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的嵌入式发展
2019-09-01任楠
任楠
摘 要: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的高校学生工作,存在难以满足当今大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缺乏专业性、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在价值观、目的及方法上具有共通性,因此在实际学生工作中两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解决学生适应问题、纠正学生偏差行为、改善学生人际关系等方面,学校社会工作有较强的操作性,将其嵌入高校学生工作,联袂发展,对创新高校学生工作方法大有裨益。
关键词: 学校社会工作 高校学生工作 嵌入式发展
长久以来,高校作为一个积累、传播、发展知识的场域而将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第一抓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和服务都以教育为目的但更强调学生管理。当今大学生对高校学生工作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高校学生工作从“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逐步转变,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在學校这个特定场域的应用,目的是帮助学生习得学校生活和未来发展能力,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方和谐关系,以创造教学相长的良好环境助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专业活动[1]。基于这一价值理念,学校社会工作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教育、管理方法,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是一种党委领导为主、行政管理为辅的直线式科层管理制度。在学校党委统筹部署下,校级学生工作委员会对学生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学生处(学工部)、团委等部门组织学生工作,各个院系党总支部和辅导员等工作人员落实日常工作的多层级管理模式。教育、管理和服务是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主要职能,从人员上看,上至校级下至院系,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通常同时担任行政和党委两种职务,在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开展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在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问题。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困难
1.难以满足当今大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需要更多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因而出现“一校多区”和“大学城”现象。现今大学生群体有着与以往学生不同的特点,他们对自我发展需求更加多样化,社会各界对在校大学生中的贫困生、心理问题、就业困难等问题高度关注。这些因素糅合在一起提高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面临新问题。
2.无所不包的学生工作缺乏专业性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系以典型的直线型科层管理结构为主,这种管理制度的优点在于方便集中力量对学生进行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层层下达;缺点在于上面众多的不同指令最终全落在从事具体学生工作的院系教师这一处,从事具体事务的学工队伍人员承担着庞杂的责任和义务,每天忙碌于各种不同指令、通知、突发状况之中。在各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人员中,学工队伍都是最忙、最累、成效最不容易显现的成员[2]。因此,高校急需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学工队伍。
3.高校学生工作“重管理”而“轻服务”
高校学生工作最主要的任务是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建设者。在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下,日常学生工作中主要思路仍是“管住学生”,学生工作更多的是以学校校纪校规约束、控制学生,以维持校园稳定、安全为最基本目标。在这种思路下,以辅导员为主的学生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将主要精力投入在“两头”学生中,忽视“中间地带”学生。这种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个体的特殊性,与如今大学生更追求个性化发展相冲突。
三、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学校场域内进行专业服务,属于学校辅导的一部分,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社会工作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学校、家庭及社区构建良性互动关系,以推动学生顺利成长和发展[3]。作为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社会工作有着“关于人应该如何被对待的理想主义理念”[4]。学校社会工作主要价值理念有:接纳、自决、个别化、尊重人。学校社会工作面对服务对象,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有能力和潜力改善自身的处境,要根据案主情况个别化处理案主面临困难,同时尊重案主隐私权。
四、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嵌入式发展路径探析
以往的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的高校学生工作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是一种嵌入性发展,引进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对补充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方法大有裨益。
1.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学生工作的可行性
通常,在自然科学、建筑学中,嵌入是指事物甲卡到事物乙的一个过程。嵌入性是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高校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的以下共同点为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嵌入性发展提供了可行性。
首先,价值观共通性。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高校学生工作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始终重视人的发展,实现人类发展必须以解放生产力为基础,要“以人为本”。学校社会工作中无条件接纳、助人为乐、服务精神等原则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无论案主有着怎样的生理特征和社会特征,学校社会工作要求社会工作者对案主以非评判的态度无条件接纳。社会工作者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案主,承担使能者的角色帮助帮助案主发掘自身潜能,走出面临的困境,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在关于人的价值观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是相通的,这就为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学生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目标共通性。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功能是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为社会发展提供合格建设人才。学校社会工作以学生因能力不足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为切入点,发掘家庭、学校、社区各种资源,赋予学生个体发展权利,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我服务并服务社会的能力,最终达到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目的。由此可见,在目标上,高校学生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