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助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2019-09-01秦赞

文教资料 2019年17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互联网+

秦赞

摘    要: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顺应时代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对口的人才,需要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创新,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本文重点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思政教育    创新策略

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以固定模式围绕理论知识展开教育,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对高校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发表言论、活跃思维的平台,还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所以,高校思政教师必须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非常有必要进行高效思政教育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高校思政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正面迎接瞬息万变的社会带来的机遇,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第二,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分析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创新和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发挥高校教育的价值,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第三,“互联网+”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微博、微课、微信公众号等形式的出现对以往的思政教育理念、思政教育模式产生了冲击,只有将“互联网+”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实践的共同发展[1]。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途径多样化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具有教育途径多样化发展的特点。现阶段,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各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高校教学资源及教育平台变得丰富,思政教育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更多途径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另外,互联网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众多一线思政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得到普及。同时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加强了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

(二)提高了对高校思政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对于一线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上充斥大量信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网络信息的发表和转载在严谨性和科学性方面都有待提升。学生在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的同时,也会因为社会经验不足,对信息的真实性缺乏较强的辨别能力而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要想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保证思政教育时效性,必须提高一线思政教育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及时针对当前学生最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让学生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培养坚定的意志,努力抵御来自社会中的不良诱惑,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2]。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难点

(一)高校思政教师的知识储备与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满足当今阶段思政教育的实践要求。互联网的普及使学生可以自由沟通交流,更加方便、高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汲取知识。在这种形势下,一线思政教师现有的知识储备及综合素养稍显不足。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思政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思政理论知识,更要对互联网有客观的把握,分析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关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的思想的变化趋势,然后针对性地应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思政教育质量。所以,一线思政教师需要不断为自己“充电”,增加知识储备量,提高综合素养。

(二)高校思政教育过程相对复杂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在为创新思政教育奠定基础的同时,让思政教育工作变得比较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互联网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日益丰富,高校思政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巩固专业能力,同时积累教育经验,科学筛选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并结合教学内容及生活实际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思政教育内涵,通过实践加深对思政教育的感悟。第二,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此时学生尚未具备强大的心理防线,容易对互联网产生过于依赖。

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一)创新思政教育观念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必须实现高校思政教育观念的创新,才能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观念的意思是,思政教师要突破固有的教育思维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主动通过互联网与学生沟通,参与到学生对热点话题的讨论当中,并通过互联网语言回应学生的問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语言的应用可以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思政教师需要主动浏览学生经常登录的网站,搜集学生的热点话题。只有在相同的互联网平台上出现,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才能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才容易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在思政教育中,只有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融入学生的高频话题,才能够真正有效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二)创新思政教育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实施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当前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将课堂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教育模式结合起来,才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互联网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社交工具,学生在运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困惑。教师只有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及时发现这些困惑,并通过互联网教育形式或者课堂教育形式进行正确的疏导,才能真正利用互联网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

(三)创新教育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实施高校思政教育,还需要创新教育手段。一,思政教师要全面分析互联网的优势,增强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平台的安全性。二,思政教师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互联网教育与以往的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互联网教育对以往的教育进行延伸,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突破以往的教育时间、空间的限制。三,思政教育要借助以往的教育面对面、交流效率高的优势,设计各种文化活动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四)创新思政教育网络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实施思政教育,必须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例如可以创新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全面整合思政教材内容与时事热点话题,注重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确保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所学应用到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教师可以通过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及时搜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也可以直面互联网对学生思想的冲击,不断提高专业修养,不断提高教育能力,实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不断创新[3]。

五、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很多机遇与问题。各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体现。所以,我们要积极创新思政教育观念、思政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和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努力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高朋.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才智,2018(28):137-138.

[2]陶银鹦.“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思考[J].文存阅刊,2018(15):28,26.

[3]厉成远.“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模式发展研究[J].科学咨询,2018(45):12-13.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互联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