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支出对山东省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2019-09-01王慧芹赵伟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

王慧芹 赵伟

[摘要]基于财政支出的视角,依托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将1985~2013年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对比,分析城乡居民收入状况的差异变化。经统计发现:自1985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目前处在一个较稳定的状态。采用spss模型实证检验支农支出和教育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正向作用,而医疗卫生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通过调节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可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规模

[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经济稳定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年均增长达到了9.8%。市场对社会资源进行初级分配,城乡居民按照“要素贡献的多少”获得自己应得的收入,但目前来看,市场“按劳分配”的体现并不充分,例如大部分农民工存在回报不足的问题,市场初级分配失范容易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危害社会的安全稳定,所以需要政府通过再分配来弥补弱势群体的需求,依靠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经济学家布坎南(2017)提出人与人之间收入的差距主要受出身、努力、选择和运气等因素影响。他还提到,工资收入是绝大多数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保罗·萨缪尔森提出人们收入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与人之间能力、风险偏好度、幸运程度等多个方面的不同,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胡文骏等人(2017)提到,财政支出作为收入再分配的政策工具,无法改变贸易开放带来的初次收入分配不公;王延中等人(2016)对四川、黑龙江、湖南、山西、江苏、海南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收入的结构和规模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大。李香菊,刘浩(2014)通过对1997~2011全国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城乡间收入差距过大直接导致了我国基尼系數高居不下。

2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均是全世界学者关注的课题,在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的大小来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大小。一般而言,基尼系数越接近于0越公平,基尼系数为0.4时,作为收入分配不均的警戒线,超过0.4意味着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容易造成公平认同感的缺失和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下滑。

2.1    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自1985年到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747.6元增加到28264.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08.1元增加到10620元,农村和城市的人均收入都逐年增长,但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远远高于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且两者间的差距逐年增大;自1985年到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3.54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2.58%,国家或地方采取政策倾斜的方式,期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政策的倾斜使近年来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率反超城市人均收入增长率,但由于农村经济起步晚,所以收入增长快的优势并没有在人均收入绝对量上体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迅猛增长,究其根本,经济体制改革是关键,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使经济焕发活力,特别是山东沿海城市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吸引外资,带动经济发展。

2.2     山东省城乡居民物质资源状况的比较

对物质资源状况的衡量主要从居住、交通和文化三方面进行分析,居住情况主要从人均居住面积和人均住房价值进行衡量;城乡交通资源主要根据家庭出行所采用的交通工具进行分析;文化方面的差异则根据每百户计算机设备拥有量进行分析。整体而言,各方面情况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都更加完善。第一,从2000年到2012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逐年增加,由13.8m2增加到33.4m2;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23.6m2增加到38.4m2,农村人均居住面积高于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且两者间差距逐年减少;但就人均居住价值而言,城镇房价远高于农村房屋价值,农村人均住房价值远低于城市。第二,从交通条件来看,自2000年到2013年,城镇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由0.2辆增加到35.8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摩托车拥有量由37.1辆增加到64.6辆,城镇和农村的出行条件都得到改善。不同的是,城镇居民大多选择轿车,而农村居民大多选择摩托车,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数量远高于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数量,但两类车可载人数和舒适度均存在较大区别,所以在出行条件上,城镇居民依然优于农村居民,这与两者经济实力有关。第三,从文化设备来看,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2年计算机在城镇居民的生活中得到普及,自2002年到2012年,城镇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由23.35台增加到88.8台,有关农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辆的统计则从2005年才开始进行,且就每百户居民拥有计算机的数量,城镇居民远高于农村居民;单从数量进行比较,2012年农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和城镇2003年大致相同,足可见差距之悬殊。

3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实证检验

3.1    变量定义和数据来源

考虑变量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财政支出指标细分为支农支出、教育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为了便于直观的统计分析,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作为因变量,用Y来表示;支农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用

X1来表示、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用X2表示、医疗卫生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用X3表示,X1、X2和X3代表自变量,如表1所示。

3.2    模型建立

(1)将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因素与人均收入比建立方程,通过spss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其中,β0、β1、β2和β3是回归系数,用SPSS软件对各变量的原始数据做线性回归,得到结果如下(详情见表2)。

