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

2019-09-02李生熙贾寄陈美存杨娟娟

中外医疗 2019年16期
关键词:消化内镜上消化道出血

李生熙 贾寄 陈美存 杨娟娟

[摘要] 目的 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方法 便利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14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消化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止血时间、脈搏、主动脉动脉压以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87.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74,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为(3.3±0.4)d,对照组为(5.4±0.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9,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治疗后动脉压等指标也优于对照组。 结论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借助消化内镜治疗可提升总体效果,改善患者体征指标,减少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后续工作中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 消化内镜;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动脉动脉压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6(a)-010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of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by digestive endoscopy. Methods A total of 114 patients with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convenient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digestive endoscopy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hemostasis time, pulse, aortic pressure and treatment efficien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74%,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7.7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χ2=19.574,P<0.05). The hemostasis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3±0.4) d,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4±0.6) 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t=6.369,P<0.05). The hospital stay and arterial pressu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so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effect and the patient's physical indicators, reduce hospital stay and hemostasis time, and should be promoted in the follow-up work.

[Key words] Digestive endoscopy; Non-varicose vein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ortic pressure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内出血,可有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与静脉曲张无关的情况被称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该疾病可导致患者失血量超过800 mL,危及生命安全,目前多主张快速给予有效治疗。研究指出借助消化内镜可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便利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4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相关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该院收治的114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5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52.8±1.3)岁,其中溃疡性出血患者17例,粘膜破裂出血患者16例,侵袭性出血患者14例,其他患者10例。观察组5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2.5±1.6)岁,其中溃疡性出血患者18例,粘膜破裂出血患者15例,侵袭性出血患者15例,其他患者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调查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和家属知情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②排除多合并症患者、濒危患者、中途退出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结合患者病因、病情,常规进行输液,限制进食,以鼻饲等方式补充营养维持代谢。口服抑制胃酸的药物,结合患者病情,建立静脉通道,静推兰索拉唑(国药准字H20130015)剂量30 mg,之后改行微量泵入,每小时剂量6 mg,或给予奥美拉唑等进行治疗。对照组共进行3 d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消化内镜治疗。将内视镜置入患者腹腔位置进行观察,了解患者病灶区域态势、疾病情况,通过热凝止血法、止血夹控制出血,取氯化钠溶液(浓度0.9%)、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浓度8%;国药准字H42021301)做清洗,去除瘀血。确定出血、凝血位置后,行盐酸肾上腺素(浓度0.001%;国药准字H35020177)注射,总剂量0.8 mL。治疗期间,借助消化内镜观察患者病变组织情况,当病灶部位出现白色肿胀、出血情况消失,即可停药。治疗持续3 d,期间结合患者临床病情给予止血药物,并控制饮食,给予营养液维持代谢。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进行生命体征的观察和记录。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止血时间、脉搏、主动脉动脉压以及治疗有效率。其中治疗有效率以量化指标表达,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和消化系统功能恢复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控制,生命体征平稳、消化系统功能改善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消化系统功能无明显改善或恶化为无效。以有效和显效构成总有效率。脉搏、主动脉动脉压动脉压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3 d后进行一次统计,主动脉动脉压可以反应患者机体主动脉内血液充盈情况,作为失血状况评估、补液以及后续治疗的参考,较血压测量更能直接反应疾病信息。以内镜了解患者止血情况。患者镜检无出血问题,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可准予出院。

1.5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住院时间、止血时间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患者的主动脉动脉压和脉搏变化

患者入院时主动脉动脉压动脉和脉搏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动脉动脉压和脉搏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消化科疾病,一般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内出血情况,可涵盖患者胃部、十二指肠、食管、胆囊等组织和器官。现代学者认为,胃空肠吻合术所致病变、出血,也可纳入上消化道出血范畴,但排除因静脉曲张导致内出血的情况[1]。非靜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失血量较大,可能超过600 mL、800 mL,少数患者失血量超过1 000 mL,急性失血且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患者死亡率可达到6%~14.2%的水平[2]。从病理学角度上看,当患者上消化道受到疾病侵袭时,血液大量流出,会引发血液循环方面的障碍,导致局部器官、组织死亡和功能衰竭,进一步破坏机体血液大循环,引发休克、死亡。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约有30%的患者失血量在500 mL以内,经抢救可保证生命安全,5%~8%的患者,失血量在1 000 mL以上[3]。多合并症患者死亡率较普通患者高2.1~2.4倍,包括凝血障碍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80%的患者伴有呕血、黑便问题,急性发病时患者疼痛感明显,上述症状可作为疾病诊断的基本标准[4]。

3.2  常规治疗的不足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涵盖多种疾病,目前多强调针对临床症状进行病情控制,包括止血、体液补充等,这些治疗方法的作用尚可,能够避免患者病情恶化,但由于病灶部位、区域、凝血问题没有得到精准的捕捉和应对,止血时间略长,患者治疗和住院时间也较长,总有效率并不完全理想[5]。此前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常规治疗模式下,抗生素类(结合患者病情决定是否应用)、兰索拉唑等药品能够在5 min左右完成止血和病情缓解,治疗总有效率在80%~90%之间,因药物无法第一时间达到病灶部位,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多在10 d左右[6]。这与该次研究所获结果相似,对照组患者止血时间为(5.4±0.6)min,住院时间为(9.2±1.1)d,治疗有效率为87.72%,存在优化必要。

3.3  消化内镜治疗的优势

消化内镜是一种检查设备,可经患者消化道进行直接检查,也能附带设备进行X线检查,包括十二指肠镜、食管镜、结肠镜、胃镜、内镜超声、胆道镜等多种[7]。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消化内镜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提升诊断效果上。因内出血的原因复杂、发病位置多变,且患者需要接受快速治疗以免病情恶化、休克。借助消化内镜,可以有效发现患者病灶区域、病情特点,进行针对性更强的医治,如内镜下的凝血块清除、病灶区域清理等,可降低止血时间、提升治疗成效[8]。该次调查中,观察组患者借助消化内镜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平均止血时间为(3.3±0.4)min,治疗有效率达到94.74%,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在提升诊断效果的基础上,消化内镜还可以进行后续病情跟踪,对患者出血位置进行实时监测,了解止血态势,以及组织、器官的恢复情况,指导后续用药和治疗工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因此得到降低,平均为(7.1±0.5)d。上述优势的共同作用下,患者用药合理,疾病得到有效治疗,有助于其生命体征快速趋于平稳,患者主动脉动脉压治疗后为153.8 mmHg,呼吸频率为98.3次/min,较正常值仍有差异,但与入院时相比已经明显改善,较对照组也更为理想。需注意的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依然需要以药物控制为主,消化内镜只能发挥辅助作用,且应强调适用性,避免乱用。

综上所述,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借助消化内镜治疗,可提升总体效果,改善患者体征指标,减少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后续工作中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娟.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9):174.

[2]  刘浒.消化内镜在上消化道静脉曲张性出血中的有效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9):151-152.

[3]  文政伟,李秋兰,何均辉.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医院,2018,18(9):1340-1342.

[4]  贾傲.上消化道出血行消化内镜治疗后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3):49-51.

[5]  崔传耀,李海峰.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7):79-81.

[6]  赵晓东.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0):68,70.

[7]  张秋团,周建华,叶细妹.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7(2):172-174.

[8]  薛挺,胡锋.红霉素输注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8,27(5):551-555.

(收稿日期:2019-03-10)

猜你喜欢

消化内镜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内镜诊疗中引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
内镜治疗消化内镜诊疗相关性穿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诊治效果分析
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观察
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预后效果分析
消化内镜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