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干预化护理及施行效果探究

2019-09-01张新荣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1期

张新荣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干预化护理及施行效果。方法:收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遵医护理,试验组用干预化护理,比较结果。结果:试验组满意程度、环境舒适程度、心理舒适程度、生理舒适程度、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实施的耗时、小儿手术的配合度、相关并发症比例方面相比对照组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干预化护理:施行效果

先天性巨結肠也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牛机制在于结肠远端及直肠缺乏神经节细胞,可导致功能性肠梗阻,其一般在儿童中发牛,和先天性的肛门直肠畸形发病率比较其发病率仅仅次之,且先天性巨结肠多见于男性患儿【1.2】。本研究分析了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干预化护理及施行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1月收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90例,以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男33例,女12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3.21±1.02)岁;其中全结肠型2例,普通型32例,短段型7例,长段型4例。对照组男34例,女II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3.27±1.081岁;其中全结肠型3例,普通型32例,短段型6例,长段型4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用遵医护理,试验组用干预化护理:①术前护理:术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牛素、无渣、半液体、无刺激性、易消化的食物。对于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甚至贫血的儿童,需要提前干预,进行输血,纠正贫血,改善营养。术前做好肠道准备,以便获得清晰的视野,利于于术操作。选择合适的冲洗器,并确定肛管的插入方向和深度,插入长度必须合适,否则不会达到灌肠的目的。插管时,动作要轻柔,同时改变套管的方向,缓慢推进,有效扩张肠腔。术前3d用生理盐水灌肠,将肠腔清洗。②术后护理:给予低流量吸入氧气,改善呼吸和促进二氧化碳排出,避免腰背酸痛等的发牛。对患儿牛命体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并汇报和处理。在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补液以补充儿童的牛理需要和持续的损失量,根据体重给予补液。保持肛周和会阴干燥清洁,排便之后及时清洗肛周,并给予涂擦无菌凡上林,预防感染的发牛【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满意程度,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实施的耗时、小儿子术的配合度,护理前后环境舒适程度、心理舒适程度、生理舒适程度,相关并发症比例。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9.O版本软件统计,t、x'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满意程度分析:试验组比对照组满意程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护理前后环境舒适程度、心理舒适程度、牛理舒适程度分析:护理前两组环境舒适程度、心理舒适程度、生理舒适程度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环境舒适程度、心理舒适程度、牛理舒适程度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实施的耗时、小儿于术的配合度分析:试验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实施的耗时、小儿手术的配合度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相关并发症比例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论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先天性肠道畸形,有发病率高和严重影响儿童的进食以及牛长发育特点,可对患儿健康产牛危害。手术是其有效治疗方案,干预性护理对于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术前清洁灌肠是关键。并充分进行肠道扩张,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术后通过患儿生命体征监测,给予维持营养干预等,保持皮肤清洁和肛周清洁等,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儿童早期康复,提高于术成功率。

本研究中,对照组用遵医护理,试验组用干预化护理。结果显示,试验组满意程度、环境舒适程度、心理舒适程度、生理舒适程度、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实施的耗时、小儿手术的配合度、相关并发症比例方面相比对照组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者实施干预化护理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苏花治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5):68-69.

【2】李早红,张宿迪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手术室全期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8(23):123-125.

【3】韩丽鲜.两种时机液状石蜡保留灌肠对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结肠灌洗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32(15):247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