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区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2016-06-12杨丹妮宋雨田金宇婕胡林洁刘雪锋

中国市场 2016年20期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数据分析城镇化

杨丹妮+宋雨田+金宇婕+胡林洁+刘雪锋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指出城乡一体化是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载体。文章通过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南通、咸宁、安阳、普洱、银川五个典型城市的城镇化建设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五个地区城镇化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五个地区的城镇化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表明了五个地区处于城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结合指标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数据分析

1典型地区城镇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

1.1基本内涵

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个性鲜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道路。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要求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

收入差距可分为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绝对差距是指以货币或实物表示的不同群体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的绝对数,可以测度不同阶层居民的富裕程度,可以反映收入差距的大小,但不能反映差别程度。相对差距是指用收入相对份额来表示不同群体或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标志。

1.2城镇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总趋势

在经济增长的长期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不均变动,是沿着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轨迹进行的。这种“先恶化后改善”的整个过程大约需要50~100年时间。这就是著名的“库兹涅茨假说”,也叫“倒U假说”,见图1。

“倒U假说”是否有普遍性,在经济学界存在极大争议。从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理论的基本内容我们看出,其理论假设没有考虑到要素流动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忽视了劳动要素流动的时滞。劳动力跨部门流动是有成本的,同时存在着众多地域文化差异,故应辩证地利用该模型分析实际问题。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开展,城镇化率的变化呈拉长的“S”形,即在城镇化建设初期,城镇化率增长缓慢;在城镇化建设中期,城镇化率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到城镇化建设后期,城镇化率保持较高水平,增长速度再次减缓,见图2。

长短期内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都存在密切相关性,短期因城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滞后而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长期城镇化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总体而言,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不明确,具体作用视正反两方面的净效应而定。因此将东中西部——南通、咸宁、安阳、普洱、银川作为研究进行理论的验证分析。

1.3人口及城镇化率分析(东中西部——南通、咸宁、安阳、普洱、银川)

通过Eviews6软件分析五市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由表1可知,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城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呈现出乡镇企业带动小城镇繁荣、各类开发园区建设带动中心城市发展、科学发展引领城乡一体化进程等鲜明特点。2009—2013年,五市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形成颠覆式变化,城镇化率也逐年上升。截至2013年,南通市城镇人口共有437.13万人,同比增加225.59万人,城镇化率为59.9%。咸宁市城镇人口增加49.94万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由1.644上升至2.966,城镇化率达到47.70%。安阳市城镇人口共有252.4851万人,同比2009年增加40.4851万人,平均年增长近8.1万人,城镇化率为43.80%。普洱市,2009—2013年,平均每年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近3.1万人,城镇化率为35.90%。银川市城镇人口由2009年的105.82万增加到2013年的155.76万,5年城镇人口净增加了49.94万,城镇化率为75.04%。五个市区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建立城乡人口与资源要素有序流动的制度体系,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分阶段向集镇、县城和市区聚集,健全机制,强化配套。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渐转为城镇居民,将其纳入城镇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范围,帮助其在城镇稳定就业,实现了农村人口像城镇有序合理的转移。

1.4城乡居民收入

近年来,南通、安阳、咸宁、普洱、银川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明显增长,但在2009—2013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值并未呈缩小趋势,反而普遍出现城乡居民收入差值增长的情况。五市在2009—2013年期间城乡收入差值出现增长情况,但是城乡人均收入比值均有所下降。这说明这五年期间,南通、安阳、咸宁、银川、普洱五市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比例大于城市但是增加量小于城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基数小、增长对收入值影响大,而城市的居民人均收入基数大、增长对收入值影响小。

2面板数据分析

2.1模型数据实证

以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GAP)作为被解释变量,用来衡量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水平;以五市的城镇化率(URBAN)、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GDPW2)、财政支出(PFE)、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FID)、人均生产总值(PGDP)、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所占比重(EMPLOY2)、进出口总额(IAE)等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建立Panel Date模型。变截距模型的单方程回归形式如下:

根据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见表2):

根据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固定影响的显著性检验得出:F=269.593118,查表可知,F统计量值大于相应的临界值,说明该变截距模型包含的相应截面固定影响显著,模型形式正确。

2.2指标数据分析

2.2.1生产总值

2009—2013年各地区生产总值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东部南通市经济总量大,增长速度快,优势明显,中西部各地区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三次产业结构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中。

