元能源进口渠道是中国当前发展的紧迫任务。“发展一条不受美国控制的能源运输路线,从北极到中国东海的‘海洋丝绸之路’能够加强中国的能源安全,增强其在该地区以及世界的影响力。”[16]为实现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耗的比例的目标,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将不断增加。“2015年,中国进口的石油份额占全部消耗量的63.5%,预测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76%。中国进口天然气份额占全部消耗量的30%,预测到2020年将上升至40%。”[17]北极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2009年,《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北极自然资源的研究。根据研究小组在北极冰层下的数据,大约有830 亿桶石油(约100 亿吨),占世界未发现储量的13%。”[18]而且俄罗斯距离中国地理位置较近,铺设能源建设的基础设施成本相对较低,加大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前景广阔,合作空间大,有助于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

俄罗斯也了解北方航道对中国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海上运输是目前进出口货运的主要运输方式,其中90%的货物都要通过海上运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冰盖日渐消融,北极航线开通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还大大缩短了运行时间,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进出口潜力,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空间,甚至会对传统的世界贸易格局和贸易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从摩尔曼斯克港到上海,走苏伊士运河可在42 天内到达,走北方海航道仅需要22 天。”[19]其次,北极航道的开通有利于缓解“马六甲困局”,“可以免受马六甲海峡海盗的困扰以及打破海上通道单一性局面,实现中国国际航运多元化。”[20]马六甲海峡海上通道安全问题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持久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国际环境的变化与国际形势的波动随时对中国的航运安全造成威胁,北极航道的开通有助于提高中国海外航运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

表1 与苏伊士运河相比较北方航道的优劣

(二)对中国北极地区参与方式的认知

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主要方式,2004年中国在北极建立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从1997年到2017年中国对北极进行了八次科学考察,并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和冰岛设立了两个极地站。”[21]2016年,中俄首次开展北极联合科考,标志着中俄两国在北极海洋领域的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2018年中俄两国举行了第二次北极联合科考,在多学科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助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除了科学研究和考察外,中国也越来越关注该区域的经济潜力。亚马尔项目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在俄罗斯实施的首 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项目位于俄罗斯境内的北极圈内,是目前全球在北极地区开展的最大型液化天然气工程。目前亚马尔液化天然气的项目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截至2017年10月底,中俄双方已签订96%产量共计1478 万吨液化天然气长期销售协议。”[22]

“中国对北极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纯粹的经济领域,它还迫切要求在其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3]近年来,中国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北极治理,“为制定有关北极地区的国际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并签署了若干多边条约,其中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耗损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国专家还参与了国际海事组织《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国际准则》的起草工作。”[24]国际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明显地变为规则制定权的竞争,中国参与北极地区治理也逐渐从局外国家变成有建设性地参与国家,提出合理倡议,制定治理规则。“北京已经稳步融入北极问题的解决体系,包括环境和生态经济问题的解决体系。它增加了对北极国家间项目的投资,从而建立了对这些国家施加经济压力的机制,以实现该地区的共同利益。”[25]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了“冰上丝绸之路”的理念,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海上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参与北极地区事务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不断拓展参与的广度和深度。2018年发表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写到:“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26]“中国政府愿与各方共同开展北极航道综合科学考察,合作建立北极岸基观测站,研究北极气候与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开展航道预报服务。支持北冰洋周边国家改善北极航道运输条件,鼓励中国企业参与北极航道的商业化利用。愿同北极有关国家合作开展北极地区资源潜力评估,鼓励中国企业有序参与北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加强与北极国家的清洁能源合作。”[27]

(三)对中国在北极地区威胁感的认知

俄罗斯历来视北极地区为“特权利益范围”的一部分,“尽管俄罗斯与北极五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中的大部分存有严重的分歧和矛盾,俄罗斯还是倾向于在范围更小、更具有排他性的北极五国模式,而不是由北极理事会来讨论北极问题。”[28]中国将自己定位为“近北极国家”和“北极利益攸关者”引起了一些俄罗斯人的恐慌,俄罗斯对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利益存有怀疑态度,十分警惕中国在北极地区不断增强的影响力。《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写道,“北极问题已超出北极国家间问题和区域问题的范畴,涉及北极域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攸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命运,具有全球意义和国际影响。”[26]俄罗斯的一些学者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北极的海洋通道不仅有经济贸易意义,而且还有地缘政治意义,特别是在未来的军事战略意义。”[29]认为中国是一个潜在的扩张主义者,是俄罗斯的竞争者,“俄罗斯不想被视为中国的自然资源附庸。”[30]俄罗斯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活动有着军事和地缘政治的目的。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科学副博士帕维尔·古杰耶夫发表的一篇文章表明了对中国北极战略的担忧和警惕。他认为,中国在北极地区的目的是以非直接对抗的方式“获得北极空间和资源的最大化,”[31]这是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相矛盾的。

