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模经营过程中风险分担机制研究
2019-09-01李敏
李敏
[摘 要]近几年来,农业生产掀起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浪潮,农户面临的风险不断扩大,其风险也愈加繁杂,致使农业的生产过程和经营极其不稳定。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文章首先阐述了有关农业规模经营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发现农业规模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风险,诸如自然、市场、技术、社会等风险,试图通过调整产业种植结构、提升产业化深度、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培育专业合作组织等方式来应对风险。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农业规模经营过程中风险的变化以及发展趋势,构建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从而为农业规模经营的顺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规模经营;风险分担机制;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业生产模式正逐步地转变成适度规模经营,与此同时,农业规模经营处在市场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生产经营总是存在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不单单影响农户的收入,而且对社会、经济都具有广泛的间接影响。在有关农业规模经营的研究中,多数学者认为需要适度的农业规模,其主要研究了其实现路径和发展意义,缺乏对农户在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一般风险的研究,而对农户收入起决定性作用的恰恰是这种一般风险。
1 农业规模经营的概念
农业规模经营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把土地的经营主体从普通的农户转变成当地的专业种植大户或者专业合作组织,从而改变农业的生产模式,分散经营变成集约经营,以专业化的手段规模经营土地,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其他要素。农业规模经营不可与土地规模经营相当,除了土地的规模化,还包括生产的规模化以及其他配置的规模化。所以,不是说土地规模越大,农业经营收益就越高的。
2 农户风险类型
2.1 自然风险
农作物的主要特征是强烈依赖自然因素,所以因气候季节、病虫害、天灾人祸等自然因素的改变都可能使农业生产陷入风险之中,这种自然风险是不可控制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规模经营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所以这一风险也是农业规模经营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目前,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抗自然风险能力也很脆弱。
2.2 市场风险
亦指农产品价格风险。指由于农业生产需要很长的周期,农产品的价格频繁波动,且缺乏农产品品种、质量和供需关系等市场信息,以致农业经营主体未能及时了解市场变动,调整种植计划,导致经营亏损,陷入困境,无法正常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农业规模经营的生产行为主要是针对市场销售,其面对的市场风险也较为凸显。
2.3 技术风险
指农业技术应用等现实效益和预期效益产生偏差的可能性。由于农产品品种培育的改善、生产技术的提高等技术方面的因素,在无法明晰外部环境的情形下,而使农业经营产生经济上的损害。一方面,从农业技术的难易程度来看,其工艺制作过程不够烦琐,保密机制不完善,且种植业普遍具有经验型技术特点,导致农业技术极易被模仿。最开始应用新技术的主体相较于模仿者产生了很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收入,导致与最初预期的效益产生了偏离。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可能会出现应用技术失败的情况。农业的生产主要依赖于自然环境、季节的变化,农业技术的应用要参考时令,要想利益最大化,就要正确适当地应用农业技术,如果不恰当地应用技术,就可能导致生产技术应用的不成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尽管应用这种技术失败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这一风险也不能被忽略。
2.4 社会风险
指因个人或团队的失误、疏忽大意、心存侥幸、居心不良等行为引起的风险。譬如,盲目或者过量地施洒农药和化肥,使农作物产生农药残留,严重影响农产品的安全质量,过量施用还会造成土壤盐渍化,改善土质,污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社会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等。其中,政策风险是指因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决策者自身能力不足或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等条件而做出的错误决策,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如果决策得当,可以使农业生产要素最优化配置,使生产者得到更多的利益。经营风险是指有由于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对劳动力管理不善而引发的风险。信用风险亦指违约风险,指其中一方当事人不按照约定的合同内容履行相应的义务,从而使另一方当事人经济亏损。
3 应对农业规模经营过程中风险的分担机制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顺应当下的农业经济时代发展了规模经营模式,随着这种模式的实施,农业生产也伴随着各种风险,为了应对农业规模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风险,迫切需要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可以从下列角度着手:
3.1 调整产业种植结构,规避自然风险
现如今,自然风险仍旧是阻碍农业发展的最主要风险,当出现自然风险时,人力是无法阻止的,如果大面积地种植同一种农作物,在自然风险来临之际,或许会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造成较大损失。所以应对这种风险,农业经营主体应该适当调整产业种植结构,比如分片区种植多种类农产品,不要大面积规模的种植同一种类农作物,通过多样化的方式种植农产品以期来降低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自然风险;或选择种植在恶劣天气下存活率高、风险较小的农作物,使农业风险达到最低。在抵御风险的同时也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风险分担机制。例如在台风、强暴雨多发地区要加强建设耕地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的防汛抗灾能力;在病虫害易发地区要经常对农作物进行实地观察和检测,把疫情遏止在萌芽之中。
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只依赖于人民群众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在天灾面前人民群众是渺小的,在这种情形下,亟待各级政府的力量。各级政府应該刻不容缓地出台相关财政扶持,加大资金投入来帮助农民一起抵御自然风险。
3.2 提升产业化深度,规避市场风险
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烈的季节性特点,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时间,一旦在农田里种植农作物种子,就很难再更改成其他品种,然而农作物的价格是无法提前得知的,且不具有重复性,是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而定的,不能依赖过去的经验,同时价格还具有滞后性,一般只有农作物瓜熟蒂落时才能确定大概价格。
近几年来,由于市场信息的不明朗,竞争激烈,农民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扩大市场,越发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难度,农产品滞销情况时有发生,给农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在种植农作物进行决策时,大部分农户都是依据去年的农产品价格来进行适当的微整,但是无论如何更改,还是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针对这种风险,农户应该转变想法,不能只是单一地发展种植业,可以尝试农作物种植与农产品加工相结合,提升产业化深度,来规避市场风险。当出现农产品供大于需产品卖不出去时,可以把农产品深度加工,比如辣椒做成辣椒酱、橘子做成罐头之类加工方法。开展农作物的加工业,可以通过改变农作物的销售形态来改变销售方式,以此来增加出售形式,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3 完善农技推广体系,规避技术风险
造成农业的技术风险有多种原因,其最基础的原因就是农机推广体系匮乏且农民自身素质过低。针对这种风险应该特别关注培训人民群众的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多种方式促进农户的技术培训,全方位有效地提升农民的整体综合素质。农技推广体系是针对农业生产经营的,是为了缓解农产品销售难的局面,降低农民的损失,应该由政府出面构建网络推广系统,搭建相关平台,有效地规避技术风险。
3.4 培育专业合作组织,规避社会风险
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长期伴随着不同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但是这些措施可能会诱发其他的风险。例如有些规模经营产业区通过流转的方式改变了土地的经营主体,且租金经常出现涨幅,引发了土地承包者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这种社会风险情况下,农民逐渐自发形成了专业合作组织,虽然目前这种形式还不够成熟,但是确实可以有效的抵御社会风险。
4 结论
基于本文的分析探讨,笔者认为,农业规模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规避应该从以下几点方向着手。首先,应该明确了解农业规模经营的概念内涵,充分认清农业规模经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种种风险;其次,由于地域的不同,面临的风险也各不相同,要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后,要联合政府根据市场情况具体制定最优化的风险分担机制。总之,为了农业长远发展考虑,农业规模经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能畏惧伴随的风险,要认真正确地对待风险,切合实际地规避风险,确保农业生产有序开展,推动我国的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书霞.外出务工、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J].江西社会科学,2014(02).
[2] 赵颖文,吕火明,刘宗敏.关于推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几点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06).
[3] 姚兆余,狄金华.农户风险处理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育[J].农村经济,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