该回归方程表示,支农支出每增加1个单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之比增加13.3个单位;教育事业费支出每增加1个单位,比值增加10.1个单位;医疗卫生费支出每增加1个单位,比值减少17.7个单位。我们发现支农支出、教育事业费支出和医疗卫生经费支出都对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产生影响,在影响权重上,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

(2)显著性检验(详情见表3)。

拟合优度检验。由表3所示,方程可决系数R?=0.725,修正可决系数R?=0.689,说明模型拟合的比较好。

F检验。针对原假设H0:β1=β2=β3=0,由表3所示,F统计量的值为20.227,其P值远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即自变量X1、X2和X3联合起来对Y有显著地线性影响,方程有意义。

3.3    模型结果及其分析

理论上,增大支农支出的规模可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动力,带动农业发展,为农民的增收创造条件,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但通过数据实证检验结果与理论不符。就现实条件分析,目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在村务农人员减少,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国家支农支出增加所带来的惠农便利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对于农民来说,收入来源主要是务工收入,而不是农业生产性收入,所以支农支出的增加对于农户并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第二,教育事业费支出的增加,有利于城镇和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教育水平对收入的提高有直接影响作用。就模型结果而言,教育支出的增加对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贡献率高于农村居民,所以对收入差距产生正向效应。第三,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对收入差距成反向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对我们的启示是,農村目前医疗卫生条件相比城镇有较大差别,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对农村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提高农户身体素质,从而提升农户收入水平,减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

4    山东省应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财政支出政策建议

4.1    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支农支出用在实处

首先,本文认为不应该盲目增加财政支出中支农部分所占的比重,支农支出只有以正确的方式惠及农民,财政支农效率才会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才会得到提高,所以,关键在于财政支农政策的完善。具体而言,可以将一部分支农支出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及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条件,保障农民的基本收益;二是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在项目的选择上应结合农村地区的特色和优势,贴合农民实际需求,保障农民收益,例如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和农产品补贴机制等。就农村现实情况,对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而言,鲜有人愿意扎根农村靠土地致富,主要是因为种地获得的收入较少,以及大部分80、90后种地技术和经验的不足。支农支出的使用可以考虑留住农村劳动力,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创业,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4.2    教育支出适度倾斜农村,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已有不少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有直接相关关系,教育支出的增加可以提高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受教育水平。目前,农村教育水平与城镇教育水平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教学环境、教学硬件设备等方面。为了弥补城乡间教育差距,必须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重,并且应持续性向农村方向倾斜,着重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农村教学设备及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育环境。除此之外,可以呼吁更多的第三方资金,包括动员社会慈善力量。第二,完善农村贫困生的助学金制度。不少农村家庭因学致贫,农村学生辍学在家,制度的完善保证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提高农村家庭平均受教育水平,增强农村人口素质,确保农村家庭未来收入,从本质上带动农村家庭收入的增加。

4.3    改善医疗支出结构,完善医疗帮扶机制

身体素质是人们进行自我发展的基础,无论对城镇居民而言还是农村居民,增加医疗卫生支出作为一种保障性措施,给城乡居民带来实质性利益,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减少有显著性影响。社会成员人人平等,都应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首先,设定正确规范的医疗、医药监督和辅助管理机构,促进农村医疗医药卫生资源的完善,解决农村医疗医药卫生资源薄弱的问题,对医药价格进行统一化监管,将农村医疗报销落到实处,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其次,应增强农户的就医意识,规避小病拖延变成大病的风险,村里卫生室应进行严格资格审查,取缔不合格机构组织,建立健全医疗救助站,提高农民的就医便利性。第三,对于因病致贫的家庭而言,大多面临无法保障收入来源的困境,适当进行政策扶持,包括保险费用的减小、治疗费用的补助等等,减轻家庭压力,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家庭收入情况。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布坎南.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08):21-25.

[2] 胡文骏.财政支出、贸易开放与收入分配[J].财贸经济,2017(12):35-50.

[3] 王延中,龙玉其,江翠萍,徐强.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以社会保险为例[J].经济研究,2016(02):4-14.

[4] 李香菊,刘浩.税制、公共服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与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4(03):108-120.

[5] 李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J] .经济学,2003(02):379-404.

[6] 刘永军,梁泳梅.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城乡收入差距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文献综述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影响因素的思考
河南省农村人口转移的历史轨迹、特征及动因研究
内蒙古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分析
犯罪行为学的分析与应用
地区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率的非线性效应研究
结构转型、科技创新与“改革红利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