2.2.2产业结构分析

由五市三次产业结构图(见图3)可看出,2009—2013年,南通、咸宁、安阳、普洱、银川都处于城镇化建设初期阶段,其城镇化建设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过程却因其具体措施而有所不同。南通处于东部地区,银川作为省会城市、政府实施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而适当放缓农业发展的政策,两地区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农业所占比重均在5%左右,在城镇化建设中城镇居民受益多于农村居民,银川和南通的收入差距相对五个地区加大最多。咸宁、安阳的第一产业比重在10%~20%,农业发展较银川、南通好一些,但依旧偏小。两地作为传统的农业区,农业用地面积广,城镇化建设初期阶段,快速发展的二、三产业吸引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中老年劳动力无法满足广大耕地面积劳作需求,使得农业产值增长缓慢,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逐渐加大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普洱三次产业比重较为均衡,城镇化建设主要使城镇居民受益现象明显。农村地区主要进行甘蔗、茶叶等传统农作物的耕种,利润低,则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村居民收入就增长缓慢。开发矿产资源和民族文化特色等利润丰厚的事业大多掌握在城镇居民手中,薄弱的经济实力和落后的劳动技术是阻碍农村居民进入二、三产业的两大障碍,政府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2.3财政支出

(1)非农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在“投资驱动型”经济政策的驱动下,各地区都相应调整投资比重,以适应各地区产业结构发展与完善。2009—2013年,五地区非农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变动较小,东部南通市、西部银川市非农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小幅上升,中部咸宁市和安阳市、西部普洱市非农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小幅下降。结合各地区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及结构变化,可以看出银川市和南通市农业投资比重减少,其农业所占比例很小并呈下降趋势,而普洱市、咸宁市和安阳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虽然也有适当缩小农业比重,但比重较另两市依旧偏高,这表明南通、银川的产业趋势在向二、三产业逐步转移,而普洱、咸宁、安阳以其固有的第一产业为核心,二、三产业相辅,共同协调发展。

(2)民生建设支出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区纷纷增加财政投入,特别是民生建设支出,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福利,还增强市场活力,带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根据王艺明,蔡翔《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的实证分析得出,民生建设支出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南通市201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投入比重达57.2%,10件4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咸宁市2014年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达到69.1%。安阳市2014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46.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6.5%,十项民生工程51件实事全面完成。普洱市2014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3.6%。银川市2014年全年民生支出19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3%。五市地方政府的民生建设支出有比较明显的城镇倾向,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2.2.4金融发展程度

用五个地区的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衡量金融发展程度。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视,五个地区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逐渐建立,农村金融的发展才步入正轨。但是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导致高收入者更能够得到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服务,不断增长财富,低收入者则因难以达到基本门槛而难以享受到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2.5产业劳动生产率

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所占比重表示五个地区高劳动生产率,在产业结构演进中,五个地区的高劳动生产率迅速地发展,扩张速度很快,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引起的技术进步快于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从而使得绝大多数从事于第二产业的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更快,因此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慢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导致五个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2.2.6对外开放程度

用进出口总额表示对外开放程度,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政策逐渐实行,对外开放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不同地区与国外的经济联系加强。五个地区引进大量外资企业建厂立业,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虽然带来了先进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对技术劳动力的需求量,促进了传统部门的技术进步,但是由于大部分外资企业对人力资本要求较高,农村劳动力由于未能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而受到排挤,因此外资企业就业的大多是城镇居民。因为受益的只是增加了城镇居民收入,并未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提高,所以五个地区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3结论

3.1理论方面

本文详细介绍了典型地区城镇化建设及城乡居民收入的情况,结合大量数据,从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生产总值、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财政支出、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所占比重、进出口总额等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数学模型,分析城镇化建设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得出南通、咸宁、安阳、普洱、银川在城镇化建设整体过程中均处于城镇化初级阶段,城乡收入差距仍逐步拉大。

3.2实践方面

3.2.1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明确城市定位,依照规划行动。对于不具备产业集聚基础的小城镇和集镇,要重点强化区域服务功能,为周边农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对具有区位、资源、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优势,特色明显且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小城镇,通过发掘内涵,打造特色镇。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3.2.2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

加快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大于非农产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产生有利影响。二、三产业规模扩大,城镇劳动力将不能继续满足其要求,二、三产业应大力吸纳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二、三产业的工资性收入一般要高于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农民收入得到提高,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2.3加大对农业财政支出

应该加大对农村的基本建设支出。要逐步把县以下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财政投资范围,对农村的公共工程建设,如乡村道路、饮用水、电网、有线电视、小型水利建设等,要逐年增加投资量,切实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

3.2.4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要调整城市偏向的金融制度和资金供给政策,建立与工业反哺农业相配套的金融制度和政策安排,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普遍供给不足的状况,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3.2.5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应该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公平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配置,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加强就业公平。

参考文献:

[1]陈阳,何婷婷.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J].中国市场,2015(13).

[2]宋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比分析[J].中国市场,2013(40).

猜你喜欢

城乡收入差距数据分析城镇化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