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培育

2019-09-01王妮王海军靳凯

文教资料 2019年17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传统文化辅导员

王妮 王海军 靳凯

摘    要: 工匠精神之于高校辅导员的题中之意,在于坚持敬业爱生、育人为本;坚持终身学习、为人师表;坚持守正创新、持之以恒。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培育,一方面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汲取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提高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认可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有利于辅导员加强对职业的自我认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追求辅导员工作的极致。

关键词: 辅导员    工匠精神    传统文化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1]。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2]中央最高领导关于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要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受到了各行各业的一致认可。高校辅导员奋战在大学生德育培养,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第一阵线,在大学生培养尤其人文素养培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培育,关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关乎学生的成长成才,关乎立德树人,关乎中国梦的实现。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古语有云:“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表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技艺的推崇。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舶来品,工匠祖师鲁班、黄道婆与棉纺织技术、驰名中外的精美瓷器丝绸、《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等,无论人或者物、事,无不蕴含着深刻的工匠精神。他们从道之时,程门立雪的师道精神;“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一丝不苟;十年窗下,三十承书的执着追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创新创造精神;修齐治平,止于至善的道德实践,等等,工匠精神折射出来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古代工匠、技工等阶层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表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于人民内心的缩影。

用现代语言来说,“所谓工匠精神,是指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技艺精湛的工作能力、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3],具体来说是指每一位工匠对自己的产品、手艺、工艺反复雕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是一种品质、一种追求,是对自身职业的高度认同,乃至对从事职业的信仰。

二、工匠精神与辅导员职业追求的内在契合

就辅导员职业来说,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认同,最核心的工作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辅导员坚持敬业爱生、育人为本;坚持终身学习、为人师表;坚持守正创新、持之以恒。

1.敬业爱生,育人为本。

教育部第43号令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4]就此层面来说,敬业爱生、育人为本显得尤为重要。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工匠精神的题中之意,保持对辅导员职业的热忱和尊敬,是辅导员首先应遵从的规则。坚持爱生,更应坚持育人,针对“95后”大學生表现出来的思想多元、个性独立、性格多样等特点,坚持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人性化教育管理服务模式,一方面关心、理解支持他们,另一方面坚持原则,正向引导。

2.终身学习,为人师表。

辅导员的工作事无巨细、头绪繁多复杂,运用的知识与方法涉及多方面、多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及知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等。这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更新知识体系。坚持为人师表,“既能够运用教师层面的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帮助他们端正三观,培养创新能力,又能从工作实务出发,耐心细致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难题及突发情况”[5]。

3.守正创新,持之以恒。

守正创新,持之以恒是工匠精神最动人之处。高校辅导员接触的是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当代大学生,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具有每个时代的独立特点。这就要求每一位高校辅导员在扎实掌握高校教育规律和大学生工作实务的基础上,平心静气,耐住寂寞,专注于每一届大学生的教育,探索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价值观念的变化及社会影响、家庭教育的变化,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每一代大学生的健康生活和成长成才奉献才智和精力。

三、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提供工匠精神培育沃土。

“一种精神的培育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土壤,辅导员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一种职业”[6],从诞生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深深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角色,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塑造与培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指导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利器,而且是指导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的法宝,更是培育辅导员工匠精神的文化沃土。

2.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7],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到止于至善的极致追求,再到兼利天下、知体合一的道德追求,无不显示着中华民族血脉中流淌着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从来不是舶来品,而是在中华文化史上经过技术追求升华了的“一种道德之上的人文精神”,工匠们“通过日常的实践活动,培养和提升道德素养,从而将这种至善的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8]。高校辅导员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3.完善辅导员建设的体制机制,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可度。

工匠精神的塑造与培育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同样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培育与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氛围等密切相关。加大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力度,加强宣传,提高辅导员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认同度,按照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加强辅导员建设,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和科学化;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如职称、福利等,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可度。

4.不忘初心,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从自身着手,首先必须在思想上认同并将工匠精神视为自身职业追求,同时,全面对标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探索及把握,全面学习并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表达的能力、理论研究的能力,放下身段,深入基层,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奉献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在与学生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升华。

“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形而下的器物形态,更多的是一种形而上的道的载体”[9]。教育行业是塑造灵魂的事业,辅导员更是灵魂的雕刻师。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培养密切相连,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每一位高校辅导员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塑造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将之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引导学生健康生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EB/OL].http://www.gov.cn/guowuyuan/2016-03/17/content_5054901.htm,2016.03.17.

[2]習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30/c_1118776008.htm,2016/04.30.

[3]徐健.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极致绽放[J].江苏教育,2015(44):38-3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2017.09.29.

[5]殷姝媛.关于高校辅导员“工匠精神”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9):155.

[6]黄兆凡.浅析辅导员的工匠精神[J].新西部(理论版),2016(17):101+89.

[7]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00.

[8]徐佳.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人文视角诠释[J].文教资料,2016(28):61-62.

[9]冯磊.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及途径[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9(03):155-156+159.

基金项目:2018年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名称: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基于工匠精神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项目号2018RKB01510);2017年度山东省学校德育研究课题,课题名称:“0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立德树人的视角(课题编号2017-XD-013)。

通讯作者:王海军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传统文化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