乌克兰危机之前俄罗斯倾向于与西方国家在北极地区开展合作,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首先与道达尔(法国)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等外国公司合作,以获取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俄罗斯石油公司还于2011年与美国跨国公司埃克森美孚签署了一项协议,以勘探卡拉海下的矿床。乌克兰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开始对俄罗斯制裁,国际合作和投资被被迫中止。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运输和基础设施等部门的制裁严重打击了俄罗斯能源开发项目,“投资大幅度减少,俄罗斯公司被禁止进入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禁止向俄罗斯提供大陆架工程设备,大陆架石油开采等一系列技术(提 高采油率,水力断裂,水平钻井等)。在美国的压力下,许多外国公司被迫暂停或大大限制参与北极能源项目。”[32]俄罗斯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投资,以缓解开发北极地区资源和完善基础设施的压力。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在北极地区十分审慎的态度使俄罗斯对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威胁性重新进行了判断。“中国拥有北极理事会感兴趣的足够的技术、实力和资金,中国希望从合作中受益。北京也小心翼翼地‘往北走’,以免显得咄咄逼人。”[33]中国尊重北极国家在北极享有的主权和管辖权,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坚持“不越位、不缺位”原则和“共赢”原则,坚持以推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和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为发展目标。“在与北极地区各国关系紧张加剧的情况下,俄罗斯面临着被孤立的危险,这将不可避免地阻碍其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摆脱孤立的一个途径是在北极区域之外尽可能地与盟国接触,根据一系列参数,中国可以成为这样的盟友。”[16]“俄罗斯最大的私营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制裁,对开发北极大陆这一高成本的项目投资额受到了阻碍。中国几家银行对此项目提供了1200 亿美元的欧元和人民币贷款,取代了原来西方国家的融资。”[34]这反映出俄罗斯对目前中国的北极活动持有一种谨慎的欢迎态度。

四、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制度和机制

中俄两国在北极地区的合作机制和政策,体现了两国重视北极地区开发和治理,以及发展北极的意愿。尤其是俄罗斯,重视北极地区的传统安全与未来利益,争取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利益是俄罗斯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

俄罗斯同中国在北极地区合作的意愿加强使中俄之间形成了多种互动平台,为中俄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这些平台为中俄北极合作提供了便利的和直接的交流环境,有助于推动“冰上丝绸之路”发展。

(一)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交流平台多样化

中俄两国利用国际多边平台积极推动北极合作,同时借力稳定良好的双边关系,交流“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想法与主张。

首先,中俄两国积极参与多边国际合作交流。作为处理北极地区问题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北极理事会在保护北极地区环境、促进北极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福利方面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3年中国成为其正式观察员国,积极参与理事会各种会议和活动,向理事会提出发展北极相关建议和提案,开展科研合作。中俄两国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借助北极理事会平台,积极互动交流,广泛听取各成员国关于北极地区发展政策和主张,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推动中俄两国深度合作。同时,其他北极问题交流平台也为中俄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北欧国家开展了多领域的北极事务对话,并积极参与重要的北极国际论坛,如北极圈论坛、北极前沿大会、北极-对话区域、北极问题科技部长会议等,设立了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这样的国际北极研究合作平台,加强了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35]北极圈论坛是专注于北极事务的国际论坛,对所有国家开放,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代表性,为域外国家参与北极治理提供了一条重要路径。2018年第六届北极圈论坛大会还设立了“中国与北极的未来—带一路”等涉及中国的专题。中俄两国组织、企业、学者之间利用北极圈论坛充分理解彼此的北极主张。

其次,中俄两国北极事务双边交流活跃。在国家层面,自 2013年起,中俄两国北极事务主管部门开始举办 “中俄北极事务对话”,探讨和协调中俄北极合作方向。在民间交流方面,2013年9月举办中俄“21世纪北极政策”研讨会,两国在研讨会中交流了北极政策和相关议题,开启了中俄两国在北极事务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在学术交流层面,学界举办中俄北极论坛。中俄北极论坛于2012年由中国海洋大学发起创立,迄今为止中俄北极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七次,对中俄两国在北极的交流合作产生了重要作用,成为中俄两国北极学者之间制度化和常态化的交流平台。

(二)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政策支撑

目前,中俄两国均出台了参与和发展北极地区的国家战略规划,是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方针,为中俄两国加强北极地区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提供了政策指导。

2018年1月26日,中国发表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的北极政策。在白皮书中,中国阐明了在北极事务中的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主张,“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关于北极领域的国际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重点开展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务实合作,包括加强与北极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积极促进北极数字互联互通和逐步构建国际性基础设施网络等。”[26]

