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相关急性肾损伤30天内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9-09-02徐强马燕郭峰王晓波王晓忠
徐强 马燕 郭峰 王晓波 王晓忠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 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血肌酐( SCr) 和尿素氮迅速升高,是终末期肝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相比于非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更容易发生AKI,发生率为20%~50%,30 d病死率是未合并AKI 患者的10倍,在肝硬化住院患者中AKI是导致疾病进展、预后不良以及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因素[1-3]。国际腹水俱乐部于2015年更新的肝硬化AKI的诊断标准是:SCr 水平在48 h内升高≥26.5 μmol /L,在前7 d内SCr 水平比基线值升高≥50%。本研究采用AKI最新诊断标准,观察肝硬化相关AKI 30 d内死亡的相关因素。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院住院符合2015年的ICA-AKI诊断标准的患者131例,分为2组,观察30 d内死亡的为死亡组,余为生存组。生存组102例,男68例,女34例,年龄54(49.7,59.0)岁;死亡组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54(50.0,59.5)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0.0,χ2=0.89,均P>0.05)。
二、诊断标准
肝硬化相关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为:SCr 水平在48 h 内升高≥26.5 μmol/L,在前7 d内SCr 水平比基线值升高≥50%。
SCr基线值的确定:在过去的3个月内获得SCr值可作为SCr基线值,如果患者前3个月内多次检测SCr值,则采用入院前最近的一次作为基线值;如果不能获得患者先前的SCr值,入院时的SCr水平可作为基线值。
急性肾损伤的分期:Ⅰ期:SCr≥26.5 μmol/L,或 SCr升高至1.5~2.0倍基线值;Ⅱ期:SCr升高>2.0~3.0倍基线值;Ⅲ期:SCr升高>3.0倍基线值,或SCr升高≥353.6 μmol/L且急性升高≥26.5 μmol/L,或开始RRT。
排除标准:①近期使用肾毒性药物;②慢性肾病患者,或尿常规提示尿蛋白、尿潜血阳性;③其他系统如心、脑、肺严重器质性疾病以及肝外恶性肿瘤患者。
三、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临床资料收集
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患者肝、肾功能,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30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
四、统计方法
结 果
一、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肺综合征、原发性肝癌、急性肾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二、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及相关评分比较
生存组与死亡组肝硬化相关AKI患者WBC、ALT、AST、TBil、CHE、INR、BUN、CR、去甲肾上腺素(NA)、MAP、MEL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平均动脉压、肝肺综合征、原发性肝癌、WBC、 AST、TBil、CHE、INR、BUN、Cr、NA、MELD与肝硬化相关急性肾损伤30 d死亡有关,将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12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原发性肝癌、WBC、INR、NA是肝硬化相关急性肾损伤30 d死亡的重要因素。另外,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表明急性肾损伤Ⅲ期肝硬化患者相比于Ⅰ期30 d病死率更高(OR值分别为:0.08、0.16,P<0.05)。见表3。
表1 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表2 两组实验室指标及相关评分比较
表3 肝硬化相关急性肾损伤30 d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续表3
讨 论
急性肾损伤按照病因可分为3类:①由于肾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的肾前性损伤;②由于肾小管细胞坏死、肾小球肾炎或间质性肾炎导致的损伤;③由于梗阻等原因导致的肾后性损伤。肝硬化患者可并发各种类型的急性肾损伤,其中肾前性约占70% ,肾性约占30%,肾后性约<1%[4]。对于肝硬化患者,临床上常见引起急性肾损伤的诱因主要为:①血容量不足:绝对不足多见于胃肠道出血、过度利尿、大量放腹水等,相对不足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继发的高动力循环状态,以及不适当应用非利尿性降压药物等;②腹腔感染、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等;③全身炎性反应相关的血管扩张;④肾毒性药物的应用,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药物和造影剂等。
国外文献报道,肝硬化相关AKI患者90 d累计死亡率为27.7%,肝移植率为2.2%[5]。史冬梅等[6]报道,AKI患者28 d病死率为33.33%,其中AKI Ⅰ、Ⅱ、Ⅲ期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15.38%、54.54%、62.50%。本研究共入组131例肝硬化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随访30 d病死率为22.14%,其中AKI Ⅰ期患者64例,病死率为20.69%,AKI Ⅱ期患者44例,病死率为 34.48%,AKI Ⅲ期患者23例,病死率为44.83%;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均表明相比于AKI I期,AKI Ⅲ期30 d内病死率较高,提示AKI的分期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表明,WBC、AST、TBil、CHE、INR、BUN、Cr、NA、MAP、MELD评分、并发肝肺综合征、合并HCC均与患者的短期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WBC、INR、NA、合并原发性肝癌是肝硬化相关急性肾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提示,与30 d病死率相关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肝脏功能和炎症损伤的指标,如ALT、AST、TBil、CHE、MELD评分等;另一类是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及并发症的数量,如是否合并感染、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是否并发肝肺综合征等。WBC、TBil、CHE、INR、BUN、NA等临床指标以及Child评分、MELD评分系统不仅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同样可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文献报道,肝硬化并发AKI与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胆红素、胆碱酯酶、血清钠、肌酐值以及并发感染、肝性脑病相关[7-8]。另一方面,急性肾损伤作为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往往伴随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进展并影响患者的预后,如与自发性腹膜炎相互作用增加短期病死率[9],同时也可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影响患者预后[10]。本研究单因素分析表明,肝硬化并发AKI患者合并HCC,短期内病死率是未合并HCC患者的6.15倍,多因素分析为6.21倍,原发性肝癌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薛瑾虹等[11]报道,恶性肿瘤是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因素。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并发AKI预后差,AKI分期与患者短期病死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KI分期越高短期病死率越高。临床上,一些实验室指标以及肝硬化合并症不仅可预测AKI的发生,同样也是预测AKI分期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肝硬化相关AKI的患者不仅需要密切监测肌酐等,同样也需要警惕肝硬化其他合并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