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GIL模型的西部地区高校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09-01刘东静刘利孙邓莎潘莹瑛林海峰

文教资料 2019年17期
关键词:西部地区培养模式

刘东静 刘利孙 邓莎 潘莹瑛 林海峰

摘    要: 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本文以AGIL模型为研究工具,构建适用功能、目标达成功能、整合功能和维持功能四位一体的理论模型;建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育新模式,评估“AGIL”模型在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效果。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促进研究生教育不断朝着创新进取方向发展。

关键词: AGIL模型    西部地区    创新型研究生    培养模式

1.引言

研究生是科研队伍中最活跃的生力军,是创新型人才群体中最为庞大且重要的一部分,是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干力量[1]。研究生教育主要围绕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四创”建设为中心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因此如何培养创新型、专业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成为目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

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为例,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AGIL”模型问题出发,剖析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和长三角发达地区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差异,提升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中子系统的适应功能,维持其目标达成功能,改善整合功能,优化潜在的模式维持功能,促进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培养不断朝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向前行。

2.AGIL模型的内涵和构成

“AGIL”模型是1953年由美国社会学大师帕森斯提出的,该模型是一种社会学理论模型,主要用途是评价分析社会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2]。“AGIL”模型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Adaption, Goal attainment, Integration和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分别代表适用功能、目标达成功能、整合功能和维持功能。“AGIL”模型被称为四功能模型[3]。

目前AGIL模型在高校人才培养应用中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如MOOC教学[4]、远程教育[5]、学生党建[6]、勤工助学模式[7]、职校文化建设[8]和柔力球人才培养[9]等。

研究生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研究生教育以外的所有社会因素都可称为社会环境。因此,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体现“AGIL”模型的四要素功能,宏观上体现为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环境的主动性协调,发展方向是形成一个与社会环境相适应较为稳定的开放系统。

3.西部地区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1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构建“AGIL”理论问题模型

研究生教育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具体体现在研究生培养的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如工学硕士或工程硕士等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目前的问题主要是研究生教育系统对社会需求变化存在滞后性。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研究生招生人数每年大幅度增加。现在研究生主要学习形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招生专项计划又分为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硕师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退役大学生计划五大类。因此,研究生培养要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实现培养多样化以适应社会环境。

目标达成功能问题主要体现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社会需求人才为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格的研究生。而目前培养模式大体相似,没有体现出学术性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定位区别。教育层次与职业层次要匹配,高层次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研究生更高水平的能力。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侧重的是科研能力的培养,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没有明确的区别,一些专业型研究生仅仅流于形式去企业实习。

整合功能体现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优化和交叉应用[10]。学科是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学科交叉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1],研究生培养重视创新,跨学科交叉才能融合创新,因此如何有效整合资源达到不同交叉学科的纵向和横向扩展成为研究的重点。

潜在模式维持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化对系统的稳定作用,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术氛围、规范制度、道德情操等问题。2018年2月,教育部印发出台《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指出要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明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培养研究生的学术创新、实践创新能力,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

3.2基于“AGIL”模型建立研究生创新人才育人模式

适应功能是社会、政府和学校三合一組织的协调与统一。社会及时反馈人才需求类型,剖析西部地区研究生培育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研究生培育过程的差异性,定位研究生培育具有国际视野[12]。政府宏观调控下的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的设置,注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西部地区和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一带人才的需求性和差异性。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注重研究生个体差异性,培养“精”且“专”的技能[13],以此实现研究生培养结果和社会相适应。

目标达成功能强化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学科和学位差异性。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注重理论及科研人才的培养;专业型研究生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联合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专业相关有意向的企业,调研企业需求,联合企业导师制定培养方案和目标,定向输送培养研究生。在目标达成功能上注重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改变专业型硕士受歧视的现象。相比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属于个性化教育,目前常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有事事亲为模式、完全放任模式、流水线产生模式和剥削式培养模式。不同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的研究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评估和学位点合格评估是针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展的专门评估,两者是不同的,学科评估结果由教育主管部门评价,依照指标权重统计形成,按照排名先后公布结果。学位评估结果只有合格、不合格和限期整改三种。学科是高校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本载体,应在“双一流”建设时代背景下,做好学科评估和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

研究生教育整合功能增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协调性和凝聚性。人力资源方面主要是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领域专家的带头作用。财力资源方面是研究生培育过程中的科研经费和工程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的双方培育费用,学术性研究生主要依靠指导老师的纵向科研经费开展研究工作,应用性研究生依靠指导老师横向经费和企业实习工资开展研究学习。物力资源主要体现在科研仪器、教学设备和实践基地的共享利用,研究生应对原本就稀缺的物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最大配置。科研设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没有相对应的科研设备平台,课题开展对研究生来说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出成果非常艰难,没有试验的支撑,研究结果缺乏真实性,因此发挥研究生教育的整合功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潜在模式维持功能强化研究生培育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规范相关制度,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弘扬学术精神,完善价值理念。在维稳过程中培养研究生追求真理、学术自由的理念,把创新精神和理念融合在研究生文化教育中,使研究生教育朝着创新进取方向发展。

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整合功能和潜在模式维持功能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系统,适应功能为研究生培育过程的目的,整合功能和潜在维持功能是外在条件,目标达成功能的实现是研究生培育结果。

3.3“AGIL”模型在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效果

以本人指导的专业型研究生为例,根据对口企业浙江洁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需求,避免研究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变化存在滞后性。参照“AGIL”模型在研究生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联合企业工程指导老师共同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以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为考核指标,同时以具有国际视野兼顾家国情怀的德育兼备为评价指标,评估“AGIL”模型在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效果。目前指导的应用型研究生在研究生二年级阶段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撰写学术论文1篇,参加本专业的学术国际会议1次,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4.结语

深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是研究生教育过程的目的。以AGIL模型为研究工具,构建适用功能、目标达成功能、整合功能和维持功能四位一体的理论模型;建立研究生创新人才育人新模式,评估“AGIL”模型在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效果。本文提出的“AGIL”理论模型为西部地区高校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和实践教育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研究生教育不断朝着创新进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樊建新.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5):231-232.

[2]蒋理.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的高校环境育人问题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7):71-73.

[3]孙健,褚艾晶.基于AGIL模型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34-36.

[4]李俊龙,王力,傅雷鸣,丁永前.AGIL模型视角下推进高校应用MOOC教学的策略选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5):53-60.

[5]管会生,徐厚峰.基于AGIL模型的高校远程教育发展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1):80-83.

[6]李和新,范伟,李和新.基于AGIL模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探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80-83.

[7]张明菊,李沛武.基于“AGIL”模型的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资助模式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5,33(1):102-105.

[8]张彩娟,张棉好.基于AGIL模型的职校文化建设[J].湖南廣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21-25.

[9]杨玉亭,刘运胜,易巧.基于AGIL模型的我国柔力球人才培养[J].武术研究,2018,3(6):104-106.

[10]袁春香.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唯实(现代管理),2017(2):45-47.

[11]高珍,林冰轩,袁时金,王雪松.以学科交叉推动软件工程复合型硕士培养的探索及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11):21-24.

[12]方伟,李梦娥.协同创新环境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15):118-119.

[13]姚远.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8(23):65-67.

本文系2019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Innovation Project of GUET Graduate Education):基于AGIL模型西部地区高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2019YXW14)和2018年广西区大学生创业立项项目:职来职往——益路同行(项目编号:201810595157)的支持。

猜你喜欢

西部地区培养模式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