俄罗斯颁布的关于北极地区发展战略的国家政策文件丰富多样,涉及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2009年3月正式公布的《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是俄罗斯北极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0年俄罗斯发表了《2011-2020年俄罗斯北极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纲要》;2013年出台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在2017年8月31日,俄罗斯对2014年版《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纲要》进行修订,将该纲要的时间延长到2025年,国家总体纲要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建造北极发展支柱区,创造加速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发展北方海航道和保障北极航运;发展开采北极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的技术装备制造业”。[36]

五、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挑战

俄罗斯对中国北极发展战略的观念和认知影响着中俄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合作观念也受到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从合作的观念上看,未来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挑战主要受俄罗斯“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以及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

(一)“中国威胁论”观念的影响

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尤其是俄罗斯遭到西方国家多轮制裁后,俄罗斯更是加大了“向东看”的力度,与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在中俄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中,俄罗斯“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一直不断。从最初的“黄祸论”,担忧中国向俄罗斯远东地区扩张,到后来的“中国威胁论”,惧怕中国实力的强大使俄罗斯失去在其在势力范围的主导力和控制力。

在北极地区这一大国争夺与竞争的新领域,俄罗斯同样惧怕中国作为对手与之竞争。俄罗斯对于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是十分谨慎的,俄罗斯害怕中国北极地区权力的扩大会影响自身北极战略利益。一些俄罗斯的专家认为,中国不会被局限在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的地位和作用中,不会满足于北极地区现存利益和权力的分布。“莫斯科特别担忧的是中国在北极地区的稳步发展,北京越来越多地把北极说成是‘共同财产’,而这一点是俄罗斯不能接受的。”[37]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存在被认为是由于自身“资源的匮乏”对北极地区进行资源的抢夺行为。“他们认为,北京将试图改变北极的现状,成为对北极地缘政治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大国之一。”[34]

尽管中国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明确表明了在北极地区的政策目标和基本原则以及参与北极事务的主要政策主张,但中国将自己的身份定义为“近北极国家”和“北极地区利益的攸关者”让一些俄罗斯人,特别是军方人士感到不安。“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格在2015年抱怨非北极国家利用其军事和经济力量‘在北极地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28]

(二)国际局势的影响

国际局势的变化影响俄罗斯同中国在北极合作的观念和意愿,利益和威胁并存的情况下,俄罗斯制定对外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俄罗 斯在国际社会中的不利情境。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趋利避害、维护国家利益,在北极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是现阶段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

第一,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复杂关系。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关系持续恶化,北冰洋沿岸国家之间在北极地区的竞争从未中断。北冰洋沿岸的五个国家中,除俄罗斯外,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都是北约国家,俄罗斯认为,军事实力是竞争优势的可靠保障,“北约成员国不断提高作战部队在北极地区的作战能力,定期举行联合军演,改善军事基础设施,在北约空军和军舰的协助下,在俄罗斯边境地区长期巡逻。”[38]同时俄罗斯也毫不示弱,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俄罗斯不断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力图建立北极永久性军事存在。“在多个岛屿上建立军事基地,增加了海军演习和巡逻,增强了北方舰队的力量。”[7]

第二,北极国家与非北极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不仅是北极国家关注的焦点,也吸引了越来越多非北极国家的注意,尤其是亚洲国家。亚洲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大、活力强,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东亚国家日本、韩国积极参与北极地区的开发和科学考察,“在北极问题上,东亚国家与北极国家积极展开能源、运输、科学考察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是大势所趋。”[39]而日本和韩国是美国的盟友,日本与俄罗斯、中国之间又存在领土争端。俄罗斯一直与印度在北极地区开展合作,而印度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和与中国之间的战略竞争使俄罗斯在北极地区与亚太国家合作的形势更加复杂。随着参与程度的加深,这些国家间的复杂矛盾也会发生摩擦和冲突,甚至影响俄罗斯北极政策和战略的制定。

六、结论

“冰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延伸和发展,推动和发展中俄两国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不仅有利于巩固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推动深化两国合作,也可以带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为“一带一路”的未来进程增添新的发展活力。

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有重要的战略利益,重视开发北极地区的资源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北方航道的发展。同时在中国北极利益的认识上,中国的官方立场与俄罗斯的北极利益是相符合的。中国在成为北京理事会观察员国时明确表示尊重北极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在《中国北极政策》白皮书中,中国也一再强调中国在北极地区的环境和经济利益。此外,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有多种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撑。中俄两国在北极地区的合作有很高契合度,俄罗斯可以利用中国北极发展的技术和资金,中国也可参与俄罗斯北极地区的能源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未来中俄两国在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应该继续增信释疑,积极地应对复杂的环境变化,坚持合作共赢,为北极地区互联互通和助力“一带一路”提供新的动力。

猜你喜欢

中俄北极观念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维生素的新观念
南极和北极一样冷吗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
北极飞来毛脚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