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慢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2019-09-01刘冬梅吴跃传董千语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糖尿病

刘冬梅 吴跃传 董千语

摘要 目的:研究中医适宜技术在糖尿病社区慢病管理中的效果,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为制定糖尿病中医技术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管理,对照组进行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试验组在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中医适宜技术干预治疗及相关中医药知识培训,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观察和随访记录,对血糖控制指标、达标率、血压、体重指数等情况进行评价,对糖尿病社区慢病管理中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对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血糖控制率、体重指数和血压情况进行比较,除体重指数外,其余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中医适宜技术;糖尿病;慢病管理

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据推测,中国糖尿病患者2030年将达到4 230万人,最新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预期寿命缩短,男性患者预期寿命可以缩短7.5年,女性患者预期寿命可以缩短8.2年[1],糖尿病防治刻不容缓。2016年IO月北京市海淀区中医医院对辖区部分糖尿病患者在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下,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及为期1年的中医适宜技术干预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指标、血压、体重指数等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和随访记录,研究中医适宜技术在糖尿病社区慢病管理中的效果,促进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方案的建立,为探索中医适宜技术在慢性病管理模式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和参考。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在医牛站平台登记的病例中筛选出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筛选条件:符合1999年WHO对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年龄≤75岁;服用降糖药物和(或)注射胰岛素;居住在本社区> 0.5年;医保定点机构选在海淀区中医医院就诊的患者;排除精神障碍患者;患者意识清楚,行动方便,无认知功能障碍;无严重并发症;自愿参加项目调查。调查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管理周期1年。

方法与内容: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管理,每组100例,一组进行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设为对照组;另一组在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中医适宜技术干预措施,设为试验组。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观察。试验组在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基础上,首先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健康教育讲座,培训内容由中医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内容包含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中医饮食和运动疗法、中医常见适宜技术知识及技能操作培训。为期l周,共20学时,培训后对试验组的糖尿病患者由主管医师根据患者情况辅以中医相关适宜技术进行干预,采用的中医适宜技术有耳穴压豆、穴位艾灸、针灸推拿、气功导引和中医药膳等。

评价标准:对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观察,根据病历档案、随访记录进行组间对比、效果评价。2型糖尿病控制达标评估标准采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推荐的控制目标【2】:空腹血糖(FPG)≤7.O mmol/L,餐后2h血糖f2 h PC)≤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hA)<7.0%。收缩压(SBP)<140 mmHg和舒张压(DBP)< 80 mmHg,体重指数< 24 kg/m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分别进行x-、t检验,P< 0.05表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果

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管理过程中因外出、健康原因失访8例,实际管理192例。试验组95例,男41例,女54例;年龄47 - 75岁,平均(62.60±9.40)岁;病程1- 20年,平均(87±4.93)年;并发症18例。对照组97例,男43例,女54例;年龄48 - 75岁,平均(60.65±8.31)岁;病程1- 22年,平均(9.25±5.06)年;并发症21例。

效果评价:试验组糖尿病患者按要求参加中医药健康知识系列讲座及中医适宜技术技能学习,在慢病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接受中医适宜技术的辅助治疗,通过1年的综合干预,除体重指数外,试验组糖尿病患者的FPG、2 h PG、HhA、血压比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糖控制情况:所有患者接受社区糖尿病慢病规范化管理,观察糖尿病各项指标控制情况,试验组接受糖尿病中医药知识培训后,普遍对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力‘案欣然接受,自我管理意识和依从性增强。实施1年后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上1年指标,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糖尿病控制情况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l和表2。

血压和体重控制情况:强化血压控制不但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还可显著降低微血管病变的发牛风险【2】。肥胖也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减少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因此体重管理至关重要【3】。试验组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适宜技术管理1年后,两组疗效评价见表3。

讨论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其独特的力+式方法,除中草药外,中医针灸及耳穴压豆等临床应用显示出对降低血糖、血压和体重有很好的疗效,此前已有多人研究中医适宜技术对2型糖尿病的干预具有意义【4】。罗珊等团队经独立研究显示,耳穴按压治疗糖尿病,能使糖尿病患者的FPG和2 hPG明显下降【5'6】。

本次研究试验组患者经过1年的中医适宜技术的干预治疗后,整体治疗效果普遍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试验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确实有一定下降,但是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患者多数年龄偏大。另外测量统计时间为10月份,已进入秋季,为贴秋膘时节,体重变化不明显。本研究仅完成了中医适宜技术在2型糖尿病慢病管理中的整体效果评价,具体的中医适宜技术项目筛选,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以往的糖尿病管理过程中,多数患者认为西医治疗效果直接、显著,而中医适宜技术虽然方便、价廉、安全,但治疗耗时间,效果不确定,只作为辅助治疗。本研究表明,中医适宜技术不仅方便、价廉、安全,而且治疗效果明显,可以作为慢病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干预手段。本次研究也发现,在慢病管理中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涉及康复科、针灸科、理疗科等治疗科室,患者就诊不便,在今后的中医慢病管理中,可以进一步探索中医全科诊疗管理流程。

经过1年的管理干预,我们体会到患者教育的重要性,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和宣传对患者后期开展中醫适宜技术的治疗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了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管理能力,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观察,对糖尿病的控制起到积极作用。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以白行在家中完成简单的中医适宜技术,如艾灸疗法、药膳、按摩、八段锦等。

在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中医适宜技术干预,促使中医药融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具有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化冰,向红丁,杨玉芝等.2型糖尿病患者呼吸及消化系统死因分析一十五省市1991-2005年住院糖尿病患者死因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9):655-659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6(7):2-42.

【3】夏欣,陈建峰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控制的中西医治疗【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 11):73-74.

【4】周鹤腾,徐泰,李超.中医药适宜技术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模式的初探川中国民间疗法.2010,18(2):60-61.

【5】罗瓒,王黎.耳穴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概况【J】广西中药,2010,33(1):9-10.

【6】童青,崔平,俞帼英,等.耳穴贴压减少2型糖尿病用药剂量临床观察川.临床研究,2010,6(29):344-346.

猜你喜欢

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离你真的很遥远吗
糖尿病离你真的很远吗
得了糖尿病,应该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